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振興商機助產業移緩濟急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振興商機助產業移緩濟急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各產業,全球經濟成長陷入衰退,為讓疫情過後產業振興復甦力道加速,行政院啟動二階段紓困振興方案,協助業者與勞工度過疫情難關。而臺北市政府配合中央政策,亦展開一連串提振經濟的措施推動,包括拓展商機、協助產業轉型及支持企業創新、農產花卉行銷活動、企業拓銷等,以減緩衝擊程度,期望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協力運作,抗疫救經濟,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截至6月15日全球有187個國家(地區)傳出確診案例,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831萬人。根據IHS Markit於 6月15日預估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負6.0%,對臺灣經濟預測亦下修⾄負1.64%,各國實施各種境管措施,形同鎖國的政策圍堵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然而,防疫情勢的嚴峻,也衝擊國內許多產業,為此行政院以「防疫、紓困、振興」三大步驟因應,臺北市政府亦配合中央,以「延稅、減租、優息、振興」原則,提出相關紓困振興措施。

行政院於2⽉25⽇公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簡稱特別條例),做為防疫及籌措資⾦的法源基礎。首波依特別條例編列預算600億元,另政府各部門彙整既有預算及基金近400億元,總計千億元投入紓困振興,爾後隨疫情日益加劇擴充特別預算、基金加碼及貸款額度,共計達1兆500億元,涵蓋融資、就業、稅務三大方向,並針對疫情衝擊產業與事業以不分產業,秉持「雨露均霑、立竿見影、固本強身、加速公建」四大原則提出紓困方案,以及後續疫情趨緩後的中、長期振興與轉型措施,協助產業度過經營困境。

臺北市政府配合中央提出相關紓困振興措施,自3月1日起陸續推動各項防疫之紓困振興方案,以減少受疫情影響的產業及民眾負擔,提振民間內需消費,活絡經濟。目前依照產業發展局初步規劃,主要振興方案分成三大項目:

一、 辦理振興商機活動

1. 結合中央振興抵用券、三倍券

經濟部為提振消費,目前推出的23億元振興抵用券採折扣優惠,以國內旅遊為主,隨住宿發放每房可折抵800元,涵蓋商圈、夜市(如列管市場及觀光工廠)、餐廳業與藝⽂活動等4領域各200元,不分區域全國通用且可抵用全額,初步盤點約有40萬商家可受惠,可帶動超過3倍的效益。第二波推出三倍券,預計7月上路,預算規模超過200億元,以符合「好領、好用、促進消費」為原則,預估可帶動10倍效益。

北市府亦初步規劃於6月起,結合中央發放之票券辦理提振商機活動,如民眾至本市店家消費可享有加值優惠、限定超值商品及消費抽獎等,期促進整體消費動能。

2. 擴大或提前辦理行銷活動

目前北市府自5月15日~6月15日結合外送、美食平台及行動支付業者共同推出「台北美食不斷送」活動,推廣本市美食並協助平台餐飲店家折扣訊息做曝光,讓民眾可用小額消費支付享用美食,共計有超過10,000店家參與,而參與平台中,有悠遊卡、有無外送、街⼝⽀付、foodomo、foodpanda、Ubereats等6家業者,特別針對本市餐飲店家分別提出不同簽約上架優惠;另一方面,因應疫情,衛生局於4月推出線上講習課程,提醒網路美食外送平台要做到「黃金1小時送達」、「冷熱餐食要區隔」、「運送保溫要注意」、「定期清潔運送箱」、「食品業者要登錄」外送食安5大重點,以提升外送員、合作餐廳衛生法規職能,為民眾外食消費之食安把關。

3. 商圈振興活動

臺北市商業處與台北市東區商圈發展協會共同合作辦理「綠美丘 Midori Art Market III 東區市集」,自2月28日起每周五、六、日下午2時起,以藝術策展方式於頂好廣場、瑠公公園及SOGO後方綠廊帶舉辦,為全新型態的藝術市集,儘管受到疫情衝擊影響,暫緩舉辦。

但北市府提振商圈腳步不停歇,預計未來下半年6~12月規劃辦理活動,在商圈振興方面,包括商圈嘉年華—台北生活祭、台北美食月、臺北友善店家推廣及提振商圈補助等,在市集振興方面,包括臺北傳統市場節、光華數位新天地 12 周年慶、台北地下街浴衣祭、龍山寺地下街推廣系列活動、臺北夜市系列推廣活動等,以提升民眾消費意願,提振商機。

二、 協助產業轉型及支持企業創新

因應疫情對本市商圈及市場攤販等實體店面的影響,產業局規劃多項措施協助業者拓展多元銷售管道,說明如下。

  • 與電商平台合作成立「台北店家到你家」線上銷售專區

    第一波專區行銷活動於3月底啟動,市府與三大電商業者(momo摩天商城、Yahoo奇摩超級商城及 PChome商店街)合作推出「台北店家到你家」線上銷售專區,搭配眾多優惠折扣方案(如點數加碼回饋、抵用金、消費滿額贈獎、嚴選店家限定優惠、超省專區等);另一方面,部分平台業者推出實體店家轉型網店方案,提供線上免費課程及專業顧問諮詢,對於網路開店給予優惠或銷售成交補助,協助電商新手或欲投入網路市場的店家一起挺過疫情難關,拓展線上客源。整體活動成效,三大平台共計220間店家共襄盛舉,活動期間參與店家營業額平均成長1成5至3成,實體店家申請轉型線上開店家數亦分別成長約3成,有效助攻「宅經濟」商機。

    第二波專區行銷活動於5月初啟動,除了原本合作的三大電商外,更新增「台灣樂天市場」、「有閑娛樂電商」、「東森購物」、「松果購物」及「foodpanda」等5家電商加入,提供更多的品牌選擇與優惠,讓民眾在防疫期間上網採買物資更加便利與安心。

「台北店家到你家」第二波行銷活動協力廠商
  • 輔導實體店家運用多元線上行銷

    主要針對受疫情影響的本市商圈及市場攤商(販)等實體店面,輔導攤商運用網路平台攬客,包括建置FB粉絲團、Line官方帳號、與外送平台業者合作推出市場食材專區等,以推廣店家特色商品,開拓多元銷售管道。

    此外,產業局預計自6月起辦理相關經營能力課程,包括數位行銷、電商轉型及商圈輔導等實作深度課程,協助輔導業者加強商圈E化運用能力,提升數位零售技能知識。

  • 商圈服務環境優化

    持續招募本市店家加入「臺北友善店家」,提供英、日、韓外語、行動裝置充電、寵物友善、友善廁所、無障礙友善服務、性別友善、信用卡/悠遊卡/第三方支付服務、素食友善、Free WiFi、自行車友善、哺(集)乳友善及穆斯林友善等服務,優化整體購物環境。另外,依商圈屬性導入科技運用及研發創新行銷模式,打造新零售示範商圈,協助店家轉型升級,提升品牌價值。

  • 協助企業運用跨境電商平台拓銷市場

    疫情衝擊經濟,卻也為電子商務產業帶來新的契機,產業局持續透過「臺北市企業運用跨境電商平台拓銷市場計畫」,提供資訊輔導、人才培訓、產學合作、商機整合等服務項目,並開設「臺北市外貿企業跨境電商高效班」,針對不同電子商務經營模式開設B2B、B2C專班,採線上教學方式進行,涵蓋內容優化、行銷布局、業務能力,以及因應疫情的商機開發和案例分享,協助企業搶先掌握最新電商趨勢與脈動,在疫情過後迎接新挑戰。

    此外,為協助企業拓銷海外商機,盡速復甦正常營運,產業局規劃自7月起辦理3 場次「全球視訊採購洽談會」,協助至少 75 家企業與國際潛在買主進行線上採購視訊洽談。

  • 推廣有機蔬菜販售平台

    自2019年9月起由臺北農產運銷(股)公司擔任校園午餐有機蔬菜供應平台,每週供應本市中、小學營養午餐有機蔬菜,因應疫情學校延後開學,市府邀集單位局處及各商圈共同響應團購,而北農則推出線上買菜服務,以嚴選有機蔬菜禮箱,搶攻宅經濟商機,並引進餐飲「得來速」的外帶概念設置「車來速」專區,藉此開拓多元品項,輕鬆採買省時又省力。

三、 農產花卉行銷活動

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大型活動規模縮小或取消,非民生必需品的花卉出口訂單大幅減少,內銷也萎縮,造成產銷上的壓力。為此,臺北市政府與農糧署、台北花市合作,於4月16日至5月27日推出「花卉健康療育展示計畫」,分別在士林官邸、大安森林公園及花博公園戶外空間,以「花卉櫥窗玻璃屋」做為展出方式,避免群聚賞花及天候影響。此外,為了讓民眾感受不同的空間氛圍,台北花市亦邀請IFD 財團法人國際花藝教育研究文教基金會、文華花苑、台北花市花藝顧問三組花藝團隊分別於三地進行布置,主力花卉包括國產切花百合、洋桔梗、非洲菊、火鶴、多花菊,並搭配百貨公司櫥窗換季概念,每2週進行主題更換,如「美麗花時間」、「花馨暖暖」、「微光花語」、「花入心田」、「花綠滿屋」、「花朵盛宴」等,在防疫期間提供民眾戶外散心的休憩空間,擺放的花材亦可在花店購買,期望提供療癒心靈、提升花卉買氣的效益。

花卉健康療育現場展示

花博農民市集每週六、日定期舉辦全國農特產展售活動,防疫期間針對戶外空間執行攤商與工作人員全程配戴口罩、額溫量測、酒精消毒、擴大展售攤位及走道間距等,展售蔬果則是採隨機抽測是否農藥殘留及有害物質,為市民食品安全把關。北市府預計自7月起加強促銷活動,包括整點特賣、FB社群貼文、網站新聞稿發布,並持續規劃市集主題月等,增加市集活動訊息能見度,期望在疫情趨緩後,喚回民眾消費信心,提振農產品買氣,協助農民度過經營困境。

受到疫情干擾下,民眾消費力驟減,國內整體零售業第1季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減少3.4%,餐飲業亦減少6.6%,相對於鄰近國家採取嚴格的防疫管制措施,我國受到的衝擊相對和緩。然而限縮的經濟活動,對於許多中小企業及服務業首當其衝,臺北市政府為協助艱困企業挺過難關,除了設置「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產業紓困專區」,更展開疫情趨緩後的各項振興方案規劃,包括商圈振興、產業升級轉型及創新、農產品及花卉行銷推廣、海外拓銷商機等,並配合中央推動的各項紓困與振興方案共同協力執行,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率。當疫情過後,不僅民眾生活層面有所調整,也連帶改變許多產業的樣貌,未來北市府將抱持審慎的態度因應經濟局勢變化,為穩定市民與企業的信心持續努力。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