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本文邀集2019年與2020年獲臺北市投資服務辦公室促成,選擇落地投資臺北市之外商企業分享,在都市開發建設與導入新興醫療科技專案經驗,試以理解在臺北市政府積極營造的厚實資源基盤與政策基礎拉力下,如何將臺北市的機會往國際輸送,促使跨國企業重啟布局,再創臺北市招商引資新紀元。
發布日期:
曼徹斯特在上世紀以紡織重工業聞名,成為近代工業城市先驅。但隨著工業時代沒落,該城市逐步走向城市轉型之路,透過城市規劃、改善市容並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遂以「創意城市」重新得到世界矚目。
發布日期:
本文從終點(end points)與影響(impact)角度,藉著臺北市新創基礎環境的相對優勢、主要國家創業政策及加速器標竿,討論臺北市後續政策作為上能夠持續精進的發展方向與做法。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積極投入創新創業發展,除推動創業諮詢與輔導、人才培育、資金挹注及育成空間等,亦戮力整合各界資源,協助接軌國際。接續歷年佳績,辦理「2020臺北國際創業週」,希望建置友善創新創業活動,促成臺北市與國際新創圈的合作默契。於2020年11月27日正式開幕的全台最大創新育成基地──「t.Hub」BOT開發案,為本季臺北產創界重大亮點,結合已成熟的內科產業聚落,串接為相互支持創業生態網絡,於競爭激烈的創業市場帶動產業綜效,壯大臺北市企業動能。
發布日期:
具有「高速、高密度、低延遲」之5G產業於2020年將邁入商業階段,可承載智慧物聯多元應用服務,各種創新應用的蓬勃發展,不僅帶來龐大商機,亦驅動產業創新升級。臺北市是全國ICT產業高度群聚重鎮,為引領5G產業發展先機,積極推動相關建設包括內湖智慧園區5G試驗計畫、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等,為5G應用發展開創嶄新格局。
發布日期:
創意經濟已蔚為全球主要城市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驅動力,而影視音產業更成為目前民間積極投資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之一。臺北市政府自2008年11月起啟動一系列與電影、電視及流行音樂產業相關振興政策,包括影視音產業投資補助計畫,影視音產業園區開發,提供影視音產業優質專業場域,進行人才培育等,提升本市影視音產業競爭力。
發布日期:
目前臺北市政府規劃22處新創基地,總面積達63萬平方公尺,其中已有8處基地正式啟動營運,未來亦將持續整合市府各局處及業界的資源,提供創業家各階段所需的資金、獎補助、人才培育、空間、交流展示、投資媒合及業師陪伴等全方位輔導服務,運用臺北市產業的優勢,讓各種創意發想成為可能,透過多元型態的產業聚落,吸引更多國內外創業家群聚於臺北市扎根夢想,期打造臺北市成為全球創業首選城市。
發布日期:
為展現臺北市生技產業的發展能量,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首次組團,參加於2018年「北美生物科技展」(2018 BIO),於展會中設置「臺北展示區」,展示推動中的生技產業聚落發展藍圖,向國際生技大廠招商引資,並安排多場的策略合作夥伴會議、媒合說明會等,從技術合作、授權及法規認證等與國外廠商進行互動交流,協助擴展產品行銷機會與企業知名度。另一方面,「臺北生技獎」自2004年起開辦至今,總獎勵金達7,380萬元,而歷屆得獎廠商有近6成已上市上櫃,各項技術授權金累計高達4.3億元,於國際各大生技展會上亦受各界的好評。
發布日期:
為設計人才營造時尚圓夢基地:時尚時裝產業區分「市場型時裝」與獨具個性風格的「設計師型時裝」二大類時裝業態;發展的方法與策略並不相同,但在分眾市場中取得消費者的認同才能稱設計。臺北市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亦是影響臺灣時尚產業市場新崛起的「個性風格潮流」,極具時尚產業消費影響的新勢力正逐漸成長,未來將是引領時尚產業發展及設計師圓夢的發展基地。
發布日期:
從時尚文創聚落看臺灣服飾設計產業未來發展:臺灣先進的紡織技術聞名全球,而近年來,臺北市時尚地圖日趨豐富,從精品百貨到特色品牌群聚,從年度性的國際級時尚盛事Taipei IN Style臺北魅力國際時裝展,到華山藝文中心等文創園區,愈來愈多臺灣本土設計師匯聚於此。未來如何協助這些各具風格的設計師或設計店家建立品牌甚至邁向國際,將是下一步發展目標。
發布日期:
向來有「創新之國」美譽的瑞典,不但是超音波、拉鍊等日常生活普遍應用的重要發明起源地,更以諾貝爾獎聞名於世,而隨網絡經濟時代來臨,人口僅約941萬的瑞典,更積極轉向高新科技產業發展策略,透過知識擴散與創新網絡,以資通訊科技引領可持續成長的經濟發展,本期所介紹的西斯塔科學城,即是以科技和文化加值,促進產業發展與創新育成的城市經典範例。
發布日期:
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工業園區暨大彎南段工業區是臺北市科技重鎮,進駐廠商超過3,984家、全年企業營收為新臺幣4兆1,691億元,為凝聚園區廠商向心力,展現臺北市科技產業聚落的活力與科技實力,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規劃辦理園區相關活動,以活絡園區廠商相互交流,強化輔導服務效能,並透過加強海外經貿交流活動,積極向國際行銷臺北科技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