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AI引領 數位應用助轉型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AI引領 數位應用助轉型

為因應AI技術帶來的技能鴻溝,臺北市政府從多面向輔助導入AI進行數位轉型。市民藉由「數位好幫手」計畫,強化AI識讀能力;成立「台北數位企業發展中心」單一服務窗口,協助中小企業導入AI數位工具,推出「數位轉型導入計畫」,提供輔導經費並遴派顧問陪跑,協助企業升級。北市府經由弭平AI落差,兼顧創新與包容,為臺北市在後續拓展AI應用的道路上奠定基礎。

人工智慧(AI)技術正快速演進,其應用不再局限於單點功能,而是開始重塑全球的就業市場與產業結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於2025年6月發布的《2025全球AI職缺動態報告》指出,具備AI技能的相關職位,其薪資增長顯著高於其他職位,其平均薪資溢價高達56%,翻倍2024年的調查結果,反之不具備相關技能的勞工,則面臨薪資停滯與就業風險。AI技能鴻溝不僅擴大個人間的經濟差距,也因缺乏AI數位人才,加劇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

掌握此情勢,臺北市政府為協助AI數位轉型及升級,提升市民數位能力和強化產業競爭力,擘劃一套輔助市民服務與產業的多元數位應用發展策略。市民面推動「數位好幫手」計畫,鞏固市民AI時代下所需的數位應用能力,而產業面則有「數位轉型導入計畫」來協助其導入AI等關鍵技術,加速產業升級,兩者從不同面向一起提升臺北市的數位識讀能力並強化產業競爭力。

數位好幫手 打造全民AI適應力

儘管臺北市民有高度的數位普及率,但在AI誕生並有著生成式AI的快速導入,正形成新的「AI技能鴻溝」,為市民的資訊辨識與生活適應帶來直接衝擊。為確保AI數位轉型不遺漏任何群體,北市府於2023年啟動「臺北市數位好幫手」計畫。此計畫的重心,已從建構基礎操作能力,轉向為市民奠定適應AI時代的基礎。 

此計畫依市民需求,建立一套從AI啟蒙到深度應用的三層支援網絡。首先是「厝邊模式」,於臺北市內建立33個據點,提供即時AI應用諮詢,協助市民使用並摸索如何對AI工具,如臺北通App內的智慧客服,或如何使用AI進行圖像辨識,提出簡易需求來解決難題。

其次為「社區模式」,北市府與社區據點合作,開設系統性工作坊並著重「主題式學習」,將實用課程帶入市民社交圈,課程內容緊扣AI趨勢,如辨識AI生成的假訊息與深度偽造(Deepfake)詐騙,以及AI在生活保健的輔助應用,經由同儕共學來讓市民相互提升AI識讀能力。

最後是「青年模式」,北市府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北一女中等學校合作,招募熟悉AI技術及工具的學生志工,由學生陪伴長輩操作AI數位科技,此模式非單向指導,而是由學生與長輩一對一搭檔,共同完成如「AI生成祝福賀卡」或「AI影像修復老照片」等實際應用,不僅轉移AI數位技能,更促進不同世代間在數位工具上的互動。

「厝邊」、「社區」與「青年」等3層服務彼此串連,形成AI時代的公民支援網絡,該計畫不僅是降低數位門檻,更是要主動提升市民在AI浪潮下的應變能力,確保AI技術的效益能普及於全市民,奠定臺北市作為AI數位應用的城市基礎。

市政2-1:臺北市數位好幫手 計畫執行現場
臺北市數位好幫手 計畫執行現場

智慧解方 輔導中小企業導入AI應用

在AI時代浪潮下,中小企業普遍面臨AI人才匱乏、技術門檻高、導入成本高昂等挑戰,欠缺可執行的導入方法與資源。為協助企業運用數位科技加速轉型,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於2023年8月成立「台北數位企業發展中心」(Digital Business Center@Taipei),作為單一服務窗口,結合諮詢服務、人才培訓、數位工具導入與跨境電商布局等,提供多元輔導資源,強化AI技術應用,打造企業實踐數位轉型與智慧升級的最強後盾。

為協助企業從「理解」到「導入」,除有專業顧問團提供免費諮商服務,協助企業診斷現況、盤點需求並推薦適用工具外;同時建置「數位補給站」資料庫,募集超過200個數位應用方案,涵蓋「內部流程」、「數據決策」、「行銷推廣」、「網路商務」、「客戶服務」、「跨境平台」及「跨境營運」等7大數位應用範疇,讓企業找尋合適的工具。

此外,為協助企業導入AI數位工具,推動「數位轉型導入計畫」,透過企業與資服業者合作提出導入計畫與專家評選機制,入選企業不僅可獲最高新臺幣20萬元經費支持,導入期間更由專業顧問親自陪跑輔導,提供轉型方向之建議與作法,確保導入方案落地實踐、展現成效,實質提升企業智慧化競爭力。

數位企業發展中心 服務資源宣傳影片
(註:本文影片版權屬開放資源,若影片遭移除敬請見諒。)

驅動轉型 AI導入的企業成效

「數位轉型導入計畫」不僅是個別企業的升級,更是驗證AI技術並確實能提升企業的服務模式。首先在內部流程再造面向,市府輔導企業導入AI自動化技術,能釋出既有人力資源。成功輔導案例的線上電商平台「VeryBuy Fashion」,導入AI驅動的「DATA-DI數據系統」,利用AI將「受眾貼標」與「分群」,讓過往需耗時2小時的消費者分析縮短至15分鐘。導入的效益不僅是釋出近90%的時間成本,更展現企業能將寶貴的人力,從撈取名單的重複性作業,轉移至其他更具價值的行銷創意發想上。

其次在決策模式轉變面向,AI的數據分析能力,開創新的服務模式。科技媒體「T客邦」在輔導下,導入第一方受眾數據平台Instag,此平台利用「Instag AI」技術,分析讀者的瀏覽軌跡,如同時瀏覽評測與工具教學的文章時,AI會主動推導其潛在需求,並發送客製化的內容與商品廣告。此模式使其行銷更為精準,可讓臉書每單位的廣告成本從150元下降至60元。另一案例的「台灣赫斯特」媒體集團,則以ChatGPT 的AI技術為核心,開發出「AI星座塔羅占卜師」的創新數位服務,從傳統B2B廣告模式轉型,成功開創B2C付費訂閱的新商機。經由AI數據帶來的商業營運轉變不僅提升營收,更擴大其品牌的商業規模及經營項目,使其在市場具有多角競爭力。

最後在顧客體驗優化面向,AI技術讓企業得以進行大規模的個人化服務,提升市民的體驗品質。二手精品平台「拍拍圈」導入內含「AI智能客服」的對話商務平台,此AI系統能自動化處理基礎諮詢並分流案件,使其客服平均回覆時數從24小時縮短至9小時。同時,AI也能協助執行精準推播,讓行銷訊息的點擊率從1%提升至7%,有效解決海外市場的客服效率問題。這些AI應用的轉型成果,具體呈現AI技術如何協助中小企業,從再造營運流程、開創新服務,並重塑顧客體驗。

教練就在你身旁!【台北數位企業發展中心】陪企業一起迎戰轉型賽局!
(註:本文影片版權屬開放資源,若影片遭移除敬請見諒。)

為因應AI技術帶來的技能鴻溝挑戰,北市府經由為市民及企業提供AI技術應用的轉型服務,提升臺北市整體的數位資質。儘管有不同的AI導入輔助策略,但其核心並非只是追求產業的技術升級,而是在於均衡發展,確保臺北市的各個層面,皆能在AI趨勢上保持對最新應用的熟悉與理解。此一兼顧創新技術與包容多層面的策略模式,已為臺北市奠定穩固基礎,北市府未來將在此基礎上,持續挖掘AI技術的應用深度與廣度。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