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新創基地除了可降低創業成本,更具有吸納人才、資金及創業家的磁吸效應,完善的創業聚落對於提升新創發展助益極大。而臺北市為全國新創基地最多數量、規模最大的城市,近期開幕的5處特色新創基地更成為吸睛焦點,值得一窺究竟。
發布日期: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是以自造精神為導向的新創工作者聚集的場所,聚焦職人、新創、會展三大主軸,推動自造者創新,為新創團隊提供共創平台,將國際資源與在地結合,期望成為東區門戶計畫的重要核心新創基地,匯聚更多的創新能量。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再出發,延續過往「生產、製造」的產業意義,脫胎為以自造精神為導向的新創工作者聚集的場所,是新創概念或商品原型的基地,也是國際新創工作者與作品在臺灣的交會點。 藉著南港車站的交通便利和集思國際在會展產業之優勢,「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在銜接國際和臺灣之餘,更重視深耕所處的門戶計劃社區,園區在創新創業扮演的角色就是發掘與培訓有潛力的業者並提供曝光的舞台。
發布日期:
N24台北方舟為推動區塊鏈產業的創新育成基地,以多元實驗場域,提供進駐新創團隊研發、技轉或媒合等服務,並發揮加速或孵化功能,協助團隊之產品/服務朝向商業化運作,為投入市場競爭建立厚實的基礎。
發布日期:
面對後疫情產業轉型的契機,臺北市政府持續在創新創業上精進各項施政作為,目前整體青創新設家數占比近6成,已營運23個創業基地,充沛的創業空間培育許多知名的新創企業,尤其在AI/大數據與分析、先進製造和機器人領域,此外,在國際相關創業評比報告中,被點名為新興創業生態系的亮眼之星,創新能力穩定攀升,整體創業表現備受國際肯定。
發布日期: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新創生態系,而被譽為「亞洲矽谷」的班加羅爾,為全印擁有最多獨角獸的城市,亦為全印IT重鎮與高科技研發中心,憑藉充沛人才庫、州政府創業政策推波助瀾,活絡整體創業環境具有極佳的加乘效益,因而成為全球備受關注的新創樞紐。
發布日期:
面對後疫情時代,臺北市需提前蓄積能量,以多樣性投射臺北的城市印象,因此回頭省思臺北定位,挖掘地方DNA成為獨特的地域品牌,整合臺北的休閒遊憩資源,滿足偽出國的潛在需求,另一方面,展開「二地居住」的可能性,與其他縣市甚至國外城市建立更強而有力的連結,期為臺北市引入更多的能量。
發布日期:
近年杜拜積極以MICE產業推展城市觀光,以智慧科技促進城市發展,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杜拜世博會延期舉行,但這場號稱最科技、最綠能的世博會早已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除了透過IoT技術管理展區,整個展區也將採用電動車接駁、設置AI聊天機器人,並大秀未來航空科技,加上正在推動的「區域2020」(District 2020)計畫,預計讓世博會結束後的場館區域轉型為創新自由貿易區,吸引海外投資與國際人才入駐。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積極投入創新創業發展,除推動創業諮詢與輔導、人才培育、資金挹注及育成空間等,亦戮力整合各界資源,協助接軌國際。接續歷年佳績,辦理「2020臺北國際創業週」,希望建置友善創新創業活動,促成臺北市與國際新創圈的合作默契。於2020年11月27日正式開幕的全台最大創新育成基地──「t.Hub」BOT開發案,為本季臺北產創界重大亮點,結合已成熟的內科產業聚落,串接為相互支持創業生態網絡,於競爭激烈的創業市場帶動產業綜效,壯大臺北市企業動能。
發布日期:
後疫情時代,為提振本市觀光旅遊產業經濟動能復甦,臺北市政府多管齊下,透過轉型論壇邀集不同領域專家學者與產業代表經驗分享,群策群力探討未來因應之道及新型態經營模式;另一方面,積極推出安心旅遊行銷方案,吸引國內旅客造訪臺北市,開創新契機。
發布日期:
為拉抬受疫情影響的商圈經濟,臺北市政府辦理一連串提振商機促銷活動,以深度導覽遊程體驗,讓民眾感受商圈魅力,舉辦大型嘉年華活動,一覽商圈豐富資訊,滿足民眾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等需求,藉此強化商圈特色風貌,協助商圈導入更多人潮,提升在地消費力。
發布日期:
儘管疫情重創國際觀光旅遊產業,不僅為臺灣國旅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熱潮,也間接重塑觀光產業,帶來進化升級的契機。檢視臺灣國旅體質,其產品線或許朝向多元化,以精緻、優質的旅遊內容,提升產品品質、開發新的旅遊商業模式,找出無可取代的價值,讓國人重新認識及展現其魅力,累積臺灣的觀光旅遊競爭力。
發布日期:
在疫情猛擊下,造成國際上許多國家進入鎖國狀態,嚴重影響到會展產業,根據外貿協會表示,目前上半年就有20個展會延後舉辦,由於疫情關係,「會展4.0」的思維持續強化智慧科技的導入,許多會展無法有實體展售,紛紛改變為線上展,在這之下應該思考如何發揮「科技臺灣VS.轉化經濟」,讓「創新經濟、創意思考、精神愉悅(轉化經濟)、永續環境」的全方位價值,並且放眼國際趨勢,達到精準、精簡、精彩能力,讓臺灣成為全球會展產業價值鏈與經濟體系不可缺少的關鍵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