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臺灣是海島國家,天然資源相對有限而匱乏,因此需要以高優質的醫療資源做為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然而放眼產業現況,卻不難發現存在許多隱憂。 第一,國際醫療健康產業是世界的大潮流,特別是醫美健檢等自費性的項目,每一個國家都在積極的推動,尤其是東南亞國家,我們再不加緊腳步跟上世界潮流恐有被邊緣化的危機;第二,醫療無國界,濟世救人善盡人道本來就是醫師的天職,臺灣的醫護人員若有能力又能掌握機會,應積極爭取照顧目前七百多萬流動的國際病患;第三,臺灣天然資源短缺,目前國際地位與關係岌岌可危,競爭力已呈現日漸萎縮態勢
發布日期:
行政院於2013年12月20日通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對產業發展而言,示範區政策係以「自由化」、「國際化」與「前瞻性」為核心理念,除了力求突破現有法規限制,有助於解除產業經營所面對的人員、資金與商品自由流動的限制外,計畫有關示範創新重點活動對於產業升級轉型與發展的效益,以及未來臺北市在規劃成立自由經濟示範區時,可以採行的創新產業發展之策略思維,尤其值得重視。
發布日期:
我國經濟成長長期停滯15年,與其說臺灣未改善出口導向、製造業逐水草而居的產業模式,不如自我反省,臺灣產業已逐漸脫鉤於全球快速變遷的環境,缺乏與全球價值鏈、供應鏈緊密結合的機制。以臺灣名目GDP的走勢圖觀之,我國經濟成長從金融海嘯落入谷底陡峭反彈後再急遽下落,迄今已呈現保二或三的窘境。面對全球競爭及區域整合,最快轉變頹勢的方式就是與世界主要貿易國,特別針對臺灣入超的國家,速簽自由貿易協定(FTA, Free Trade Agreement),俾大幅增加外貿覆蓋率,因此必須鬆綁法規、革新制度,以自由經濟示範區(以下簡稱自經區)先行試點,提升國內經濟成長動能,同時增加出口及國內消費,讓臺灣朝向「自由經濟島」的方向邁進。
發布日期:
兩岸最近一年皆以設立自由經濟區促進經貿進一步自由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於2013年9月底提出總體方案,於2013年10月1日正式施行,2014年7月25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已正式通過,並於8月1日正式施行。
發布日期:
創業首選在臺北:臺北市政府為鼓勵年輕創業家勇敢創業、實現夢想,配合各項產業發展獎勵及補助計畫,創新投資於臺北市。而2013年開辦的「好當家創業投資推展及行銷計畫」更是創業的好幫手,創業服務辦公室除了提供各項諮詢服務,更架設臺北市創業資源網站平臺及交流服務,並舉辦亞太創業競賽等。「臺北創新實驗室」的成立則讓創做為完備產業發展的政策工具。除了修訂「臺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提高創新研發計畫補助金額,更增訂創業、創新育成及品牌建立等計畫補助,鼓勵青年開創事業、產業創新育成、提升企業研發投入,乃至企業發展品牌與通路等,獎勵企業業青年能藉由該平臺的搭建,相互交流激盪,創造商機,試辦期間免費提供微型企業創業者或自由工作者共同辦公空間。臺北市政府期許這些資源的提供,以協助新創企業或有創業理想的青年在臺北市成長茁壯。
發布日期:
英國首都倫敦在不到十年之內,迅速成為歐陸最大的科技創業重鎮,其中一個創業組織「Coadec」針對融資管道、人才引進、數位基礎建設及場館、法規、數位政府五大面向,提供關鍵政策建議,也可做為臺北市參考學習創新政策的規劃方向。包含對於高淨值及高所得人群課徵房產稅,配套推出投資新創公司可抵稅的方案;針對新創產業所需的策略型人才,推出適當的移民政策及配套措施;盤點閒置空間給新創團隊限期免費使用,並推出簡易使用的辦公室租用APP;多觀察新的網路行為及商業模式,透過修法降低法規對於新創事業規範;學習開放資料、政務公開的精神,並鼓勵中小企業爭取政府資訊案。
發布日期:
由於產業結構屬性差異,相較於韓國、日本、美國,臺灣電子業結構為專業垂直分工,品牌與系統整合能力較弱,當前既面臨電子業者轉型困境,高科技業成長也同樣面臨挑戰;為了突破困境,應再度啟動創業風潮,透過新創事業來調整商業模式,帶動產業結構改造。而臺灣要轉型成為創新型經濟,必須建構對新創事業友善的環境,技術、人才、資金、市場是四個關鍵成功要素。具體做法有三,首先為調整科技預算機制,提高產業前瞻應用的研究經費,以高科技新創事業帶動產業轉型;其次需建構對新創事業的友善環境,重視早期創業的投資,讓創投成為振興產業的政策工具;最後是放寬外來人才的居留限制,讓全球的創業家都樂意來到臺灣創業,活絡臺灣經濟。
發布日期:
臺北市是臺灣最早開始以智慧城市為政策目標的城市。臺北市領先全臺其他縣市,積極推動「臺北公眾區免費無線上網(Taipei Free)」,Taipei Free啟用三年以來,獲得市民、外縣市民眾及國際觀光商務人士廣泛使用;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光纖到府」大幅提升市民的數位生活品質;「愛臺北市政雲」提供民眾77項市政服務,大幅提升施政透明度及行政效能。臺北市政府為因應雲端運算為科技產業帶來全新變革與衝擊,率先規劃全臺首座面積達4.3公頃之「雲端產業園區」。此外,臺北市為了因應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創造有利國際投資之環境,以發展資訊、通信、生技等產業成為本市優勢產業主軸,更規劃將「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內湖科技園區」及開發中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加以串連,打造面積達768.5公頃的臺北科技走廊,提供產業升級,再造之服務。
發布日期:
針對服貿協議,社會普遍關切的是中小企業可能受到的損害,本文指出政府對內應鼓勵企業善用產業調整支援方案;對外則可利用服貿協議第8條緊急磋商條款尋求解決。此外,並說明在服貿協議自然人移動部分,不涉及大陸勞工來臺,因此並無擴大開放人員進出的問題。中小企業應正面看待服務貿易協議創造之契機,完整掌握兩岸現有制度化安排以確保自身權益;政府方面則應建構單一窗口負責提供廠商必要之資訊及協助,並研擬對中國大陸市場之拓銷策略及籌劃投資拓銷考察團。
發布日期:
中小企業是帶動臺北市經濟繁榮的基石,臺北市政府除了在2010年公布「臺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提供多項獎勵措施外,更有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臺北市中小企業策略性及創新升級融資貸款以及臺北市青年創業融資貸款等多項獎補助計畫。針對受中央審議認定受貿易自由化影響之26項產業也提供了充分的因應措施,特別是申請臺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相關獎補助及臺北市SBIR經審議通過者,將視個案狀況,給予20%加碼補助;協助營運周轉部分,則有申請「臺北市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最高核貸金額400萬元等加碼措施,臺北市政府未來將持續提供更多的協助,成為企業最大的後盾,讓臺北市企業站上國際舞臺。
發布日期:
為強化我國對外貿易的成長動能,中央政府積極推動與主要貿易夥伴國洽簽經濟合作協議,依據不同產業類別分別給予調降關稅、開放市場、享有優惠待遇等承諾,促進經貿投資朝向國際化發展。中小企業是臺北市經濟成長動力來源,臺北市政府積極研擬多項政策措施,包括協助營運周轉、補助出國拓銷、強化企業經營能力、鼓勵升級轉型、推動產業合作、協助組團行銷及商機媒合、協助在職勞工穩定就業及提供失業勞工再就業補助等方案,使臺北市的產業能夠持續穩定成長,厚實經濟實力。
發布日期:
臺北市服務業面對服貿協議,可能面臨較大衝擊的弱勢產業,北市府應成立基金,協調中央政策輔導業者升級轉型,善用本土化、差異化,導入美學、設計做出區隔;此外也可推動業者共同研發、策略聯盟,迎接可能的挑戰。而在強勢產業方面,則建立平臺並有計畫的輸出臺北市服務業,使人才、資金、技術在對中國大陸投資後,仍可以有效回流。放眼未來,臺北市可以發展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亞太休憩觀光及醫療美容樞紐」及「科技創新展示、交易市集」,有效提升臺北市的格局及產業縱深,推動臺北市成為真正具國際格局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