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是以自造精神為導向的新創工作者聚集的場所,聚焦職人、新創、會展三大主軸,推動自造者創新,為新創團隊提供共創平台,將國際資源與在地結合,期望成為東區門戶計畫的重要核心新創基地,匯聚更多的創新能量。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再出發,延續過往「生產、製造」的產業意義,脫胎為以自造精神為導向的新創工作者聚集的場所,是新創概念或商品原型的基地,也是國際新創工作者與作品在臺灣的交會點。 藉著南港車站的交通便利和集思國際在會展產業之優勢,「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在銜接國際和臺灣之餘,更重視深耕所處的門戶計劃社區,園區在創新創業扮演的角色就是發掘與培訓有潛力的業者並提供曝光的舞台。
南港瓶蓋工廠經過多年整修,2020年12月5日甫開幕的「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是臺北市政府「東區門戶計畫」當中的文創及新創產業策略基地,緊鄰南港車站及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區位優勢,以多元創新為空間規劃主軸,並運用其歷史建築與發揮工廠遺跡的特色氛圍,可望成為各種新創產業、自造者、展演團體匯聚能量的創造基地。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成為一個開放學習的場域,園區內包含:職人手創空間、數位製造區、共享辦公室、多功能展演空間等,結合職人、新創、會展三大主軸,職人與新創是瓶蓋工廠的核心雙引擎,會展則是推動雙引擎的動力來源。「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將歷史場景中的「製造」轉化為「手創」,透過設計為園區注入養份,建立思想交流的平台,讓新創者與社區民眾能參與其中,成為日常交流與互動的場所。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聚焦自造,傳承工藝製造堅持品質、追求創新精神,形塑動手做、實踐創新體驗的場域,透過自造體驗、展演互動等對話與交流,擴散職人精神與永續價值。接下來就分別以經營模式、扮演的角色及未來展望做進一步的分享與介紹。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將南港瓶蓋工廠公告辦理房地提供使用公開招標案,經評選後委託集思國際會議顧問有限公司經營。做為東區門戶計畫中具有歷史紋理的創新基地,「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再出發,延續過往「生產、製造」的產業意義,脫胎為以自造精神為導向的新創工作者聚集的場所,是新創概念或商品原型的基地,也是國際新創工作者與作品在臺灣的交會點。未來,希望此一基地的經營能夠達成以下目的。
一、經營理念
以瓶蓋工廠為原點,向後可以回顧南港地區和臺北市的重工業與製造業發展歷史,向前可以展望臺北市都市更新計畫中軟體、會展、生技與文創產業蓬勃。以「台北製造所」為品牌,既是使命,也是願景。
集思國際會議顧問有限公司以累積近30年會展產業實力和國際眼界,為園區形塑另一種層次的交流面貌,使之成為「自造精神導向」的新創產業基地。
(一)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品牌精神
品牌精神與經營核心推動目標包括。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孕育與生產想法,製造出有品質的想法,以及在這空間能夠得到有品質的反饋,創造出無限種排列組合的形式與可能性,實實在在為「為創造而生的基地」。
(二)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特色亮點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全園區面積約2,500坪,共有6棟歷史建物保存與再利用設計,產業遺跡空間保存與修復更獲得2020年公共工程卓越獎。瓶蓋工廠擁有全國首座歷史建物改造之自造空間,邀請手作、數位製造等相關領域業者進駐,建立教育體驗平台。此外,有3棟空間可透過展覽、課程與活動推動STEAM及公民意識教育,帶動知識型群聚交流文化,或是融合歷史場域氛圍,打造展覽與表演藝術之互動實驗空間,使用彈性、用途多元。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以設計的力量連結Maker精神,營造永續循環的示範園區,和其他場域較不同的是,瓶蓋工廠特別強調「實驗、冒險、親子教育和環境循環」等理念,皆透過策展、活動以及進駐品牌來展現。I棟自造空間為園區核心場域,占全園區面積的40%,是北臺灣最大的自造聚落,也是全國首座以國有材為設計基礎的創客空間,曲墨建築師事務所完整實踐人造林永續再利用,100%使用在地木材。開幕以來有超過10個新創團隊、工作室品牌進駐,成功輔導新創與市場接軌、促進產業發展。I棟2樓為共同辦公空間,亦有6個新創團隊進駐長期辦公室,不同領域、產業和專業組織單位共同在這裡匯集、交織,碰撞出產業發展的火花。
同時,園區也是臺北市政府推動循環城市的最佳示範點,透過展覽、課程與活動徹底實踐公民意識教育,將循環認知在思考中扎根,並在生活中落實。例如,將公有閒置廠房空間轉型做為文創據點,為老屋延壽,進而全園區推動垃圾減量、限塑消費等,進駐店家單位也多提倡以回收再循環利用的材料來創造,例如水庫淤泥、商品廢棄後可自然分解於土壤中,都是響應循環臺北策略的實際措施。
二、創新創業政策上所扮演的角色
藉著南港車站的交通便利和集思國際在會展產業之優勢,園區在銜接國際和臺灣之餘,更重視深耕所處的門戶計畫社區。目前基地在創新創業政策上主要扮演五大角色,說明如下。
(一)自造精神導向的共創平台
再出發的瓶蓋工廠回應東區門戶計畫,是面向新創族群與當地居民的互動平台,提供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和自造空間(Maker Space)與展演空間。呼應瓶蓋工廠建廠以來的使命,不論是共同工作空間或自造空間,經營策略都承襲產業意義,吸引具自造精神的個人或團隊加入互動,讓共同工作者與自造者資源流通,提升經營綜效。
(二)會展實力為養分的共創平台
綜觀市場現況,自造者或微型工作團隊所面臨的問題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商業模式無法支持營運,即便能研發具潛力的產品,卻有與市場脫勾之虞。另一方面,共同工作空間經營也有需面臨的難題,若缺乏創投基金或財稅法務等服務機制做為支持,與商務中心的租賃模式無異,失去共同工作空間所應具備的共創效益。
做為會展領域的深耕者,集思擅長舉辦各種領域的國際活動,跨產業整合,將國際資源與在地連結。以會展經營的思維進入瓶蓋工廠未來營運,成為茁壯自造精神導向共創平台的養分。
(三)國際與在地的交會點
當會展實力成為經營養分,國際化將有另一種層次的解釋,亦即讓國際資源進到本地。若技職體系教育是自造者精神的一種體現,會展經營思維便是爭取國際技職競賽來台舉辦,或是自辦自造者嘉年華,吸引國際資源進駐。此外,會展產業做為國際人士接觸臺灣的介面,對於非典型的活動場地(如接待活動場地)、非傳統型態的活動方式(如創新會議進行方式)、客製開發的商品(如大會紀念品)等服務有高度需求,這些需求恰能與共創平台上工作者的服務媒合,成為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之一。
(四)通才教育面向的共創平台
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ematics)是一種通才型教育思維,關注於科學、科技、工程、藝術與數學等跨領域基礎知識平衡發展,升級整體表現水平。教育為瓶蓋工廠與在地連結的面向之一,以會展產業經營思維,集思能夠創造更多層次的交流介面。
1.共創平台與在地學校、社區的產學交流
在共創平台上的自造者或共同工作者,不僅具備實驗精神,還有實務經驗,可成為鄰近技職體系高校(如南港高工)的業師資源,也有機會與學生們共組團隊,教學相長。此外,以STEAM的教育方式切入,學院型(如臺北科技大學、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也提升自造者和共同工作者的表現水平。
2.國際級專家與共創平台工作者技術交流
媒合國際級專家,與共創平台上的工作者交流,例如將國際級醫學會或工業展的專家帶到共創平台進行實務座談,補足產業前端科技與實際應用上的落差。
3.高端技術專業與底層實務的整合效益
透過手作自造來培養創新能力。成功案例如玻利維亞拉巴斯醫學中心應用原住民艾馬拉人的傳統編織工藝,結合醫學材料編織精細微型的補心傘拯救了上千名兒童患者。
(五)多元發展的空間策略
空間配置主要有自造空間、共同工作空間和展演空間三大類,為達成共創基地活化綜效,以「分時、分區、共享」原則,保持各類空間設計多元使用的可能。自造空間以前店後場配置,讓自造者直接面對客戶群,對於來訪的民眾而言也能探索自造歷程的樂趣;共同工作空間則是以自造精神為導向,當個人或微型工作團隊進駐,可以在自造者和共同工作者的不同身分間輕易切換,提高產業綜效;展演空間具備集客功能,是瓶蓋工廠與在地親近的策略,除各類型展覽,可發展產業相關講座與活動,也可進行音樂性質展演,將此共創平台推向市場。
三、協助新創團隊加速技術產品服務的商業化進程
在園區裡有相當多新創團隊以不同形式進駐,瓶蓋工廠不僅做為新創基地場地經營者,同時也提供相當多合作機會媒合,並協助與市場接軌。在I棟職人手創空間的1樓,共有12個新創團隊、手作工作室品牌進駐,有泥作、金工、皮革、羊毛氈、花藝、科學實驗、3D列印、數位製造、敲爪珠等,不僅可以讓商品被更多民眾發掘,透過手作課程體驗也能加速了解產品和服務的優缺點,並加以調整改進。品牌團隊之間的交流也促進產品商業化,跨產業領域的合作更能激發創業的火花。
2樓的共同辦公空間則有6個長期新創團隊進駐,包括建築師事務所、珠寶金工、環保材料、生物防治和產業賦能加速平台等,不同產業領域齊聚交流想法和交換專業技術,瓶蓋工廠更協助媒合團隊和技術,跨越1、2樓進駐形式製造合作的機會。
位於A2棟的快閃賣店是與水水市集合作,推出水水生活概念店,共有10個新創手作品牌工作室設櫃進駐,透過設店與民眾互動,增加商品曝光的機會,也加速了技術商業化的步調。
舉例來說,園區就主動策劃,串聯進駐的新創3D列印團隊,與在地校系和自造空間合作舉辦展覽,透過課程體驗來推廣和銷售產品,加速產品商業化的節奏。
四、進駐的新創團隊品牌亮點
現階段進駐於「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新創團隊共計有近30家,其中有很多具有聚焦亮點的優質團隊。例如:進駐團隊其中有獲得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ID年度大獎》和2020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多項大獎的曲墨建築師事務所,其全新品牌「森林木人」發揮自造精神在整個I棟裝修,豐沛的設計能量未來指日可待。
另外,3月甫進駐完成的LeadAgileX與波士頓大學敏捷創新實驗室,是全國第1家產業賦能加速平台,是全台少數直接面向產業的加速器。創新服務包括建構全國台第1個產業轉型高端社群「賦能投資俱樂部」,集結來自數位策略、商業、數據、電商、財務及法律等領域專家,共同擔任賦能投資俱樂部的創始合夥人。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未來會持續經營產業創新的面向,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在此匯聚創新能量,讓不同的想法在此激盪,成為思想交流的平台與場域,隨著南港區逐漸發展,會有越來多能量進入,瓶蓋工廠預期將會成為新創產業的核心標的,讓創意持續在此產生並落實。
目前「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是由臺北市政府以公開招標交由委託集思營運團隊所維運,初期階段面臨硬體建置、修繕、宣傳行銷及巨大的成本壓力等挑戰,加上對於新創團隊的輔導協助等,有許多經營與管理上的問題尚待努力克服。
隨著新創生態的蓬勃發展,樣態更趨於多元,「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成立不僅只是臺北市新興的新創基地之一,同時也是專為創客們打造的專屬基地,期望未來能吸引來自各領域產業的優秀新創者一同加入。另一方面,營運團隊也會發揮過往豐富的會展產業經驗,協助新創團隊鏈結國際舞台,臺北市政府亦會持續投入更多的資源,完善創新育成生態系,在臺北市政府、新創業者、營運團隊共同攜手努力下,讓更多民眾支持與認同這個場域的精神與理念,拓展更多的行銷渠道提升基地的能見度。期待藉由長期持續累積新創能量在此匯聚,一起把產業發展、落實臺北市政府推動創業生態政策做到更好更完善!
欲查詢更多資料請至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