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2019臺北設計獎」以「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昇的城市而設計」為核心精神,從「設計美感與商業」的層次拉高到「對城市社會的反思與關懷」,今年參賽件數與國家數不僅雙雙創下歷年新高,參賽作品關注的面向也越來越多元,已然成為國際矚目的設計競賽之一。值得關注的是,臺北市政府從產業輔導、人才培育、商機拓展與通路行銷等面向積極推動設計產業發展,「臺北設計獎」的歷年得獎作品不僅屢獲國際大獎,累計銷售額也已達到新臺幣1億78萬元,逐步在國際設計市場嶄露頭角。
發布日期:
「宜居」之深層內涵尚必須讓生活於該城市之民眾、承載之生態棲地能平衡共生共榮,在生活、生態與生產(就業、工作、產業)之間的相容性,則須有更深刻之人文關懷與制度設計。而「共創設計」並非只在同一個大空間一起做設計,而是透過凝聚共識,以共同之願景、目標透過不同機制與路徑而開創出新的生命力,並進一步從紮根鄉土教育、鏈結全球相似基點,激發跨文化之交流,履行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在地化實踐等或許是可行的建議做法。
發布日期:
透過無形智慧財產之授權,如出版、商品化、改編、發行等,讓IP被跨領域應用、發揮商業價值,進而轉換為有形財產的方式,為IP領域內最主要的商業模式。然而國際IP授權市場競爭激烈,臺灣在此最大的優勢為圖像內容最貼近生活、省去海內外代理商層層溝通與審核、彈性與附加價值高,若能進一步整合大型跨域資源投入,或許可讓授權產業鏈更具完備成熟。
發布日期:
老店再造不是翻修店鋪,而是打造品牌,回歸創立事業時的誠摯初心,忠實反映產品或服務的內涵,先依循人文質感品牌三部曲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推廣之流程,再融合文創跨域四重奏元素(商、文、藝、E),同時考量店家特色主軸、焦點視覺圖騰、場景化思考布局、品牌精神或價值論述等,以活絡商業運轉為前提,再造老店新魅力。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自2013年開始舉辦「台北好時尚」系列活動,透過舉辦大型競賽、展銷會、靜態展示、時尚秀等,持續挖掘國內時裝設計人才、提升設計師知名度,不僅積極協助臺北設計師與品牌業者合作,也竭力協助創造異業結盟的機會,迄今已輔導許多新銳設計師成功躍上國際,2018年北市府更進一步打造「永樂T Fashion時尚基地」,搭建產業合作平台,成為臺北時尚設計的重要育成基地。「2019年臺北TOP時裝設計大賞」決賽,透過動態時尚秀舞台競賽,各自以獨特風格詮釋臺北的時尚魅力,作品令人驚豔。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為為保留傳統市場文化、照顧攤商生計,積極推動市場改建、整建與轉型活化,盤點各大市場現況,針對市場的營業管理、場所安全、環境整潔、食品衛生及組織健全進行全面性的整頓,並投入新台幣263.2億元推動六大市場改建工程,其中大龍市場、南門中繼市場、環南中繼市場即將於2019年底前完成進駐,成為居民與攤商關注的焦點,可望帶動周遭產業發展。此外,北市府不僅投入大筆資源在硬體設備與空間環境的整建改善,也積極協助市場自治會及攤商提升軟體品質,其中「士東市場」引入新穎設計成功再造,「新富町文化市場」活化歷史古蹟成功轉型,成為傳統市場邁向「現代化」的最佳範例。
發布日期:
「循環設計」關鍵在於其運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貫穿產品或服務完整生命週期中的各個階段,並著重於跨越上中下游,進入整體價值鏈中創造新的營收模式。在全球供應鏈、高度分工的現況下,要顧及全生命週期仰賴高度合作,採取軟硬兼施地尋求(要求)各種合作(妥協),導入循環設計,需要的是創造產官學研各界彼此交流的動機及時機,才能延伸循環設計在價值鏈上的最佳效益。
發布日期:
在臺北市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創新創業、社會企業與B型企業等多元的創業模式活絡發展,臺北市「創新」能量豐沛,不僅帶動產業轉型與發展,也構築友善美好的城市風貌。2018年「StartUP@Taipei創新臺北-臺北創業家創新展暨亮點企業頒獎典禮」成果亮點吸睛,臺北市政府提供獎勵補助、融資貸款、創新創業基地、國際商機媒合等完整的政策支持,成為臺北市創新創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助力。而2018年「臺北設計城市展」以「共融」為主軸,策畫「玩藝」、「樂齡」、「造街」、「共遊」、「綠活」五大主題,呈現32件國內外精彩案例,由新創企業、民間團體與政府單位共同努力,設計對象橫跨幼兒、青年到高齡各世代,展現臺北市多元文化共融的城市風貌。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為向國際傳達「臺北設計」的優質形象,廣邀全世界創意設計工作者、設計科系師生,以及熱愛設計的人士,成功舉辦第八年「臺北設計獎」,以臺北市作為創意設計匯流平臺,藉以發掘具有商機潛力的創意設計,並鼓勵運用通用設計理念,改善城市經濟、社群、環境和文化的發展,提供使用者更和諧、安全與便利的生活。
發布日期:
商圈輔導的目的即為營造地方的商業環境,使原本單打獨鬥、互相競爭的店家,在參與商圈計畫後,致力商店街街道景觀重塑的工作,提升商店競爭優勢,並朝向品牌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而創造差異化特色是拉開彼此競爭差距的關鍵。從形象商圈到魅力商圈,全臺各地到處可見許多縣市區域成立商圈組織,但真正能夠永續經營且持續吸引消費市場注目者,必須考量的做法包括:設定消費族群、具備創新與創意的經營與產品、要有品牌視覺的概念。此外,商圈的經營與整合須透過以捷運樞紐為基調、融合設計元素營造商圈特色此兩面向進行,同時有關品牌商圈的做法宜考量商圈再造、商圈發展的管理、政府與民間的合作、拓展國際知名度。當休閒經濟時代來臨,旅遊不再是走馬看花,而是強調在地文化與生活的體驗,多元繽紛的臺灣商圈,處處充滿著驚喜,而政府與民間「積極點亮商圈品牌力,打造文創新風潮」,正等著全民一起來體驗。
發布日期:
長期以來歐洲國家在設計領域一直位居領先之地位,而亞洲國家近幾年在城市的設計提升也投入許多心力,諸如韓國首爾、泰國曼谷均有突破性的成長。有鑒於設計加值之世界潮流,臺北市政府特別推動「臺北市創意暨設計產業發展計畫」,希望藉由「臺北設計獎」獎勵創新點子;以「臺北好站」活動行銷臺北市內優質設計店家予國內外民眾,進行設計生活之體驗,推廣臺北設計之都印象予國際。
發布日期:
臺北市立動物園最「萌」的動物「圓仔」在所有人的期盼下終於誕生了,全臺陷入貓熊熱,幾個月下來隨著圓仔從粉紅色到黑白分明、捲舌、睜開眼、萌牙再到學習走路等,一舉一動皆成為全民焦點,每天搶占新聞版面,更是大人、小孩的最愛。同樣刮起「萌」炫風的,還有於高雄與桃園巡迴展出的黃色小鴨,不但國內外媒體關注,坊間更賣起各式各樣的「萌」鴨商品。根據官方估計,黃色小鴨來臺一個月,至少吸引達300萬人次前往參觀,光是觀光旅遊可創造10億元以上的產值,這還不包含周邊衍生商品的銷售;而黑白「萌主」貓熊寶寶「圓仔」更是在還沒開始見客之前,就已有不少業者摩拳擦掌,等著大推貓熊玩偶和紀念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