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歷經多年波折,臺北大巨蛋終於在各界的期待中啟用。這座矗立於信義區核心的龐大建築,從最初的體育場定位,逐步轉型為兼具文化、娛樂、商業及運動功能的多元場域。如今,隨著「展演經濟」的興起,大巨蛋不僅是一個賽事場地,更被賦予了點燃城市活力的重大使命,成為帶動經濟發展與文化創新的全新引擎。
所謂展演經濟,是指透過「展覽」(Exhibition)與「演出」(Performance)等形式,將文化、藝術、娛樂、科技與商業相結合,創造經濟價值的一種產業模式。其核心概念是將體驗作為商品,透過感官與情境塑造獨特的價值,進而吸引觀眾、消費者或參與者。這種經濟模式強調觀眾的互動與沉浸感,促使文化創意產業、觀光產業、科技應用與地方經濟同步發展。
展演經濟涵蓋廣泛的產品與服務,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領域:1.表演藝術,如音樂會、演唱會、戲劇、舞蹈演出、歌劇等;2.展覽與文化活動,如動漫展、遊戲展、科技展等;3.影視與新媒體體驗,如沉浸式數位藝術、多媒體互動展演、元宇宙體驗等;4.文化觀光與沉浸式體驗、如沉浸式劇場、創意市集、音樂祭等;5.商業展演與體驗行銷,如品牌快閃店、展覽式體驗、遊戲化體驗等。
1.展演經濟可以帶動經濟成長與產業發展
基本上,展演經濟涵蓋表演藝術、文創產業、展覽、觀光旅遊、科技應用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例如2023年美國的演唱會與音樂會市場規模即超過百億美元,全球知名的愛丁堡藝術節每年為英國創造超過3億英鎊的經濟效益,可見展演經濟的龐大商機。
除了活動本身的效益之外,也刺激了餐飲、住宿、交通、零售、數位內容等行業,形成「展演經濟+旅遊」的雙重效應。以美國歌手泰勒絲2024年3月在新加坡的「時代巡迴演唱會」為例,六場門票售罄,創造了約1億美元的票房收入。
演唱會期間入境航班購票量增加186%,大量外地觀眾湧入新加坡。住宿成長約460%,特別是五星級酒店和短期租賃的公寓需求大幅提升。據估計,泰勒絲在新加坡的演出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超過3億美元。
而從產業的轉型來看,沉浸式體驗、AI互動展演、AR/VR娛樂、元宇宙展演等新技術,可將展演轉型為數位經濟的一部分,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例如韓國SM娛樂運用虛擬偶像、AI演唱會,創造新型態娛樂市場。政府也可以思考支持臺灣的新創科技廠商,投入開發沉浸式體驗場館,打造全息投影演唱會,AI驅動的互動展覽,NFT數位藝術交易,以提升全球競爭力。
2.展演經濟可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
全球許多城市都試圖透過展演經濟建立文化品牌,例如韓國「K-pop 演唱會+韓劇+遊戲展」模式,成為全球文化輸出強國;法國的坎城影展成為全球電影產業標竿;英國倫敦西區音樂劇帶動百年文化價值。臺北市若能強化國際級展演活動,將有機會提升國際能見度。
同時,透過展演活動也可以進行文化外交與國際交流,尤其是國際政治空間有限的臺灣,更是應該利用各種管道提升國際影響力。以日本為例,東京奧運開幕的無人機燈光秀,就展現出日本科技文化實力;而迪士尼、百老匯音樂劇的全球巡演,更是促進了跨國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3.展演經濟可以提昇國民幸福感與社會凝聚力
繁榮的展演經濟可以為民眾帶來高品質文化活動,豐富人民生活。如演唱會、音樂節、展覽、美術館活動;城市燈光秀、沉浸式劇場;戶外大型展演活動,透過政府支持,展演經濟能讓藝術文化更加普及,促進全民幸福感。
再者,展演經濟也可促進不同族群文化交流,例如原住民音樂節可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體驗原民文化,國際藝術展讓本地藝術家與國際市場接軌,社區藝術活動提升社區凝聚力,促進地方發展。
1.提供國際級場館,提升臺灣展演產業競爭力
大巨蛋是臺灣第一座可容納超過4萬人的室內場館,適用於體育賽事、演唱會、展覽、企業活動等多元用途。其可伸縮舞台、數位燈光音響系統、環繞 LED 屏幕等設備,符合國際級演唱會與大型展演活動的需求。室內場館設計讓活動不受天候影響,提高使用頻率,吸引更多國際藝人與品牌舉辦活動。
由於上述的條件,可以吸引國際級活動進駐。例如國際知名藝人(如泰勒絲、Coldplay、BLACKPINK)超大型演唱會,國際體育賽事(如 MLB、FIBA 國際籃球賽、亞洲盃足球賽),全球品牌發表會(如Apple、Tesla 等企業活動)。
2.帶動周邊產業鏈發展,擴大經濟效益
大巨蛋能夠吸引國際級體育賽事,如職業棒球、籃球、電競比賽,除了可以進一步帶動臺灣體育產業發展,也可帶動相關的周邊行業。例如日本東京巨蛋是日職讀賣巨人隊的主場,吸引球迷觀賽並帶動球團、轉播權、廣告收益。
在活動吸引國際與外地觀眾的同時,也帶動飯店、旅遊、餐飲、交通等消費需求,刺激商業、餐飲、旅遊等觀光產業的發展。而周邊的百貨、餐廳、商場將受惠,例如臺北東區等商業區可望增強消費動能。
3.發展展演經濟,打造亞洲娛樂與會展中心
近年來亞洲展演市場快速成長,韓國透過 K-pop 演唱會帶動全球音樂市場,日本東京巨蛋與大阪巨蛋成為國際巡演首選場地。臺北大巨蛋若能吸引國際巨星演出,將有助於臺北市成為亞洲音樂與展演市場的關鍵據點。
除了體育與音樂活動,大巨蛋也能承接國際大型企業發表會、科技展覽、國際論壇,例如全球新創科技大會(如 CES、MWC),AI及 Web3.0 國際會議,國際時裝週、汽車展,這類活動通常能吸引企業領袖、投資者、創業家來台,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與商業合作。
4.促進科技應用與創新展演模式
大巨蛋也可以思考成為臺灣首座5G(未來的6G)智慧場館,透過5G全球直播串流、AI(智慧燈光、影像追蹤)、XR(擴增實境)、VR 互動技術,打造更具沉浸感的展演體驗,甚至發行NFT門票與數位資產交易,提升粉絲經濟效益。
由於永續成為普世價值,大巨蛋也應透過智慧能源管理與數據分析,提高能源效率,打造綠色低碳的展演場館。
1.發展全國性的展演與國際行銷策略
大巨蛋的成功不僅限於臺北市的發展,還需肩負起提升臺灣國際形象與文化軟實力的重任。中央政府可協助制定整體的國際行銷與品牌推廣策略,將大巨蛋打造成國際文化與娛樂的重要據點。例如:
2.產業鏈整合與在地經濟活化
中央與地方合作應不僅限於場館本身,還需打造以大巨蛋為核心的展演經濟生態圈,擴大經濟效益,帶動相關產業升級,促進城市整體活力。包括:
3.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的融合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與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推動,大巨蛋也必須融入科技創新與環保永續理念,打造一個符合未來趨勢的智慧展演場館。
建立全國展演大數據平台,透過數據分析優化場館管理、觀眾動線安排與營運策略,並以數據驅動的方式提升營運效率,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大巨蛋的成功運營不僅可以帶動城市經濟,更是臺灣邁向國際舞台的重要契機。唯有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緊密合作,從政策規劃、資源配置到產業整合與國際行銷全面推動,才能真正發揮大巨蛋的最大效益,讓臺北市成為亞洲新興的展演經濟重鎮,進一步提升城市活力與國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