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會議展覽產業」(簡稱為:會展業)是一項以服務為基礎,以資源整合為手段,以會議展覽為主體,以帶動衛星產業為目的,所形成的一種產業型態。在全球化及後ECFA時代,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200 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影響評估」報告指出,在ECFA架構下,將擴大兩岸經濟合作領域,來台商務考察及觀光人數增加,有利於內需市場的擴大,創造國內觀光、餐飲、運輸、旅遊、零售、娛樂等更多中小企業的商機。因此,會議展覽產業將會快速成長。另根據國際協會聯盟(Union of InternationalAs s o c i a t i o n s , UIA) 及國際會議協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 ConventionAssociation, ICCA)的報告指出,亞洲地區在近年來會展市場佔有率不斷增高,合併估計每年約達3,000億美元。誠如Dwyerand Mistilis (1)所認為的,會展業在全球成長最快的地區應該是亞洲。臺灣必須正視這個發展趨勢。
發布日期:
素以觀光業、基礎建設和不動產開發著稱於世的阿聯酋(UAEs)城邦杜拜,因金融海嘯負債累累,城內耗資41億美元的杜拜塔(Dubai Burj)高達818公尺,較原先排名第一的臺北101大樓還高出300公尺(參見圖2)。然而,2008年以來襲捲全球的金融大海嘯重創了世界經濟和杜拜,其中不動產業受到的打擊最重。至2009年底,杜拜政府負債達到800億美元,即將到期的違約金也有300億,還高於亞洲金融危機時的南韓(220億美元),雖然不動產開發商Emmar Properties 名下的1,000棟公寓已售出,但2009年全年杜拜市的房價下跌了50%。為因應到期債務,杜拜政府向阿布達比求援,得到100億美元的緊急紓困而暫時度過難關,原先因開發商杜拜世界瀕臨破產傳言而重挫的歐美股市也虛驚了一場。
發布日期:
經過重新定位與轉型,法國文創名城聖艾提安(Saint - Etienne)成功走出製造業衰退的陰影,展開新生。2009年11月,該市市長Maurice Vincent主持耗資6,400萬歐元的「設計城」(Cite’du Design 見圖1)揭幕式,設計城的館場正式對外開放,前任市長Michel Thiollore(2006年全球市長表現排名第五) 居功厥偉。
發布日期: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國際大都會無不積極尋求對策,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福祉,墨西哥市就是其中之一。在現任市長Marcelo Ebrard帶領下,墨西哥市政府已將環保列為當前市政府優先推動的工作,並制定了完整的計畫以降低溫室氣體之排放,減少交通壅塞,實施水資源和土壤保護等,由該市環保部長Martha Delgado 女士負責。
發布日期:
2009臺北聽奧圓滿的落幕展現了臺灣及臺北市的驕傲,緊接著,臺灣第一次獲得AIPH授權認證的「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即將在臺北市再次為臺灣帶來令人驚豔的喝采。
發布日期:
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對經濟體系的衝擊擴大至整體產業,為協助企業安度難關,進而蓬勃發展,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針對工商企業、商圈及市場等進行訪查,以瞭解臺北市產業受景氣影響程度及須協助之處,並主動推出「臺北市產業強心方案」,期有助振興產業、活絡商機;政策內容包括主動關懷訪視、提供擔保協助融資、提供場地舉辦促銷,及輔導企業進用勞工。
發布日期:
有鑑於全球暖化效應日益嚴重及能源漸趨短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於1997年通過〈京都議定書〉,規範及管制2008至2012年工業化國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並於2009年底於哥本哈根召開會議,研討2012至2017年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協議,顯示力行節能減碳已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政策。
發布日期:
為推動工商業節約能源,促進能源合理及有效使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保護環境,兼顧產業發展,臺北市政府率全國之先制定臺北市工商業節能減碳專屬法令〈臺北市工商業節能減碳輔導管理自治條例〉,並經市議會三讀通過,期透過輔導及獎勵措施,輔以適度之管制作為,提供專業技術加強能源管理,減少能源之損失和浪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及使用再生能源等作為,創造兼顧「能源使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3E)之平衡發展,共創市民、業者及臺北市府三贏局面,並共同打造節能生態臺北城。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為鼓勵民間投資,促進臺北市經濟發展,於2004年1月4日公布實施 〈臺北市獎勵民間投資自治條例〉
發布日期:
2010年5月4日「臺北市經濟發展委員會」第29次會議,很意外地討論了一項應屬中央政府主管的政策課題:簽署ECFA對臺北市之影響及市府因應措施。討論前,還慎重其事安排前政務委員(現任中央大學經濟系朱雲鵬教授)及市府產業發展局作兩份簡報。ECFA本應是中央財經部會帶領企業及學者共同研商推動之要政,首次請地方政府出面共同諮議,則由中央-地方共同分擔責任之意謂濃厚。
發布日期:
長期以來,在臺商和外商經營大陸與亞太市場時,臺北市被選擇作為營運總部與樞紐之最大優勢在於科學技術創新、通訊網路基礎設施及地理區位。展望未來,由於松山機場在與上海虹橋對飛、東北亞黃金航圈形成,以及ECFA之簽署,臺商和外商企業將更積極規劃出可行性的大陸與亞太市場經營策略,而臺北市發展為亞太營運樞紐的定位,也可進一步提升。 基本上,相對於其他亞太城市,臺北市的競爭優勢包括:ICT基礎建設普及、薪資成本較低、高技術人力充足、資金成本低、辦公室租金較便宜、生活成本較低、空氣品質佳。 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所完成之《全球商業樞紐指數》 (MasterCard Worldwide Centers of Commerce Index™) ,臺北市在2008年首度納入比較即有不凡的表現,在全球75個城市中,排名第22名,在亞洲區名列第七名,而在經濟穩定性指標上,更位居第二,僅次於新加坡,顯示臺北市在GDP的成長、匯率穩定性及通膨的控制上,皆優於其他亞洲城市,是臺北市發展為亞太營運樞紐的優勢。
發布日期:
馬總統上任以來,兩岸情勢逐漸走向合作交流的階段。近期報章雜誌不斷出現的兩岸議題包含三通、陸資來臺、簽署ECFA…等,究竟兩岸經貿逐漸趨向正常化的新局面,對於臺北城市發展的願景與定位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市民的生活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改變?臺北城市又可以呈現何種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