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隨著全球都市化與社會經濟型態的快速變遷,人口不斷往城市聚集,使得都市承載力備受考驗,為有效紓解都市空間、安全、交通及環境污染等問題,落實城市永續經營,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全球各城市政府紛紛積極推動「智慧城市」的相關建置計畫,透過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打造智慧化基礎設施,並結合雲端運算(Cloud)、巨量資料(Big Data)、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等新科技應用於智慧城市相關建設,期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質與政府的運作效能,進而實現符合城市智慧治理之新願景。
由於臺北市擁有內湖科技園區的ICT產業群聚效益,各種設計研發人才與國際性企業的匯聚,加上市民對新科技的接受度頗高,使得臺北市政府在推動智慧城市的政策上具有絕佳的優勢,臺北市政府為實踐「智慧城市新經濟」政策目標,於104年成立「智慧城市委員會」,透過「智慧市政」、「智慧市民」、「智慧基礎建設」及「智慧生活實驗室」等四個構面推動,並於2015年7月1日邀集ICT產業大廠及學界等領域菁英齊聚,召開「智慧城市委員會第一次大會」,期能建立民間與政府溝通政策之平台,讓資通訊業者能透過臺北市進行場域實驗、國際行銷,促進國家整體ICT產業產值。
為響應打造臺北市成為智慧城市應用產業價值鏈整合的試煉場域,並引導產業發展解決方案整廠輸出的模式,由臺北市政府與電腦公會於105年1月13日共同舉辦「長距離無線感測IoT應用論壇」,邀集國內外相關業者針對物聯網發射基地台、資料彙集平台、物聯網應用等議題進行交流與分享,讓業者的各種創新應用有機會能在「物聯網IoT實驗平臺」進行試煉,若實驗成果良好,則可進一步朝商業化發展,有助於加速IoT產業的技術創新,預期將來會出現下表所列之創新服務:
臺北市正積極打造城市場域為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提供實驗場域,105年3月更與華碩、瑞昱及中研院攜手推出全臺第一個智慧城市的空污監測計畫,藉著「空氣盒子」感應器監控空氣品質、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數據,追蹤污染源,並上傳監測資料至雲端平台跟網站,讓學童及家長都可上網或用APP查看臺北市的環境數據,目前已有超過300個空氣盒子部署於大臺北地區。透過此計畫不僅可提升市民對空氣與環境品質的重視,讓市民參與智慧城市的發展過程,亦有助於業者建立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並透過建立案例的實績經驗,將系統整合輸出至國際,達到利用城市平台創造互贏的加值效益。
為加速推動智慧城市及物聯網創新應用,臺北市政府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已完成佈建通訊範圍可涵蓋整個臺北市的物聯網無線感測網路(LoRa),並於105年5月舉辦「物聯網IoT實驗平臺:LoRa開發應用」徵件活動,廣邀產學研各界等開發應用團隊踴躍報名參加,以期解決民眾日常生活的問題,開創物聯網新商機。
「物聯網IoT實驗平臺:LoRa開發應用」提供應用服務開發者申請使用,經申請核可後,可依所提計畫內容藉由平台進行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截至目前為止,第一波徵件活動中開發團隊所提的創新應用方案相當多元,包括移動式微型空氣品質感測系統、智慧型動態疏散系統、攜帶式緊急按鈕、地質及植物監測、生鮮產品溫溼度管控等應用開發內容。此外,市府更期許未來能持續透過開放城市為實驗場域,在2017世大運、2017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CIT2017)的國際舞台上,展現各種創新應用,綻放充沛的研發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