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隨著新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疫情的推動,餐飲業應用數位支付科技已成為常態,促使商圈朝向數位轉型。非接觸式和非現金支付不僅改變了交易效率,還能減少人事成本,提升經營效率,促進消費者使用數位載具的便利性。
發布日期:
商圈的特殊性不僅來自其創意體驗和建築環境,還包括節慶活動和多樣化的餐飲選擇,這些都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關鍵因素,因此,為吸引年輕消費者和國際遊客,商圈必須突出其獨特性,另一方面,透過社群媒體與消費者建立連接並提升品牌形象顯得尤為重要。
發布日期:
溫哥華做為加拿大的氣候行動領頭羊,推動綠色能源和碳稅政策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其政策包括綠色城市2020行動計畫、2050年可再生城市戰略和零排放新建築戰略,目標是減少碳排放並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2024年起,市政府實施年度溫室氣體及能源限制,2030年減少大型建築物碳排放量50%,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溫哥華還推動智慧建築和綠色屋頂等措施,並透過經濟委員會和加拿大政府支持企業永續發展,推動氣候教育和公眾參與。
發布日期:
碳定價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策略,透過將碳排放成本內部化來促使企業減碳。全球主要使用排放交易機制(ETS)和碳稅(carbon tax)兩種機制,ETS設立總量管制,企業可在排放額度內交易;碳稅則對每單位碳排放徵稅。內部碳定價(ICP)幫助企業提前適應外部機制,預計未來更多企業將採用。碳交易市場分為強制性和自願性,兩者在原理、用途、價格上均不同,過多的混淆資訊可能引發風險,因此企業需系統了解政策和術語,避免誤解,並制定務實的低碳轉型策略,以應對碳定價時代的挑戰。
發布日期:
《氣候變遷因應法》於2023年實施,確立碳定價措施,推動臺灣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企業需透過碳盤查計算碳費,並採取減碳措施以減少碳費支出。2024年預告的碳費徵收子法規定了具體徵收方式及減量額度使用方式,並針對高碳洩漏風險產業提供過渡機制,企業在選購國際碳權時,應注意品質及合規性,並進行盡職調查,才能有效達成減碳目標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發布日期:
全球正面臨著氣候變遷加劇、資源耗竭、技術迭代等多重挑戰,促使產業、政府、學術界和研究機構皆投身相關研究與行動,探討如何透過數位科技與永續創新取得突破,在動盪的變局下尋求轉型契機和發展動能。其中,城市作為全球近六成人口的主要居住環境,其發展趨勢與相應的解決方案自然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
發布日期:
瑞士楚格當地友善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產業的監管環境及政策,成為第1個使用比特幣交易合法化的城市,吸引許多新創公司進駐,因此獲得「加密谷」(Crypto Valley)美名,不僅是瑞士最富裕的地區,也是歐洲成長最快的科技重鎮。
發布日期:
臺北市在智慧城市趨勢上持續精進,不僅於2021年IMD全球智慧城市指數排行名列第4名,更於2022年智慧城市展中,在「智慧政府」及「智慧教育」領域斬獲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北市府透過多功能整合概念,在各領域中打造高效平台App,提供市民與政府更多便利協助,將臺北市打造成智慧技術輸出基地。
發布日期:
臺北市在2021年IMD取得全球智慧城市指數排行第4名,躍身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數位城市。其中,運用區塊鏈技術多項特性,北市府在公共服務、醫療、保險領域上皆打造出優質的解決方案。經由跨單位的合作進行場域實驗,北市府有望在不同領域上導入更多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發布日期:
當代藝術觀念因NFT技術演進產生顛覆性變革,加上NFT具有價值不滅、創作無國界等優勢,由NFT做為跨領域行為藝術紀錄憑證,虛實整合的策展體驗日益盛行,藝術觀賞與買賣形式革新,藝術創作的價值得以被提升。
發布日期:
2021年,透過一張新臺幣19.5億元天價賣出的圖檔,讓世界看見NFT的無窮潛力,並隨著持續爬升的NFT交易額,帶動NFT數位內容產製的新革命。本文將透過區塊鏈生態系的發展,對於NFT於數位內容領域的應用與展望深入理解,並倡議各界共同重視「區塊鏈生態健康化」議題,攜手投入解決各產業痛點,研提未來NFT數位內容產製與交易模式相關發展建議。
發布日期:
NFT與元宇宙關係密切,而其帶動的經濟活動價值,亦成為目前新興產業的重要趨勢之一。透過NFT爆炸性的成長與發展潛力,觀察其如何對於大眾互動方式、日常生活與買賣交易等應用場景產生改變,並輔以法規與資產監理等議題,落實NFT於虛實整合層次、企業新創共同參與及新創服務概念驗證等預期目標,提供未來NFT長程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