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智慧城市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之後,儼然已是近十年來最炙熱的議題之一,全球各城市也相繼規劃與推動智慧城市相關的發展計畫,並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對於智慧城市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透過資通訊科技(ICT)的應用,使城市的居民能夠有更好的生活、城市能更永續。爾後,各國科技業者(如思科cisco、微軟、飛利浦、西門子等)也紛紛投入智慧城市的領域,搶占智慧城市所帶來的新商機。
發布日期:
談到臺灣的產業競爭力,就國內資通訊(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產業而言,硬體設備製造技術跟軟體人才的養成已經有一定的水準,但考慮整體競爭力時,「創新」與「整合」還是最迫切需要的。目前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工業4.0、生產力4.0的發展方向都已陸續制訂出相關政策方針,政府積極打造「智慧臺灣」,藉由建構智慧型基礎環境,發展創新科技化服務,提供民眾安心便利的優質生活環境;然而隨著新技術如個人穿戴裝置、智慧居家、無人駕駛電動車、智慧交控、智慧金流物流、智慧醫療等概念逐漸進入民眾生活,如何解決民眾需求、提高城市生活品質則成為城市治理與發展所需面對的重要挑戰。尤其在物聯網的時代,全球各國於智慧城市的項目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臺灣政府與相關業者更是卯足全力,積極擘劃未來的智慧城市藍圖。
發布日期:
美國華盛頓特區之非營利研究機構「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機構」(GEDI),自2011年開始發表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指數(GEI),用以進行全球創業發展評比。臺灣自 2012 年開始列入受評國家,今年度在創業態度的評分為54.4,全球排名第21;創業能力評分為53.6,排名第23;創業企圖心評分為74.0,排名第4,綜合這3大面向的總分為60.7,排名第16,在亞太地區排名第2,僅次於澳洲,領先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鄰近國家。
發布日期:
近幾年英國社會企業成長快速,在大城市與小鄉鎮皆能看見不同的運作模式,關懷對象不僅於長者、婦幼、失親等弱勢族群,更擴及到能源、生態等環境層面。布里斯托市的社會企業透過不同以往的經營思維,鼓勵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合作,幫助社會經濟發展下被忽略的族群,打造更良善的社會氛圍。未來將透過城市間的合作,串聯官方與民間資源,建造創業家、支援組織、社會大眾間的交流網絡,提升經濟與社會文化層面的城市價值。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為了營造友善的社會企業生態環境,打造優質的創業空間,於輔導創新創業相關計畫時,亦積極鼓勵社會企業申請相關的投資補助計畫,期嘉惠臺北市優質的中小企業。第4季介紹獲得獎勵補助的優質社企創業家,分別為關懷棄兔議題的「友愛兔企業有限公司」(Friend Rabbit)、關注年長者社區照顧及身體機能老化的「愛關懷」(iCare),帶領民眾深入瞭解社企創業家的感人故事。
發布日期:
行政院自2014年宣告社企元年正式啟動,並發布「社會企業行動方案」以「提供友善社會企業發展環境」、「強化社會企業經營體質」及「建構社會企業網絡與平臺」作為三大目標,以期達到「營造有利於社會企業創新、創業、成長與發展的生態環境」之方案願景。同時,相關部會亦將協助社會企業尋找公有地,並以合理租金提供社企創業使用,以政府的力量和民間共同推動社會企業的成長與發展。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為塑造社會企業友善發展環境,鼓勵社企永續經營,自103年度開始推動相關計畫。104年起擴大輔導家數,推動「中小企業品牌拓展計畫-輔導社會企業品牌形象建立與推廣」、105年延續辦理「臺北市社會企業推廣服務計畫」,專案輔導超過20家在地社會企業,並透過一系列推廣活動,帶動市民更深入瞭解社會企業在臺灣與全球各地的發展脈絡。
發布日期:
社會企業在歐美先進國家已被證明是一個可永續經營、擴張並持續性實質解決社會問題的商業模式。因應社會企業創業風潮之下,政府相關單位應持續扮演資源整合者的角色,並推動企業透過各種形式或資源參與社會企業的運作,以經濟發展及鼓勵社會創新的方向規劃各項社會企業政策。另一方面,運用社會創新理念支持公司朝向B Corp認證,在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的過程當中,體現關懷社會、回饋社會的使命,期能妥善運用B Corp認證過程來建構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和創新的商業模式。
發布日期:
B型企業(B Corp)認證評估的是一家企業包括公司治理、員工照顧、友善環境、社區經營和對客戶影響力等五個面向的表現,B型企業運動的真正價值所在就是要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效益影響評估(BIA)做為企業標竿學習的工具,來評量企業除了財務指標外的表現,讓企業的發展朝向成為「對世界最好的企業」(Best for the World),替全體利害關係人創造共益、更長久的繁榮。
發布日期:
社會企業強調兼顧社會價值與獲利能力的雙重目標經營,其運作方式是整合各方資源,以支持社會企業的創新觀念,並進而採取帶來改變的社會行動。因此鼓勵社會企業參與並解決社會問題時,應該從更高的社會角度審視,政府的任務是建立社會企業生態系統,並積極做好社會企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人才培育、微型貸款、銷售通路,創業育成與輔導等服務。
發布日期:
科技的進步改變了世界的樣貌,也改變人們的消費行為,隨著網路與行動裝置愈趨發達,網路消費比例逐漸提高,自此電子商務蓬勃發展,連帶新科技創業與金融科技也受到矚目。以色列僅為800萬人口小國,政府藉由鼓勵各產業創新創業,得以在經濟面站穩世界一方。以色列經濟部首席科學家辦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Scientist, OCS)透過科技育成計畫(Technological incubators Program)推動創業活動,目前已補助超過10個育成中心;另外新科技創業提供電子商務領域更大的發展空間,透過物聯網技術有效提升物流效率,再加上以色列頂尖的網路資訊安全技術確保消費者購物過程的安全性。
發布日期:
全球電子商務熱潮持續蔓延,許多傳統產業也開始積極拓展電商銷售管道。本期獲得「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及補助計畫」的成功案例包括:土女時代《Türk Kızları》,透過計畫的執行投入於電商平臺的服務與產品內容改善、培育文創商品設計師、提供土語系學生實習與就業機會等,並期許未來成為土耳其電商的領導者,提供廣泛且具深度的內容資訊於消費者。好好鮮生《Mr. Good》串連農漁民、加工廠、餐廳、料理教室與消費者,研擬一套符合臺灣精緻農業特色與支持永續農業的生產、製造與行銷的產業價值鏈,協助較不熟捻產銷端之農漁民,進行加工、包裝與販賣其農產品,架構專屬生鮮處理流程,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路程,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