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之故,衰退力道來得又急又猛,各國消費力大幅縮減,金融風險持續上升。面對經濟衰退危機,各國政府紛紛祭出紓困政策,期望縮短經濟復甦時間。而臺北市政府於年初陸續實施多項紓困措施,並運用政策工具與紓困資源協助企業轉型,發展零接觸創新經營模式,以及提升跨境電商的競爭力,共同與業者攜手抵擋疫情的衝擊。面對後疫情時代,北市府除了持續優化市政的數位化服務,拓展市政數據開放與應用,邁向具備數位生態系的未來政府,今年下半年也將透過舉辦一系列的產業轉型論壇,期望與企業共同找出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常態。
2020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受到新冠肺炎影響甚鉅,供給破壞、消費緊縮、金融波動、產業衝擊、消費者生活型態轉變,在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下,各產業力求復甦轉型。為加緊掌握後疫情的產業契機,臺北市政府自7月6日起舉辦一系列的「後疫情時代產業轉型論壇」,首場論壇為產業局舉辦的「《超前蛻變、重塑產業新時代》2020臺北疫情後經濟轉型論壇」,論壇主題聚焦於「數位轉型下的新商務模式」、「智慧支付加速智慧零售普及」、「零接觸經濟的典範轉移」及「建構首都新願景的人才」,會中邀請產業界中在創新營運模式、數位轉型具有標竿性的業者和專家共同分享,如何運用新科技與創新力,締造產業轉型的新典範,透過各界對談與交流,期望將數位轉型成功模式傳遞出去,強化企業經營體質,將本次疫情危機作為重新出發的轉機,順利邁向轉型升級之路。本次論壇亦同步提供現場與線上直播兩種模式進行,論壇過後業者亦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上線瀏覽精彩分享。。
「《超前蛻變、重塑產業新時代》2020臺北疫情後經濟轉型論壇」線上直播影片 (註:本文影片版權屬Youtube開放資源,若影片遭移除敬請見諒。)
臺北市企業組成以中小企業占大多數,產業類型又以批發零售業為多,為此波疫情影響營業額甚鉅的產業之一,而其他產業如製造業、運輸倉儲業、支援服務業、住宿餐飲業等亦受疫情衝擊。根據勞動部統計,今年3月至7月底臺北市企業實施減班與無薪假達1,500多家,而根據臺北市商業處統計商圈人潮銳減導致消費力平均下滑5~9成,如何轉型或是運用更彈性的經營型式,將是各產業迫切待解決之課題。受智慧型手機與平台整合等軟硬體進步所賜,外送平台異軍突起,疫情推波助瀾下,與外送平台合作的餐廳更如雨後春筍不斷擴增,甚至虛擬廚房也悄悄誕生,顛覆傳統餐飲業的新營運模式儼然成形。另外,在疫情壟罩下反而更加茁壯的網路購物產業鏈,不僅網購平台營收逆勢成長,不少通路業者與中小型賣家也因應人潮管制與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快速轉戰網購市場,爭取生存機會。
臺北市政府長期以來致力建構更完善的軟硬體環境,以推動店家電商化,如加速推動電子支付、導入軟硬體科技、協助電商邁向跨境發展等。過去北市府大力推廣電子支付到商圈、攤商、地下街、學校、醫院等消費場所達3,000多家,鼓勵店家與消費者選擇更e化的付款方式,而今年3月正式上線的「悠遊付」也達到推波助瀾之效,過往推動成果讓店家與大眾熟悉電子支付,剛好在此波疫情期間降低付款時的接觸機會。近期因應疫情,除了鼓勵百貨餐飲與外送平台業者合作,並以多元優惠方式協助上萬家餐飲店運用外送服務增加營業額。未來為讓電子支付更深入紮根,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在會中提到將來會以北一女中作為無現金交易的示範學校,從繳交班費與學雜費、買書、點餐等作業全面施行e化,期望由年輕一代來帶動擴散電子支付的使用習慣。
另為協助外貿企業掌握疫情下外貿新商機和調整經營策略,北市府於5月22日成立「台北市跨境電商服務中心」,號召電商、物流、金流、檢驗等20多家業者,以公私協力方式,提供全鏈路一站式服務,包含諮詢診斷、企業培訓、產學合作、商機整合等,依企業不同層面的需求,媒合所需資源,協助企業走進國際市場,提升外銷訂單量,把商品賣到全世界。北市府自2017年開始建構跨境電商服務系統,不僅提供諮詢服務,產學合作媒合與辦理大型論壇,3年來共服務超過2,000家企業,並培育500多位學生,而未來期盼在跨境電商服務中心更多面向的服務下,讓臺北市更多廠商,順利跨出國門迎來境外商機。
數位轉型已進行十多年,不少企業運用新科技將公司經營迎向數位化,其中關鍵因素之一即是創新思維人才的培育。為支持北市企業數位轉型及型塑創新創業風氣,多年來北市府長期以實際行動積極投入創業獎勵補助、人才培育、擴增創業空間以及提供實驗場域。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自2011年3月開辦以來,截至2020年6月獲得獎勵補助的企業達1,722家,補助金額超過19億元,為地方政府投入之最。其中針對5G、AR、VR等創新應用補助已達25案,共4,000萬元,藉由產學合作、職業訓練、開設線上課程等方式,努力培育新興數位領域的人才。透過此次論壇,讓各界了解到持續推動企業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員工的數位思維,以及對於各式資料的敏感度是訓練人才中重要的一課,且企業內部應活絡自主學習的風氣,鼓勵員工保有終身學習的思維,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下,發揮自身的能量,共同帶動企業迎向數位化的挑戰。
為降低創業門檻,北市府積極尋找公有閒置空間,活化各式新創基地,截至109年8月底已規劃23處,其中10處已開放營運,而今年預計推動Ai+ADAS+AVR教學基地,以及宏匯瑞光廣場(t.Hub)、台北製造所、台北方舟、明倫新創基地等4處新創基地啟用營運,為新興產業注入另一波成長動力。另外根據StartUP@Taipei創業服務辦公室統計截至109年8月底臺北市共有28個育成中心、55個共同空間與12個自造者空間,提供臺北市創業者使用、輔導資源申請、與其他創業者交流等,協助開拓更多創業機會。而創業成功與否,除了早期的資源挹注外,後期進行場域驗證也不容忽視。近期北市府提供場域讓業者進行5項醫療及防疫的創新實驗,包含IoT感測技術、區塊鏈應用、人臉辨識技術、雲端資訊管理、資安及驗證技術,業者可在內湖智慧園區的市府場域進行5G試驗,也可在校園內推動體溫感測系統,以及建構醫療資訊平台等,以具體作為和創業者共同邁向成功的最後一哩路。
疫情猛擊下,全球化退縮,過去因ICT與運輸發展建立的無國界概念已出現動搖,疫情造成各國進入鎖國狀態,影響人員接觸與交流,全球大廠也被迫調整為局部區域短鏈供應、協力網絡聯盟策略,確保疫情下持續生產不斷鏈。而亞洲地區防疫成效,政府的角色與作為功不可沒,運用政府組織網,迅速動員建立防疫措施並確實推動。北市府從3月起即推動9項緊急紓困方案,包含延租、減租、停租、延稅、降稅、水電減價、補貼、優息與勞工紓困,其中整體降稅方案已核准6,455件、超過9,443萬元;優息措施已核准近600件,超過5億多元中小企業及青創貸款融資;整體補貼方案,共補助19.4萬件、超過14億元,透過紓困措施減輕臺北市企業的經營成本與資金壓力。此外,北市府亦積極推動17項復甦振興措施,已規劃3億元協助受損的產業,包含商圈提振促銷、電商拓銷、提升消費環境與科技運用能力、加強宣傳觀光旅宿、會展活動交流推廣與補助、藝文活動優惠等,期望加緊提振整體經濟活絡度。
後疫情時代如何打造更好的將來?北市府積極打造具有數位生態系的未來政府,加速下世代的數位基礎建設,除了協助電信商進行5G的布建、會展場地建置遠距視訊與VR裝置、市府共通遠距行動辦公室部署等,並持續優化市政服務的數位化程度,包含台北通Taipei Pass的卡證整合,過去台北卡仍屬於實體卡片,現在將結合實體卡片與線上帳號,達到一卡即可使用多項市府便民服務,包括市政臨櫃服務E化運用、公共費用支付線上化pay.taipei等,都可一卡搞定。而市政數據開放及應用也是北市府推動重點之一,透過臺北市資料大平臺,提供創新創業者從中取得可運用的數據資料,包含交通、水利、治安、消防等多類別資訊,讓市府與市民共同打造更敏捷的數位化治理模式。疫情雖然破壞了我們現有的經濟,但也帶來創新的契機,臺北市政府積極推行數位轉型,增強與市民的連結與服務,同時強化企業面臨轉型的應變力,掌握發展契機重塑產業新常態新樣貌,促進各種走向更好未來的機會在臺北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