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依經建會(2013)所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方案」,臺北市可在第二階段申設成立特定區,可望突破多年來受制於既有經貿財稅法規修訂緩慢的困境,為臺北市接軌全球創造獨特利基。本文提供英國倫敦與日本東京的經濟特定區的實際做法做為北市參考標的,實際規劃策略上,經建會提出的四大重點推動產業之中,相較於東亞區域其他城市,臺北市之空間與產業運作特性在國際醫療與產業合作推動上,具有相對的發展優勢。
發布日期:
人才、技術、資金是打造創業中心不可或缺的要素,位在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的班加羅爾(Bangalore),是印度第三大城市,人口數約為臺北市的兩倍之多,為高科技研發與製造的重鎮,讓全球創業者趨之若鶩。班加羅爾憑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高瞻遠矚的教育環境,與政府投入的扶植政策,在90年代一躍成為「印度矽谷」。定位明確集中資源、指標企業帶頭建設、維護環境綠能環保,是班加羅爾提供全球其他城市參考的三大關鍵策略。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為協助臺北市的中小企業,自2009年3月起即開辦「臺北市中小企業融資貸款」,其後更分別於2010年5月起辦理「臺北市中小企業策略性及創新升級融資貸款」及2011年4月推辦「臺北市青年創業融資貸款」兩項低利融資貸款,開辦以來,三項融資貸款核准案件總數已近千餘件,核准總金額已高達新臺幣18餘億元以上,幫助許多中小企業與創業青年度過經營難關。而本報導也特別訪問了申辦臺北市青年創業融資貸款的獅子在飛創意有限公司及約書亞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暢談創業的心路歷程與甘甜成果。
發布日期:
2008~2012年在臺北市新設公司行號家數居五都之冠,突顯出充沛的專業及創意人才,是臺北市具備得天獨厚育成創新的要素。而融資困難一直是新興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主要的瓶頸之一,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則被視做是幫助新興企業突破這一瓶頸的重要管道。櫃買中心現正研議創櫃板,提供新興企業籌資的便利管道,目的在協助規模小,但具永續性,願意接受公司治理、財報透明的企業,也能透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並藉由資本額的擴大,讓小公司變成大企業,大企業變成更好的集團。
發布日期:
香港主題購物遊 在地文化體驗趣:國際旅遊網站TripAdvisor根據數以百萬計用戶的投票,2011年香港獲選為亞洲第1位及全球第10位好去處。連年打造耀眼觀光奇蹟的香港,在商圈市集的行銷包裝上也有一套哲學,利用既有的優勢擴張發揮,適度導入在地歷史與文化特色,輔以戲劇、名人代言發揮綜效。此外,為了保障遊客購買品質,更從1999年就開始推動「優質旅遊服務計畫」,對於遊客、店家、城市來說,無疑是三贏的最佳策略,更是其他城市觀摩學習的最好對象。
發布日期:
2011年落幕的「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是全臺灣民眾共享的美好回憶,臺北市政府將花卉博覽會的會場轉型為「花博公園」,並依循永續經營的理念,讓「美麗的力量」繼續在臺北的土地上滋長,各展區不斷推陳出新持續展演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各項活動,本期針對近期花博公園重要的展出內容進行報導,帶您欣賞最科技的臺北機器人館、最熱鬧的2013臺北燈節、最驚豔的洪易雕塑以及富有園藝之美的花博公園戶外景觀設計大賽。
發布日期:
海芋在暖冬的催促下,已於2月提前綻放,2013年竹子湖海芋季以「轉角芋見愛.情」為主題展開。除了於竹子湖入口處建置大型海芋迎賓造景,更於各農園內搭配愛情故事為主題,打造如魔法奇緣、睡美人等各種不同故事主題之海芋地景藝術,此外還特別舉辦「竹子湖轉角,芋見愛與情」微電影創意大賽及竹子湖海芋攝影比賽讓參賽者透過親情、友情、愛情或對竹子湖與海芋的感情投射等素材,展現竹子湖之美。另外還有悠閒的休閒農園小型音樂欣賞及人文導覽解說活動,展現最有活力的臺北特色農園。
發布日期:
2013年臺北市傳統市場節以「傳統食尚鮮市場」為題進行一系列活動。期望將傳統市場中的生鮮百貨、在地美食、市井人情的感動傳達給更多市民朋友。本次活動生活感十足,搭配多場競賽活動的初賽與主場活動的傳統市場節,不僅有每年必辦的「天下第一攤」、充滿童趣的「兒也愛市場」繪畫比賽、豐富逗趣的「市場小學堂」、更擴大舉辦「大專生廚神」等活動。在臺北市政府的努力之下,傳統市場也開始轉型,不論在環境的整頓、經營行銷的輔導,戮力打造出新時代傳統市場的「食尚」新風貌。
發布日期:
臺北新春購物月期間,迪化年貨大街活動期間來客數達99.5萬人次,創造15億元營業額;後車站、華陰街、臺北地下街三大商圈年貨大街活動期間,來客數達149.9萬人次,創造11.1億元營業額;榮濱年貨大街活動期間,來客數約28萬人次並創造2,500萬元營業額,九處商圈共創造32億元之營業額,來客數達329萬人次。展望2014年除了持續挖掘商圈特色,更將以創新元素行銷本市商圈,期以更豐富多元的活動內容吸引遊客來臺北觀光消費。
發布日期:
打造商圈品牌如同企業的品牌一樣,可從打造企業識別系統開始做起,包含商圈成立的核心理念、視覺系統,以及商圈所提供的服務與活動。在建立起商圈CIS以後,應更進一步透過社區營造的「人、文、地、產、景」五大面向,為商圈品牌導入靈魂。最後可仿照日本做法成立一個活化與維持商圈經營管理的專門機構─「城區經營管理組織」,打造出讓消費者更有感之商圈品牌。
發布日期:
隨著時空背景與消費文化的轉變,臺北市的商圈與市集也開始產生功能與型態上的大變化,包含民生消費、批發產業、電影百貨、汽車交易、校園學區、廟宇古蹟、溫泉住宿等商圈類型,都因應消費型態的轉變而有了一番全新風貌。只是不論經營型態如何變化,商圈發展的關鍵要素依舊要回歸服務品質的提升,以及商圈組織的自主管理,方能永續經營。
發布日期:
每一處商圈都有其獨特的特色,而「人」是商圈最重要的資產,因此商圈應該依據本身的特性,運用行銷學上經常採用的STP策略,設定市場區隔、選定目標市場,再加以定位,最後擬出適合自己的行銷組合方案。本文應用這套策略,建議身為國際大城的臺北市,瞄準來臺旅遊五大來源國,包含日韓、中國大陸/港澳、東南亞、歐美,與穆斯林國家,從食、衣、住、行、育、樂、遊、心、文、活十大定位拓展國際化商圈,營造臺北國際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