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最近參加許多研討會、論壇,一個相同的話題總是被提出:「秘書長,你覺不覺得創業被推動的有點浮濫?」 面對政府官員,我會說:「還早呢,臺灣的創新、創意還沒有真正被激發。」面對創業團隊,我會說:「如果你是衝著政府的補助而創業,那請趁早收手吧!」面對天使投資人,我會說:「投資還嫌少?以機率來說,投資的金額越多,成功的機會則越高。」
發布日期:
「這是一個最壞的年代,卻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近年來,在不樂觀的大環境中,創業風潮逆勢興起,彷彿成為當今的顯學。2015年臺灣在「全球創業精神指標」(GEI)中名列全球第8、亞洲地區第1,除了全球化時代互聯與行動網路的興起,隱藏在這個趨勢背後的結構性因素和未來展望,亦非常值得我們思索與探求。
發布日期:
多年前的金融風暴從美洲蔓延至歐洲推倒了許多產業巨人,緊接著歐債危機爆發,更加劇了各國失業問題,尤其是青年族群影響甚鉅。許多國家為了解決青年失業問題,除了全力在漸趨失衡的勞動市場中尋找工作機會,更積極協助青年開創自我事業的契機。過去美西矽谷創業形象獨占鰲頭,吸引全球各地創業資源湧入,如今美東的大波士頓地區急起直追,透過和校園合作,共同培育青年創業基礎。而位處歐洲門戶的蕞爾小國-荷蘭,在歐洲普遍失業率偏高情況下,首都阿姆斯特丹建構的自由、開放、創意環境,也為青年與創業者孕育源源不絕的創意計畫,開啟青年以新世代創新思考及技術優勢,掌握自己方向打造新型態產業。
發布日期:
創業首選在臺北:臺北市政府為鼓勵年輕創業家勇敢創業、實現夢想,配合各項產業發展獎勵及補助計畫,創新投資於臺北市。而2013年開辦的「好當家創業投資推展及行銷計畫」更是創業的好幫手,創業服務辦公室除了提供各項諮詢服務,更架設臺北市創業資源網站平臺及交流服務,並舉辦亞太創業競賽等。「臺北創新實驗室」的成立則讓創做為完備產業發展的政策工具。除了修訂「臺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提高創新研發計畫補助金額,更增訂創業、創新育成及品牌建立等計畫補助,鼓勵青年開創事業、產業創新育成、提升企業研發投入,乃至企業發展品牌與通路等,獎勵企業業青年能藉由該平臺的搭建,相互交流激盪,創造商機,試辦期間免費提供微型企業創業者或自由工作者共同辦公空間。臺北市政府期許這些資源的提供,以協助新創企業或有創業理想的青年在臺北市成長茁壯。
發布日期:
英國首都倫敦在不到十年之內,迅速成為歐陸最大的科技創業重鎮,其中一個創業組織「Coadec」針對融資管道、人才引進、數位基礎建設及場館、法規、數位政府五大面向,提供關鍵政策建議,也可做為臺北市參考學習創新政策的規劃方向。包含對於高淨值及高所得人群課徵房產稅,配套推出投資新創公司可抵稅的方案;針對新創產業所需的策略型人才,推出適當的移民政策及配套措施;盤點閒置空間給新創團隊限期免費使用,並推出簡易使用的辦公室租用APP;多觀察新的網路行為及商業模式,透過修法降低法規對於新創事業規範;學習開放資料、政務公開的精神,並鼓勵中小企業爭取政府資訊案。
發布日期:
由於產業結構屬性差異,相較於韓國、日本、美國,臺灣電子業結構為專業垂直分工,品牌與系統整合能力較弱,當前既面臨電子業者轉型困境,高科技業成長也同樣面臨挑戰;為了突破困境,應再度啟動創業風潮,透過新創事業來調整商業模式,帶動產業結構改造。而臺灣要轉型成為創新型經濟,必須建構對新創事業友善的環境,技術、人才、資金、市場是四個關鍵成功要素。具體做法有三,首先為調整科技預算機制,提高產業前瞻應用的研究經費,以高科技新創事業帶動產業轉型;其次需建構對新創事業的友善環境,重視早期創業的投資,讓創投成為振興產業的政策工具;最後是放寬外來人才的居留限制,讓全球的創業家都樂意來到臺灣創業,活絡臺灣經濟。
發布日期:
相較於傳統大型企業,新創事業不但可以帶動就業機會的攀升,更能創造可觀的經濟價值。因此,無論先進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無不調整其經濟政策,聚焦於創新知識的發展。面對全球各國對新創事業的重視與資源投注,臺灣亦應不落人後,而商業加速器的建立和國際商業平臺的推動則是可採行的努力目標。對新創事業有積極商業推動能力的商業加速器,運作模式為密集式的指導及課程,涵蓋商業及產品輔導,並透過業師和加速器教練建立產業網絡之關鍵人脈;經過3~6個月的培育期之後,將有展示機會以爭取投資者與加速器的互動和增加投資機會。建立創業生態系統,必須從大學研究和創業人才的源頭開始和未來國際商業機會接軌,有系統地規劃並在一定經濟規模下進行,才可能會有具體的效果。
發布日期:
在全球經濟景氣疲軟、就業狀況日趨惡化的情勢下,臺北市政府化被動為主動推出「臺北好當家」計畫,努力營造友善的創業育成環境,舉辦「2013集點子—飆創意,亞太創業競賽」(2013 Asia Pacific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Guidelines)激發年輕人創新、創意能量,協助將創業構想具體化,並經由業師輔導育成後,逐步獲得創投、天使投資人的資金挹注,幫助企業成功創業圓夢。此外更成立臺北市創業服務辦公室、專業陣容創業輔導顧問團,提供綜合性的創業諮詢、各項補助貸款或其他創業資源之協助轉介及一對一顧問輔導預約服務,並建置網站及創業交流平臺,貼近民眾需求、便利資訊傳播,並讓創業家彼此交流、跨業合作,激發出更多火花。
發布日期:
「產業發展自治條例」提供臺北市的中小企業各項補助經費,只要該投資案具有創意、特色或發展潛力者,均可提出申請。補助的內容包括:勞工職業訓練費用、房屋稅、地價稅等,為鼓勵產業技術創新研發,首創由地方政府編列預算提供企業研發經費補助,每案最高新臺幣300萬元;另對於較具競爭力之策略性產業,更給予適度獎勵,幫助發展關鍵產業。臺北市政府從2011年辦理「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受理申請迄2013年5月止,累計共核准通過267件投資案,獎勵補助總金額逾2億6,232萬元。
發布日期:
「亞太創業中心」的成功仰賴三大要素:人才、服務環境和全球市場,而當前全球各主要國家皆大力推動創新、創業,在以知識、技術為基礎而進行的創業活動勢必與智慧財產權密切相關;若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企業市場策略應與智財策略妥善結合,以配合新技術、新市場發展,以智慧解決方案逐步擴展市場。如何建立完整的創業供應鏈是我們未來的重要基礎架構,亦符合智財布局上整體考量。
發布日期:
成功的新創事業和成功的城市有三個共通要素—具創意的優秀人才、對創業家友善的資本環境、鼓勵創新的文化。如何使一個城市的創業能量源源不絕,除了一般性的城市建設之外,更重要的是從建構創業生態體系的角度重新規劃,配套推動相關改革,包含勞動力的育才與留才、減少設立公司的束縛、創造對創業家友善的環境等。從政府部門的角度來看,更需要關注創業家的需求(needs)而非僅企業的要求(request),共同營造促進創意交流、創新沈浸的空間,提高創業家對臺北市的黏著度與關注。
發布日期:
及為推動臺北市不僅成為東亞經貿網絡的軸心,更是驅動臺灣服務創新的核心,除了協助企業間跨業連結,亦可結合臺北市無線首都、智慧城市之規劃,吸引管理顧問及物流服務業者以臺北市各交通節點為核心發展商情知識總部;推動臺北市成為連鎖加盟企業總部的首選之地;並協助企業透過公部門現有空間開設相關學程,使臺北市成為企業大學的聚集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