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隨著各國疫苗接種速度加快,全球經濟明顯強勁復甦態勢。然而,國內本土疫情擴散,全國實施三級警戒並數次延長,嚴重衝擊內需型服務業,臺北市在第2季部分經濟指標表現仍逆勢成長,包括公司行號登記家數年增0.71%、銷售額成長11.87%、稅收年增7.73%、房市熱絡交易量大增25.42%。惟觀光旅宿業持續重挫,住用率滑落至17.76%。
2021Q2臺北產經動態分析(September/2021)
Taipei's major economic indicators in 2021Q2(與去年同期比較)
前三大產業別
臺北產經資訊網 編製
5月中旬國內爆發新一波本土疫情,全國防疫層級升為三級警戒,各營業場所及公共區域執行嚴格的防疫措施,停止集會活動,民間消費首當其衝,多項產業營運受影響,整體經濟商業環境嚴峻。隨著COVID-19公費疫苗覆蓋率提升,疫情漸露曙光,部分場域適度鬆綁管制措施,加上行政院已通過追加紓困預算,全球經濟需求強勁復甦,整體景氣表現可望漸次回升。
公司行號登記家數、資本總額逆勢成長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公司行號登記現有家數為164萬1,146家,其中設籍於臺北市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為18萬188家,商業登記現有家數為6萬38家,總計公司行號現有家數共24萬226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683家,年增0.71%。在現有家數中,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多(25.03%),其次為「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3.61%)及「製造業」(12.38%)。
臺北市工廠登記現有家數共1,017家,登記工廠廠地面積為56.1平方公頃,皆較去年同期減少,前三大行業別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食品製造業,行政區分布集中於內湖區、南港區,合計占比約67.75%。
進一步觀察第2季臺北市工商登記新設家數及撤銷家數統計資料,公司新設家數為2,776家,撤銷家數為2,598家,淨增加178家,而商業新設家數為1,388家,歇業家數為880家,淨增加508家;工廠登記新設家數為4家,歇業家數為8家,續呈淨減少4家。
在營收方面,截至2021年6月底,臺北市公司登記資本總額達13兆2,813億元,位居全國之冠,年增3.64%,公司登記家數穩定增加,資本額亦呈穩定成長。以產業結構的資本額與比重來看,三級產業(服務業)為9兆9,166億元(占74.67%)、二級產業(工業)為3兆1,472億元(占23.70%)、一級產業(農林漁牧業)為2,175億元(占1.64%)。以產業別區分,資本額最高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54.01%),其次為製造業(14.61%)、不動產業(5.45%),合計約占74.07%。
整體而言,國內疫情在5月中旬擴散,全國升為三級警戒,多數產業受到重挫,對經濟商業動能產生一定的衝擊。目前看來疫情對工商影響有限,臺北市的公司及商業登記家數不減反增,雙雙呈正成長,推測因大型公司對於抵抗經濟波動的韌性較佳,且辦理登記、解散或歇業的程序複雜,管理相對完善,不會輕易解散或歇業,而商業設立門檻低,企業放無薪假,亦間接推升民眾轉換工作跑道的意願,且各級政府推出創業補助相關政策,帶動創業潮。另一方面,公司資本額成長幅度大,為近期新高,其中以金融及保險業淨增加較多,主要是因應金管會的資本適足率要求、接軌國際會計準則IFRS17的相關準備等,致大幅增資。惟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仍須視國內管制程度與疫苗接種進展等多方面情況,加以評估短中長期影響。
單位:家數(Number)
年 | 商業登記現有家數(Number of Registered Business) | 公司登記現有家數(Number of Registered Companies) |
---|---|---|
2020Q2 | 179,810 | 58,733 |
2020Q3 | 179,912 | 59,156 |
2020Q4 | 180,033 | 59,401 |
2021Q1 | 180,393 | 59,525 |
2021Q2 | 180,188 | 60,038 |
資料來源:臺北市商業處。
Source:Taipei City Office of Commerce.
單位:平方公頃(Hectare)、家數(Number)
年 | 工廠廠地面積(Factory Area) | 工廠登記現有家數(Number of Registered Factories) |
---|---|---|
2020Q2 | 56.7 | 1,037 |
2020Q3 | 56.8 | 1,037 |
2020Q4 | 56.4 | 1,032 |
2021Q1 | 56.0 | 1,021 |
2021Q2 | 56.1 | 1,017 |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Source:Depar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aipei City Government.
業別 Industries |
資本額 Capital |
比重 Ratio (%) |
前三大產業別 Top 3 Industry |
---|---|---|---|
一級產業 Primary Industry |
新臺幣2,175 億元 NTD 217.5 Billion |
1.64 |
|
二級產業 Secondary Industry |
新臺幣 31,472 億元 NTD 3,147.2 Billion |
23.70 | |
三級產業 Tertiary Industry |
新臺幣 99,166 億元 NTD 9,916.6 Billion |
74.67 | |
總計 Total |
新臺幣 132,813 億元 NTD 13,281.3 Billion |
100.00 |
公司行號營收表現吸金,銷售額成長11.87%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公司行號實際營業家數共計153萬1,112家,銷售額為23兆3,235億元,臺北市實際營業家數共計24萬728家,銷售額為6兆9,6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87%,占全國比重約30.00%。其中,前三大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44.59%)、製造業(13.40%)、金融及保險業(12.53%),合計占比約70.52%。
整體而言,臺北市各業別銷售額增減各異,其中批發及零售業年增13.89%,受惠全球經濟穩健復甦,終端需求擴增,加以疫情加速數位轉型及帶動遠距商機,拉抬機械器具批發業年增17.31%,建材批發業年增17.51%,化學材料批發業年增27.55%,而車市需求熱絡,新車買氣旺,使得汽機車及其零配件、用品批發業年增27.96%。製造業年增19.49%,因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遠距商機熱潮,國際原物料價格續居高檔,致電子零組件業、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分別年增24.28%、18.54%、21.33%,因居家辦公、線上學習等需求仍強,加上廠商擴增國內產能,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年增15.56%,另受惠於歐美陸續解封,帶動海外售後維修市場需求,電動小型轎車、一般小型轎車持續熱銷,出口續強,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年增12.63%,亦帶動電動車電池相關供應廠商的成長動能,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年增28.04%。金融及保險業年減3.66%,金融業的境外業務全數衰退,在疫情衝擊下,海外放款逾放風險升高,受海外企業資金需求遲未回籠、加上各銀行仍續增提呆帳也侵蝕獲利,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獲利減少,壽險業的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OIU)因海外旅客無法入境觀光,保費收入驟減,證券商的國際證券分公司(OSU)因投資市況低迷,稅前盈餘減少。此外,上市櫃金控上半年獲利豐厚,因6月台股與國際資本市場上揚,帶動資本市場回升,且開始認列股息入帳,整體獲利增減檢互抵所致。
然而,受到疫情三級警戒影響,民眾多嚴守防疫措施,如居家辦公、減少外出,網購消費力大增,倉儲物流業量暴增,但客運、公車業,卻因為民眾減少外出,載客量大減,另一方面,隨著歐美陸續解封,遞延需求發酵,帶動全球運價不斷創新高,貨櫃海運市場明顯回升,使運輸及倉儲業年增41.24%。而住宿及餐飲業因持續執行「邊境嚴管」措施,餐飲禁止內用及文藝、娛樂設施等暫停開放,各大旅館的住房率大幅下滑,連帶影響附設的餐館營收,5~6月營業額呈負成長,持續衰退。
單位:新臺幣百萬元(NTD1Million);%
2021年 (1~6月) |
2020年 (1~6月) |
與同期相比 | |||
---|---|---|---|---|---|
業別 Industries |
銷售額 Amount |
比重 Ratio |
銷售額 Amount |
銷售額 Amount |
年增率(%) |
總計 Total |
6,960,963 | 100.00 | 6,222,453 | 738,510 | 11.87 |
農、林、漁、牧業 Agriculture, Forestry, Fishing & Animal Husbandry |
6,164 | 0.09 | 5,045 | 1,118 | 22.16 |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Mining & Quarrying |
5,018 | 0.07 | 3,884 | 1,135 | 29.21 |
製造業 Manufacturing |
932,751 | 13.40 | 780,588 | 152,162 | 19.49 |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Electricity & Gas Supply |
39,952 | 0.57 | 40,060 | -108 | -0.27 |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 Water Supply & Remediation Activities |
12,567 | 0.18 | 11,823 | 744 | 6.29 |
營建工程業 Construction |
361,156 | 5.19 | 333,509 | 27,647 | 8.29 |
批發及零售業 Wholesale & Retail Trade |
3,103,996 | 44.59 | 2,725,360 | 378,636 | 13.89 |
運輸及倉儲業 Transportation & Storage |
309,687 | 4.45 | 219,265 | 90,421 | 41.24 |
住宿及餐飲業 Accommodation & Food Services Activities |
92,568 | 1.33 | 93,247 | -679 | -0.73 |
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
510,737 | 7.34 | 452,242 | 58,494 | 12.93 |
金融及保險業 Finance & Insurance Activities |
872,354 | 12.53 | 905,455 | -33,102 | -3.66 |
不動產業 Real Estate Services |
281,912 | 4.05 | 251,195 | 30,717 | 12.23 |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 Technical Activities |
207,784 | 2.98 | 202,417 | 5,368 | 2.65 |
支援服務業 Support Services Activities |
166,806 | 2.40 | 144,474 | 22,332 | 15.46 |
公共行政及國防;強制性社會安全 Pubic Administration & Defense; Compulsory Social Security |
*** | *** | *** | *** | *** |
教育業 Education |
3,960 | 0.06 | 3,753 | 208 | 5.53 |
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 Human Health & Social Work Activities |
3,071 | 0.04 | 2,918 | 153 | 5.24 |
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Arts, Entertainment & Recreation |
16,570 | 0.24 | 15,296 | 1,273 | 8.32 |
其他服務業及其他 Other Services Activities |
32,809 | 0.47 | 31,912 | 898 | 2.81 |
從產業結構來看,臺北市以三級產業為主、二級產業次之,一級產業占比最小。截至2021年6月底,登記家數中,三級產業為182,496家(占全市比重75.97%),二級產業為54,737家(占全市比重22.79%),一級產業為2,993家(占全市比重1.25%)。
在實際銷售額中,三級產業為5兆6,034億元(占全國比重43.57%)、二級產業為1兆3,514億元(占全國比重12.95%)、一級產業62億元(占全國比重21.31%)。整體而言,臺北市一、二、三級產業的營收皆較去年同期增長,占比亦相當穩定,三級產業的營收占全國比重超過4成,家數與銷售額亦維持成長態勢,顯示臺北市服務業的發展潛力相當穩定,亦為全國服務業銷售營收的主要收益中心。
單位:家數(Number)
年 | 一級產業(Primary Industry) | 二級產業(Secondary Industry) | 三級產業(Tertiary Industry) |
---|---|---|---|
2020Q2 | 2,970 | 55,274 | 180,299 |
2020Q3 | 2,979 | 55,148 | 180,941 |
2020Q4 | 2,983 | 54,882 | 181,569 |
2021Q1 | 2,985 | 54,892 | 182,041 |
2021Q2 | 2,993 | 54,737 | 182,496 |
單位:新臺幣億元(NTD100Million)
年 | 一級產業(Primary Industry) | 二級產業(Secondary Industry) | 三級產業(Tertiary Industry) |
---|---|---|---|
2020Q2 | 50 | 11,699 | 50,475 |
2020Q3 | 74 | 16,073 | 69,582 |
2020Q4 | 122 | 25,639 | 111,917 |
2021Q1 | 17 | 4,447 | 19,192 |
2021Q2 | 62 | 13,514 | 56,034 |
2021年第2季臺北市總用電量36.95億度,較去年同期減少0.89%;其中電力用電量為20.55億度(占55.62%),電燈用電量為16.40億度(占44.38%)。若進一步分析售電資訊,總用電量占全國比重6.33%,其中工業部門用電占全國該類別比重0.45%,服務業部門用電占比19.89%,住宅部門用電占比10.71%。整體而言,與去年同期相較,全國用電量微增,臺北市則減少1.69%,顯示臺北市節電成效顯著。由於5月中旬受本土疫情影響,全國各級學校停課,採取遠距教學,加上許多民眾轉為居家辦公,使得住宅用電明顯增加;而商業活動受到影響的服務業,其用電量則呈現衰退,儘管民生消費力道削弱、人潮減少,但基本用電減緩幅度仍有限。為減少疫情對民生造成衝擊,行政院宣布6月不實施夏月電價,商業服務業與農業的電費減免原則,仍至7月底,隨著進入夏季用電高峰,氣候持續炎熱,用電量持續攀升,北市府持續鼓勵住商共同節電,以抑制用電成長,落實節能減碳。
單位:百萬度(Million Degrees)
時間 | 電燈用電量(Light Power Consumption, million Degrees) | 總用電量(Total Power Consumption, million Degrees) |
---|---|---|
2020Q2 | 1,591 | 3,728 |
2020Q3 | 2,578 | 5,111 |
2020Q4 | 1,855 | 3,917 |
2021Q1 | 1,613 | 3,430 |
2021Q2 | 1,640 | 3,695 |
投資變數升高,僑外投資金額與外商公司家數續衰退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截至2021年6月底,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1,313件,投(增)資金額約23.38億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375件、39.1%,金額減少原因主要為新冠肺炎疫情不確定性仍持續,以及去年同期核准丹麥商ORSTED WIND POWER TW HOLDING A/S增資大彰化東南離岸風力發電及大彰化西南離岸風力發電、盧森堡商DIODES TAIWAN S.A R.L.增資台灣達爾科技公司、日商鎧俠株式會社增資台灣鎧俠公司等大型投資案,比較基期偏高所致。
若從地區來看,前5名分別為加勒比海英國屬地、日本、德國、韓國、荷蘭,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63.17%;若就業別觀之,前5名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批發及零售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不動產業、營造業,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65.62%。
核准於臺北市之僑外投資件數為910件,累計金額約12.3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45億美元,占全國比重微升至52.78%。從地區來看,前5名分別為英屬維京群島、泰國、荷蘭、新加坡、英屬開曼群島、薩摩亞,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56.52%。單就第2季表現來看,投資金額6.50億美元,雖較去年同期減少,但已較上季回升,占比57.98%仍為全國之冠。
單位:億美元(USD 100Millions)
時間 | 全臺其他縣市核准僑外投資金額(Approved FDI in Taiwan except Taipei City) | 臺北市核准僑外投資金額(Approved FDI in Taipei City) | 合計(Total) |
---|---|---|---|
2020Q2 | 5.67 | 8.50 | 14.17 |
2020Q3 | 7.16 | 17.99 | 25.15 |
2020Q4 | 10.13 | 17.77 | 27.90 |
2021Q1 | 6.34 | 5.84 | 12.18 |
2021Q2 | 4.71 | 6.50 | 11.21 |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共77家,設籍於臺北市外商公司新設家數為54家,全國及臺北市家數皆呈現明顯下滑。若進一步從外國公司在台認許公司家數來看,全國家數為5,638家,其中設立於臺北市為3,731家,占全國比重66.18%,仍位居全國之冠。
單位:家數(Number)
時間 | 全臺其他縣市家數(Taiwan except Taipei City) | 臺北市家數(Taipei City) | 合計(Total) |
---|---|---|---|
2020Q2 | 42 | 57 | 99 |
2020Q3 | 25 | 68 | 93 |
2020Q4 | 35 | 72 | 107 |
2021Q1 | 39 | 65 | 104 |
2021Q2 | 23 | 54 | 77 |
整體而言,持續受到疫情拖累,海外投資變數明顯升高,多數國家的主要投資呈現下滑,不過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的《2021年世界投資報告》,有許多地區正在或是即將迎接疫情後的反彈,尤其是亞洲地區在經濟復甦、投資便利化與自由化等利多因素,有望成為外國投資者尋求的主要目標。隨著臺灣防疫工作有效推展,美國國務院於7月公布《2021 Investment Climate Statements》,報告內容提及臺灣是區域與全球貿易投資重要市場,在5G、AI、半導體等新興科技領域具備先進研發能力,在國際科技供應鏈更扮演主導地位,且積極布建與外國投資人的合作夥伴關係,具有多項投資誘因,加上去年開始,部分產業、資金及人才也逐漸回流,顯見整體投資環境仍相當看好。
房市動能穩健復甦,稅收實徵淨額年增7.73%
2021年第2季,地方稅收實徵淨額共計272.71億元,年增7.73%。其中各項稅收,使用牌照稅因新車掛牌數較去年同期減少,致稅收年減3.35%。與房市交易熱度相關的土增稅、房屋稅和契稅等三大項稅目,皆呈現雙位數正成長,上半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增22.6%,由於去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交易量基期偏低,且受到低利率、貨幣寬鬆政策等因素,以及房地合一2.0實施前節稅潮及新建案交屋潮的挹注下,整體房市熱度優於預期。然而,5月本土疫情爆發的擴散效應、7月房地合一稅2.0及實價登錄2.0新制上路等因素,是否影響看屋或成交率,仍須看後續幾個月的趨勢變化才會明朗。
單位:新臺幣百萬元(NTD Million);%
2021Q2 | 2020Q2 | ||
---|---|---|---|
項目 Item |
實徵淨額 Taxation Amount |
年增率 YOY(%) |
實徵淨額 Taxation Amount |
地價稅 Land Value Tax |
115 | 23.66 | 93 |
土地增值稅 Land Value Increment Tax |
4,582 | 18.37 | 3,871 |
房屋稅 House Tax |
15,105 | 10.12 | 13,717 |
使用牌照稅 Vehicle License Tax |
6,009 | -3.35 | 6,217 |
契稅 Deeds Tax |
493 | 35.07 | 365 |
印花稅 Stamp Tax |
947 | -8.24 | 1,032 |
其他稅課收入 Other Taxes |
18 | -10.00 | 20 |
總計 Total |
27,271 | 7.73 | 25,314 |
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之家數及銷售額穩定成長
根據105年工商普查分析,臺灣產業結構已朝向服務化與知識化邁進,整體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的生產總額為3.7兆元,較100年成長32.07%,是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成長率15.47%的兩倍多,具有提升附加價值、創造就業、創新效率等效益,有助於提升服務業競爭力。而臺北市的產業結構已朝向研發、創新、高附加價值、高知識密集型發展。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家數共計16萬9,534家,臺北市為5萬3,398家,占全國比重31.50%;而全國月平均銷售額為4,201億元,臺北市為2,809億元,占全國比重66.86%,與去年同期相較,家數減少、銷售額增加,呈現逆勢成長,但占比則略微下滑,家數比重仍維持超過3成,銷售額占比維持6成,表現持穩,顯見臺北市知識密集型產業的成長動能持穩發展,展現有效抵禦疫情衝擊的韌性,也因為相關產業具備創新能力,能因應風險的抗壓能力較強,有助於引領其他產業的效益,提振經濟復甦力道。
單位:家數(Number)
時間 | 臺北市家數(Number of Taipei) | 全臺家數(Number of Taiwan) | 家數占比(Ratio of Taipei over Taiwan in Enterprises Amount) |
---|---|---|---|
2020Q2 | 50,015 | 157,499 | 31.76 |
2020Q3 | 50,735 | 160,371 | 31.64 |
2020Q4 | 51,882 | 164,437 | 31.55 |
2021Q1 | 52,620 | 167,180 | 31.48 |
2021Q2 | 53,398 | 169,534 | 31.50 |
單位:新臺幣億元(NTD100Million)
時間 | 臺北市月平均銷售額(Average Sales per Month in Taipei City) | 全臺月平均銷售額(Average Sales per Month in Taiwan) | 銷售額占比(Ratio of Taipei over Taiwan in Sales Volume) |
---|---|---|---|
2020Q2 | 2,742 | 3,980 | 68.90 |
2020Q3 | 2,441 | 3,572 | 68.35 |
2020Q4 | 3,029 | 4,371 | 69.31 |
2021Q1 | 1,837 | 2,746 | 66.89 |
2021Q2 | 2,809 | 4,201 | 66.86 |
新創家數持穩,「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仍為熱門創業業別
截至2021年6月底,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5年之事業)共66,413家,年增1,746家。從業別分布情形,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最高(20.76%),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18.70%)及「金融及保險業」(12.42%),前三大類業別比重超過5成。儘管受到疫情衝擊,新創家數仍逆勢成長,由於疫情加速企業推動數位轉型的急迫性,不僅對專業技術、數位支付、網銀服務等需求逐漸提高,也助長「宅經濟」需求激增,進而帶動相關產業有效推展業務,另一方面,近期多家企業實施無薪假、裁員情形,間接推升創業潮,使得新創熱門業別持穩。然而,5月本土疫情升溫,對於許多內需服務產業仍造成一定衝擊,伴隨消費型態與工作模式的改變、數位創新或數位轉型的催化、遠端服務的營運模式等因素,在疫情趨緩後,新創業者需審慎思考相關策略布局。
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負責人之本國人與外國人分布比重持穩
截至2021年6月底,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5年之事業)負責人之國籍別為本國人為62,321家,外國人為4,058家,占比分別為93.89%、6.11%,外國人占比持續略減,但仍維持一定比重。自2018年起本國與外國人相對比重持穩,儘管各國疫情波動,但臺灣經濟表現相對穩定,國際專業人才紛紛來台顯示看好產業前景,北市府亦持續優化創業環境,延攬吸引外國人才在臺北市創業,穩定整體創業動能。
單位:家數(Number)
時間 | 本國人(Nations) | 外國人(Foreigners) |
---|---|---|
2020Q2 | 60,310 | 4,317 |
2020Q3 | 60,781 | 4,262 |
2020Q4 | 61,546 | 4205 |
2021Q1 | 61,883 | 4132 |
2021Q2 | 62,321 | 4,058 |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1.56%,以交通及通訊類漲幅最大
2021年第2季臺北市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1.56%,七大類別中呈現上漲,包括:交通及通訊類(8.99%)、衣著類(1.74%)、食物類(1.52%)、居住類(0.60%)、醫藥保健類(0.36%)、雜項類(0.29%)等,主因為國際油價上漲,部分服飾優惠幅度減少,水果及蔬菜價格雖上漲,但外食費因餐廳推出外帶優惠折扣刺激買氣,部分房東調漲租金、押金及住宅管理費,住宅用戶暫緩實施夏月電價,電費下跌,皆為漲跌互抵所致。惟教養娛樂類下跌0.48%,因國內旅遊團費及旅館住宿費持續受疫情影響,調降價格。
進一步比較,累計上半年全國CPI平均較去年同期上漲1.47%,臺北市亦上漲1.04%。整體而言,全國及臺北市CPI連續2個季度上漲,且漲幅擴大,因去年疫情的低基期關係,物價情勢尚屬穩定,尚無通膨現象,但下半年國際油價續漲,農工原料價格處於相對高檔,8月隨著餐廳內用解禁,外食費可能調漲等,皆是未來需持續關注影響物價起伏的因素。
單位:%
時間 | 臺北市物價年增率(CPI Annual Change Rates of Taipei) | 高雄市物價年增率(CPI Annual Change Rates of Kaohsiung) | 全國物價年增率(CPI Annual Change Rates of Taiwan Areas) |
---|---|---|---|
2020Q2 | -0.66 | ||
2020Q3 | -0.71 | ||
2020Q4 | -0.27 | ||
2021Q1 | 0.53 | ||
2021Q2 | 1.56 |
疫情衝擊勞動市場,失業率4.0%創新高
全國勞動力人數累計上半年平均為1,193萬3千人,勞動力參與率平均為59.02%,較去年同期減少0.09個百分點。就業人數平均為1,146萬4千人,較去年同期減少3萬2千人,失業人數平均為46萬9千人,失業率平均為3.93%,較去年同期上升0.08個百分點。
臺北市勞動力人數為130萬,勞參率57.8%,皆較去年同期下滑;就業人數為124萬8千人,較去年同期減少,失業人數為5萬2千人,失業率4.0%,較去年同期上升0.1個百分點,略高於全國平均,為2016年以來新高,且六都中與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相同。整體而言,受疫情延燒,持續衝擊勞動市場,就業人數減少、失業人數增加、失業率上升,因部分行業調整營運方式,減緩影響程度,推升無薪假人數升高,截至6月底全國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無薪假)統計資料,事業單位共計1,305家,實施人數13,626人,從5月中旬以後激增,6月更突破萬人,而臺北市的事業單位計112家,實施人數1,090人,與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在實施無薪假人數皆破千人,但若與去年同期相較,皆明顯降低。若以行業別來看,仍以住宿及餐飲業、批發及零售業、運輸及倉儲業、支援服務業等為大宗。然而根據臺北市勞動局公布事業單位資遣統計,資遣通報事業單位家數累計13,963家、資遣人數為19,837人,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2,987家、9,666人,顯示企業適時調整營運方式以對抗疫情。隨著疫情趨緩,防疫措施逐步鬆綁,相關內需產業逐漸恢復正常營運,預期疫情警戒降級後,整體勞動市場會逐漸改善。
單位:千人(1 Thousand People)
時間 | 就業者(Employed) | 失業者(Unemployed) | 失業率(Unemployed Rates) |
---|---|---|---|
2020-06 | 1,284 | 51 | 3.8 |
2020-12 | 1,272 | 51 | 3.9 |
2021-06 | 1,248 | 52 | 4.0 |
房市表現熱絡,整體不動產市場交易年增25.42%
建築物建造執照之統計為反映國內建築物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趨勢的指標,其變動情況得以反映營建業未來景氣發展趨勢。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2021年第2季全國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件數共6,843件,總樓地板面積為9,138千平方公尺,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件數共5,872件,總樓地板面積為7,166千平方公尺。
臺北市核發建造執照件數共66件、總樓地板面積為561千平方公尺,核發使用執照件數共32件、總樓地板面積為267千平方公尺,與去年同期相較,建照與使照總樓地板面積皆雙雙下滑,推測應是房地合一2.0上路在即,建商推案心態轉趨保守所致。觀察核發建照總樓地板面積,其中住宅類占比63.06%,辦公服務類占比18.10%,工業倉儲類占比6.20%,商業類占比5.86%,從開工數量統計亦以住宅類占比最高。由於營建業受到疫情影響,配合政府防疫措施,採取分工或分流等措施,缺工問題日益嚴重,原物料及人力成本持續攀升下,可能延宕原有的建案與工程進度,加上房地合一2.0版7月上路,為房市供需市場增添變數。
單位:千平方公尺(Thousand Square Meters)
時間 | 核發建造執照總樓地板面積(Tital Floor Area of Building Permit) | 核發使用執照總樓地板面積(Tital Floor Area of Usage License Issued) |
---|---|---|
2020Q2 | 652 | 306 |
2020Q3 | 434 | 423 |
2020Q4 | 685 | 396 |
2021Q1 | 488 | 387 |
2021Q2 | 562 | 267 |
2021年第2季臺北市交易件數共8,067件,其中土地買賣登記筆數為12,100件,建物買賣登記棟數為8,678件,與去年同期相較,整體買賣登記皆呈現2位數成長,因去年受疫情影響基期較低、房地合一稅2.0上路前的買氣支撐,帶動房市交易熱絡。
進一步以行政區來看,成交件數、土地與建物買賣登記件數與去年同期相較,大多呈現正成長。以整體成交件數來看,在本土疫情爆發後,萬華區、文山區確診案例較多,也是唯二呈現下滑的行政區,商圈內店面幾乎全數歇業,交易量呈現萎縮。而中山區、內湖區及大安區,因交通便利、生活機能佳、物件多元等因素,持續穩居交易熱區。另一方面,在資金充沛、低利環境下、台商企業回流等,帶動科技產業及壽險業在土地市場積極購地開發,提升土地、廠房及辦公室的熱度提升,助長部分區域交易量提升,尤其臺北市在市中心可開發土地稀少下,主要交易區域都落在市中心外圍,例如內湖區、北投士林區等。由於不動產從簽約到辦理完成移轉登記需要1個月以上時間,疫情對房市的干擾程度,須待7月數據才能反映出5月下旬到6月市場交易情形。
單位:件數(Number)
時間 | 買賣登記(Registration Number for sell and Purchase) | 成長率(Growth Rete) |
---|---|---|
松山區 | 464 | 17.77 |
信義區 | 925 | 41.65 |
大安區 | 483 | 31.25 |
中山區 | 438 | -13.27 |
中正區 | 526 | 56.55 |
大同區 | 1,028 | 23.71 |
萬華區 | 783 | -5.89 |
文山區 | 356 | 30.40 |
南港區 | 1,100 | 59.88 |
內湖區 | 702 | 30.24 |
士林區 | 689 | 15.99 |
北投區 | 573 | 36.75 |
行政區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 件數 Number | 年增率% | 土地 Land | 建物 Buildings | ||
---|---|---|---|---|---|---|
筆數 Plots |
年增率% | 棟數 Buildings |
年增率% | |||
松山區 Songshan |
464 | 17.77 | 648 | 18.03 | 488 | 14.82 |
信義區 Xinyi |
925 | 41.65 | 1,592 | 63.45 | 981 | 41.35 |
大安區 Daan |
483 | 31.25 | 773 | 27.14 | 522 | 29.85 |
中山區 Zhongshan |
438 | -13.27 | 649 | -3.13 | 511 | -3.77 |
中正區 Zhongzheng |
526 | 56.55 | 766 | 47.31 | 548 | 73.97 |
大同區 Datong |
1,028 | 23.71 | 1,331 | 26.64 | 1,159 | 21.23 |
萬華區 Wanhua |
783 | -5.89 | 1,192 | -19.19 | 857 | 3.38 |
文山區 Wenshan |
356 | 30.40 | 559 | 37.01 | 379 | 45.21 |
南港區 Nangang |
1,100 | 59.88 | 1,405 | 70.30 | 1,329 | 64.89 |
內湖區 Neihu |
702 | 30.24 | 1,227 | 33.66 | 630 | 25.25 |
士林區 Shilin |
689 | 15.99 | 1,023 | 24.76 | 641 | 13.45 |
北投區 Beitou |
573 | 36.75 | 935 | 40.39 | 633 | 47.90 |
總計 Total |
8,067 | 25.42 | 12,100 | 27.58 | 8,678 | 29.23 |
不動產市場交易升溫,都市地價指數上漲1.46%
以2018年3月31日為基期(100),第56期(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全國都市地價總指數為103.13,是近5年的新高紀錄,與上期比較,上漲1.15%,連續6期呈現上揚;整體來看,以臺南市(1.57%)、臺北市(1.46%)、新北市(1.29%)上漲幅度較大,幅度超過1.00%外,其餘直轄市、縣(巿)均屬微幅變動。
臺北市地價總指數為103.51,與上期比較,上漲1.46%,而不動產交易市場熱絡,交易量能呈現上揚。進一步分析各使用分區地價指數,住宅區方面,購屋需求動能,地價上漲1.54%;商業區方面,信義、敦南等主要辦公商圈因交通可及性佳,商業機能成熟,租金表現穩健成長,地價上漲1.33%;工業區方面,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內湖科技園區等區域受惠於公共建設持續推動及產業聚集效益,地價上漲1.39%。
從行政區來看,南港區漲幅最高(2.41%),住宅區因經貿二路一帶,因鄰近南港經貿園區,工作及生活機能俱佳,鄰近南港車站的興華路、興中路一帶,商業活動穩定,南港軟體工業園區一帶,交通條件便捷,產業聚集性佳,且公共設施陸續完工,對土地利用現況及周邊環境改善有正面助益,地價呈上漲。中正區,近中正紀念堂的愛國東路及金華街一帶,居住品質佳,生活機能完善,鄰近台北車站的忠孝東路1段,交通可及性高,人潮眾多,商業活動穩定,地價亦呈現漲勢(2.00%)。此外,松山區、信義區及內湖區,因交通便利、公共設施完善,生活機能佳,交易量增,商業活動熱絡,工業區廠辦需求及廠商進駐穩定,上漲都超過1.50%,整體而言,全部12個行政區全面上漲,不動產交易量攀升,價格亦有所成長。
2018=100
期別 | 52期 (2019.3) |
53期 (2019.9) |
54期 (2020.3) |
55期 (2020.9) |
56期 (2021.3) |
|
---|---|---|---|---|---|---|
定基指數 | 總指數 General Index | 100.45 | 100.77 | 100.47 | 102.01 | 103.51 |
松山區 Songshan | 101.96 | 102.48 | 102.91 | 104.24 | 106.25 | |
信義區 Xinyi | 99.97 | 100.58 | 100.09 | 101.71 | 103.52 | |
大安區 Daan | 100.02 | 100.57 | 100.58 | 102.35 | 103.88 | |
中山區 Zhongshan | 101.33 | 101.16 | 101.35 | 103.18 | 104.61 | |
中正區 Zhongzheng | 100.74 | 100.42 | 100.32 | 102.07 | 104.12 | |
大同區 Datong | 102.15 | 102.98 | 102.57 | 103.41 | 103.82 | |
萬華區 Wanhua | 101.70 | 102.41 | 101.68 | 102.86 | 103.97 | |
文山區 Wenshan | 98.75 | 98.93 | 97.82 | 98.94 | 100.06 | |
南港區 Nangang | 100.85 | 101.80 | 102.42 | 104.33 | 100.85 | |
內湖區 Neihu | 99.59 | 100.05 | 99.31 | 100.97 | 102.70 | |
士林區 Shilin | 100.12 | 100.49 | 99.30 | 100.79 | 102.62 | |
北投區 Beitou | 99.82 | 99.39 | 99.17 | 100.21 | 101.01 | |
對上期漲跌率(%) | 總指數 General Index | 0.24 | 0.32 | -0.29 | 1.54 | 1.46 |
松山區 Songshan | 0.57 | 0.51 | 0.42 | 1.29 | 1.93 | |
信義區 Xinyi | 0.10 | 0.61 | -0.49 | 1.62 | 1.78 | |
大安區 Daan | 0.43 | 0.55 | 0.01 | 1.76 | 1.49 | |
中山區 Zhongshan | 0.69 | -0.17 | 0.19 | 1.81 | 1.38 | |
中正區 Zhongzheng | 0.32 | -0.32 | -0.10 | 1.74 | 2.00 | |
大同區 Datong | 0.92 | 0.82 | -0.40 | 0.82 | 0.40 | |
萬華區 Wanhua | 0.64 | 0.70 | -0.71 | 1.16 | 1.08 | |
文山區 Wenshan | -0.49 | 0.18 | -1.12 | 1.14 | 1.14 | |
南港區 Nangang | 1.21 | 0.94 | 0.61 | 1.86 | 2.41 | |
內湖區 Neihu | -0.22 | 0.46 | -0.75 | 1.67 | 1.72 | |
士林區 Shilin | -0.61 | 0.37 | -1.19 | 1.51 | 0.82 | |
北投區 Beitou | -0.12 | -0.43 | -0.22 | 1.05 | 0.80 |
觀光市場持續重挫,觀光住用率滑落至17.76%
依交通部觀光局資料,截至2021年6月底來台旅客累計77,215人次,與去年同期相較,負成長93.88%。由於全球疫情反覆未定、Delta變異株持續傳播,為避免境外移入病例增加我國檢疫防疫量能及醫療資源的負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持續執行「邊境嚴管」措施,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的非本國籍人士仍暫緩入境,且入境人士抵台時應主動配合邊境檢疫措施,包括需至集中檢疫所進行14天檢疫,並配合於入住時、檢疫期滿分別進行PCR檢測等,加上5月中旬爆發第2波本土疫情,單就6月旅客人數更下滑至2,799人次,顯示入境市場衝擊相當嚴重,整體觀光市場持續呈現急凍。
臺北市觀光旅館(含國際、一般)計43家,客房住用數共計179,575間,住用率為17.76%,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38,882間、上升4.09個百分點。因去年適逢疫情初始,觀光旅宿業首當其衝,住房率大幅下滑,比較基期偏低,而2021年4月適逢清明連假,疫情和緩帶動國旅出遊潮,住房率一度上升至31.42%,然5月中旬本土疫情爆發後,民眾嚴守防疫措施,非必要減少外出,避免出入群聚場所,觀光旅遊、聚會餐飲活動限縮,多家業者為減緩損失衝擊,自行停業或轉型為防疫旅館等,部分業者投入防疫旅館的住用率反而相對持穩,致第2季的住用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若進一步比較1~6月上半年的住用率,全國住用率為32.08%,臺北市為23.97%,在六都中居末,顯然以國際商務客、外籍觀光客為主的臺北市觀光旅館仍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下。
單位:房數(Room Number)
時間 | 客房住用數(No. of Rooms Occupied) | 住用率(Occupancy Rate) |
---|---|---|
2020Q2 | 140,693 | 13.67 |
2020Q3 | 320,387 | 31.19 |
2020Q4 | 345,302 | 33.72 |
2021Q1 | 302,642 | 30.24 |
2021Q2 | 179,575 | 17.76 |
觀察臺北市觀光旅館之住客來源,以臺灣旅客(85.55%)占比最高,其次為北美旅客(5.89%),其餘地區相距甚小。由於國內持續實施邊境嚴管措施,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的非本國籍人士仍暫緩入境,因此仍以本國旅客為主要客源,且來台旅客大多非以觀光為目的,而是有商務工作上的需求,或是產業及社福需求的移工。由於此波疫情延燒2個多月,觀光產業備受衝擊,多家旅行社倒閉歇業,或是申請紓困補貼繼續營運,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與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6月底發布的最新報告,2020年觀光產值損失估計高達2.4兆美元,疫苗接種的不對稱,將使得經濟高度依賴國際觀光客的開發中國家,持續擴大觀光業衝擊力道,而報告預估下半年全球觀光業可望開始復甦,仍須視疫苗接種進度、各國邊境控管限制而定。面對疫後旅遊市場,未知變數仍有待解決,業者仍須審慎以待。
臺北市觀光旅館住客類別統計—2021Q2
Tourist Hotel Operations in Taipei City by types—2021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