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隨著全球各城市的經濟成長,全球旅遊熱潮陸續復甦,亞太地區也不例外。台灣觀光協會於2025年2月公布的2024年全球觀光概況指出,亞太國際入境旅客人次達3.16億人次,已恢復至疫前的87%,與2023年的66%相比呈現正向成長。隨著全球旅遊業的恢復,許多亞太城市受到大量關注。國際諮詢公司Resonance Consultancy自2016年長期推出世界最佳城市的報告排名後,2025年2月首次發布「亞太最佳城市」(Asia-Pacific's Best Cities)報告,單獨針對亞太城市進行評比,更能呈現區域中各城市在不同面向上的綜合表現。
「亞太最佳城市」報告主要評比100個亞太城市,以宜居性(Livability)、喜愛度(Lovability)、繁榮度(Prosperity)等3大面向、25項細項指標評估。首先宜居性主要評估城市是否適合居住,第2面向的喜愛度是觀察城市是否受歡迎,最後的是繁榮度,評估城市的經濟活力。這3個面向綜合反映出一個城市是否好住、好玩、適合進行的商業活動為何,展現一個國際城市的整體實力。3大面向的評比細項如下:
報告指出,亞太最佳城市第1名為新加坡,東京和首爾分別排名第2名和第3名,排名第4名至第10名的城市依序為香港、北京、曼谷、雪梨、上海、墨爾本和吉隆坡,臺北市排名第16名,東亞城市中則排名第8。
從各面向來看,「宜居性」面向上臺北市有多元便利的生活機能、容易親近的自然環境和友善的生活空間,住起來舒服且便利。從細項指標排名第6名的醫療資源探究,臺北市具備多家大型醫院供市民應對突發醫療需求,包括臺大醫院、榮民總醫院、長庚紀念醫院、馬偕紀念醫院、市立聯合醫院等,市立聯醫體系涵蓋全市七大院區,並推動「半開放醫療業務」,引進合約醫師提升資源效率與就醫機能。此外,根據臺北市醫療資源地理區域分布研究報告,全市超過90%的市民可於30分鐘內到達醫療機構,顯示醫療資源的完整性對市民的生活安全感與整體幸福感扮演關鍵角色。另外,臺北市在「公園與自然空間多寡」項目中取得第8名,市民只要開車就能快速到達許多自然景點和公園,如市中心的「大安森林公園」,或臺灣唯一的都會型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
除了便利宜居外,臺北市也積極營造對短期工作者與外籍人士友善的生活體驗,根據英國知名旅遊雜誌《Time Out》於2025年3月發布「全球最安全女性數位遊牧者的10大城市」排行,臺北市榮登全球第1名,超越清萊(Chiang Rai)、檳城(Penang)、高雄(Kaohsiung)、烏布(Ubud)等同樣入榜的亞太城市,在女性安全與對外籍人士的友善程度上表現突出,成為全球女性數位遊牧工作者的首選。
「喜愛度」面向上,臺北市在「購物體驗」細項指標上取得第5名,臺北市區內林立眾多百貨公司、便利商店、傳統市場和夜市,可輕易購買日用品、名牌精品或外國進口貨品,不僅方便且選項多元。
除了購物吸引力,旅遊體驗同樣是城市評比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聯合國旅遊組織(UNWTO)數據,2024年全球旅遊支出總額達1.9兆美元,平均每位遊客單次花費超過1,000美元,可見國際旅遊市場持續升溫。臺北市也在這股浪潮中展現競爭力,根據倫敦市場研究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於2024年12月公布的「百大旅遊城市指數」(Top 100 City Destinations Index 2024),臺北市排名全球第11名,是唯一上榜的臺灣城市,較2023年大幅進步17名,顯示臺北已成為國際旅客的熱門選擇。
臺北市在躍升為熱門旅遊城市的過程中,也持續耕耘特定旅客群體,打造更具包容性的旅遊環境。國際知名穆斯林旅遊推廣公司新月評等(Crescent Rating)於2025年頒發「清真旅遊獎」(The Halal In Travel Awards),臺北市繼2023年獲得「最有潛力穆斯林友善旅遊目的地城市獎-非伊斯蘭合作組織Most Promising Muslim-friendly City Destination of The Year(non-OIC)」後,再度榮獲「穆斯林婦女友善旅遊目的地城市獎 Muslim Women-friendly City Destination of the Year」,臺北市商業處設有台北友善店家網站,透過篩選條件「穆斯林友善」,讓旅客可快速找到穆斯林友善餐廳與店家,協助來臺旅客獲得順利且愉快的旅遊體驗。
進一步觀察線上訂房平台Agoda於2025年5月公布的「亞洲最適合慢遊的9大城市」,依據用戶實際訂房數據,用戶平均的住宿時間越長的城市越符合慢旅行(Slow Travel)的精神,9座城市中臺北市排名第7,其擁有多個喧鬧的夜市、大稻埕的懷舊街區、陽明山的自然步道與北投的溫泉,各種特色讓旅客增長旅遊天數來細品深度體驗。
除了城市本身在購物、夜市與多元深度體驗上的優勢,旅客願意延長停留時間,也仰賴更便利與友善的旅遊環境。為此,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於2024年推動「借問站」計畫,鼓勵旅館、餐廳、文創店等在地業者參與,提供旅客即時的旅遊資訊與協助,外地旅客能更輕鬆探索城市。合作站點涵蓋食、宿、遊、購等多元面向,讓臺北市成為旅客與短期工作者皆能安心居住的城市選擇。
「繁榮度」面向上,臺北市在Fortune 500細項指標中取得全球第9,台達電、光寶科和華碩等臺北市的重要科技公司在評比中,與許多500大企業有密切合作關係。進一步,科技產業需要快速的交通和物流系統,讓人員出差方便、產品和零組件運送迅速,而臺北市皆具備以上的交通與物流條件,市內座擁松山機場,鄰近則有桃園國際機場,可以快速連接亞洲各大城市。從臺北市出發,4小時的飛機內可到達上海、首爾、東京、香港、曼谷、新加坡等主要城市,有利於企業進行人才移動、業務拓展與國際合作,鄰近的海運則有基隆港與臺北港,提供企業所需的出貨管道。
因交通便捷與產業聚落效應,許多科技公司選擇在臺北市設立總部或營運中心,內湖科技園區與南港軟體園區聚集大量電子科技、生技醫療和數位內容專業人才,形成強大的企業合作網絡。這些優勢使臺北市在「商業生態系成熟度」細項指標排名第16名,凸顯臺北市在企業規模、產業合作與創新發展等面向具備穩健基礎,成功型塑出成熟的科技產業生態圈。
綜觀亞太最佳城市報告中的臺北市,整合宜居性、喜愛度與繁榮度等3大面向而獲得第16名,顯示臺北市在多元面向皆具備實力。搭配百大旅遊城市指數中獲得全球第11名的亮眼表現,營造友善旅遊的環境,展現臺北市不僅在亞太地區,同時也受到國際旅客的肯定。在穆斯林友善城市的領域中屢獲獎項,更具體展現臺北市在推動多元包容旅遊環境上的努力與成效。整體而言,臺北市不僅在亞太最佳城市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持續在百大旅遊城市提升其重要地位。
2025 亞太最佳城市亮點/Asia-Pacific's Best Cities Highlight
臺北市的亮眼表現
相關參考評比
臺北產經資訊網 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