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城市升級新動能:AI Agent 驅動的公共治理新篇章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城市升級新動能:AI Agent 驅動的公共治理新篇章

AI Agent 正推動公共治理升級,涵蓋智慧客服、決策支持到城市治理。但其落實仍須兼顧資料安全、透明性、責任歸屬與公平性,方能成為智慧城市創新的核心動能。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迅速發展,各行各業迎來前所未有的轉型契機;AI逐步滲透各種工作場景,改變了各個組織單位的運作方式與決策模式。過去兩年,AI技術主要被運用於快速回應問題或加快資訊處理速度,但自2025年起,越來越多人開始期待 AI 能主動思考、完成多步驟任務,這也使「AI Agent(AI 代理)」成為新一代 AI 應用的核心焦點。在公共治理領域亦不例外,從政府機關行政流程自動化、市民服務智能回應、公部門內部的人力管理到公共安全等面向,AI Agent皆展現出相當高的應用潛力

為何公共治理領域需要導入AI?

公共治理通常涉及多層次、多部門的協作,無論是政策資料、行政數據或民意回饋,資訊往往龐雜且分散,各部會與行政機關必須在有限時間內處理大量資訊,同時確保決策的精準度。

常見的行政作業,例如資料蒐集整併、報告撰寫等,過往多依賴人工完成,除需投入大量時間與人力,也難以完全避免疏漏。若進一步牽涉跨部會協作,則可能面臨資料格式不一致、系統未經整合的問題,增加作業難度。這些挑戰在防災或公共安全等需要即時應變領域更為凸顯,因傳統模式下所需的資料比對與核實時間較長,在決策時效性與資訊整合上仍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也因此,近年來各級政府單位積極導入 AI 工具,加速資料處理與回應效率,為智慧治理奠定基礎。隨著應用深化,2025年「AI Agent」的概念逐漸受到重視,被視為推動公共治理邁向更高層次智慧化的重點方向。

AI Agent與一般生成式AI的差異

在實際應用上,一般的生成式AI多半仰賴輸入指令來完成特定任務,例如當使用者輸入問題時,AI便根據資料庫回傳答案,仍屬於「被動式」工具。而AI Agent則更進一步強調「任務導向」與「自主規劃」,它不僅聽得懂指令,更能主動思考「要怎麼完成這項任務最有效率」。AI Agent通常具備以下四大能力:

  1. 目標導向(Goal-oriented):可以根據使用者指定的目標,自行規劃任務執行流程。
  2. 感知能力(Perception):能自外部環境或使用者互動中,擷取關鍵資訊。
  3. 記憶與學習(Memory & Learning):擁有記憶機制,可學習並累積過去的經驗,進一步優化未來表現。
  4. 自主行動(Autonomous Action):能主動採取行動,如呼叫API、使用工具、完成多步任務等

舉例來說,如果你希望AI幫你撰寫一份施政績效報告,一般的 AI應用能依照輸入的指令,並基於過往所學習過的知識,生成一段文字或回答特定問題;而AI Agent則能主動串接多個資料來源,例如財政數據、人口統計或民政紀錄,進行跨系統比對與整合,過濾重複或矛盾的資訊,並依據過往報告的格式與政策需求,自動生成完整的分析文件,自主性和靈活性大幅提升,更加貼近「虛擬幕僚」的角色。

AI Agent 在公共治理場域中的多元應用

綜合上述特性,AI Agent在公共治理實務中能具體回應不同層面的需求。若以「分層應用」的角度來看,可以大致區分為以下三個層面:

1. 基礎層:知識檢索與智慧客服

AI Agent 可作為知識管理與市民服務的助手,協助公務員與市民快速獲取所需資訊。例如,公務人員可透過自然語言檢索政策、法規或歷史案例,減少人工翻找資料的時間;市民在查詢補助、防災資訊或尋求公共服務時,則能即時獲得串接資料庫後的結構化回覆。這讓資訊傳遞更即時、服務流程更順暢,大幅提升行政效率與市民體驗。

2. 中階層:循證治理與決策支持

在政策研究與跨部門協作上,AI Agent 能成為有力的輔助工具。它可以將市府內部數據(教育、交通、社福等)與外部輿情結合,透過語意分析自動萃取議題重點,協助政府更好地進行政策循證分析。另一方面,AI Agent 也能支援跨局處資料整合,快速完成異質資料的分類、比對與彙整,協助各單位縮短報告製作時間,讓決策過程更即時、透明。

3. 高階層:城市智慧治理與前瞻應用

在更高層次的應用中,AI Agent 能協助政府即時掌握城市動態,並進行前瞻規劃,主要包含兩個面向。其一是「城市即時輿情雷達」,透過串接民意輿情平台(交通、環境、治安等),快速掌握社會議題脈動,協助政府及早偵測潛在風險並做出回應。其二是專屬模型建置,政府可利用自身專屬資料訓練「市政 GenAI 模型」,自動生成跨局處報告、政策效益評估,甚至進行情境模擬,提升政策規劃的前瞻性與韌性。

上述應用也已在國內逐步落地。臺灣代表性的智能數據廠商意藍資訊,長期專注於 AI 語意分析、搜尋引擎與數據分析等核心技術,近年也持續投入生成式 AI 與 AI Agent 的深化和開發,並憑藉深厚的技術基礎,將旗下AI應用服務導入多元領域各項大型專案。其中在公共治理方面,意藍取得多家行政機構委託,下方將以兩個案例,說明AI Agent在市政領域中如何實際落地應用、協助推動數位轉型。

3-1
AI Agent分層應用

AI Agent分層應用

  • 運營─基礎層:知識檢索與智慧客服
  • 決策─中階層:循證治理與決策支持
  • 發展─高階層:城市智慧治理與前瞻應用

資訊來源:意藍資訊提供

AI Agent在市政的應用案例1 ── 員額評鑑

以「員額評鑑」為例,這類評鑑工作涉及跨部會、跨單位的大量人事資料,過往需要經過人工逐步整併、比對並撰寫報告,投入相當的人力與時間;在本次專案中,意藍以AI Agent架構貫穿解決方案,並結合「自動化流程」與「大語言模型生成」,協助整合不同來源的資料、依規則完成計算與標註,並進一步生成具體的分析與建議。整體涵蓋了從資料處理到報告產出的完整流程,大幅縮短作業週期,並提升資訊呈現的效率與一致性。專案執行主要分為四個層面:

  1. 資料整合與分類:彙整不同來源的員額數據表格與其他業務系統資料,依照特定評鑑面向進行分類,使資料格式更一致,便於後續計算與分析。
  2. 自動化計算與重點標註:系統依設定之規則,自動計算各類缺額比率,並以紅字粗體標註超過整體平均值的單位,協助決策者迅速聚焦於需優先關注的重點。
  3. AI 報告生成與摘要:大語言模型將數據轉化為文字敘述,生成包含增減員因素分析、評鑑建議與改善方案的完整報告;AI Agent也會進一步納入人力資源管理面的考量,提供如留才策略或配置建議,使報告內容不僅呈現數字,更能呼應政策需求。
  4. 共通性問題分析:除了單位別的數據與建議,還能自動彙總跨部會、跨單位的共通問題,生成全域性的分析,為高層決策提供更全面的參考視角。

透過這樣的應用,員額評鑑作業的效率大幅提升,也使成果更具一致性與政策參考價值,展現出AI Agent在公共治理中的決策支援優勢。

AI Agent在市政的應用案例2 ── 災防決策支援

另一方面,AI Agent 也能在即時性更高的公共治理場景中發揮作用。面對臺灣頻繁發生的地震、颱風、土石流等天然災害,相關政府單位不僅需在災前做好完善準備,也必須在災害發生後迅速掌握最新狀況,整合、分析各類災情資訊以作出精確的應對決策,並提供必要的預警或通報。然而在實務上,氣象預報、雨量監測、水庫水位、河川水情等資訊分散在不同平台,需要人員逐一查詢比對,才能拼湊出完整畫面,更突顯出對 AI 技術跨資料整合與即時回應能力的需求。

意藍便曾與防災單位合作,在既有資訊檢索與語意分析技術的基礎上,導入 AI Agent 架構建置災防知識問答系統,協助相關人員更快速掌握災情資訊與做出判斷。整體應用可歸納為三個層面:

  1. 跨系統與異質性資料整合:及時串接氣象局、經濟部水利署、地方監測站的多方來源的數據情報,並整合至單一平台,避免因資訊分散而形成「孤島」,協助人員快速掌握災情全貌。
  2. 自然語言查詢與情境化問答:使用者可直接透過自然語言提問,例如「目前新北市山區的累積雨量與警戒值差距多少?」或「有哪些水庫的水位超過警戒?」,系統便可理解查詢指令,立即調閱資料並回傳結構化結果,降低操作門檻並提升查詢效率。
  3. 決策輔助建議:除了提供查詢結果,AI Agent 還能依據歷史案例與既有規範,生成情境化建議,如「建議提升防洪應變層級」、「建議提前調派機具至特定區域」,作為判斷參考,協助決策更快速且有依據。
3-2
情境化問答示範

情境化問答示範

問:新北市三峽區有哪些河川水位觀測站,目前水位如何

答:新北市三峽區有以下水位觀測站及其對應水位:

  • 檨溪站:目前水位 31.09 尺,超過一級警戒水位值,未超過二級警戒水位值,沒有三級警戒水位值。
  • 三峽(2)站:目前水位 28.23 尺,超過一級警戒水位值,未超過二級警戒水位值,沒有三級警戒水位值。
  • 海山橋站:目前水位 33.02 尺,超過一級警戒水位值,未超過二級警戒水位值,沒有三級警戒水位值。

問:簡述尼莎颱風造成的道路中斷

答:尼莎颱風導致的道路中斷主要發生在嘉義縣、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等地區的山區。這些地區因颱風豪雨造成落石、崩塌等坡地災害,進而導致道路中斷。具體而言,文章提到應特別注意的道路包括台20線、台29線、台3線、台18線、台24線、台9線、台23線等7條道路,這些道路易致災,且可能導致聚落成為孤島。

這些資訊凸顯了尼莎颱風對於特定地區交通連接的重大影響,特別是在山區和易淹水及沿海低窪地區。

資訊來源:意藍資訊提供

政府公部門導入AI 代理制度的倫理與監管考量

從上述實務案例可以看出,AI Agent 在公共治理中已有實際應用價值。然而,若要在更大規模、更多元的市政場景推動,仍需同步考量倫理與監管配套,才能確保技術長期穩健發展。導入AI 代理制度須審慎評估的面向包含:

  1. 資料安全與隱私:公共治理牽涉大量個資與敏感資訊,必須確保資料的使用、存取與留存都符合相關法規,並具備嚴謹的權限管理機制。
  2. 決策透明與可追溯性:AI Agent 雖能快速提供分析與建議,但其邏輯過程與依據需能清楚呈現,以提升決策透明度並獲得使用者信任。
  3. 責任歸屬: AI Agent 所產出的建議應視為決策輔助,而最終判斷仍應由決策人員承擔,確保角色定位明確,作為輔助而非取代。
  4. 公平性與偏差:AI Agent 的判斷結果會受到資料來源影響,若不同地區或族群的數據取得不完整,或演算法本身帶有偏差,可能導致決策過程偏向數據較充足的一方,讓弱勢地區或群體反而被忽略。因此,制度設計需納入檢核與修正機制,確保公共服務能兼顧公平與一致

整體而言,AI Agent的導入不僅是技術升級,更與智慧城市政策的發展方向息息相關,能協助市政單位在龐大而複雜的治理工作中,提升資料處理與決策效率、使政策與服務更貼近市民需求。展望未來,隨著制度設計的完善與應用實例的累積,Agentic AI有望逐步普及,並深度融入市政日常運作,成為推動城市升級與治理創新的重要基礎。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