-
綠色治理新時代 政策引領氣候科技轉型
對全球經貿不確定性與氣候風險的雙重挑戰,各國正啟動新一輪「綠色治理」浪潮,以政策驅動氣候科技加速轉型,從先進儲能、氫能、碳捕捉到永續交通與智慧建築,各項創新技術正蓄勢待發,即將迎來爆發性成長。臺灣透過百億綠色成長基金,力推六大氣候科技產業,企業則藉由創新布局、打造差異化競爭力,在數位綠色融合的趨勢下,掌握低碳轉型的關鍵機遇,搶占下一個經濟成長新藍海。
-
國際淨零逆風下臺灣氣候解方新方向
全球低碳投資上看2.1兆美元,電動車與再生能源快速成長,然關鍵減碳技術仍面臨資金缺口。臺灣順勢推動旗艦行動計畫,聚焦氫能、儲能與永續航空燃料等新興領域,預計挹注逾兆元公部門資金,串聯5兆民間投資,打造淨零轉型新動能。
-
氣候科技投資新機遇 助推綠色創新
氣候科技正從道德責任蛻變成經濟驅動的投資新焦點,全球淨零轉型浪潮推動再生能源、電動運具、碳捕捉、智慧電網等創新技術快速崛起,為市場帶來巨大機遇;儘管政府持續釋出政策誘因,企業仍須克服技術複雜、供應鏈未臻成熟及規模化瓶頸,然而,若能搶先布局氣候科技,便能掌握引領下一波經濟成長的關鍵動能。
-
建構韌性城市 北市邁向淨零排放之路
為因應氣候變遷風險,臺北市從啟動氣候變遷調適計畫邁向制度化治理貫徹淨零排放目標,過程中根據「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以「降溫城市」、「綠運城市」、「韌性城市」、「淨零新生活」等4大面向來引領城市的淨零排放轉型,透過制度引導朝韌性城市的願景大步邁進。
-
科技助力 提升北市氣候韌性
面對日益嚴峻的極端氣候挑戰,臺北市政府因應需求逐步從建立平台、災情通報到決策應變,漸進式打造出具備城市韌性的防災體系。臺北市積極導入氣候科技,包括「山坡地防災資訊系統」、「災害應變中心地圖化資訊系統」、「臺北市行動防災App」及「臺北通」等具體應用,北市府結合科技應用以大幅提升市民的防災意識並在氣候變遷的挑戰中展現城市韌性。
-
智慧首都 一探臺北市的AI新樣貌
臺北市以「AI Driven Smart City」為城市發展策略,深根以智慧內容、智慧商務、智慧醫療等多元AI應用領域的企業。為響應全球能源轉型與淨零碳排趨勢,智慧能源成為臺北市導入AI科技的核心,透過「臺北淨零101」等政策與示範場域建置,結合公私協力能量推動智慧電網及再生能源設備,展現臺北市應用AI技術來推動智慧能源的首都新樣貌。
-
氣候科技創新樞紐的崛起之路—美國紐約(New York)
紐約市作為國際沿海都市,面對極端氣候與海平面上升威脅,透過政策引導與產業布局,積極發展氣候科技。市府推出「OneNYC 2050」與「綠色經濟行動計畫」(Green Economy Action Plan, GEAP),推動碳中和、擴大綠領就業與氣候預算制度,同步推進建築減碳法規與創新研發基地建設。總督島與布魯克林區構築氣候創新走廊,發展淨零建築、智慧感測與實證場域,結合再生能源與風電投資,形成完整產業鏈。同時藉由資料治理與公私協作,強化韌性城市治理,展現都市在永續轉型上的多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