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因應新興科技的快速發展,已陸續推展各項市政資訊服務。面對未來全球AI應用新浪潮,臺北市政府也積極規劃市政與AI科技結合的可能性,以提升智慧服務的便利性,如市政ChatBot聚焦民眾關注或急需解決的問題、LINE 官方帳號升級個人化訂閱服務等。未來臺北市政府將視需求及服務熱度持續擴充訊息種類,納入更豐富多元的訊息來源,讓市民隨手掌握各項個人化服務,提升整體市政服務滿意度。
發布日期:
2018智慧城市展,今年主題為「以物聯網建設智慧城市」,聚焦「跨界交流、國際合作」展覽規模與觀展人數皆為歷年之最。而臺北市政府以「智慧臺北、國際接軌」為主題,設置「臺北願景館」,整合各局處資源,規劃「智慧交通」、「智慧公宅」、「智慧醫療」等七大主題區。此外,透過「2018智慧城市展暨首長高峰會」,邀請各國城市首長蒞臨與會,聚焦於「鏈結產業力量、創新創業、翻轉城市」,期盼透過經驗交流來深化各方合作。同時,今年度並邀集產官學研界代表及海內外城市首長,簽署表達支持成立「全球智慧城市聯盟」(GO SMART),共同構築全球城市交流網絡。
發布日期:
2018智慧城市展臺北市政府獲得政府創新應用組-智慧政府、智慧交通、智慧安全領域共3項大獎,為全臺之冠,包含「以智慧支付完善路邊及路外停車智慧化」、「全台首創自駕車實證場域-打造車聯網世界平台」及「利用物聯網新科技-打造翡翠水庫庫區智慧管理系統」。其累積的豐碩成果亦獲得國內外相關智慧城市獎項的肯定,未來北市府將持續透過ICT應用落實於市民日常生活中,讓臺北市成為智慧城市的領導先驅。
發布日期:
為協助智慧城市及物聯網相關應用於臺北市作場域實驗,臺北市政府首創「臺北市智慧城市產業場域實驗試辦計畫」,由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TPMO)受理民間提案後,依據提案內容創新性、可行性、公益性及適法性進行初篩與討論,並就整體評估具有發展性者,進一步確認應用情境規劃,如內湖區示範點-智慧路燈應用、臺北車站智慧化、啟動自動駕駛小巴實驗試行等。期望透過提案、媒合及場域實證的機制,讓民間業者可以在臺北市進行智慧城市相關應用的之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期作為後續營運模式開發與典範經驗輸出國際。
發布日期:
因應數位化發展趨勢,臺北市政府積極協助產業升級與轉型,創造智慧科技的無限商機。2017年臺北市以「打造智慧生活實驗室-政府扮演合作平台」提案,涵蓋智慧公宅、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照護、智慧綠能等面向,獲得全球智慧永續城市獎的「合作城市」金質獎。此外,北市府建置市政繳費整合平臺「pay.taipei」,整合各種支付工具方便民眾能隨時隨地繳交各項費用,未來將持續透過公私協力合作模式,為民眾帶來更多創新服務。
發布日期: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市透過廣布的物聯網設備與高普及率的智慧型手機,積極投入發展智慧城市,期望以開放的心態擁抱創新創業,帶領城市走向智慧與永續發展。透過數據蒐集平臺、智慧基礎設施、私人企業參與,建構各領域的智慧城市服務,如開放大數據供各界創造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資源最適化的解決方案,提供城市永續發展的基石。同時開放城市作為智慧服務的試驗場域,吸引外資與人才投入創業,也期望激盪出創新想法,帶給市民更智慧的生活環境。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不遺餘力,於2017年2月21日至24日和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臺北市電腦公會在南港展覽館舉辦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交流平台—「2017智慧城市展」,邀請29 國家、54 位城市首長和代表,來臺交流智慧城市發展之經驗,展覽主題為「以物聯網建設智慧城市」,,參加的廠商約200家,展出規模達900個攤位、9個國內縣市政府及6個海外城市的智慧城市應用願景主題館、逾40場主題論壇等,吸引超過15萬人次參觀與2萬多位專業人士到訪,為臺灣歷年來規模最大的城市交流活動。
發布日期:
臺北市政府為實踐「智慧城市新經濟」政策目標,結合民間產業、發揮市民創意、促進智慧化公共服務、產生新經濟、帶動資通訊產業發展及提升國際能見度,先於2015年邀集資通訊產業大廠及學界等領域專家成立「智慧城市委員會」,作為民間與政府溝通政策之平臺,規劃臺北市智慧城市相關政策。爾後,為落實以智慧方案解決市民需求的相關政策執行,凝聚產業與政府資源,遂於2016年3月成立「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訴求公私協力及全民參與,介接民間創新資源和實證場域,共同打造智慧城市創新媒合之平臺。
發布日期:
臺北市擁有完善的資通訊軟硬體設施,加上科技走廊之產業聚落的擴散效應,有助於營造良好的產業創新發展環境,提升整體產業發展動能。因此,為激發臺北市智慧產業的創新能量,促成新創事業發展智慧創新應用,北市府持續整合市府與民間團體的各項創業資源及諮詢輔導機制,積極推動各項創新創業相關政策,激發創新思維與智慧產業發展的深度鏈結。
發布日期:
根據聯合國《世界都市化前景報告》指出,於2050年都市人口將超過全球人口的70%,且居住人口超過千萬人的巨型城市(Megacity)將達到29個,以及幾個大城市組成的集合城市(Conurbation),如德國魯爾區(Ruhr)、荷蘭蘭斯台德(Randstad)、美國紐約與紐澤西等。因為都市人口密度的持續增加,將會帶來交通、安全、汙染及醫療等城市居住與治理的新挑戰;但是城市智慧化發展可帶動產業創新與經濟發展,更可進一步提供人們舒適便捷的生活,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估算,一個百萬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設,當單一實際應用程度達到85%時,經濟效益可增加至投入的2~2.5倍。另外,智慧城市除了創造經濟價值之外,亦能促進文化與歷史結合,以及幫助永續環境的發展,因此驅使全球各國紛紛致力於智慧城市的發展。
發布日期:
智慧城市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之後,儼然已是近十年來最炙熱的議題之一,全球各城市也相繼規劃與推動智慧城市相關的發展計畫,並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對於智慧城市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透過資通訊科技(ICT)的應用,使城市的居民能夠有更好的生活、城市能更永續。爾後,各國科技業者(如思科cisco、微軟、飛利浦、西門子等)也紛紛投入智慧城市的領域,搶占智慧城市所帶來的新商機。
發布日期:
談到臺灣的產業競爭力,就國內資通訊(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產業而言,硬體設備製造技術跟軟體人才的養成已經有一定的水準,但考慮整體競爭力時,「創新」與「整合」還是最迫切需要的。目前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工業4.0、生產力4.0的發展方向都已陸續制訂出相關政策方針,政府積極打造「智慧臺灣」,藉由建構智慧型基礎環境,發展創新科技化服務,提供民眾安心便利的優質生活環境;然而隨著新技術如個人穿戴裝置、智慧居家、無人駕駛電動車、智慧交控、智慧金流物流、智慧醫療等概念逐漸進入民眾生活,如何解決民眾需求、提高城市生活品質則成為城市治理與發展所需面對的重要挑戰。尤其在物聯網的時代,全球各國於智慧城市的項目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臺灣政府與相關業者更是卯足全力,積極擘劃未來的智慧城市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