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IESE CITIES IN MOTION INDEX, CIMI
2019全球城市運轉指數
80國家、174城市、79首都
臺北產經資訊網 編製
根據西班牙IESE商學院於2019年5月公布第6版的「2019全球城市運轉指數」(IESE Cities in Motion Index, CIMI)報告,針對全球80個國家、174個城市(其中79個是首都)依據九大面向、96個細項指標,進行調查評比排名,指標綜合考量完整性、可比較性、品質、客觀性等標準,所有的指標都有其策略性目的,衡量每個城市的未來永續性(Sustainability)、居民的生活質量,藉由剖析全球各城市的綜合表現,期為城市治理者提供廣泛而全面的視野。
根據CIMI報告,前三大城市分別為倫敦、紐約和阿姆斯特丹,亞洲城市有東京(第6)、新加坡(第7)擠進前十大,位居前段班的城市多集中在西歐、北美及亞洲區,而拉丁美洲、非洲及中東區城市排名相對較落後。此外,CIMI報告依照評比表現(Performance)的得分共分成4個層級,分數高於90分為H,介於60~90分為RH,介於45~60分為M,介於15~45分為L,低於15分為VL。其中,獲得H及RH的城市為69個(約占39.66%),50個城市獲得M、51個城市獲得L,僅4個城市獲得最低的VL。臺北市得分為70.04,評比表現為RH,勝過上海、大阪、名古屋、北京、吉隆坡、曼谷等城市,位居亞洲第5,表現優異。
永續城市指數─臺北市分數與排名變化
排名 | 城市 | 表現 | 分數 |
---|---|---|---|
1 | 倫敦 | H | 100.00 |
2 | 紐約 | H | 94.63 |
3 | 阿姆斯特丹 | RH | 86.70 |
4 | 巴黎 | RH | 86.23 |
5 | 雷克雅維克 | RH | 85.35 |
6 | 東京 | RH | 84.11 |
7 | 新加坡 | RH | 82.73 |
8 | 哥本哈根 | RH | 81.80 |
9 | 柏林 | RH | 80.88 |
10 | 維也納 | RH | 78.85 |
11 | 香港 | RH | 78.76 |
12 | 首爾 | RH | 78.13 |
30 | 臺北市 | RH | 70.04 |
59 | 上海 | RH | 61.78 |
68 | 大阪 | RH | 60.50 |
82 | 名古屋 | RH | 57.26 |
83 | 北京 | RH | 56.81 |
100 | 吉隆坡 | RH | 52.83 |
資料來源:IESE Cities in Motion Index 2019.
臺北產經資訊網 編製
進一步從各面向來看前十大城市的評比表現及趨勢變化。
前十大城市有高達7個皆為美國城市,例如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華盛頓等,而紐約長期居於頂尖地位,得利於高GDP和為數眾多的上市公司,紐約在細項指標的優勢難以撼動,不過東京有急遽追趕之勢。
倫敦,憑藉頂尖商業學校、Top500大學與公立/私立學校的數量、充足的藝文建設(如戲院、博物館和藝廊等)奪得第1的寶座;不過此面向仍由美國城市占有優勢,前十大就囊括5個。臺北市在此面向獲得第20名。
瑞士第1大城蘇黎世不僅在此面向奪得冠軍寶座,犯罪率低、幸福指數高、友善女性環境、失業率低及所得分配均勻等,遠勝其他城市,此外在其他調查報告如全球生活品質(Mercer Quality of Living ranking)、永續城市指數(Sustainable Cities Index)亦分別奪下第1、2名的佳績;特別的是,前十大有6個為歐洲城市,光瑞士就有蘇黎世、伯恩、巴賽爾此3座城市入榜。此外,臺北市名列第3,是亞洲區城市唯一搶進前十大,顯示在城市運作的生態系當中,無論年紀、文化差異、收入高低等各族群都能妥適得和平共存,對於移民、社區發展、老年照護、健康醫療和公共安全等亦關注與重視,讓城市的公平正義和法治規則能有效穩定執行。
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憑藉在環境保護績效指數(EPI)、PM10/PM2.5、污染防制等細項指標表現優異取得第1,尤其城市以再生水資源做有效運用,更值得全球其他城市觀摩仿效。前十大城市多偏歐美地區,亞洲區則有東京、新加坡。
瑞士首都伯恩在貪污、人均準備貨幣、大使館數量等細項指標有突出表現,因而奪下冠軍;前十大城市有6個為西歐城市,美國有2個,而臺北市名列第3,亦是亞洲區城市唯一搶進前十大,顯見臺北市對於改善行政效率的積極作為,且擁有健全的財務體系,能確保市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的永續性。
多倫多獲得第1名,不僅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大量的建築物和摩天大樓,並為整個城市大部分人口提供適當的衛生設施,且該市每戶家庭的人數分布相當平均,各項細項指標表現優異。而前十大城市則以美國城市占據7個最多。
前3名分別為倫敦、阿姆斯特丹及巴黎,倫敦擁有全球最多國際旅客數量,且在航線、旅館和國際會議舉辦之數量上皆名列前茅;阿姆斯特丹在國際旅客和國際會議等細項指標上表現較佳,而巴黎亦呈現相似情形,特別的是在網友分享照片標註城市位置的細項指標上取得第4。此面向的地理區域分布較均勻,前十大城市有5個城市屬於歐洲,2個是北美城市、2個來自大洋洲,只有新加坡是亞洲唯一城市。
新加坡名列第1,城市的基礎建設與科技密切相關,為居民提供最快的連網速度,每2個居民就有3隻手機,幾乎100%的人口擁有手機,城市內布建大量無線存取點,且在創新文化指數(Innovation Cities Index)獲得高度評價。而取得第2名的香港,在網路環境指數(Web Index)、人均手機數量的細項指標表現優異,進而脫穎而出。前十大城市中,亞洲城市有3個,歐洲則有5個城市入榜。
上海排名第1,主要是地鐵系統的範圍布建綿密,在車站數量排名第2,且擁有最發達的自行車系統之一,航線數量排名第4。前十大榜單中,歐洲城市則囊括6個席次,亞洲城市有上海、北京和臺北市進榜,其中臺北市在此面向位居第10,顯示整體交通運輸系統布建完善,對於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的永續經營頗見成效,在對外聯繫網絡上因為位於轉運樞紐,有助於人員交流互動和產品外銷等。
城市運轉指數—九大面向排名(1)
排名 | 城市 | 經濟 | 人力資本 | 社會凝聚力 | 環境 | 政府治理 |
---|---|---|---|---|---|---|
1 | 倫敦 | 12 | 1 | 45 | 34 | 7 |
2 | 紐約 | 1 | 1 | 137 | 78 | 26 |
3 | 阿姆斯特丹 | 10 | 36 | 38 | 28 | 27 |
4 | 巴黎 | 8 | 6 | 86 | 54 | 37 |
5 | 雷克雅維克 | 90 | 53 | 18 | 1 | 19 |
6 | 東京 | 3 | 9 | 49 | 6 | 71 |
7 | 新加坡 | 21 | 44 | 47 | 10 | 20 |
8 | 哥本哈根 | 25 | 28 | 11 | 3 | 12 |
9 | 柏林 | 50 | 5 | 39 | 47 | 6 |
10 | 維也納 | 57 | 23 | 31 | 15 | 25 |
11 | 香港 | 29 | 17 | 140 | 20 | 21 |
12 | 首爾 | 15 | 14 | 95 | 32 | 39 |
30 | 臺北市 | 83 | 20 | 3 | 145 | 3 |
59 | 上海 | 80 | 27 | 129 | 147 | 74 |
68 | 大阪 | 44 | 72 | 85 | 23 | 104 |
82 | 名古屋 | 66 | 91 | 52 | 16 | 98 |
83 | 北京 | 58 | 64 | 127 | 163 | 116 |
100 | 吉隆坡 | 49 | 116 | 109 | 113 | 126 |
資料來源:IESE Cities in Motion Index 2019.
臺北產經資訊網 編製
城市運轉指數—九大面向排名(2)
排名 | 城市 | 城市規劃 | 國際推廣 | 科技 | 移動性和運輸 |
---|---|---|---|---|---|
1 | 倫敦 | 9 | 1 | 8 | 3 |
2 | 紐約 | 2 | 8 | 11 | 5 |
3 | 阿姆斯特丹 | 11 | 2 | 7 | 11 |
4 | 巴黎 | 50 | 3 | 15 | 4 |
5 | 雷克雅維克 | 108 | 22 | 4 | 46 |
6 | 東京 | 24 | 35 | 20 | 29 |
7 | 新加坡 | 31 | 4 | 1 | 67 |
8 | 哥本哈根 | 75 | 16 | 10 | 25 |
9 | 柏林 | 40 | 5 | 32 | 6 |
10 | 維也納 | 45 | 7 | 13 | 7 |
11 | 香港 | 8 | 15 | 2 | 40 |
12 | 首爾 | 27 | 34 | 6 | 17 |
30 | 臺北市 | 12 | 55 | 23 | 10 |
59 | 上海 | 37 | 59 | 116 | 1 |
68 | 大阪 | 91 | 113 | 80 | 60 |
82 | 名古屋 | 132 | 131 | 103 | 89 |
83 | 北京 | 63 | 50 | 115 | 2 |
100 | 吉隆坡 | 94 | 64 | 130 | 59 |
資料來源:IESE Cities in Motion Index 2019.
臺北產經資訊網 編製
CIMI報告為了將174座城市在排名表現、各面向屬性作出分類,以全面性展現各城市的相對位置,首先依據城市在各面向的變異度(Variance),俾利瞭解成長幅度及未來發展概況,將全球城市區分為4種類型,分述說明如下。
此外,為了力求精準評估不同增長潛力的城市表現,IESE商學院依據近3年(2016~2018年)城市運轉指數排名與未來趨勢,將全球城市區分為4種類型,分述說明如下。
臺北市整體排名第30,位居亞洲第5,在九大面向上於「社會凝聚力」、「政府治理」此2個面向取得全球第3的佳績,從城市分類來看,由於九大評比面向的表現有7項表現優異,屬於「分化型城市」,而在評估目前和未來發展趨勢上,整體排名屬於中高階,則屬於「綜合型城市」。誠如報告所建議,全球城市必須規劃長期願景與目標,策略性盤點出優先順序,並依照城市自身定位、能耐與資源,穩固優勢補強弱點,且需透過城市的所有人(如公務機關、市民、教育機構、公民團體、非營利組織等)齊心協力合作,排名並非一成不變,因此臺北市在進行城市變革過程中,可透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夥伴之間相互合作為基礎,以自身秉賦排序出優先發展的策略規劃方向,亦或標竿國際城市案例,期能在未來挑戰中,於全球先進城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原文報告:https://media.iese.edu/research/pdfs/ST-0509-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