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全球創業生態系報告(GSER),臺北市生態系GDP總產值估計為3,270億美元,平均估值僅為5.8億美元,新創公司數量約150~350家,每家新創公司平均可獲得資金為25.5萬美元,有28%為外國客戶,創業家的國際連結度為7.5,略高於全球平均值。報告指出,臺北市的優勢產業可聚焦於人工智慧/大數據與分析、先進製造與機器人、生物科技此三大優勢領域。
美國調查機構 Startup Genome於2018年4月發表「全球創業生態系報告」(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 GSER),針對23個國家43個城市新創生態系、超過1萬多家新創公司進行大規模調查,今年度報告改變方式,暫緩對全球城市的新創生態系進行排名,而是從全球創業趨勢、創辦者背景等探討各城市新創生態系中不同構面的表現,並深入分析與科技新創相關的15個分項產業,如人工智慧(AI)、區塊鏈(Blockchain)、金融科技(Fintech)、健康和生命科學(Health and Life Sciences)等,聚焦每個城市的優勢新創產業類別及投資情況。
本文首先會說明城市的新創生態系評比項目、各面向的指標結構;其次為探討全球、臺北市及亞洲主要城市的新創生態系概況;最後則著重臺北市的優勢新創產業介紹,期提供民眾瞭解新創生態系發展的基本評估,做為相關創業政策推動之參考。
面對新崛起的新興產業類別,報告透過多個面向分析不同城市的新創生態系概況,探究其中的關鍵成功要素,簡要分述如下。
礙於報告中未能全面呈現全球城市的各項數據資料,因此本文僅揭示報告中公布的重點面向,分析全球、臺北市的新創生態系,並輔以亞洲城市如香港、馬尼拉的資料做為比較與參考。
全球整體生態系平均GDP總產值為2,670億美元。在創業表現面向,平均估值為41億美元,新創公司數量為1,700家。在資金面向,每家新創公司平均可獲得資金為25.2萬美元。在市場延伸面向,每家新創公司平均有23%為外國客戶,創業家的國際連結度為6.1。在人才面向,每家新創公司平均具軟體經驗的工程師人數比例為72%,具經驗的成長型員工人數比例為60%,簽證成功率為41%。在新創公司經驗面向,平均指數為5.0。在創辦者背景面向,平均女性創辦者的比例為16%,外國移民創辦者的比例為19%。在資源吸引力面向,每家新創公司平均能吸引300個國際創業家、83家國際新創公司。
臺北市生態系以大臺北都會區方圓100公里計算,GDP總產值估計為3,270億美元,略高於全球平均值。在創業表現面向,平均估值僅為5.8億美元,新創公司數量約150~350家,或許因為全球各城市的生態系規模大小差異頗懸殊,使得此面向的表現低於全球平均值。另外,在新創公司成長指數的評估指標包含出場、產出及資金的成長表現,臺北市指數為5.7尚屬於中等,由於創投投資人評估新創公司多從幾個關鍵面向,包括商業模式、國際布局、現金流、股權設計與投資人、團隊管理和併購出場等進行綜合考量,而新創公司亦應全面評估檢視整體產業結構的變化及自身競爭力,才能與創投投資者共同商議出合適的發展方向或出場機制,這也是未來臺北市新創公司須思考的重要課題之一。
在資金及市場面向,每家新創公司平均可獲得資金為25.5萬美元,平均有28%為外國客戶,創業家的國際連結度為7.5。雖然綜合表現上,皆略高於全球平均值,但因國內市場小、競爭激烈,臺灣新創公司多半以國內市場為目標,少有針對國際客戶的產品為導向,採取保守心態,跨足國際市場的意願相對較低,無形中亦限縮發展潛能,阻礙創投投資者的能見度。反觀,香港的國際連結度,高達9.7,突顯出與其他生態系的創業投資者的聯繫網路程度相當高。
在人才面向上,臺北市新創公司中具有經驗的工程師人數比例為65%,略低於全球,而成長型人數比例(63%)則略高於全球平均,但因為就業金卡於2018年初甫通過,加上目前一般新創公司能招募國際員工且辦理簽證仍屬於少數,因此創業簽證通過率的資料在報告中並無法取得。在新創公司經驗面向,平均指數為4.0,低於全球平均值。從創業初期的想法到實踐執行的過程中,高度仰賴經驗傳承,才能讓商業模式得以規模化,因此若新創公司及其團隊的經驗能力不足,相對承擔的風險亦越高。
在創辦者背景面向,平均女性創業者的比例為12%,外國移民創業者的比例小於10%,遠低於全球平均值,顯示國際化程度仍有待加強。報告中指出,移民的創業家有助於推動與原居住地的交流,且城市的移民政策也能提升創業發展,如香港的移民創業者高達56%,因此創業者大多鎖定以國際客戶為目標對象,從4成的客戶來自國外便可見端倪。而菲律賓馬尼拉的女性創業者比例為18%,因國內中小公司中女性創業的占比高達30%,鼓勵女性創業的氛圍亦較興盛,但對於整個生態系的經濟發展貢獻度仍有待加強。
在資源吸引力面向,每家新創公司平均僅能吸引17個國際創業家、5家國際新創公司,遠低於全球平均值,顯見對於國際創業家或創業投資者的吸引程度仍稍嫌不足。
報告指出,全球新創持續成長,2017年創投金額高達1,400億美元,創下20年來新高,且2015~2017年全球新創生態系的產值更突破2.3兆美元,具有龐大的商機潛力。值得注意的是,新創生態系的公司形式也開始轉變,純網路服務公司減少,社群媒體App、數位媒體/平臺快速崛起,顯示發展趨勢開始朝向第三波數位革命轉移;另一方面,儘管矽谷、倫敦、紐約在大部分的新創領域仍具有領先的主宰地位,但許多城市競逐創業城市寶座的企圖心相當顯著,如中國大陸的北京、上海,以及新加坡、倫敦等,分別在AI、區塊鏈及金融科技等領域逐漸嶄露頭角。
Startup Genome與創投資料庫Crunchbase合作,根據2012~2017年首次公開募股(IPO)後利潤成長率估算,將15個與科技相關的分項產業分成高成長型、成熟與衰退此三大群組。其中成長最快的業別為先進製造與機器人(Adv. Manufacturing & Robotics)、農業科技與新興食品(Agtech & New Food)、區塊鏈、AI/大數據與分析,在全球新創公司的占比分別為1.3%、0.6%、1.5%及5.0%,而五年後的投資成長分別為189.4%、171.4%、162.6%、77.5%,成長潛力相當可觀;而衰退的業別則有廣告科技(Adtech)、遊戲(Gaming)、數位媒體(Digital Media),其合計占比為28.5%,且五年後的投資報酬皆呈現負成長。顯見產業別的興衰與發展型態面臨急遽的轉換態勢,也揭示了新興技術應用的趨勢。
報告中針對臺北市提出,可聚焦於人工智慧/大數據與分析、先進製造與機器人、生物科技此三大優勢領域,以發展具全球競爭力的新創生態系,簡述如下。
根據報告統計,在2012~2017年間,有23%與人工智慧/大數據與分析相關的新創公司獲得創投,主要驅動來自於亞洲最大的創業加速器與專注於網路的創投基金—之初創投(AppWorks),培育超過323家新創團隊,年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此外,AI的相關應用在臺北市發展特別亮眼,在生態系更有許多成功案例,例如專精於AI與跨螢技術的新創公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連續2年被國際知名市調機構CBinsight評選為全球AI 百大公司。
隨著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機器人被視為AI終極應用。臺北市聚集許多領先全球的軟硬體中心,擁有強大研發能力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在此相關領域占有優勢地位,另一方面,由於高效能運算和IC的龐大需求,亦推升智慧機器人的相關需求(即AIoT)大幅增加。報告中,點名AI新創公司—慧景科技(Thingnario),定位在AI、深度學習的B2B垂直領域應用,開發出全球第1套運用IoT技術和AI的太陽能智慧監控軟體,透過衡量落塵嚴重程度、清洗費用及預估日照量等數據,推估太陽能發電量最佳效益,協助業者壓低維運成本、增加附加價值。
臺北市的生物科技產值預估到2025年可達1,200億美元,於2012~2017年有約18%的創投業者會投入此領域,報告中特別點名幾家表現亮眼的公司,如在NASDAQ交易市場IPO的台灣微脂體、取得美國FDA核准上市HIV新藥(TMB-355)的中裕新藥,以及專注於生物製藥領域的喜康生技,更曾獲得凱鵬華盈(KPCB) 、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Biomark Capital、台灣中華開發工業銀行(CDIB)等風險投資公司的資金支持,在蛋白質療法及生物相似性藥品的研究和開發上有卓越的表現。
整體而言,GSER報告不僅藉由大量的新創數據資料,分析全球城市的新創生態系表現及關鍵成功因素,另一方面也透過投資數據來觀測分項產業的投資趨勢,揭示全球城市新創生態系未來具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
過去幾年,臺灣對於新創環境和基礎建設已越來越成熟,政府部門透過創業相關政策制訂和行動方案的大力支持與推動下,使得創業的氛圍逐漸受到社會大眾重視,也有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創業家或大型國際集團等,把臺灣視為具吸引力的創業投資目的地。另一方面,臺灣憑藉雄厚的ICT技術與能力,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以及在矽晶圓代工的優秀製造能力,此外上網普及率達88%,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重超過70%,整體ICT的建設發展在國際評比中獲得肯定,被視為具有發展高科技潛力的國家之一。
雖然臺灣在網路新創的創業成功者仍相對較少,但在整個生態系的蓬勃發展下,預期在數位科技領域會驅動更多新創公司的快速成長。此外,報告預估臺灣電子商務的市場規模預估約270億美元,對於電商市場亦相對蓬勃發展的東南亞各國,或許可做為促進彼此拓展經貿網絡、前進創業的選擇城市之一。
儘管臺北市在首次的報告中仍有許多待加強的面向,例如在國際市場觸及度、國外客戶連結度較不足,但中央政府正積極推動「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透過資金、人才培育及國際鏈結,打造臺灣成為亞洲新創資本匯聚中心,而臺北市政府則透過「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創業搖籃創業投資推展及行銷計畫」、「補助創業團隊出國參與創業計畫」等政策,期達到鼓勵創新研發、促進升級轉型、扶植創新創業之目標。另外,也從建置創新產業聚落,提升投資環境以發展高端科技產業(如內科之心BOT、南港生技產業聚落)等,積極完備臺北市創新創業生態系。誠如報告中所提及,若能基於過往在全球取得相對競爭力所發展出的新興領域,無論規模大小或地點,只要聚焦在特定的分項產業,亦可能協助新創公司邁向成功。
原文報告請見:https://startupgen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