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潮流共振:以藝術、設計與文創形塑城市風格經濟學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潮流共振:以藝術、設計與文創形塑城市風格經濟學

潮流文化不只是流行,更是一種社會能量,能激發創造力、凝聚社群,甚至轉化成產業與經濟動能。當策展思維融入城市,建築、街區與活動不再只是空間與事件,而是彼此呼應的沉浸式體驗,讓人願意停留、反覆探索。要讓城市保持競爭力,關鍵在於「包容、科技、人才」──既要有多元開放的文化氛圍,也要有智慧基礎建設與創意人才培育,才能讓城市既好看、好玩,又能持續創造價值。

前言

在全球化與數位化的浪潮下,「城市」不再僅是人們生活與工作的物理空間,它們如同有機體般是一個動態空間,透過獨特的藝術創意表達、文化遺產保護與美學生活方式的交融,展現出其獨有性格與魅力。城市發展的重心更從純粹經濟規模擴張,轉向更深層的生活品質與獨特風格塑造。這股趨勢催生「城市風格經濟學」的概念,強調城市作為一個「體驗場域」,透過文化、藝術與設計的「策展」,創造獨特的城市品牌與生活方式,進而吸引人才、資本與遊客,提升城市競爭力。以致,當我們談論城市的「風格」之際,它不僅是建築物的線條或街道的規劃,更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由歷史、文化、生活習慣和新興潮流共同編織而成的精神風貌。如今,一股強大的力量正深刻地影響著城市風格的形成與轉化,這股力量便是「潮流文化」,它滲透進城市每一個角落,成為形塑城市獨特風格、驅動城市經濟的引擎。

潮流脈動的風格與肌理

有別於傳統經濟學,城市經濟學作為一門綜合性新興學科,其範圍不斷擴展至城市化、城市空間結構、城市管理、城市文化及永續發展等諸多面向。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背景下,消費者面臨「選擇過載」的困境,人們對「有驚喜感的消費體驗」的需求日益增長,渴望超越認知與期望的「未知喜好」。當城市發展僅側重於硬體基建,抑或因產業單一化,而難以在物質豐裕的時代提供超越預期的體驗之際,城市風格經濟學的出現正填補這一空白,其將文化、設計等「軟實力」視為城市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滿足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更高要求。

從社會學的視角觀之,潮流被定義為「一種世界的凝縮反映」,其變化性和多樣性表現出社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這也意味著城市透過擁抱和引導潮流文化,能夠激發居民的創造力與歸屬感,從而形成獨特的城市性格。「潮流」並不僅止於表面的時尚或消費趨勢,它是一種深刻的社會文化現象,也是藝術和知性創作的展現,更是精神和知識發展過程與價值觀、習俗、信仰和象徵實踐的總和,最終體現為一種「整套生活方式」。當城市能夠提供平台,讓這種「個人區分和個人多變性的需求」得以展現時,它便能吸引和留住年輕、有活力的群體。這些群體反過來也將成為城市風格的塑造者和經濟的推動者,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將社會學意義上的文化現象轉化為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

查爾斯・蘭德利(Charles Landry)便曾指出,創意時代城市活力的重要來源與城市新經濟的焦點,就是富有創造力的創意經濟活動,這些經濟活動將推動城市社會文化傳播架構、產業發展型態與社會運作方式的根本性變化。於此,「策展思維」便在此轉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策展思維源自於藝文領域,其核心在於透過「主軸串聯與展品設計」以及「從簡單陳列走向整體性詮釋」的策略「說好一個故事」,為參與者提供整合的、驚奇的體驗,傳達知識、啟發、情感聯繫和社群認同。依此,策展思維可將城市本身視為一個大型展場,把建築、公共空間、商業零售、文化活動,乃至生活方式,視為「展示物」或「故事元素」,進行有意識/有意義的選擇、組織與編排,創造獨特的城市風格和沉浸式體驗。舉例來看,日本的茑屋書店以「生活提案」的策展理念,將書店打造成當地的文化事件,吸引了大量市民與遊客。從商業空間向城市景緻延伸的策展思維,標誌著城市治理觀念的轉變,即從單純的功能性規劃轉向以「體驗經濟」為導向的城市品牌塑造,這與傳統的城市規劃僅滿足基本需求不同,目的在於創造情感連結和社群認同,進而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經濟活力。

城市符碼與風格轉化

城市環境是塑造美學生活方式的基礎。一個城市的風格,往往來自於其獨特的文化符碼。這些符碼可以是歷史古蹟、地方美食,也可以是文學作品、電影場景。換言之,在地文化、藝術創新和歷史語境的綜合,有助於在城市結構中形成對何為「美學生活」的演變概念。隨著全球化的浪潮,這些傳統的符碼正與新興的潮流文化產生碰撞與融合,進而創造出新的城市風格;如,英國倫敦的龐克文化,最初是反叛、非主流的象徵,如今龐克文化不僅被視為倫敦的歷史記憶,其叛逆與創新的精神,也內化到倫敦的時尚、藝術和設計產業中。這正是潮流文化從次文化走向主流,並最終成為城市風格符碼的典型案例。同樣地,東京的原宿文化,從早期視覺系、哥德蘿莉,到街頭潮牌,其充滿創意與自由精神的穿搭風格,不僅讓原宿成為全球潮流愛好者的聖地。整個原宿街頭就像一個大型的設計實驗室,年輕世代透過服裝、飾品,盡情地表達自我,更將東京塑造成一個充滿活力、不斷創新的城市形象。

這類型的文化現象被統稱為「文化經濟學」(Cultural Economics),探究著文化如何作為一種創意經濟資源,產生價值。創意經濟不僅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新興力量,其核心動能不僅在於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更在於其所帶來的文化傳播與產業升級的深層影響。而潮流文化正是文化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脈絡,它透過創造獨特的風格、品牌與社群,將文化符碼轉化為實質的經濟效益。由此可證,創意時代的城市活力源於富有創造力的創意經濟活動,這些活動推動社會文化傳播與產業變革,更使創意經濟成為當代城市重塑競爭力的核心。

策展城市:將潮流系統化與體驗化

潮流文化之所以能夠從街頭的零散火花,昇華為城市的品牌,關鍵在於將「策展」的概念引入。「策展城市」不僅僅是舉辦一場展覽;更是一種系統性的思考與規劃,旨在將城市的文化資產,包括潮流文化,以有組織、有意義的方式呈現給公眾,創造獨特的城市體驗。再者,策展思維的運用,讓潮流文化不再只是單純的穿搭或音樂,它被賦予更深層次的意義與敘事。例如,一座城市可透過舉辦相關藝術節,邀請全球知名的藝術家、設計師,將城市空間變成無邊際美術館。這不僅美學化城市空間,更將藝文從「圍牆內」的標籤中解放出來,賦予其多元的價值,而這些新興潮流文化與城市風格經濟學的深度連結,當這種美學被應用到城市發展中,它便能創造出獨特的城市品牌與商業模式,最終體現在「城市美學」的應用上。「城市美學」不僅僅是好看,更是一種溝通方式、一種價值觀的體現、一種將抽象的文化精神轉化為具體產品、空間與體驗的能力。

進一步的,在城市美學的營造上,潮流文化的美學觀也帶來新的衝擊。傳統的城市空間設計,往往追求統一、秩序與效率。然而,潮流美學則更傾向於「多元」、「有機」與「非線性」。例如,將廢棄的工業空間轉化為文創園區,保留其粗獷的工業美學,同時融入現代的設計元素,創造出充滿個性的複合式空間。這種設計手法,不僅回應了年輕人對獨特體驗的渴望,也為城市創造新的經濟增長。舉例來說,韓國首爾的聖水洞便是一例,一個曾經的工業區,如今已成為潮流文化的集散地。當地政府與設計師合作,保留舊廠房的建築結構,將其轉化為咖啡廳、藝廊、獨立設計師品牌店。這些空間的設計,不僅延續工業時代的歷史記憶,更融入現代的設計美學,形成獨特的「工業風」。這些新興的商店與空間,吸引大量年輕人與創意產業進駐,使得聖水洞成為首爾具活力的潮流街區。

這種體驗經濟正是潮流文化與設計美學結合的產物,它將商品的價值從「功能性」提升到「情感性」,創造了更高的附加價值,而這更是透過策展城市的概念進行歷史文化與潮流文化有機結合,創造新的城市風格與經濟效益的典範。由此可知,城市的特殊性在於提供重新創發自身,及其市民生活的可能性,這種特性賦與了城市生活的獨特品質。親密感與匿名性同時現身於都市交易中,使其既不同於傳統社會,也有別於鄉村地區。一個城市的設計策展更應具有藝術創造的屬性,以視覺秩序為媒介,容納歷史積澱、表現時代精神,並結合人的感知經驗,建立起具有整理結構性特徵,以及易於識別的城市意向與氛圍,促使建築的規模與其中心內外的不斷變換、川流不息的景觀之間,存在扣人心弦的張力。

結語:以包容、科技與人才作為創意城市的發展策略

回顧什麼是「創意城市」?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認為所謂的創意城市是一個具有吸引創意階級(creative class)聚集的潛力,或能讓創意階級實際聚集的地方。其中,一個有特色的「城市」受到三重概念的操作與影響,城市自身空間生產的「創新」、傳統與當代共時並存的「衝突」,以及城市本身作為有意義主體的「認同」。同時,城市對多元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包容」(tolerance)、擁有先進基礎建設與產業的「科技」(technology),以及能聚集充滿活力與創意的「人才」(talent),才是創意城市成功的三大關鍵。於此,各種向度之間相互連結,方能塑造具有活力與韌性的城市。

因此,政策制定者與執行者應注重打造多元包容的社會文化氛圍,推廣智慧城市建設與培育人才,方能同時提升城市形象、形成良性的創意發展循環、推動經濟的永續發展。在政策上,鼓勵跨界整合、構建創意產業生態系、建立文化包容政策、投資新興技術、提供創意人才資源,並通過文化活動激發經濟動能,激發本土藝術與文化活力,將成為推動城市全面升級的必由之路。

參考資料

  1. Florida, R. L. (2002).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 Basic books. 
  2. Landry, C. (2000). 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 Eearthscan.
  3. 周鵬遠(2021)。〈策展思維:城市空間經營的新階段〉,《KEARNEY》。2021. 7. 6.
    https://www.kearney.cn/article/-/insights/167716320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