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5全球創業觀察—臺北市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2025全球創業觀察—臺北市

2024年臺北市在全球創業環境震盪中展現韌性,創新企業持續成長,資金聚焦AI、生技與FinTech等高潛力領域,平均募資金額提升。政策面積極推動「新創三箭」,從資金、人才、市場面強化創業支持體系。雖國際排名略有波動,臺北仍於硬體、健康科技等領域保持競爭力,並逐步成為數位友善城市。未來聚焦早期資金、國際鏈結與技術深化,將是強化臺北全球創業地位的關鍵。

資訊圖表:2025全球創業觀察—臺北市
全球創業觀察—臺北市

2025 全球創業觀察-臺北市
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Overview-Taipei City

1. 新創業態

  • 新創公司行數93,308家,占全國比例超過6成。
  • 前二大業別為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20.41%)與批發及零售業(12.47%)。

2. 投資環境

  • 2017-2024年累計新創募資金額已達45.1億美元。
  • 2024年募資表現:
    • 交易件數29件(-50.85%)
    • 募資金額3.12億美元(-23.47%)
    • 平均每筆融資金額1,076萬美元(+55.69%)

3. 政策支持

  • 推動「新創三箭」政策:投資面、匯人才、促成交。
  • 新創採全補助計畫」,聚焦於協助成長期新創事業邁向規模化與國際化。
  • 免費AI算力服務,協助新創團隊,拓展創新應用。
  • 「創業家護照」計畫,提供全額補助海外共享空間進駐費用。

4. 國際評比

  • 全球創業生態系排名:#54
  • Top 100 新興生態系」:31-40名層級,亞洲#18
  • 全球女性數位遊牧者最安全城市:#1

5. 重大募資案例

  • 聚焦軟硬體整合、AI、生技醫療、金融科技四大關鍵領域。
  • 三大代表案例:KKday、Kneron、Precision Biotechnology、募資總結合計突破12.4億美元。
  • 指標輪次資金:WOO完成900萬美元A輪募資,iKala成功取得2,080萬美元B+輪資金
  • MetAI登上全球舞台:獲NVIDIA首度投資臺灣新創殊榮,完成400萬美元種子輪募資


臺北產經資訊網 編製

2024年受全球資金緊縮、AI技術加速應用與地緣政治重組影響,全球創業生態呈現劇烈波動。根據StartupBlink於2025年發布的「全球創業生態系排名」(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Index),由於IPO市場降溫與企業退出規模萎縮,全球創業生態系總估值下滑約31%,前二十大城市的估值中位數減幅亦高達24%。雖創業活動仍持續進行,然而整體資本流動性不足,使多數城市面臨營運與成長上的雙重挑戰。

儘管資本市場趨於保守,AI原生(AI-native)新創快速崛起,成為驅動當前與未來成長的核心動能。根據報告觀察,生成式AI及其在各行業的應用已成為城市創業生態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過去一年,AI與大數據領域的新創吸引約40%的全球創投資金,遠勝其他領域。平均而言,AI新創的A輪募資規模約為其他產業的2倍,募資速度亦明顯加快。資金分布方面,全球約九成AI投資集中於美國與中國大陸,其中矽谷即占63%。然而,多數政府的AI發展策略仍以基礎設施與科研為主,對創業導向的資金支持相對不足,未來若能聚焦於創業商業化鏈結,將更有助於加速產業落地。

此外,也觀察到新興創業城市的快速崛起,例如無錫、雅加達、伊斯坦堡等,透過政策支持、成本優勢與區域市場動能,逐步建立具規模的新創生態系。這些城市的成長突顯全球創新活動已逐漸擺脫對少數傳統創業熱點(如矽谷、倫敦、紐約)的過度集中,轉向更具地區多元性與本地化驅動的發展模式。

綜觀目前全球創業趨勢,呈現出「震盪調整」、「AI驅動」與「區域多元化」三大核心特徵。面對此一創業板塊重組的新常態,各城市發展焦點亦逐步轉向強化資金韌性、深化技術專精能力,以及提升地區產業與國際的連結度。對於以技術導向與市場靈活性見長的臺北市而言,正是推進創業政策升級與產業鏈重塑的重要轉折點。

面對全球創業新格局的轉變,臺北市作為臺灣的首都與創業樞紐,展現出堅實的創業基礎與高度彈性。近年來,臺北市在新創企業數量、投資環境、政策扶植、國際評比與重大募資案例等方面均有顯著進展,並持續強化其在亞太區域的新創競爭力。以下將從5個構面進行回顧與分析,聚焦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臺北市的創業發展亮點與關鍵動態。

新創企業:總量穩健成長,新創旗艦基地布局南港

截至2025年5月,臺北市設立未滿8年的新創公司行號共計93,308家,約占全國總數超過六成,顯示在臺灣創新創業生態系中具絕對優勢。

新創企業家數呈現穩定成長趨勢,從產業結構觀察,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 20.41%)與批發及零售業(占比12.47%)為主,顯示臺北市新創企業主要聚焦於知識密集型與消費服務導向產業,成為推動都市創新與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

在政策資源與產業扶植機制的支持下,臺北市創業環境持續優化,不僅吸引本地新創團隊,也成為國際創業人才的重要落腳地。目前已設立並營運之新創基地共計14處,涵蓋生技、ICT、數位內容等多元產業領域。其中,位於內湖的「t.Hub內科創新育成基地」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新創基地,提供完整的技術、法務、營運等育成服務,有效促進跨領域創新合作,吸引大量新創團隊與企業進駐。

為配合「東區門戶計畫」發展目標,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積極於南港推動新創產業廊帶建設,規劃面積超過千坪之創新育成空間,預計於2026年正式啟用。未來,原南港機廠將轉型為「InnoPad Taipei臺北新創旗艦基地」,結合南港與內湖科技園區的產業聚落優勢,強化人才、企業與研發資源的串聯效應。此旗艦基地亦定位為「國際新創來臺第一站」,提供創業團隊從落地設立、資源媒合到市場拓展的一站式整合服務,期望能提升臺北市在全球創新價值鏈中的戰略地位。

投資環境:交易件數減少,平均融資金額成長

根據StartupBlink與CB Insights統計資料,自2021年全球新創融資達高峰後,2022年下滑逾 30%,2023年持續疲弱。2024年雖略有回升,全球風險投資(VC)總額達2,746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4.48%;然而投資件數卻減少18.5%,顯示資金傾向集中投入少數具高潛力新創,整體投資環境仍處審慎觀望階段。

企業創投(CVC)在臺灣新創投資市場中的角色日益凸顯。VC與CVC合計投資金額占整體新創募資比重高達64%,單筆平均投資金額約480萬美元,有效推高整體平均值,亦彰顯大型企業對新創投資的高度關注。此一趨勢顯示,企業資本正扮演加速臺灣新創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隨著2024年全球私募股權與併購市場回暖,半導體、AI、離岸風電與綠能等領域最為顯著。這些產業具高技術門檻與國際市場需求,在臺灣政策支持與國際趨勢推動下,成為吸引資本的重要標的。資金因而集中流向少數具潛力的新創,帶動單筆融資金額擴大,但也反映投資市場對「風險可控、高成長」的偏好。

在全球趨勢影響下,臺北市自2017年起累計新創募資金額已達45.1億美元。2024年交易數量僅29件,年減50.85%,總募資金額為3.12億美元,也較2023年下降23.47%。然而,平均每筆募資金額上升至1,076萬美元,年增55.69%,也著實反映出資金高度集中於少數高潛力新創。

臺北市為臺灣新創資源最為集中之城市,匯聚超過70%外資、逾八成創投公司以及全臺一半以上的新創團隊。全臺83家活躍加速器中有31家設於本市,形成高度密集的投資與輔導網絡。此一資源匯聚特性,有助於早期團隊取得資金、技術與市場等輔導資源,有助於加強新創成長初期的穩定性與擴張動能。

以亞洲知名的AppWorks(之初加速器)為例,自2010年創立以來已成功培育624家活躍新創,累計募資金額逾66億美元,總市值達321億美元,並持續穩定成長。此案例顯示臺北市具備完善的創業支持結構與投資引導能力,能在全球競爭下維持資本吸引力與創業熱度。

雖然臺北市2024年的交易數量與總額雙雙下滑,但平均募資金額的顯著上升,反映資金集中策略與產業投資結構的轉變。為因應此趨勢,建議未來應進一步強化對早中期新創的資金支持與市場鏈結機制,鼓勵多元融資管道發展,以提升整體生態系的資金韌性與創業活絡度。

政策支持:從三箭策略到國際接軌

回顧臺北市近年來的新創發展歷程,已從早期的萌芽育成階段,逐步邁入成長與擴張階段。為回應新創產業日益多元的需求,臺北市政府持續挹注政策資源,推動一系列創業扶植措施,致力於建構有利於創業者發展的政策環境與資源體系。

為整合行政資源並提升服務效率,於2015年成立臺北市創業服務辦公室「StartUP@Taipei」單一服務窗口,提供諮詢輔導、獎勵補助、融資貸款、生態鏈結與創新基地進駐等一站式服務,協助新創團隊加速成長、拓展市場,並朝國際化發展邁進。2023年,臺北市政府推動「新創三箭」政策,聚焦「投資金、匯人才、促成交」三大方向,全面優化創業支持體系。延續創業扶植策略,北市府於2024年推出2項重點政策,進一步支持高潛力新創團隊:

  • 「新創拔尖補助計畫」:聚焦於協助成長期新創事業邁向規模化與國際化,針對潛力新創一次提供涵蓋研發、加速、品牌建立三階段經費協助,最高補助達1,500萬元。此外,2024年首次徵件更特別聚焦「資通訊軟硬體」與「生技醫療」兩大領域,期打造未來的潛力獨角獸企業。
  • 免費AI算力服務:攜手民間業者提供各新創團隊可申請價值30萬元的雲端運算資源,協助符合資格的臺北AI新創團隊進行模型訓練與產品開發,降低技術門檻,拓展創新應用,並加速進軍國際市場。

為強化臺北新創與全球市場接軌,北市府於2024年首度推出「創業家護照Global Pass」,提供全額補貼海外共享空間進駐費用,攜手11家國際共享工作空間業者(例如JustCo、The Flexi Group、One&Co、CIC Tokyo、Toong、Shibuya QWS & WorkStyling、GSC TIPS Town等),串聯涵蓋10國、21城市的118個據點,讓臺北新創團隊能在拓展海外市場時,便捷取得當地創業資源與空間支援。截至2025年7月,已有41家新創團隊申請參與,初步成果正逐步展現。

再者,為提升臺北創業品牌的國際可見度,北市府近年亦積極參與大型創新展會與主題活動。例如在2024年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中,設置「臺北創新館」展區,以「AI創新」與「綠色創新」為主題,邀集24家市府輔導之新創團隊參展,展現臺北創業生態圈的活力與創新成果。此外,同年亦首次舉辦國際級新創主題活動「StartSphere Taipei台北創新創業總匯」,以「今日科技、明日潮流」為主題,匯集各國專業人士舉行產業論壇、新創展演Demo Pitch等活動,建立新創企業、投資者與國際媒體之間的深度鏈結,引領臺北新創走向全球的策展平台。

國際評比:排名波動,數位友善環境受青睞

當前國際針對創業環境的代表性評比報告,主要包括:StartupBlink發布的「全球創業生態系排名」、Startup Genome發布的「全球新創生態系報告」,以及Holidu公布的「全球女性數位遊牧者最安全城市」。這3份報告分別聚焦創業活動成熟度、新創生態潛力與遠距工作友善度等面向,呈現臺北市在全球城市中的競爭位階與生態系強項,亦為政策調整提供重要參考。

2025全球創業生態系排名,臺北市位居第54

根據StartupBlink於2025年5月發布「全球創業生態系排名」,臺北市總得分17.885,較去年增加0.682分,整體生態系統成長4%。然而在全球1,000個城市中,臺北市排名第54名,較去年下滑9名,東亞排名亦降至第9,落後於北京、上海、首爾與新加坡等主要城市。可見臺北市儘管商業環境基礎良好,但在新創企業的數量成長和品質提升(特別是產生高價值的獨角獸和成功退出案例)方面,其發展速度未能跟上全球競爭對手的步伐,以致臺北市在全球版圖中的名次有待提升。

從前三大產業表現來看,在「硬體與物聯網」(Hardware & IoT)領域,臺北市排名全球第 15,為所有產業中表現最佳,持續穩居全球前段班。該領域優勢主要來自完整的電子產業供應鏈、成熟的製造能量,以及新北-新竹科技走廊所形成的聚落效應。涵蓋領域包括3D列印、消費性電子、智慧城市、奈米技術與機器人應用等。代表性新創例如Kneron(專注於AI晶片研發)與NUWA Robotics(智慧機器人)已展現高度的技術落地與商品化能力,成為臺北市推進智慧硬體創新應用的指標。

在「健康科技」(HealthTech)領域,臺北市排名全球第47,已進入全球前50名。臺北憑藉其完善的醫療體系、教學醫院資源及臨床試驗場域,於細胞治療、生醫材料與遠距健康管理等領域具備研發優勢。代表企業包括Precision Biotechnology(專攻再生醫療)、Acepodia(開發癌症免疫療法)與FaceHeart(運用AI進行生理數據監測),皆已拓展國際市場,展現該領域的成長潛力與商業化進程。

在「軟體與數據」(Software & Data)領域,臺北市排名第51,位居中段水準。新創團隊持續布局生成式AI、AI SaaS與機器學習應用,具備一定技術深度。代表性企業例如iCHEF(智慧餐飲系統)、FunNow(即時生活預約平台)、iKala(MarTech AI服務)與Appier(AI驅動行銷解決方案)皆具備國際擴張潛力。臺北市政府亦推出AI雲資源補助與開放資料場域等政策支援。然而,整體產業規模與生態影響力仍有待提升,需強化人才鏈結與市場應用廣度。

2025全球新創生態系評比,臺北市排名亞洲第18

根據Startup Genome於2025年6月發布的「全球新創生態系報告」(The 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 2025),臺北市在「Top 100新興生態系」(Emerging Ecosystems),與漢堡、莫斯科、武漢、奧蘭多、布里斯本等城市並列31~40名,相較於去年排名層級略有下滑。在亞洲區域則名列第18,高於成都、曼谷與釜山,顯示臺北市雖在全球層級競爭面臨壓力,但於亞洲新興市場仍保有相對優勢。

臺北市在「全球新創生態系報告」5大面向皆獲得5分以上,整體表現穩健。其中,在「創業表現」(Performance)面向得分7分,顯現臺北市生態系統在估值規模、出場數量(Exit)、以及募資階段成功率等方面具一定成果。不過,該面向分數較去年略有下滑,臺北市整體生態系估值為71億美元、出場價值為57億美元,皆低於全球平均水準。然由於本次統計期間涵蓋 2022年下半年至2024年,可能受到全球經濟疲弱影響,導致估值與募資普遍下滑。

在「市場延伸」(Market Reach)面向獲得8分,為所有評估面向表現最佳,且與去年分數持平。此面向主要衡量早期新創進入國際市場的能力與規模化潛力,儼然顯示臺北市的新創受惠完整的產業鏈整合優勢,特別在硬體製造領域具備全球地位,加上政府積極推動與國際加速器合作、創業基地全球化等政策措施,強化新創團隊的市場延伸性,逐步突破過去多以本地市場為主的限制。

在「知識」(Knowledge)面向獲得7分,分數與去年持平。該指標主要透過研發支出、研究成果與專利活動等衡量創新能力。臺北市擁有豐富的高等教育機構與國內外研發單位,尤其在電子與硬體相關領域具備長期累積的創新基礎。若未來持續強化知識轉譯與產學合作,將有助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商品化效率。

在「人才和經驗」(Talent& Experience)面向獲得7分,較去年提升,主要是評估早期新創企業的人才結構與發展階段經驗,顯示臺北市不僅擁有擁有強勁的硬體技術人才基礎,也逐漸累積具實戰經驗的創業管理人才。另市府推動國際人才匯聚與交流亦是支撐此表現的關鍵因素。

在「資金」(Funding)面向獲得5分,主要是衡量早期階段獲得的資金規模與成長率,分數與去年持平。臺北市早期階段融資總額約3.36億美元,低於全球平均5.15億美元,顯示風險資本規模不足,創投募資、生態系資金循環上有待加強。雖然市府已透過創投媒合、CVC推動、拔尖補助與AI雲資源補助等政策積極介入,仍需進一步擴大民間資金參與,健全資金循環體系,以強化整體創業投資生態的厚度與韌性。

臺北躍升全球女性數位遊牧首選城市

隨著遠距工作型態興起,「數位遊牧」(Digital Nomad)逐漸成為創業者與專業人才的新興生活與工作選擇。根據歐洲旅遊網站Holidu於2025年所發布的「全球女性數位遊牧者最安全城市」評比(The Safest Cities Worldwide For Female Digital Nomads),臺北市在多項指標均獲高分,尤其女性夜間行動安全與城市整體宜居性,獲得評選機構高度肯定,自全球159個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登榜首,成為國際女性數位遊牧者的首選城市之一。

為因應數位遊牧工作型態日益興盛,國發會自2025年1月起推動「Nomad Taiwan遊牧臺灣」計畫,專為從事遠距工作的外國專業人才設計「數位遊牧簽證」制度,簡化來台申請流程並擴大接納彈性工作者的政策空間。同時,計畫設立之「遊牧臺灣辦公室」設在臺北市,結合共享辦公與複合餐飲的空間設計,營造具彈性與交流性的工作場域。該空間不僅提供數位遊牧者舒適的工作環境,更透過社群活動與跨國對接機會,強化城市吸引力與國際創業人才聚集效應,進一步鞏固臺北市作為亞洲數位游牧友善城市的地位。

重大募資案例:從AI、FinTech到智慧製造的崛起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儘管全球創投市場整體偏向保守,臺北市新創生態仍展現強勁潛力,陸續出現具代表性的重大募資案例。從軟硬體整合、AI、生技醫療到金融科技等多元領域,臺北市不僅延續技術導向的創新優勢,也顯示資金聚焦、國際鏈結與產業聚落效應的成形趨勢。以下盤點近一年來臺北市具代表性的新創募資案例,以評估資金環境活躍程度與生態系發展重點。

根據StartupBlink統計,目前募資金額最高的臺北市新創分別為KKday(旅遊科技)、Kneron(AI晶片)、Precision Biotechnology(生技醫療),三者合計募資總額超過12.4億美元。觀察產業分布,健康科技相關新創累計募資約7.15億美元,硬體與IoT約5.77億美元,軟體與數據相關企業亦突破3.6億美元。不僅反映臺北市資本集中於高技術門檻且具商品化與國際化潛力的創新領域,展現出投資人對長期技術深耕與市場可擴張性的高度關注,也顯示臺北新創生態具備多元且產業聚焦並進的發展特色。

根據Tracxn資料,臺北市在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表現持續穩健,自2016~2024年累計募資總額達3.57億美元,涵蓋170家新創企業,其中60家已成功獲得創投與私募資金支持,並有 29家完成A+輪募資,顯示該產業鏈具備資金延續性與成長潛力。代表性企業例如WOO(加密資產交易平台)於2024年1月完成900萬美元A輪融資,iKala則在同年3月募得2,080萬美元B+輪資金。其他如CoolWallet(加密錢包)、Lootex(Web3遊戲市場)、W3GG(Web3電競社群)等,也分別切入金融與區塊鏈融合應用場景,為臺北市FinTech生態注入豐富的創新能量。

在智慧製造領域,臺北市亦出現具有國際指標意義的創新投資案例。新創公司MetAI(宇見智能)專注於整合3D數位孿生技術與生成式AI模型,於2025年1月完成400萬美元種子輪募資,成為NVIDIA首度投資的臺灣新創。此次募資同時獲得SparkLabs、Addin Ventures以及所羅門等策略型投資人參與,顯示其AI製造模擬平台已具備實體訓練落地潛力,並開創臺北市在智慧工廠、虛實整合與製造數位轉型領域的創新典範。

此外,專精於數位保險科技的新創Trans-IoT(創星物聯),於2024年獲得臺北市亮點企業「投資典範獎」,專攻車聯網軟體與AI技術發展,在2023至2024年間完成逾億元的外部投資。Touché Solutions(原見精機)專注於開發人機協作觸覺感測產品,於2024年獲得臺北市亮點企業「技術卓越獎」及創投公會的「新創100大」,產品與技術已獲得全球工業機器人瑞士ABB、德國KUKA、日本發那科與安川電機等大廠肯定。

綜合觀察,臺北市在高科技創新導向的新創領域持續累積募資亮點,不僅吸引國際戰略資本,更凸顯城市在AI、FinTech、智慧製造與生技領域的產業布局成果。

結語

臺北市在全球創業環境動盪之際,展現出穩健的生態基礎與政策應變能力。新創企業持續成長,產業聚焦於AI、生技、FinTech等高科技領域,募資金額雖整體下滑,卻反映出資本集中於具潛力標的的趨勢。企業創投與政策補助資源日益活躍,加上「新創三箭」、AI算力補助、拔尖補助等政策措施,有效提升新創成長動能。雖然國際評比排名略有波動,但臺北市在硬體、健康科技與數據應用等領域仍具全球競爭力,並逐步形塑數位友善城市形象。面對全球資金重構與技術驅動新常態,臺北市未來若能進一步強化早期資金鏈結、深化區域合作與國際拓展,將有助於提升其在全球創業版圖中的戰略地位。

參考資料

  1. 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 2025
    https://startupgenome.com/report/gser2025/introduction
  2. 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Index 2025
    https://www.startupblink.com/
  3. 2024年新創企業白皮書
    https://www.sme.gov.tw/article-tw-2854-12906
  4. 【全球創投風向掃描】2024總結算,AI獨領風騷
    https://findit.org.tw/Res/2410
  5. 兵分多路覓財源 國發會:CVC躍新創投資要角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102700055-439901
  6. Private Equity 2024
    https://practiceguides.chambers.com/practice-guides/private-equity-2024/taiwan/trends-and-developments?utm_source=chatgpt.com
  7. 台灣新創新氣象 打造護國群山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8/8778275
  8. 十年扎根東南亞有成,AppWorks 獲印尼電信龍頭、大馬主權基金戰略合作,攜創業者共築區域商機
    https://reurl.cc/daVMyD
  9. 給資源 導方向 建平臺 打造創業家友善城市 臺北市獨角獸孵化中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2553
  10. 臺北獲選全球最安全女性數位遊牧城市冠軍! 安全宜居 文化創業魅力吸引全球旅人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news/details/65065
  11. The Safest Cities Worldwide For Female Digital Nomads
    https://www.holidu.co.uk/magazine/safest-cities-for-female-digital-nomads
  12. FinTech Sector in Taipei
    https://tracxn.com/d/explore/fintech-startups-in-taipei-taiwan/__oCMndCpbKpdNfDL7ohG7PpD8AnLNlJ2inemItr30NeE#about
  13. 廣運與輝達 共同參與宇見智能(MetAI)種子輪募資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8491871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