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臺北市有許多好逛、好吃又好玩的夜市與商圈,在夏季舉辦眾多有趣的活動,例如臺北夜市打牙祭美食推薦活動、北門商圈夏日季瘋相機玩樂拍活動等,吸引國內外遊客趁著暑假到臺北市的商圈夜市一遊。
發布日期:
信義線通車,帶動商圈人潮現
臺北捷運信義線於2013年11月24日在大安森林公園站舉行通車典禮,信義線全長約6.4公里,沿線共設七個地下車站,周邊的商圈包括永康街、南昌家具街、臨江街夜市等,信義線通車後交通更加便利,平均每日載運量超過180餘萬人旅次,進一步提升周邊商圈的人潮和錢潮。
發布日期:
臺北市是個繁華多變,美麗且多樣貌的城市,這裡有全臺灣最便利的交通網絡以及各大精選百貨,蘊含眾多特色的商圈,及應有盡有的各類商品、美食,含括食、衣、住、行、育、樂等多樣化的消費型態,更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文創特色產業的興起,流行及本土特色的混搭,形成臺北市獨有且令人嚮往的獨特魅力。
發布日期:
光華商場一直是臺灣3C電子產品與零組件商場的最佳代名詞,從最初光華陸橋下兩坪大二手書攤的市集發展為全國甚至是全世界極具知名度的3C電子產品與零組件商場,商場的發展脈絡猶如臺灣資訊通訊產業歷史的縮影。如今,光華商圈遭遇的瓶頸包括:網路科技大幅改變3C實體購物行為與業態、商圈特色形象凝聚無法跟上環境發展趨勢,以及商品經營重疊性高等三大問題。未來建議以豐富的人文內涵打造別具意義的特色商圈、透過軟硬整合打造尖端科技創造更多附加價值、互動體驗與展示新天地。相信臺灣資訊園區一、二期之開發著實有機會彼此互補且共生共榮,扮演串起臺灣資訊產業黃金廊帶的使命,創造人民有感且樂活的生活環境。
發布日期:
隨著大臺北都會區日趨繁榮,人口、車輛呈現快速成長之樣態,臺北捷運系統的興建及營運,紓解了臺北都會區過去交通問題,大幅提升都市機能,促進都市與周邊衛星市鎮再發展。配合臺北市低地板公車達2,403輛(含107輛油電混合動力低地板公車),服務路線廣達112條,無障礙公共運輸服務的聯營公車數量,已經超過臺北市所有公車一半以上;此外,具備大眾運輸最後一哩功能的YouBike公共自行車,截至2014年6月,已設置162個租借站,平均每日有高達6萬人次的單車使用量;以及臺灣最長更是首座具有大眾運輸性質的貓空纜車等公共運具,完善的建設使臺北都會區民眾享受前所未有的便利生活。
發布日期:
由於消費文化的移轉,讓80年代曾經是家庭電器重鎮的秋葉原,時至今日早已變身為動漫遊戲產業的人間天堂。因為御宅族的興趣意向與消費需求,讓秋葉原成為「萌」文化的起源地,女僕咖啡廳更可以說是萌文化下最具代表性的產物。2011年日本動畫產業的銷售額為1.33兆多日圓,占日本GDP的比重超過10%,已成為日本第三大產業,秋葉原的經典地位不容忽視。本文將探討動漫遊戲從次文化走向引領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秋葉原店家經營策略的快速轉變,以及產業分工的成熟專精,值得各城市參考學習。
發布日期:
香港主題購物遊 在地文化體驗趣:國際旅遊網站TripAdvisor根據數以百萬計用戶的投票,2011年香港獲選為亞洲第1位及全球第10位好去處。連年打造耀眼觀光奇蹟的香港,在商圈市集的行銷包裝上也有一套哲學,利用既有的優勢擴張發揮,適度導入在地歷史與文化特色,輔以戲劇、名人代言發揮綜效。此外,為了保障遊客購買品質,更從1999年就開始推動「優質旅遊服務計畫」,對於遊客、店家、城市來說,無疑是三贏的最佳策略,更是其他城市觀摩學習的最好對象。
發布日期:
海芋在暖冬的催促下,已於2月提前綻放,2013年竹子湖海芋季以「轉角芋見愛.情」為主題展開。除了於竹子湖入口處建置大型海芋迎賓造景,更於各農園內搭配愛情故事為主題,打造如魔法奇緣、睡美人等各種不同故事主題之海芋地景藝術,此外還特別舉辦「竹子湖轉角,芋見愛與情」微電影創意大賽及竹子湖海芋攝影比賽讓參賽者透過親情、友情、愛情或對竹子湖與海芋的感情投射等素材,展現竹子湖之美。另外還有悠閒的休閒農園小型音樂欣賞及人文導覽解說活動,展現最有活力的臺北特色農園。
發布日期:
臺北新春購物月期間,迪化年貨大街活動期間來客數達99.5萬人次,創造15億元營業額;後車站、華陰街、臺北地下街三大商圈年貨大街活動期間,來客數達149.9萬人次,創造11.1億元營業額;榮濱年貨大街活動期間,來客數約28萬人次並創造2,500萬元營業額,九處商圈共創造32億元之營業額,來客數達329萬人次。展望2014年除了持續挖掘商圈特色,更將以創新元素行銷本市商圈,期以更豐富多元的活動內容吸引遊客來臺北觀光消費。
發布日期:
打造商圈品牌如同企業的品牌一樣,可從打造企業識別系統開始做起,包含商圈成立的核心理念、視覺系統,以及商圈所提供的服務與活動。在建立起商圈CIS以後,應更進一步透過社區營造的「人、文、地、產、景」五大面向,為商圈品牌導入靈魂。最後可仿照日本做法成立一個活化與維持商圈經營管理的專門機構─「城區經營管理組織」,打造出讓消費者更有感之商圈品牌。
發布日期:
隨著時空背景與消費文化的轉變,臺北市的商圈與市集也開始產生功能與型態上的大變化,包含民生消費、批發產業、電影百貨、汽車交易、校園學區、廟宇古蹟、溫泉住宿等商圈類型,都因應消費型態的轉變而有了一番全新風貌。只是不論經營型態如何變化,商圈發展的關鍵要素依舊要回歸服務品質的提升,以及商圈組織的自主管理,方能永續經營。
發布日期:
每一處商圈都有其獨特的特色,而「人」是商圈最重要的資產,因此商圈應該依據本身的特性,運用行銷學上經常採用的STP策略,設定市場區隔、選定目標市場,再加以定位,最後擬出適合自己的行銷組合方案。本文應用這套策略,建議身為國際大城的臺北市,瞄準來臺旅遊五大來源國,包含日韓、中國大陸/港澳、東南亞、歐美,與穆斯林國家,從食、衣、住、行、育、樂、遊、心、文、活十大定位拓展國際化商圈,營造臺北國際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