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許多先進國家利用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形式運作的微創業已展現相當成效,近年來臺灣也吹起這股風潮,臺北市科技產業設計創新計畫(Taipei Co-Space)以開放空間、整合資源、開放創新的概念,提供有想法的設計人才進駐,不僅是空間,更是創業家孕育搖籃。
發布日期:
智慧城市的建設基礎來自於,是否能真正解決市民日常生活中迫切的問題,面對物聯網與數據經濟的趨勢,更有賴全民的信任和民間企業力量的共同參與,透過各種技術整合、感知定位等,進而發揮城市的競爭優勢,提升各項市政的加值應用。因此本文將分為智慧市政在「聯網」、「食」、「衣」、「住」、「行」、「育」、「樂」、「社會安全」、「關懷」、「能耗」共10大面向探討智慧市政的發展藍圖。
發布日期: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在「2014 年智慧展看智慧聯網發展趨勢」一文中提及,自2012年起,全球約有80 億台連網裝置,主要以手機、平板及NB 為主,預估至2020 年有500億台連網裝置,隨著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快速提升,其將成為整合核心,帶動機器與機器間 (Machine to Machine, M2M) 及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普及應用,其中無線感測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與物聯網應用發展將趨於多元化。
發布日期:
臺北市「StartUP@Taipei」創業平臺於2015年3月底正式啟動,這個多元的創業平臺不僅整合來自各方的創業資訊,更匯整中央48項創業相關資源,提供創業者一站式諮詢服務。此外,也規畫創業導師領航團、混世代創業集思會議、2015創業明日之星選拔等配套措施,透過市府團隊的努力激發創業者更多創新創業的能量。
發布日期:
中央與臺北市政府提供最豐富且完整的創業輔導資源與創業的場域,解決青年朋友在創業過程中,因缺乏場域與資源而屢屢碰壁的困境。以下將介紹圓山花博的台灣新創競技場、青年創業圓夢網、金華青創基地、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等,如何協助青年創業圓夢,帶動經濟活水。
發布日期:
如果將「創業臺北」當作一個品牌經營與行銷,那麼經營者應該做些什麼事情呢? 若把政府視為企業,臺北創業環境視為產品,扶植臺灣新創、或讓世界各地的企業來台成立公司、消費貢獻稅金,視為營收。那麼先要問的一個問題就是:政府是一個生產導向、還是營銷導向、還是體驗導向的公司呢?
發布日期:
最近參加許多研討會、論壇,一個相同的話題總是被提出:「秘書長,你覺不覺得創業被推動的有點浮濫?」 面對政府官員,我會說:「還早呢,臺灣的創新、創意還沒有真正被激發。」面對創業團隊,我會說:「如果你是衝著政府的補助而創業,那請趁早收手吧!」面對天使投資人,我會說:「投資還嫌少?以機率來說,投資的金額越多,成功的機會則越高。」
發布日期:
「這是一個最壞的年代,卻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近年來,在不樂觀的大環境中,創業風潮逆勢興起,彷彿成為當今的顯學。2015年臺灣在「全球創業精神指標」(GEI)中名列全球第8、亞洲地區第1,除了全球化時代互聯與行動網路的興起,隱藏在這個趨勢背後的結構性因素和未來展望,亦非常值得我們思索與探求。
發布日期:
多年前的金融風暴從美洲蔓延至歐洲推倒了許多產業巨人,緊接著歐債危機爆發,更加劇了各國失業問題,尤其是青年族群影響甚鉅。許多國家為了解決青年失業問題,除了全力在漸趨失衡的勞動市場中尋找工作機會,更積極協助青年開創自我事業的契機。過去美西矽谷創業形象獨占鰲頭,吸引全球各地創業資源湧入,如今美東的大波士頓地區急起直追,透過和校園合作,共同培育青年創業基礎。而位處歐洲門戶的蕞爾小國-荷蘭,在歐洲普遍失業率偏高情況下,首都阿姆斯特丹建構的自由、開放、創意環境,也為青年與創業者孕育源源不絕的創意計畫,開啟青年以新世代創新思考及技術優勢,掌握自己方向打造新型態產業。
發布日期:
創業首選在臺北:臺北市政府為鼓勵年輕創業家勇敢創業、實現夢想,配合各項產業發展獎勵及補助計畫,創新投資於臺北市。而2013年開辦的「好當家創業投資推展及行銷計畫」更是創業的好幫手,創業服務辦公室除了提供各項諮詢服務,更架設臺北市創業資源網站平臺及交流服務,並舉辦亞太創業競賽等。「臺北創新實驗室」的成立則讓創做為完備產業發展的政策工具。除了修訂「臺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提高創新研發計畫補助金額,更增訂創業、創新育成及品牌建立等計畫補助,鼓勵青年開創事業、產業創新育成、提升企業研發投入,乃至企業發展品牌與通路等,獎勵企業業青年能藉由該平臺的搭建,相互交流激盪,創造商機,試辦期間免費提供微型企業創業者或自由工作者共同辦公空間。臺北市政府期許這些資源的提供,以協助新創企業或有創業理想的青年在臺北市成長茁壯。
發布日期:
英國首都倫敦在不到十年之內,迅速成為歐陸最大的科技創業重鎮,其中一個創業組織「Coadec」針對融資管道、人才引進、數位基礎建設及場館、法規、數位政府五大面向,提供關鍵政策建議,也可做為臺北市參考學習創新政策的規劃方向。包含對於高淨值及高所得人群課徵房產稅,配套推出投資新創公司可抵稅的方案;針對新創產業所需的策略型人才,推出適當的移民政策及配套措施;盤點閒置空間給新創團隊限期免費使用,並推出簡易使用的辦公室租用APP;多觀察新的網路行為及商業模式,透過修法降低法規對於新創事業規範;學習開放資料、政務公開的精神,並鼓勵中小企業爭取政府資訊案。
發布日期:
由於產業結構屬性差異,相較於韓國、日本、美國,臺灣電子業結構為專業垂直分工,品牌與系統整合能力較弱,當前既面臨電子業者轉型困境,高科技業成長也同樣面臨挑戰;為了突破困境,應再度啟動創業風潮,透過新創事業來調整商業模式,帶動產業結構改造。而臺灣要轉型成為創新型經濟,必須建構對新創事業友善的環境,技術、人才、資金、市場是四個關鍵成功要素。具體做法有三,首先為調整科技預算機制,提高產業前瞻應用的研究經費,以高科技新創事業帶動產業轉型;其次需建構對新創事業的友善環境,重視早期創業的投資,讓創投成為振興產業的政策工具;最後是放寬外來人才的居留限制,讓全球的創業家都樂意來到臺灣創業,活絡臺灣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