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相較於傳統大型企業,新創事業不但可以帶動就業機會的攀升,更能創造可觀的經濟價值。因此,無論先進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無不調整其經濟政策,聚焦於創新知識的發展。面對全球各國對新創事業的重視與資源投注,臺灣亦應不落人後,而商業加速器的建立和國際商業平臺的推動則是可採行的努力目標。對新創事業有積極商業推動能力的商業加速器,運作模式為密集式的指導及課程,涵蓋商業及產品輔導,並透過業師和加速器教練建立產業網絡之關鍵人脈;經過3~6個月的培育期之後,將有展示機會以爭取投資者與加速器的互動和增加投資機會。建立創業生態系統,必須從大學研究和創業人才的源頭開始和未來國際商業機會接軌,有系統地規劃並在一定經濟規模下進行,才可能會有具體的效果。
為因應創業研究與政策上的需求,1997年「全球創業觀察」(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於1999年開始正式啟動調查,發展至2011年全球已有54個國家參與,成為目前國際上最具規模的大型創業調查計畫。而根據GEM臺灣調查之結果顯示,臺灣人的創業意圖高達26.1%,此數據高於創新驅動經濟體之平均值(10%)許多,表示臺灣仍有強大的創業動能。然而在低於10%的創業成功率和臺灣經濟市場規模不足的限制下,若無法給予適當的創業環境、引介國際資源和市場,即使有強大的創業動能,卻可能無法創造新創企業的國際市場機會。
相較於傳統大型企業,新創事業不但可以帶動就業機會的攀升,更能創造可觀的經濟價值。因此,無論先進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無不調整其經濟政策,聚焦於創新知識的發展。
近年來,各國政府積極制定各項鼓勵創業的措施或法案,包含2013年美國重大法案「美國就業法案」,經由受到監管之群眾募資(crowd funding)網站向具潛力的新創企業、社會企業和小型企業投資;白宮的美國創業計畫(Startup America)致力加快實驗室進入市場的發明創造;歐洲方面則有英國政府在2013年為吸引全球青年創業,推出「Sirius計畫」,提供12個月簽證、創業團隊每人1.2萬英鎊(相當於約新臺幣60萬元)津貼、免費辦公空間與輔導業師,現已有25個來自全球各國的創業團隊落地設立;而亞洲方面,新加坡政府推出的鼓勵創業政策,是針對第一次創業的國民提供5萬元新幣(相當於約新臺幣120萬元)的配合款(matching fund)協助成立新公司,現已有193家企業接受政府資助及進駐育成,私人投資機構SPRING SEED也針對12家新創公司投資了740萬美元;此外,與我國高度競爭的韓國也從2013年起積極創造創意經濟,政府推廣和支持民間的投資、融資和創業投資,其中最大的新創事業投資媒合平臺—beLAUNCH Conference吸引全國各地創業者分享與競技,同時建立與外國投資、技術合作緊密交流的平臺。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各國對新創事業的重視與資源投注,臺灣亦不落人後,相繼推出「創業天使基金」和「創櫃板」來活化早期資金的投入,其中由經濟部所推動的「新興產業加速育成計畫」建構了完整有效的創業輔導機制,包含加速器的建立和國際商業平臺的推動均為計畫成果的重要目標。
完整文章,請下載下方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