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近年中國大陸積極推動創業浪潮,深圳在硬體製造的基礎上,創新能量萌發,積極搶進全球市場,經濟實力崛起,2019年人均GDP更居全國首位,成為外界矚目的焦點。2019~2020年中國大陸先後推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科技創新行動方案》,深圳藉由整合鄰近城市之優勢,積極開拓創業基地發展,吸納港澳創新人才與國際金融,用以加速產業創新與升級。
發布日期:
韓國為整體經商環境排名全球前五的經濟體,其首都首爾為全國擁有最多獨角獸的城市,也是韓國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及文化的中心。首爾市政府在發表欲成為前五大創業城市的願景下,以一系列與時俱進的創業政策打造適合新創發展的環境,加上民間活絡的創業支援與投資,首爾一躍成為全球前二十大創業生態系統之一。
發布日期:
新創基地在全國各地越趨興盛,隨著新興科技的崛起、政策規劃布局等考量,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樣貌,而不同主題產業招募類別,基地所營運的內容亦有所差異,本篇專文將盤點全國新創基地,解析六都基地的功能定位、主題產業類別、亮點特色等,以提供各界瞭解六都創業基地的發展情形。
發布日期:
全民創業潮持續火熱,政府為創業者所建置的新創基地越來越多,服務功能也更臻完善。目前全國有46處基地集中於六都,從中央單位到地方政府皆傾力投注資源,期帶動創新創業能量與就業機會,本篇專文將盤點全國新創基地,解析六都的基地布局、空間環境、營運規劃等,以提供各界瞭解六都新創基地的發展情形。
發布日期:
新創基地除了可降低創業成本,更具有吸納人才、資金及創業家的磁吸效應,完善的創業聚落對於提升新創發展助益極大。而臺北市為全國新創基地最多數量、規模最大的城市,近期開幕的5處特色新創基地更成為吸睛焦點,值得一窺究竟。
發布日期: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是以自造精神為導向的新創工作者聚集的場所,聚焦職人、新創、會展三大主軸,推動自造者創新,為新創團隊提供共創平台,將國際資源與在地結合,期望成為東區門戶計畫的重要核心新創基地,匯聚更多的創新能量。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再出發,延續過往「生產、製造」的產業意義,脫胎為以自造精神為導向的新創工作者聚集的場所,是新創概念或商品原型的基地,也是國際新創工作者與作品在臺灣的交會點。 藉著南港車站的交通便利和集思國際在會展產業之優勢,「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在銜接國際和臺灣之餘,更重視深耕所處的門戶計劃社區,園區在創新創業扮演的角色就是發掘與培訓有潛力的業者並提供曝光的舞台。
發布日期:
N24台北方舟為推動區塊鏈產業的創新育成基地,以多元實驗場域,提供進駐新創團隊研發、技轉或媒合等服務,並發揮加速或孵化功能,協助團隊之產品/服務朝向商業化運作,為投入市場競爭建立厚實的基礎。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力推青年創業為未來市政發展重點之一,為營造創業聚落,提供一站式的創業服務,積極盤整臺北市既有且待活化利用空間,持續整合中央及民間育成中心或共同工作空間,規劃建置創業者一個創業交流平台,提供場地及創新基地公用設備給創業者使用,期望打造臺北市成為青年實現夢想的友善創業城市。根據「StartUP@Taipei創業台北」的統計資料,目前臺北市的創業基地包括26間育成中心、32間投資機構、29處共同工作空間及11處自造者空間,如臺北市創新實驗室(Taipei Co-Space)、時代基金會Garage+、「卡市達創業加油站」(Custard Cream)、Changee共同創意工作空間與藝文平台,希望透過每一個為實現夢想而積極打造的創業空間,讓創業家能夠更容易找到彼此。
發布日期:
許多先進國家利用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形式運作的微創業已展現相當成效,近年來臺灣也吹起這股風潮,臺北市科技產業設計創新計畫(Taipei Co-Space)以開放空間、整合資源、開放創新的概念,提供有想法的設計人才進駐,不僅是空間,更是創業家孕育搖籃。
發布日期:
多年前的金融風暴從美洲蔓延至歐洲推倒了許多產業巨人,緊接著歐債危機爆發,更加劇了各國失業問題,尤其是青年族群影響甚鉅。許多國家為了解決青年失業問題,除了全力在漸趨失衡的勞動市場中尋找工作機會,更積極協助青年開創自我事業的契機。過去美西矽谷創業形象獨占鰲頭,吸引全球各地創業資源湧入,如今美東的大波士頓地區急起直追,透過和校園合作,共同培育青年創業基礎。而位處歐洲門戶的蕞爾小國-荷蘭,在歐洲普遍失業率偏高情況下,首都阿姆斯特丹建構的自由、開放、創意環境,也為青年與創業者孕育源源不絕的創意計畫,開啟青年以新世代創新思考及技術優勢,掌握自己方向打造新型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