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近年來,臺灣似乎掀起了食農教育的熱潮,從小學到大學、從公部門到民間組織,全國各地都能發現熱心推動食農教育的案例。此一熱潮的興起,與國內接二連三發生的食安風暴不無關係,可以說是人們對工業化的食物生產體系進行批判、否定與反撲的具體行動。
發布日期:
每樣東西都要上國際舞臺發光發亮嗎?給臺灣人吃?還是給全球的人吃? 民國六、七○年代,臺灣面臨窮困轉型大發的時代,生產了許多不錯的工業好東西,讓我們有了全球化就是美好世界的想像,但並不是所有產業都適合被全球世界化,當不適合的產業被推上世界化後,即將預見的是接續不斷的全球性災難。
發布日期:
臺灣是海島國家,天然資源相對有限而匱乏,因此需要以高優質的醫療資源做為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然而放眼產業現況,卻不難發現存在許多隱憂。 第一,國際醫療健康產業是世界的大潮流,特別是醫美健檢等自費性的項目,每一個國家都在積極的推動,尤其是東南亞國家,我們再不加緊腳步跟上世界潮流恐有被邊緣化的危機;第二,醫療無國界,濟世救人善盡人道本來就是醫師的天職,臺灣的醫護人員若有能力又能掌握機會,應積極爭取照顧目前七百多萬流動的國際病患;第三,臺灣天然資源短缺,目前國際地位與關係岌岌可危,競爭力已呈現日漸萎縮態勢
發布日期:
行政院於2013年12月20日通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對產業發展而言,示範區政策係以「自由化」、「國際化」與「前瞻性」為核心理念,除了力求突破現有法規限制,有助於解除產業經營所面對的人員、資金與商品自由流動的限制外,計畫有關示範創新重點活動對於產業升級轉型與發展的效益,以及未來臺北市在規劃成立自由經濟示範區時,可以採行的創新產業發展之策略思維,尤其值得重視。
發布日期:
我國經濟成長長期停滯15年,與其說臺灣未改善出口導向、製造業逐水草而居的產業模式,不如自我反省,臺灣產業已逐漸脫鉤於全球快速變遷的環境,缺乏與全球價值鏈、供應鏈緊密結合的機制。以臺灣名目GDP的走勢圖觀之,我國經濟成長從金融海嘯落入谷底陡峭反彈後再急遽下落,迄今已呈現保二或三的窘境。面對全球競爭及區域整合,最快轉變頹勢的方式就是與世界主要貿易國,特別針對臺灣入超的國家,速簽自由貿易協定(FTA, Free Trade Agreement),俾大幅增加外貿覆蓋率,因此必須鬆綁法規、革新制度,以自由經濟示範區(以下簡稱自經區)先行試點,提升國內經濟成長動能,同時增加出口及國內消費,讓臺灣朝向「自由經濟島」的方向邁進。
發布日期:
臺北市立動物園最「萌」的動物「圓仔」在所有人的期盼下終於誕生了,全臺陷入貓熊熱,幾個月下來隨著圓仔從粉紅色到黑白分明、捲舌、睜開眼、萌牙再到學習走路等,一舉一動皆成為全民焦點,每天搶占新聞版面,更是大人、小孩的最愛。同樣刮起「萌」炫風的,還有於高雄與桃園巡迴展出的黃色小鴨,不但國內外媒體關注,坊間更賣起各式各樣的「萌」鴨商品。根據官方估計,黃色小鴨來臺一個月,至少吸引達300萬人次前往參觀,光是觀光旅遊可創造10億元以上的產值,這還不包含周邊衍生商品的銷售;而黑白「萌主」貓熊寶寶「圓仔」更是在還沒開始見客之前,就已有不少業者摩拳擦掌,等著大推貓熊玩偶和紀念商品。
發布日期:
地方行銷(place marketing)係指用以創造、維持或改變目標閱聽眾對特定地方的態度或行為的系列行銷活動,以吸引境內外人士前來觀光旅遊、投資或移民等,近年來日受重視的城市行銷就是地方行銷的一環。隨著諸多天災人禍所造成的強烈不安全感,以及經濟持續動盪所帶來的挫折感與無力感,讓愈來愈多人覺得生活壓力很大、很「悶」,需要可以紓壓、解悶的管道給予心靈的撫慰與平衡。在日益強烈的市場需求下,使得具有療癒人心作用,可以紓壓、解悶的「萌事物」愈來愈受到歡迎,並讓原本在動漫世界與電玩界盛行的萌文化開始跨界蔓延,除了充分展現「可愛力量大」的市場魅力,也帶動了所謂的「萌經濟」。
發布日期:
多年前的金融風暴從美洲蔓延至歐洲推倒了許多產業巨人,緊接著歐債危機爆發,更加劇了各國失業問題,尤其是青年族群影響甚鉅。許多國家為了解決青年失業問題,除了全力在漸趨失衡的勞動市場中尋找工作機會,更積極協助青年開創自我事業的契機。過去美西矽谷創業形象獨占鰲頭,吸引全球各地創業資源湧入,如今美東的大波士頓地區急起直追,透過和校園合作,共同培育青年創業基礎。而位處歐洲門戶的蕞爾小國-荷蘭,在歐洲普遍失業率偏高情況下,首都阿姆斯特丹建構的自由、開放、創意環境,也為青年與創業者孕育源源不絕的創意計畫,開啟青年以新世代創新思考及技術優勢,掌握自己方向打造新型態產業。
發布日期:
為營造友善創業環境,充實創新能量,臺北市政府推動成立創意經濟推動辦公室,整合臺北生活實驗室、臺北創新創業平台、臺北產業激勵計畫、臺北城市產業論壇、臺北人才庫計畫及臺北產經資料庫等6大專案,其中2015年3月成立的「臺北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 @ Taipei)」為創意經濟推動辦公室推出之第1個行動方案,目的在協助可以改善公共生活,卻苦無實驗場域以致無法產業化的創新發明,以臺北做為實驗場,集結所有創新、創業者進行所有可能的創新實驗。
發布日期:
為了迎接2012年倫敦奧運,2009年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發起「首都種植」計畫,至今倫敦市已設立了2,320座社區農田,為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增添活力色彩,也為倫敦人開啟了另一種生活新型態。而成立17年的社區型農業組織「耕種社群」,也透過多元化衍伸出各種營運模式,在歐債危機下營收逆勢成長兩成,讓城市農夫成為倫敦最時髦的職業。「首都種植」計畫不僅成功在2012奧運讓全球見證永續再生的力量,兼顧社會各方利益團體、資源多力量大的NGO、土地租用手續簡便、深耕民眾教育等四大因素,也成為其他國際城市仿效的成功典範。
發布日期:
市民身處首都高壓力與競爭的工作環境中,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幸福感」,而幸福臺北的概念,就是要讓所有市民朋友無論長幼均能獲得充分的關懷與照顧,並透過助妳好孕方案、青年免息留學貸款、青年創業融資貸款、國際青年旅舍等政策,讓臺北市的年輕人勇敢築巢、築夢,這裡就是你我的家,一座友善、溫暖,讓人流連忘返的幸福城市。
發布日期:
兩岸最近一年皆以設立自由經濟區促進經貿進一步自由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於2013年9月底提出總體方案,於2013年10月1日正式施行,2014年7月25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已正式通過,並於8月1日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