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將支持創新創業視為重要政策之一,近年在各項政策積極作為之下,無論是生技產業或是智慧城市發展,都激發出令人驚艷的創新能量。北市府在2018年「台灣生物科技大展」中設置「臺北生技館」,以「Taipei-The Gateway to Asia」為主題,分為「市政行銷區」、「2018臺北生技獎得獎區」與「歷屆臺北生技獎獲獎企業新品區」三大展示區域,展現臺北市生技產業的優勢與實力,同時擘劃未來產業聚落藍圖,期待臺北市成為外商投資亞洲區域生技產業的發展中心。此外,北市府於2018「智慧生活軟體應用展」策畫「臺北主題館」,以「智慧臺北城─讓好市發生」為主軸,展現各項智慧生活亮點應用,跟著臺北卡、3U綠色運具與英語智慧學習村,一同發現科技生活化的無限可能。
發布日期:
面對生技醫藥產業的變革浪潮來襲,生技醫藥產業之未來樣貌將朝向由藥物轉變為療法、全面數位化、醫療生態系轉變、獲利模式翻轉、病人參與度增高等趨勢發展。臺灣生技醫藥產業須找到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力,透過洞察醫療及產業新運作結構,找到獲利的關鍵目標客戶,同時從國際企業新商業模式的價值鏈或供應鏈之策略聯盟找到切入點,才能於國際市場中找到新立足點。
發布日期:
醫學影像分析產業的子領域市場繁多,產值與投資併購亦逐年增加,臺灣醫材產業若能結合既有ICT領域的技術能量應用於臨床場域,並有效汲取積累的知識轉成智慧資本進行商品化及產業化,強化臨床資源整合,降低產業進入壁壘,可促使醫學影像易於取得、充沛存儲與運算資源並能兼顧醫學倫理與資訊安全,將可於國際產業生態系中提升競爭力。
發布日期:
生技產業正處於快速成長、高度競爭的階段,新創團隊除了需具備技術研發與國際行銷能力外,亦須慎重選題、掌握臨床資源及數據,長期具國際投資人或大廠可能投資或收購的賣點,瞄準未來關鍵技術領域,結合自身優勢,才能助益開拓國際合作交流的機會。
發布日期:
全球創業生態系報告(GSER),臺北市生態系GDP總產值估計為3,270億美元,平均估值僅為5.8億美元,新創公司數量約150~350家,每家新創公司平均可獲得資金為25.5萬美元,有28%為外國客戶,創業家的國際連結度為7.5,略高於全球平均值。報告指出,臺北市的優勢產業可聚焦於人工智慧/大數據與分析、先進製造與機器人、生物科技此三大優勢領域。
發布日期:
位於美國南加州的聖地牙哥與舊金山、波士頓被譽為全美三大生技產業聚落,其生技產業歷經30年的發展,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為中心的群聚效應,演變為產業聚落,主要得益於國家研發經費挹注,以及拜杜法案(Bayh-Dole)開放授權,為產業化奠定基礎,而後地方組織帶動創新創業氛圍,創造與時俱進的商業化模式。迄今,聖地牙哥擁有最新的基因體定序技術,搭配大數據資料庫與AI,在全球精準醫療市場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發布日期:
目前臺北市政府規劃22處新創基地,總面積達63萬平方公尺,其中已有8處基地正式啟動營運,未來亦將持續整合市府各局處及業界的資源,提供創業家各階段所需的資金、獎補助、人才培育、空間、交流展示、投資媒合及業師陪伴等全方位輔導服務,運用臺北市產業的優勢,讓各種創意發想成為可能,透過多元型態的產業聚落,吸引更多國內外創業家群聚於臺北市扎根夢想,期打造臺北市成為全球創業首選城市。
發布日期:
為展現臺北市生技產業的發展能量,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首次組團,參加於2018年「北美生物科技展」(2018 BIO),於展會中設置「臺北展示區」,展示推動中的生技產業聚落發展藍圖,向國際生技大廠招商引資,並安排多場的策略合作夥伴會議、媒合說明會等,從技術合作、授權及法規認證等與國外廠商進行互動交流,協助擴展產品行銷機會與企業知名度。另一方面,「臺北生技獎」自2004年起開辦至今,總獎勵金達7,380萬元,而歷屆得獎廠商有近6成已上市上櫃,各項技術授權金累計高達4.3億元,於國際各大生技展會上亦受各界的好評。
發布日期:
AI的本質即在於透過分析大量的資料,而作出符合邏輯的理性判斷,為進行更全面的資料分析,AI對於個人資料的進一步蒐集與利用,即可能造成個資侵犯的風險。未來AI勢必將從被動的資料處理者,逐漸成為資料控制者,因此賦予AI個資保護的義務就應當提高,未來AI的創新必須以保障個人隱私為出發點,而不是以個人資料與隱私的犧牲作為其不斷進步的代價。
發布日期:
在應用創新上,運用AI進行協助進行改善企業營運的潛力,透過技術及行業知識的深度融合,讓原有在資訊推薦、自動化代理或決策輔助上獲得精進。另一方面,AI新創公司在商業及營運智慧相關領域投入資源,促使AI的商業化應用發揮最大擴散效益, 供給端的廠商大量投入,亦推動著觀望的需求端做升級轉型
發布日期:
人工智慧相關軟硬體技術發展日益成熟,未來的人類教育學習中,智慧機器人陪同人類共同學習與成長的關鍵技術研發是重要前瞻的可行構想。臺北市政府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或許可朝向結合國產機器人應用於教育學習場域,從適性學習代理人平臺、智慧型代理人、共同學習應用情境等面向,評估臺北市相關AI產業與國外內廠商共同合作導入實體機器人,建構虛實整合之智慧學習環境,升級學習的創新應用模式。
發布日期:
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先進國家先後將AI產業發展納入國家重要政策,中國大陸也在2017年7月20日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預計將挹注1,500億美元打造AI產業環境,企圖在2030年成為全球AI龍頭。首都北京市為未來高科技發展的焦點城市,不僅AI科技園將落地中關村,北京市政府也成立研究院、創建發展基金,並以現金獎勵招手專業人才,不過中國大陸重視AI的辨識技術及在軍事領域的運用,亦讓外界投資保持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