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臺北市生活環境宜居,是政治、經濟、文化、旅遊與工商業核心。基於此發展基礎,北市府積極推動高科技知識性產業,特別就ICT、生技、文創、會展及醫療照顧等重點產業推進,為企業建構合適的商業環境。政策架構上,北市府以「提升產業效益、扶植產業創新」,「完善場域空間、營造產業聚落」,「推動都市再生、完備城市機能」,「建構智慧城市、倍增招商引資」,「引進民間資金、推動重大建設」及「優化單一窗口、提升服務效能」等六大產業策略方向,結合「4+1產業園區計畫」廊帶空間布局戰略,逐步推動場域空間的完善配置與產業網絡構連,更將服務整合成一站式的諮詢平台,打造友善的經商環境。
北市府穩健規劃產業廊帶,依發展進程與產業別,啟動4+1產業園區計畫,吸引上中下游關聯產業廠商進駐,強化廠商彼此依存關係,產生群聚關係與效果的價值鏈,強化企業投資動能挹注,讓政府與民間共同協力,創造更多產值與就業機會,推動園區創新產業升級。
4+1產業園區計畫
4+1 Industry Park Project
資料來源:臺北市投資服務辦公室官網
為順應近年全球化與ICT技術發展,臺北市的商業活動政策導向,結合不同區域的發展特色與核心優勢,由單一區域走向跨區域合作,透過產業廊帶布局創造綜效,從「4+1產業園區計畫」帶動產業聚落連線,包含南港生技聚落計畫、內科2.0計畫、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生態社子島計畫及圓山新創聚落,打造以研發設計導向的科技產業廊帶。除結合在地生活圈,也以區域產業創新導入核心研發能量,整合區域產學資源,持續帶動臺北市的產業發展動能。期望經由促進跨領域產業合作,引領園區周圍的基礎建設與經濟成長腳步。
1. 南港生技聚落計畫
位居南港的「台北生技園區」面積逾1.5公頃,係北市府以促參BOT公私協力方式推動的南港生技產業聚落開發計畫,也是全臺灣首件聚焦生技產業發展的BOT案,不僅是東區門戶計畫中的亮點計畫,亦是中央五大重點產業戰略核心,呼應行政院「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南港新藥研發聚落」重要政策。
該園區規劃設置逾5,000坪生醫創新育成中心及逾萬坪產業空間,逾20,000坪之國際級生技產業園區,引進技術研發中後期或規模較為成熟之生技企業,並備有生技研發試量產所需特殊供電、排煙、排氣、排水及汙水處理等生技專用設備,讓廠商快速進駐、營運,進一步完成工廠登記,投入小型試量產規劃,提供育成空間、研發、試量產與商務辦公合一的多功能產業空間。同時,為完備南港生技產業廊帶基礎建設,北市府正啟動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以供應未來進駐企業與周遭居民更便捷的交通。
園區匯流中央研究院基礎研究、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新藥探索」及「臨床前研發」與衛福部食藥署「新藥查驗」合作量能,多家國內外知名生技廠商表示高度進駐意願,以「生技新藥」、「細胞治療」、「生技服務」、「高階醫材」及「智慧健康」等五大類別占比最高,展現臺灣生技產業逐漸成為與全球接軌的重要發展項目之一。預計在2023年第2季啟用營運,北側連接本為北市ICT產業關鍵據點的內湖科技園區,支援跨域生醫、Bio-ICT產業發展,結合南港三鐵共構交通樞紐的優勢,對接外部產業量能,可望創造逾3,000個就業機會,完備南港生技產業價值鏈。
未來除將於育成中心規劃先進創新技術合作中心、P1/P2專業實驗室、試量產人才培育中心及新實驗小型研發空間外,更將導入加速器與創投資源,打造複合式育成加速器,產業空間將持續引入國內外生技指標企業,建立台北生技園區領航產業發展的品牌形象,完善產業生態鏈。
2. 內科2.0計畫
內科2.0計畫透過打造新創能基地、創速中心、臺北創新實驗室、t. Hub等新創基地,引入國際電動車大廠Tesla、Audi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等產官學資源,提供新創團隊進駐空間提供與產業合作之契機,蓬勃園區內產業創新動能,提供新創團隊網絡鏈結平台及發展新創產業聚落,深化本市新創產業與全球接軌,藉由創新產業與園區既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厚植產業輔導基盤。
t. Hub為內科2.0計畫之關鍵項目,是全臺首件以「科技設施-育成中心及其設施」為開發本業的BOT案,提供國內外新創團隊創新研發與創業加速之培育、驗證及交流之空間,透過約7,865坪的育成中心,打造臺灣最具規模的開放式垂直產業群聚生態系統,周邊子計畫包含港墘路拓寬、2.55公頃大港墘公園等相關基礎公共設施計畫。
另,為提供產業發展支援服務,於毗鄰內湖科技園區的大彎南段工業區內,因應人口結構,廢止學校用地變更為產業支援設施用地,由產業局辦理數位內容創新中心BOT案,提供育成中心、創意交流等空間合計面積超過6,500坪,引進數位內容產業有關之事業培育、人才鏈結、產品與服務實證、創意交流及產業合作之重要場域。
3.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
在臺北科技廊帶中,位於北投區與士林區交界,雙溪與基隆河匯流口附近,經考量全球未來發展趨勢,以及臺北市知識密集產業的發展需求,以區段徵收方式開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下稱北士科)。北士科周邊擁有密集生醫資源,包含榮民總醫院、振興醫院、新光醫學中心、和信醫院、陽明醫院、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以及陽明大學、臺北護理學院、東吳大學、銘傳大學等多所高等教育學府,匯聚產學資源與優秀人才,成為邁向科技重鎮的關鍵拼圖。
北士科周邊知名企業包含華碩、和碩、英業達等,其中和碩在知名財經雜誌《財星》近日公布的2022年500大企業榜單,全球排名居259名,帶動生技、數位醫療、智慧科技與支援技術等相關新興產業,促進產業協力轉型升級。
北市府積極推動智慧城市作為,從生活、生態、生產三面向建構北士科,由於具備鄰近服務市場、大量數據取得便利與ICT產業發達等特性,搭配智慧健康醫療產業與智慧城市政策推動,將以「智慧健康醫療」與「數位技術服務」,做為主要引進產業,讓園區成為創新驅動基地。北士科以T16、T17、T18市有土地做為示範基地,透過設定地上權方式開發,引入民間投資開發能量,吸引ICT、生技、數位醫療等產業進駐,發展「智慧跨域園區」,延續臺北科技廊帶能量,打造新興產業發展引擎。
智慧城市新區示範規劃—北士科園區基礎建設
韌性城市:監測、預警、應變、復原
資料來源: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官網
4. 生態社子島計畫
配合當地發展脈絡與進程,生態社子島公園綠地系統景觀總體規劃案(下稱生態社子島),為臺北市整體產業扮演補充儲備角色,超前部署2030年淨零碳排路徑。在社子島禁限建近半世紀後,隨著生態社子島主計畫於2018年修正通過後,細部計畫也在2020年審議修正通過,距社子島開發解禁又再邁進一步。北市府除針對全島景觀綠地進行總體規劃及明確的設計準則,並明訂與國際接軌的智慧建設指標,打造兼顧科技智慧運用,符合國際趨勢脈動的生態遊憩空間,逐步邁向與環境共存、與產業開發進程共榮,預應臺北市未來產業新的後備戰力,共創智慧永續生態城市。
以自然生態濕地為規劃基礎,設計中央軸帶景觀公園友善步行空間,積極打造生態景觀。社子島公園綠地系統景觀總體規劃,也是首次採取於都市計畫規劃階段,即參與公園綠地景觀專業規劃的方式,讓當地居民更容易瞭解公共設施的未來願景。社子島都市計畫公園綠地約為社子島總面積的28.32%,是全市公園綠地的5倍,未來都市計畫公園綠地面積更將優於約占臺北市面積5.28%的各區域現況。在交通系統部分,除已完成的社子大橋,亦有蘆社大橋與福國橋,並預計將建設輕軌,完善公共交通網。
5. 圓山新創聚落
位於圓山花博公園的圓山新創產業聚落,享有捷運站與商圈地利之便,鄰近爭豔館、流行館、圓山廣場等地,使周邊商機蓬勃,推進創新創業量能,是臺北市會展產業發展的重要場域。經由轉型結合各產業領域的新創能量,成為臺北市的新創聚落亮點,包含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台北創新中心(CIT)、臺北時尚新創中心(FashionBlock Taipei)、台北自造實驗室(Fablab Taipei)、苔蘚生活館、魚菜共生示範區等6個創新創業基地。
另外,聚落內亦包含爭豔館、圓山廣場、MAJI集食行樂、流行館、舞蝶館等5個創造想像場館,以及花博公園迷你足球場、中山親子館、合宜輔具中心、原民風味館、天使生活館、健康體驗館、台北典藏植物園、夢想館等8個創意體驗館,吸引共計超過150組國內外營運團隊進駐,聚焦投入科技、文化、藝術、時尚、設計、影音、AR/VR、自造者、會展、休閒、運動、健康、農產、親子及教育等產業實證場域。目前,該聚落每年超過480萬人次到訪,舉辦超過550場活動展覽,並提供超過2,800坪的新創育成空間,助攻超過200組的國內外新創團隊,安心進駐發展與育成。
透過園藝農產、創新創業、展演活動及飲食娛樂的跨域結合,不僅使圓山新創產業聚落成為多元、彈性的空間活化典範,同時,在辦理大型展覽會後,該聚落仍在持續創造可循環經營的地景,成就城市發展創新與創生的嶄新價值。
臺北市具良好城市基礎建設,兼備接軌國際的高科技產業及創新能量,各新興產業發展環境,已臻成熟完備。在北市府積極扶植產業創新,營造跨域群聚環境,促進產業效益提升的策進作為加乘之下,展望未來,經濟競爭力將可藉由城市資源的驅動,幫助既有產業升級轉型,同時促進新興產業加速投入市場,推升都市永續發展的關鍵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