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臺北市有許多好逛、好吃又好玩的夜市與商圈,在夏季舉辦眾多有趣的活動,例如臺北夜市打牙祭美食推薦活動、北門商圈夏日季瘋相機玩樂拍活動等,吸引國內外遊客趁著暑假到臺北市的商圈夜市一遊。
發布日期:
大稻埕一直是臺北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集散中心,百年來大稻埕為臺北創造無數的財富與歷史,撐起當年臺灣經濟的半邊天。2015年9月26日臺北市政府在大稻埕舉辦音樂煙火節,透過最吸睛的花火施放,點亮延平河濱公園夜空,除了艷麗的煙火秀以外,近期在大稻埕周邊地區更推出一系列有趣好玩的活動,趕快邀請情人、家人或朋友前來大稻埕,一起度過最美的夏日時光。
發布日期:
近年來臺北市的農學地景、可食地景展開了一連串的典範移轉。臺北市農會自1989年起便已規劃推動「市民農園」,都會農學的地景不再局限於以農地為主的市民農園,正輔導以市區內的私地主提供土地短期利用、鼓勵校園成立學習農場、將公有建築物屋頂轉型為菜圃等,使得過去偏向農地農作體驗的據點能散開座落於城市各處,跨出純粹的產業或休閒地景,構成了新的農學與都會生活風景,因而匯聚成當前市政府所實施的「田園城市新政策」。公私共創的可食地景持續在這些都市田園空間裡醞釀發酵,讓許多社群網絡能夠因著這些具體空間而現身並進一步再組織,讓臺北市有機會張開田園城市最豐富的想像與實踐,透過社群網絡的力量、透過政府彈性靈活的政策思維,相互協力創造一個兼容都市發展、社會福利、文化轉型的田園城市。
發布日期:
在城市繁榮發展的光鮮外衣下,許多國際級都市意識到必須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下的環境議題,都市綠化是多年來各地政府不斷努力的課題。在紐約市除了由政府發起的PlaNYC外,一些都市內的居民,興起了在屋頂種植蔬果的念頭,其中大型的屋頂農場Brooklyn Grange,不僅種植新鮮葉菜類蔬菜與水果,亦嘗試飼養蛋雞與蜜蜂。屋頂農場的風潮,也吹向加拿大第二大城蒙特婁市,受氣候影響,當地發展溫室栽種,就算是嚴寒的冬天,也能在屋頂上種植蔬果。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為了推廣國內優質的農特產品,增進臺北市農民的收益,積極成就花博農民市集活動計畫,讓全臺小農所生產的農特產品有一處良好的銷售平臺,同時也提供市民朋友休閒購物的最佳去處。除了銷售農產品外,向下扎根與教育工作也同等重要,臺北市政府特別提出臺北市小田園教育計畫,希冀藉由12行政區內之學校、社區大學一起體驗農耕樂趣,讓教育結合生活,進一步落實田園城市新願景。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欲將臺北市打造為樂活又休閒的「田園城市」,除了成立田園城市社區園圃推廣中心,透過「市民交流」與「社區相互學習」的方式推動公共農園;亦成立田園銀行網路平臺提供各類實用的農業資訊,更開放市民團體認養田園基地,讓民眾可以體驗都市農夫親手種植蔬果的樂趣;在市郊休耕的農地,也輔導設立市民農園,讓更多城市民眾可以體驗耕作樂趣,瞭解農業真正的價值。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欲將臺北市打造為樂活又休閒的「田園城市」,除了成立田園城市社區園圃推廣中心,透過「市民交流」與「社區相互學習」的方式推動公共農園;亦成立田園銀行網路平臺提供各類實用的農業資訊,更開放市民團體認養田園基地,讓民眾可以體驗都市農夫親手種植蔬果的樂趣;在市郊休耕的農地,也輔導設立市民農園,讓更多城市民眾可以體驗耕作樂趣,瞭解農業真正的價值。
發布日期:
「都市農業」成為社群網絡的平臺,表示都市農業除了應具備永續、有機及樂活等正面意義之外,其在鄰里社區關係、環境教育與技術傳承等社會文化層面,亦具有潛在的積極意義,故都市農業的生產與流通機制成為空間策略規劃與都市產業政策的重要環節。此外,亦須思考如何重塑現代都會,並提供符合理想生活型態的空間政策與使用機制,才能逐漸演化出更好的集體意識與生活方式。因此本文認為農業若要融入於都市的日常生活當中應從鄰里、社區做起,需創造由下而上的鄰里提案機制,來達成社區環境改造、積極面對新消費樣貌的時代、重整與活化社區網絡關係等目的,進而擴散至都市與都會尺度而形成綜效(synergy),始能創造田園城市新願景。
發布日期:
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e)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吃、又可以看的景色。具體地說,它是指在景觀設計時選用食用作物以取代純觀賞性植栽,善用植物特性創造兼顧環境機能、空間美學與糧食供應等功能之環境。因此都市推動可食地景,不僅可以讓市民重溫田園樂趣,讓市民親自體驗耕耘、播種、栽培管理及收穫之喜悅,使都市農耕生活不再只是空想。如果能善用各種空間採用友善環境方式種植作物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增進社會利益,亦可創造友善與宜居的城市環境。目前臺灣可食地處於肇始期,許多案例皆以作物栽培為考量,空間形式尚不脫傳統的菜園形式,未來應更重視空間設計,創造優質美感之蔬果庭園。
發布日期:
臺北市「StartUP@Taipei」創業平臺於2015年3月底正式啟動,這個多元的創業平臺不僅整合來自各方的創業資訊,更匯整中央48項創業相關資源,提供創業者一站式諮詢服務。此外,也規畫創業導師領航團、混世代創業集思會議、2015創業明日之星選拔等配套措施,透過市府團隊的努力激發創業者更多創新創業的能量。
發布日期:
中央與臺北市政府提供最豐富且完整的創業輔導資源與創業的場域,解決青年朋友在創業過程中,因缺乏場域與資源而屢屢碰壁的困境。以下將介紹圓山花博的台灣新創競技場、青年創業圓夢網、金華青創基地、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等,如何協助青年創業圓夢,帶動經濟活水。
發布日期:
如果將「創業臺北」當作一個品牌經營與行銷,那麼經營者應該做些什麼事情呢? 若把政府視為企業,臺北創業環境視為產品,扶植臺灣新創、或讓世界各地的企業來台成立公司、消費貢獻稅金,視為營收。那麼先要問的一個問題就是:政府是一個生產導向、還是營銷導向、還是體驗導向的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