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迎向金融科技(FinTech) 加速創業能量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迎向金融科技(FinTech) 加速創業能量

面對新興金融科技的衝擊,對於金融服務業的業務模式、產品、流程、和應用系統的開發,具有強烈顛覆性創新的特性,也促使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業者間的合作越趨緊密。而金融科技的核心價值和機會,主要在於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務的效率和品質,有助於提升金融機構的營運能力,同時大幅降低成本結構。臺北市為臺灣的政經中心與亞太地區的核心城市,擁有充沛優質的科技人才與創新研發能量,值此全球積極佈局推動創新創業之際,以金融科技為主題的創新創業主要鎖定在軟體系統與創新服務,將會是北市進軍亞太市場的優勢利基。

看金融科技如何改變金融服務

在日本,不知道朋友的帳號沒關係,透過臉書就能匯款;在中國大陸,拿手機「刷」一下,立即開戶申貸物聯網、大數據、行動支付等業務。而在這波趨勢中,臺灣也不落人後,金管會在2015年1月13日宣布12項銀行業務開放線上申辦,包括結清帳戶、約定轉帳、辦理信貸、信託開戶,都不必再跑銀行,申辦信用卡和開立銀行帳戶亦可透過網路進行,滿足顧客的創新金融服務需求。

未來銀行的樣貌超乎想像,無論是國外專業機構的研究報告,或實際發生的趨勢跡象,都正鋪展著一場前所未見的「銀行變形記」,有人稱這是「金融 4.0」(亦稱Bank 4.0、數位金融4.0),有人說是數位銀行。麥肯錫(Mckinsey)顧問公司說:「這是一場不改變就陣亡的挑戰。」

金融科技(FinTech)崛起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在今年公布《2016資誠全球金融科技調查報告》(PwC Global FinTech Report 2016),超過8成的受訪者認為,傳統金融機構的部分業務可能會被金融科技業搶走。報告中亦預估,未來5年內,銀行業將有近3成的業務會受到衝擊,傳統金融業產業優勢恐將流失。

此份報告透析了金融服務領域最新崛起的金融科技(FinTech)對傳統金融服務業者可能會帶來的影響和他們面對這項新技術發展的態度。另外,對不斷變化的產業環境也提供了應對的策略。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金融科技將會帶來營業利潤損失、市場占有率下滑,以及資訊安全等幾大威脅。並認為以貼近客戶、去中介化為發展核心的金融科技業者,正在佔領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領域,包括消費金融、轉帳及支付服務,那麼,傳統金融機構該如何迎向這場不可避免的科技變革呢?

金融科技(FinTech)的定義

金融科技,也稱為「FinTech」,是指一群企業運用科技手段,使金融服務變得更有效率,因而形成的一種經濟產業。這些金融科技公司通常在新創立時的目標,是以解決未被傳統金融業滿足的金融相關需求為主,克服發展金融科技的困境,創造具高附加價值的金融服務。

「FinTech」是由「Financial」及「Technology」組合而成的一個專有名詞,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合為一體產生了自網路平民化以來最重要的國際趨勢之一。泛指應用於金融產業相關的科技應用。愛爾蘭都柏林的國家數位研究中心把金融科技定義為一種「金融服務創新」,也可以用於指稱那些廣泛應用科技的領域,例如:前端的消費性產品、新進入者與現有玩家的競爭,甚至指比特幣這樣的新東西。包括支付(Payment)、借貸(Lending)、個人金融(Personal Finance)、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ies)、零售投資(Retail Investments)、股權融資(Equity Financing)、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ments)、匯款(Remittances)、零售銀行( Consumer Banking)、金融研究(Financial Research)、銀行基礎設施(Banking Infrastructure)等(見圖1)。

圖1、金融科技所涵蓋的產業範疇 / 資料來源:資策會創研所提供,2016年5月。

根據維基百科定義,FinTech可說是一種新型的解決方案,這種方案對於金融服務業的業務模式、產品、流程、和應用系統的開發來說,具有強烈顛覆性創新的特性。根據PwC DeNovo策略顧問平臺的數據,投資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的金額2015年達到122億美元,較2014年的56億美元多了一倍。尖端的金融科技公司和新市場活動已重新定義競爭格局,金融服務與科技創新的板塊界線將愈來愈模糊(見圖2)。

FinTech全球投資狀況2014年成長了201%突破12億美元,超過730個投資交易。美國仍然遙遙領先其他地區,歐洲市場則呈現了高成長狀況(成長215%)。投資FinTech的類別以支付(Payments)為最大宗,其次則是Banking、資料分析、資本市場,占比最少的則是個人財務管理類(PFM)。

圖2、全球主要城市的FinTech中心 / 資料來源:資策會創研所提供,2016年5月。

FinTech對金融服務業的衝擊

FinTech的崛起,讓傳統金融產業面臨到壓力,其中,又以銀行業和支付業感受的壓力最大。轉帳及支付業者認為,在2020年,恐怕失去28%的市占率,而銀行業者也擔憂將失去24%的市占率,不僅如此,資產管理暨財富管理業者、保險業者也認為在2020年其市占率將分別下滑22%及21%(見圖3)。

圖3、FinTech對傳統金融產業的市占率影響 / 資料來源:資策會創研所提供,2016年5月。

FinTech業者對傳統金融產業帶來三大威脅,包括營業利潤的損失(67%)、市占率的下滑(59%)以及資訊安全/網路隱私(56%)。意即金融科技正在挑戰傳統的銀行和保險業的商業模式,重塑金融服務的客戶體驗,同時,為需求未得到滿足的消費者,提供重新定義的創新解决方案,因此導致傳統金融機構的利潤下滑、市占率下降(見圖4)。

不僅如此,FinTech的出現,讓傳統金融機構的中介角色變得岌岌可危。儘管金融機構的傳統中介功能能為客戶帶來有價值的服務,但是以技術驅動的商業模式正逐漸吞食傳統中介服務的市場佔有率。例如:在銀行業,網際網路借貸平臺允許個人及企業在網路上完成借貸交易,機器人財務顧問正在脫離傳統的人工顧問方式進行財務決策,這樣的新變化對傳統銀行商業模式來說,將是極大的威脅。

圖4、FinTech業者對傳統金融產業帶來三大威脅 / 資料來源:資策會創研所提供,2016年5月。

FinTech業者對傳統金融產業帶來三大威脅

  • 營業利潤的損失(67%)
  • 市場佔有率的下降(59%)
  • 資訊安全/網路隱私(56%)

FinTech的核心價值和機會

FinTech的核心價值和機會,主要在於降低成本(73%)、差異化(62%)和提升客戶黏著性(57%),也就是說,金融科技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服務的效率和品質(見圖5)。

FinTech影響大部分金融機構前臺和後臺的營運模式和產品設計,它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能夠給予客戶建議、處理交易訊息、分析數據、幫助客戶作出更好選擇,有效管理產品組合、更充分利用行動科技技術等。這些改變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提升金融機構的營運能力,同時大幅降低成本結構。

圖5、FinTech的核心價值和機會 / 資料來源:資策會創研所提供,2016年5月。

FinTech的核心價值和機會

  • 降低成本(73%)
  • 差異化(62%)
  • 提升客戶黏著性(57%)
  • FinTech的典型業務模式

    FinTech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業務服務模式,即是透過科技系統與交易設備的整合,取代傳統人力的臨櫃服務,這不僅讓每個客戶可以隨時隨地的使用所需要的金融服務,同時也打破了以往人工作業的時空限制,當人們可以隨時利用網路進行各項金融交易與相關服務的當下,「銀行」所代表的將不再是實體空間的營業據點,取而代之的將是24小時不間斷的科技服務系統,包括行動支付、融資借貸、投資理財等項目(見表1、圖6~7)。

表1、FinTech的典型業務模式

FinTech的典型業務模式

  • 支付:
    • 網路銀行
    • 第三方支付生物辨識技術
  • 融資:
    • 網路銀行
    • P2P借貸平臺
    • 眾籌平臺
    • 網路資產交易平臺
    • 網路微貸
  • 投資理財:
    • 網路銀行
    • P2P借貸平臺
    • 眾籌平臺
    • 網路資產交易平臺
    • 網路基金
    • 網路證券
    • 其他網路理財
    • 財富管理
  • 風險管理:
    • 網路銀行
    • 保險業務
    • 網路徵信
  • 其他:
    • 客戶體驗管理
    • 其他
  • 第三方支付的主流業務模式
圖6、第三方支付的主流業務模式
  • 未來還可能有多種行動支付模式
圖7、未來可能有多種行動支付模式

未來還可能有多種行動支付模式

新型支付技術,多種交互模式

  • 碼:二維碼、聲波碼、條型碼
  • 生物特徵:指紋、人臉、掌紋、筆跡、聲紋...
  • 物理介質:身分證、銀行卡、工牌、Key、車牌...
  • 近場通訊:NFC、藍芽、WIFI、GPS

金融業看FinTech

  • 協作型FinTech
    信用卡公司推廣的非接觸式手機拍卡付款,還有銀行各自提供嶄新的電子銀行、電子支付、電子商貿、電子交易服務,例如個人對個人(P2P)支付、線上與線下(O2O)商務等。此類FinTech機構與銀行緊密合作,開拓新的業務理念、模式和方案,共同搭建所需的技術平臺,以達致雙方及客戶三贏。
  • 顛覆型FinTech
    如Amazon、Google、阿里巴巴和騰訊等。這些網站龍頭憑着強大的資金實力、技術團隊和規模效益,蠶食銀行的小額存貸款、投資理財等高回報產品,取代銀行在商業客戶收單、貿易融資、支付結算等傳統業務。
    虛擬貨幣(如比特幣Bitcoin)的出現,也挑戰一直以實體貨幣營運的銀行。面對新冒起的競爭對手,銀行正以在金融財技、風險管理、多元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等方面進行反擊。
  • 參與型FinTech
    與銀行合作及競爭的經驗,並進一步成立自我品牌的銀行。但在深圳前海就出現了騰訊獨自創立的「微眾銀行」(WeBank);阿里旗下螞蟻小微金融作為主要股東的「網商銀行」(MYbank)亦已在杭州開業。這些新型態的銀行,同樣需要滿足相關的法規和監管要求,但它們的優勢在於對消費市場的豐富經驗和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切了解,相信會對傳統銀行帶來莫大挑戰。

傳統金融機構布局金融科技的方式

面對金融科技的衝擊,傳統金融機構已開始布局金融科技,主要方式為透過夥伴關係(32%)、購買服務(22%),以及培育金融科技人才(15%)、併購金融科技公司(9%),顯見傳統金融機構對於跨足金融科技的策略仍趨於保守,對於新科技的應用與商業模式的營運尚處於萌芽階段,進而影響布局方式(見圖8)。

圖8、傳統金融機構佈局金融科技的方式 / 資料來源:資策會創研所提供,2016年5月。

傳統金融機構佈局金融科技的方式

  • 夥伴關係(9%)
  • 購買服務(15%)
  • 培育金融科技人才(22%)
  • 併購金融科技公司(32%)

傳統金融機構認為,和金融科技業者合作的最大挑戰在於IT系統的安全性(53%)、法規的不確定(49%),以及不同的商業模式(40%)。
金融科技業者認為,和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的最大挑戰,包括管理體系和文化的不同(54%)、營運流程的不同(47%),以及法規的不確定(43%)(見表2)。

表2、面對FinTech傳統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業者之挑戰

面對FinTech傳統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業者之挑戰

  • 傳統金融機構認為之挑戰
    • IT系統的安全性(53%)
    • 法規的不確定(49%)
    • 不同的商業模式(40%)
  • 金融科技業者認為之挑戰
    • 管理體系和文化的不同(54%)
    • 營運流程的不同(47%)
    • 法規的不確定(43%)

金融科技新生態體系

面對新興金融科技的衝擊,傳統金融機構已開始用各種方式布局金融科技,使得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業者間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但亦面臨許多的挑戰。PwC預估在未來3~5年,全球金融科技累計的投資金額可望超過1,500億美元,金融機構和科技業都競相加入這場競賽,與電信業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金融業的跨界時代已然來臨(見圖9)。

傳統金融機構壟斷價值鏈全部利益的時代已經結束,他們需要充分利用客戶信任,大量累積的客戶資訊和數據,以便進入新的金融科技生態體系。這將是一場變革,金融機構必須深思公司是否擁有足夠開放的文化,基礎架構是否能承載和融入創新的技術,以及法律和政策等外部因素所帶來的規範和影響等議題。

圖9、金融科技新生態體系 / 資料來源:資策會創研所提供,2016年5月。

金融科技新生態體系

  • A. FS in stitutions
  • B. Tech companies
  • C. Infrastructure players
  • D. Start-ups
  • Regulators and government
  •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tools
  • Investors, incubators and accelerators
  • Consumers and users

金融科技影響銀行業發展趨勢

PwC DeNovo團隊追蹤新興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趨勢,並解釋為何金融科技的新創公司、技術、趨勢和市場新進入者等,都將可能與你未來的生活息息相關。

表3、金融科技影響銀行業發展趨勢

金融科技影響銀行業發展趨勢

項目 趨勢 說明
1 點對點借貸的興起 技術水準的提高,已使不須透過中介者的放貸增加
2 為弱勢消費者提供服務和解決方案 以更低的成本為目前非銀行的客戶提供服務,如非洲農村
3 強化信用擔保/決策 更細化的數據使金融服務提供者能更準確地評估價格和風險
4 銀行將整合或合併,提高簡化操作的解決方案 API使第三方可為公司平臺開發加值應用,人工智慧使公司能篩選出更大的客戶和透析,員工和智慧機器人整合為一個團隊工作,銀行正在加快數位化支付的部署
5 用複雜的方法達到參與和留住客戶 透過技巧讓客戶在協作環境中參與遊戲,以產生更好的客戶體驗
6 自助服務工具出現 增加客戶自主權,客戶可自主執行無須人工互動的服務。
自助服務工具,如網路銀行和應用程式,越來越受歡迎
7 朝無實體或虛擬銀行(包括行動銀行)發展 虛擬銀行利用線上與行動平臺,整合和簡化客戶的使用經驗。
客戶可透過虛擬銀行管理銀行帳戶,支付帳單,申請貸款等。
銀行可使用這些管道收集到的客戶數據,再產生新的收入
8 數位化現金和財務管理功能 利用數位化網路平臺,破壞傳統的模式,創造新的收入和價值。
對企業來說,跨境支付轉帳、外匯和發票管理可透過線上平臺處理的項目
9 銀行和個人理財的民主化 銀行和個人理財的民主化,客戶充分控制其財務狀況,並尋求新的通路和解決方案
10 簡化產品申請流程以改善客戶體驗 貸款流程已被精簡為雲端貸款解決方案和電子銀行的流程,以改善客戶體驗帳戶管理系統中有關自動化貸款的功能。此解決方案減輕客戶手工工作量、降低申請時間和減少出錯率,改善客戶體驗
11 群眾募資/種子基金的崛起 新的籌資方式出現,如P2P借貸和放貸市場的平臺
12 區塊鏈(Blockchain) 使用分散式分類帳技術處理交易紀錄,改善國際收支、清算和結算、審計或資產數據管理。使用區塊鏈技術有可能打造出一份“智慧合约”,亦即將合約轉化為電腦程式使其可自動執行與維護合約

臺灣數位金融轉型的五大機會

金融科技對臺灣金融業的機會和挑戰為何,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副董事長劉鏡清指出,臺灣銀行業務近年面臨的挑戰包括利差減少、新增放款標的不易、非利息收入減少、消費行為改變、數位世代崛起及開拓海外市場等,這些都將將迫使銀行加速進行轉型,而金融科技(FinTech)將為傳統金融機構成功轉型的重要關鍵之一(見表4)。

表4、臺灣數位金融轉型的五大機會

臺灣金融產業進行數位轉型可以掌握5個機會

  • 顧客的知識(Knowledge of Customers):包括資料整合、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和數位行銷等。
  • 多元通路的整合(Multi-channel Integration):包括全方位通路(Omini-Channel)、客戶體驗等。
  • 社群金融(Social Banking):包括社群媒體策略、社群分析與輿情掌握等。
  • 行動能力(Mobility):透過數位科技和客戶互動、提供客戶價值與服務和增加銷售機會與客戶關係。
  • 企業文化改變(Cultural Change):必須具有以客戶為核心的中心思想,以及跨部門的整合思考設計。

立足臺灣 放眼亞太

目前臺灣銀行投入亞洲市場,主要以服務臺商為主,不易打入當地(Local)市場。因此不應以開辦實體銀行來進入當地市場,而是透過新創企業(Startup)去提供相對應需要的服務。以印尼為例,只有 5%的人口擁有信用卡或金融卡,因此,要提升網路購物的使用量就必須想出其他收費的管道,如貨到付款、轉帳、臨櫃付款等,透過臺灣的科技能力協助解決網路購物的付款問題。

Step1.  市場調查,找出當地市場需求,提出金融服務發展建議
Step2.  鼓勵臺灣新創團隊投入開發相關服務
Step3.  媒合新創團隊與金融投資機構,引導資金投入

臺北市為臺灣的政經中心與亞太地區的核心城市,擁有充沛優質的科技人才與創新研發能量,值此全球積極布局推動創新創業之際,以金融科技為主題的創新創業主要鎖定在軟體系統與創新服務,將會是北市進軍亞太市場的優勢利基;另一方面,累積發卡量近6,000萬張的悠遊卡,已經是全球城市中普及度最高的行動貨幣系統,如能善加運用此一優勢平台,發展各類型以城市生活所需的金融科技相關服務,不僅有助於讓北市成為金融科技的生活實證場域,同時亦可將所發展的整體系統輸出國際,推動臺北市成為新一代的金融科技新創事業發展聚落。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