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英國首都倫敦在不到十年之內,迅速成為歐陸最大的科技創業重鎮,其中一個創業組織「Coadec」針對融資管道、人才引進、數位基礎建設及場館、法規、數位政府五大面向,提供關鍵政策建議,也可做為臺北市參考學習創新政策的規劃方向。包含對於高淨值及高所得人群課徵房產稅,配套推出投資新創公司可抵稅的方案;針對新創產業所需的策略型人才,推出適當的移民政策及配套措施;盤點閒置空間給新創團隊限期免費使用,並推出簡易使用的辦公室租用APP;多觀察新的網路行為及商業模式,透過修法降低法規對於新創事業規範;學習開放資料、政務公開的精神,並鼓勵中小企業爭取政府資訊案。
過去20年來科技業,網路業所帶來的數位革命,全面性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從70、80年代萌芽的半導體業,90年代萌芽的手提式電腦,2000年前後大放異彩的網際網路業,到現在的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火星旅行的技術,包含Intel、Qualcomm、HP、蘋果電腦、Yahoo、Google、faceook等引領風騷的公司,總部都位居舊金山灣區的矽谷。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公司,都是在10年左右的時間內,從幾個人的草創形態,變成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大集團,這些公司的創辦人如Steve Jobs,Mark Zuckberg也變成無數年輕人的偶像跟人生典範,在科技界外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高速的成長率、創業成功所帶來的社會聲望,以及與傳統產業大不相同的發展步調,對年輕人產生莫大的吸引力。雖然科技創業的失敗率高達99%以上,每年矽谷仍舊從世界各地湧進無數新血,不管是先進入以史丹佛大學為首的灣區高等學府、加入大公司、申請由投資人所主導的孵化器及育成中心投入,甚至是投靠借助在遠房親戚的地下室,都是為了一圓創業夢,更吸引了無數的媒體關注。
從歐洲、亞洲、南美洲,甚至美國其他都市如波士頓、紐約、德州達拉斯等都想結合區域性優勢,創造自己的「矽谷」。其中最引起國際注目的,是傳統以來一向以金融、廣告、表演藝文產業見長的英國首都倫敦。結合上述產業基礎,與傲視全球的大學,包含劍橋、牛津、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皇家藝術學院、聖馬丁設計學院, 以及充沛的資金及政策支持,倫敦在不到10年之內,迅速成為歐陸最大的科技創業重鎮(其次為柏林)。最大的推手, 是現任首相David Cameron和他的左右手、英國現任財相George Osborne,以及倫敦市長 Boris Johnson ,三人同為保守黨議員,且為牛津大學前後期同學。
2006年,George Osborne(時任地方議員及影子內閣成員)造訪矽谷時曾感慨的說:「我在矽谷看見了未來,而目前的英國並不在其中(In Silicon Valley I have seen the future and the present Britain is not part of it)。」在英國保守黨首相David Cameron上任之後,喊出:「英國要成為全世界從事早期創投的最佳地點(Making Britain the best place in the world for early stage and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的口號,動員英國政府大力推動各項鼓勵新創公司的政策,從稅制改革、奧運場館附近的東倫敦都市再造、網路寬頻建設等,不僅活化了當地經濟,也吸引了歐盟其他國家人才湧入。英國政府也發動國家級的宣傳管道,透過貿易投資總署(UKTI, UK Trade & Investment),帶領英國新創公司開拓國際市場,也積極招募國際團隊進駐倫敦科技城(East London Tech City)(註1)。
根據統計,英國的APP經濟目前規模約40億英鎊、約合新臺幣2,000億元,預計在2025年成長到310億英鎊、約新臺幣1兆元左右。而廣義的互聯網經濟,占了整體GDP的8%,並有望在2016年前達到12%。光是過去一年,大倫敦地區就創造了4.6萬個新職缺,接下來10年的整體產值上看120億英鎊,並帶動周邊的零售、飲食、房地產等行業。
2015年英國大選將近,倫敦有一個由創業家、創投、媒體人所組成的組織Coadec (Coalition for a Digital Economy),於2014年9月公布「新創公司宣言」(Startup Manifesto),對於下一任的英國政府能繼續支持網路技術創業,延續支持新創產業發展的措施,提出24點關鍵政策建議,以確保英國的經濟優勢及成長動能。本文整理如下,也許對未來臺北市創新政策規劃有參考價值。
這份政策建議白皮書主要分為五大面向:融資管道(access to capital)、人才引進 (access to talent)、數位基礎建設及場館(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affordable office space)、法規 (bring law and regulation to the 21st century)、數位政府(digital government to unlock innovation)。
完整文章,請下載下方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