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於2007年被國際工業設計聯合會選為世界設計之都的首爾,正因其以設計做為發展城市經濟的動力,並憑藉設計和世界溝通,讓首爾成為「潔淨而充滿魅力的全球城市」,並由亞洲的商業中心搖身一變成為新興設計中心。
發布日期:
臺灣第1次、也是全球第1次的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會即將展開,大會以交鋒為主概念,象徵東西方交流,也代表各領域設計師的跨界互動;而另一設計盛會—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將展出超過6,000件以上的展品,其中臺北館以樂活之都為概念,呈現臺北的城市特色及設計力。
發布日期:
值此全球美學經濟與體驗經濟趨勢,為臺北市爭取2016年世界之都蓄積能量,本文從設計加值到品牌加值的創新服務模式,提出感性場域、感動體驗、感質商品三大關鍵因素,並以韓國首爾、泰國曼谷、新加坡設計節為借鏡,為臺北邁向世界設計之都提出參考方向。
發布日期:
於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設計之都的蒙特婁,正因其自由開放的城市性格,讓創意發想充滿無限可能,2009年蒙特婁市政府獨步全球,率先推出由工業設計大師Michel Dallaire及其設計團隊所創作的BIXI公共自行車系統,以其環保設計及創意概念,成功行銷城市品牌。
發布日期: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結合臺灣產業實力與臺北城市魅力,成功的舉辦,不僅活絡國內經濟發展,更有助於向國際宣傳城市品牌形象。本文將一探臺北花博所創造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看美麗的力量如何為城市與產業發展帶來許多關鍵性的進步。
發布日期:
「Branding Taipei品牌臺北」專案聚焦文化創意產業、餐飲食品業及特色商業三大產業,輔導深具發展潛力與臺北意象的中小企業,成功塑造鮮明品牌魅力,透過獨具特色的品牌群聚效應,形成消費者對臺北城市的形象記憶。
發布日期:
「2011臺北國際工業設計論壇」以「跨越」為主題,邀集國內外設計界專家交流分享,進一步擴大設計界和社會各界對於競賽主題與臺北發展設計之都的討論和參與,以創造更多能量與可能,醞釀臺北爭取2016世界設計之都的動能。
發布日期:
ICCA公布最新2010年全球會議場次排名,臺北市在亞洲城市排名高居第2,更一舉超越北京、首爾等國際城市。本文將盱衡全球整體會展產業趨勢,並為臺北市扮演臺灣會展產業之領航角色,提出成立會展專責行政部門、建立會展人才培育機制、結合臺灣綠能與資訊科技的優勢、研議會展城市施政白皮書等具體建議。
發布日期:
籌辦國際會展活動時,應結合民間與政府的創意與資源,並營造會展舉辦期間的城市主題氛圍,讓「城市中有展、展中有城市」,以全面地行銷城市品牌魅力。本文將以日本奈良「平城京1300年紀念活動」,以及美國「聖地牙哥灣葡萄酒與美食節」為例,進一步提出政府應協助業者爭取舉辦國際會展活動,共同為城市行銷與會展產業建構更有效的合作平臺。
發布日期:
本期更介紹荷蘭與日本的花卉產業發展現況,永續發展或環保議題在歐洲向來很受重視,特別在能源價格高漲的現在,而荷蘭更是花卉永續發展的領先者;1990年代前半,日本的花卉生產金額,曾經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即使是現在仍舊保持世界第三的地位。透過專文介紹,讓臺北市做為台灣首善之都,也是2010國際花卉博覽會之主辦地,更能參考國外優秀的作法。
發布日期: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就是經由AIPH認證的國際園藝博覽會,為國際上最高級別的園藝專業型博覽會,這次在臺灣舉辦,足以展現臺灣及臺北之花卉產業、文化成就與科技成果。
發布日期:
爭取舉辦世界級、國際性會展活動,已經成為本世紀各國城市發展的重要策略。「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以下簡稱臺北花博會)是繼2009年高雄市運會和臺北聽奧會之後,臺灣所舉辦的第三場世界級的大型會展活動,也是臺灣第一次舉辦的國際大型專業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