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英國於2019年修訂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Act),將2050年淨零排放設為目標,成為全球最早立法的國家。而倫敦過去因空汙嚴重有「霧都」之名,如今以各項策進治理做為進行改革,包含推動「超低排放區」、優化交通運具、廢棄物管理、建築變革及擴大公眾參與等相關策進作為,持續落實城市淨零排放,邁向零碳未來。
發布日期:
隨著新興科技發展,智慧化成為城市演進關鍵角色。本文從臺北市淨零轉型、ESG和SDGs階段性推動成果,實現「宜居永續城市」發展願景等策進作為推動談起,包括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引入民間業者創意與資源,創造智慧科技應用方案實證,促進「智慧政府」、「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建築」及「智慧環境」等創新服務,探討臺北市在資源循環共生、社會安全與城市發展面向智慧化的倡議前提下,如何推動實際應用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帶動永續發展競爭力。
發布日期:
臺北市打造「宜居永續臺北」為目標,隨著臺北市擴大永續綠都市建設,北市府分別從硬體和軟體著手,建構全台最佳永續示範場域城市。硬體上,建置再生能源創能、儲能的設備;軟體上,透過導入電能管理資訊平台,資訊數據可被分析與評估,北市府將能找出更多永續管理機會,讓綠能更有效率被運用。
發布日期:
全球暖化,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勢在必行,臺北市政府從「2050淨零行動白皮書2.0」到「能源政策白皮書2.0」,歸納出多種都市轉型的執行方針,包括建物節能設備更換、擴大建設大眾綠運輸,以及循環經濟創新推廣等,積極落實與民間的多元公私協力,期盼共同走在永續路徑大道上。
發布日期:
本文旨在探討企業如何回應全球的ESG倡議和企業社會責任,加速淨零碳排的步伐,與政府部門進行溝通,並與利害關係人協調合作,結合企業內部的業務專長,以具體行動投入永續、持續創新,實現淨零碳排的不同階段性成效。
發布日期:
PwC Taiwan《2023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調查顯示,72%業正在進行減碳計畫,可見臺灣企業已從承諾減碳,進入到實質規劃減碳行動。本文建議企業透過四大關鍵步驟,應對淨零轉型時代的風險與機會,深入討論推動與實踐的可行策略。
發布日期:
本文透過觀摩成功且可循環的公益服務模式,從速食品牌「漢堡王」攜手社會企業與社服團體的標竿案例,了解企業如何經由資金挹注、宣傳等合作模式發揮通路影響力,以兼顧經濟與環境永續概念發展前提,結合規模企業、社會企業、社福團體等多方「永續循環經濟」架構提供相關商品,共同邁向碳中和新時代,打造永續循環典範。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為配合中央政策推動,率全國之先,發表「Circular Taipei循環城市推動計畫」白皮書,以跨局處整合的方式將循環經濟的概念落實至市政各個領域,本篇文章聚焦以「再生能源 整合優化」(Energy Optimization)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智慧電網發展為主軸,從提供「市有公用房地」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使用、補助民眾「私有房舍」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以及臺北能源之丘等方面重點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此外,在智慧電網推動策略採「場域類型規劃」、「擴大綠能使用」及「建立設計準則」等方式,分別於公共住宅、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暨三館一園及市政大樓暨周邊機關為主要推動計畫場域,期透過整合管理系統,讓區域內的儲能設備發揮最大效益。
發布日期:
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節能減碳更成為世界關注的議題與焦點,多年來臺北市政府不間斷的努力,從促進綠能產業發展、產業輔導與營造綠色消費環境等面向著手,不但鼓勵政府機關、學校設置太陽光電系統,全市換裝省電的LED路燈,更從產品包裝到省電措施等面向協助臺北市企業,提早因應掌握綠色商機,並建立完善輔導措施與綠色消費環境。臺北市在經濟學人智庫「亞洲綠色城市評比」中名列亞洲第二,可見執行成效彰顯,深獲國際肯定。
發布日期:
於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設計之都的蒙特婁,正因其自由開放的城市性格,讓創意發想充滿無限可能,2009年蒙特婁市政府獨步全球,率先推出由工業設計大師Michel Dallaire及其設計團隊所創作的BIXI公共自行車系統,以其環保設計及創意概念,成功行銷城市品牌。
發布日期:
重視綠色行銷的「臺北市產品包裝改善輔導計畫」,輔導業者設計兼具創新、實用與美觀要素,以達成減重、減量的綠色環保包裝,促進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同,亦提升臺北市產品整體形象,創造綠色品牌競爭力。
發布日期:
本期國際城市快遞將帶您造訪美國芝加哥以及丹麥哥本哈根,探索節能綠屋頂、綠巷道以及生態橋等綠色城市提案。此外,還將帶您前往日本東京六本木一探文創產業形塑都市再生的活力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