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2021年隨著各國施打疫苗已有所進展,預期全球經濟活動將緩步回溫。儘管全球疫情仍反覆不定,第1季臺北市部分經濟指標表現仍相當亮眼,包括公司行號登記家數年增0.79%、銷售額成長8.89%、稅收年增8.55%,房市表現亦逐漸回穩,交易量年增15.45%;惟疫情影響,持續重挫觀光旅宿,住用率下滑至30.24%。
公司行號登記家數及資本總額續呈現穩健成長
截至2021年3月底,全國公司行號登記現有家數為162萬9,756家,其中設籍於臺北市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為18萬393家,商業登記現有家數為5萬9,525家,總計公司行號現有家數共23萬9,918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882家,年增0.79%。在現有家數中,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多(25.21%),其次為「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3.48%)及「製造業」(12.42%)。
臺北市工廠登記現有家數共1,021家,登記工廠廠地面積為56.0平方公頃,皆較去年同期減少,前三大行業別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食品製造業,行政區分布集中於內湖區、南港區及士林區,合計占比約79.73%。
進一步觀察臺北市工商登記新設家數及撤銷家數統計資料,公司新設家數為2,842家,撤銷家數為2,144家,淨增加698家,而商業新設家數為1,165家,歇業家數為1,046家,則呈現淨減少119家;工廠登記新設家數為5家,歇業家數為16家,呈現淨減少11家。整體而言,整體工商營業成長動能穩健成長。
在營收方面,截至2021年3月底,臺北市公司登記資本總額達13兆2,188億元,位居全國之冠,年增0.76%,呈現穩健成長之態勢。以產業結構的資本額與比重來看,三級產業(服務業)為9兆8,736億元(占74.69%)、二級產業(工業)為3兆1,240億元(占23.63%)、一級產業(農林漁牧業)為2,213億元(占1.67%)。以產業別區分,資本額最高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53.99%),其次為製造業(14.65%)、不動產業(5.50%),合計約占74.14%。
公司行號營收亮眼,銷售額成長8.89%
截至2021年3月底,全國公司行號實際營業家數共計151萬6,748家,銷售額為7兆9,600億元,臺北市實際營業家數共計23萬9,680家,銷售額為2兆3,65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89%,占全國比重約29.72%。其中,前三大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46.25%)、製造業(13.28%)、金融及保險業(11.99%),合計占比約71.52%。
整體而言,臺北市各業別銷售額增減各異,其中批發及零售業年增12.80%,因宅經濟、遠距商機需求熱度持續發酵,帶動電子產品、晶片及記憶體等電子零組件相關產品需求暢旺,廠辦及公共工程等營建需求續強,加上菸酒商品銷售增加、飲料新品上市、手機及服飾精品買氣熱絡,受疫情影響,零售業者亦加速擴增跨平台線上購物管道,帶動整體業績成長。製造業年增12.56%,其中汽車及其零件業因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延續,車市買氣活絡,電子零組件產能提高,加上禦寒電器熱消,帶動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業績成長。金融及保險業年減11.78%,全球股市波動劇烈,本國銀行獲利首季成長,但海外分行及大陸分行出現虧損,抵銷部分漲幅。然而,持續受到疫情影響,觀光旅客驟減,旅運需求降低,但國外物流需求強勁,承攬業務快速增加,使運輸及倉儲業由負轉正,另一方面,各國持續邊境管制衝擊空廚營收,影響住宿及餐飲業持續衰退。
儘管疫情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但隨著各國施打疫苗開展,全球經濟活動已漸回升趨勢。由於疫情加速數位轉型,帶動5G、遠距商機興起,加以股市熱絡,國內產銷活動增溫,民間消費氛圍轉強,去年同期受到疫情影響,比較基期低,整體銷售額表現亮眼,年增8.89%,然而後續疫情發展仍應持續關注,並妥善因應。
從產業結構來看,臺北市以三級產業為主、二級產業次之,一級產業占比最小。截至2021年3月底,登記家數中,三級產業為182,041家(占全市比重75.88%),二級產業為54,892家(占全市比重22.88%),一級產業為2,985家(占全市比重1.24%)。
在實際銷售額中,三級產業為1兆9,192億元(占全國比重44.42%)、二級產業為4,447億元(占全國比重12.25%)、一級產業16億元(占全國比重18.99%)。整體而言,臺北市一、二級產業的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占比亦相當穩定,三級產業的營收占全國比重超過4成,家數與銷售額亦維持成長態勢,顯示臺北市服務業的發展潛力相當穩定,亦為全國服務業銷售營收的主要收益中心。
2021年第1季臺北市總用電量34.30億度,較去年同期微增2.11%;其中電力用電量為18.17億度(占52.97%),電燈用電量為16.13億度(占47.03%)。若進一步分析售電資訊,總用電量占全國比重6.45%,其中工業部門用電占全國該類別比重0.47%,服務業部門用電占比20.02%,住宅部門用電占比11.05%。整體而言,全國及臺北市用電量均較去年微幅增加,1月初明顯受到寒流影響,民眾使用禦寒電器用品,加上出口暢旺,製造業產能提升,加上疫情影響,民眾轉向國內消費,帶動內需成長,使國內用電負載大幅成長,致電量增加。第2季即將進入夏季用電旺季,疫情尚未緩解,工商營運狀況對於用電影響仍須持續關注。
外資情勢保守,僑外投資金額與外商公司家數雙雙下滑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截至2021年3月底,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644件,投(增)資金額約12.18億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30件、49.73%,金額減少原因主要為新冠肺炎疫情不確定性仍持續,以及去年同期核准丹麥商ORSTED WIND POWER TW HOLDING A/S增資大彰化東南離岸風力發電及大彰化西南離岸風力發電等大型投資案,比較基期偏高所致。
若從地區來看,前 5 名分別為加勒比海英國屬地、日本、德國、新加坡、薩摩亞,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70.89%;若就業別觀之,前 5 名分別為批發及零售業、金融及保險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化學材料業及藥品製造業,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72.82%。
核准於臺北市之僑外投資件數為453件,占全國比重70.34%,金額約5.8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80億美元,占全國比重微升至47.95%。若從地區來看,前 5 名分別為德國、日本、荷蘭、英屬開曼群島、薩摩亞,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79.15%。整體而言,受到疫情干擾,比較基期偏高,雖然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但幅度不大,顯見投資人對臺北市投資環境仍深具信心。
截至2021年3月底,全國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共104家,設籍於臺北市外商公司新設家數為65家,全國及臺北市家數皆呈現微幅下滑。若進一步從外國公司在台認許公司家數來看,全國家數為5,624家,其中設立於臺北市為3,734家,占全國比重66.39%,仍位居全國之冠。根據OECD於2021年4月發布的報告,2020年外國直接投資(FDI)規模減少38%,降至2005年以來的最低點,儘管疫情隱憂未除,預期未來跨境併購活動復甦,FDI將有望反彈。整體來看,自2021年初以來,臺灣本土疫情蔓延未解,市場震盪未平,經濟前景堪憂,對於投資情勢影響甚大,後續仍須審慎看待。
房市交易升溫,稅收實徵淨額年增8.55%
截至2021年3月底,地方稅收實徵淨額共計77.16億元,年增8.55%。其中各項稅收,與去年同期相較皆呈現正成長,因房市交易升溫,房地交易徵起件數增加,帶動土地增值稅與契稅有所增長;使用牌照稅因新車掛牌數較去年同期增加,致稅收年增30.23%。由於房地合一稅2.0修法即將在7月1日上路,包括:課稅範圍擴大至房地、預售屋等,延長短期交易課徵較高稅率之期間,提高境內企業稅率等,勢必將影響部分相關房市稅收之增損,將持續關注。
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之家數及銷售額穩定成長
根據105年工商普查分析,臺灣產業結構已朝向服務化與知識化邁進,整體知識密型服務產業的生產總額為3.7兆元,較100年成長32.07%,是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成長率15.47%的兩倍多,具有提升附加價值、創造就業、創新效率等效益,有助於提升服務業競爭力。而臺北市的產業結構已朝向研發、創新、高附加價值、高知識密集型發展。
截至2021年3月底,全國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家數共計16萬7,180家,臺北市為5萬2,620家,占全國比重31.48%;而全國月平均銷售額為2,746億元,臺北市為1,837億元,占全國比重66.89%,與去年同期相較,無論是家數或銷售額,雙雙呈現增加,但占比則略微下滑,家數比重仍維持超過3成,銷售額占比維持6成,表現持穩,顯見臺北市知識密集型產業的成長動能相對其他縣市較高,有助於提升知識服務產業效益,發揮引領整體經濟的作用。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站穩臺北市新創公司行第一大業別
截至2021年3月底,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5年之事業)共66,047家,年增900家。從業別分布情形,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最高(20.84%),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18.81%)及「金融及保險業」(12.26%),前三大類業別比重超過5成。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大環境衝擊許多公司行號的營運,實施無薪假、裁員等情況,反而有可能推升員工自行創業,且專業技術型的員工,受惠於疫情拉抬專業諮詢、科技服務或生活服務類等相關需求上升,致創業動能持穩發展。而批發及零售業因進入障礙低,亦成為創業熱門首選擇,但因市場競爭激烈,新創家數有趨緩態勢,金融及保險業則因金融科技(Fintech)的持續帶動下,成為許多投資人追捧的熱門業別,金融服務與商業模式不斷翻新,如支付、數位借貸、財富管理等領域受到青睞,為新創者找到開拓多元發展的可能性。在疫情尚未緩解之際,各產業受到的衝擊程度不一,商業型態亦變化快速,對於創業業態的變化將是未來需關注的焦點。
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負責人之本國人與外國人分布比重持穩
截至2021年3月底,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5年之事業)負責人之國籍別為本國人為61,883家,外國人為4,132家,占比分別為93.74%、6.26%,外國人占比略減,但仍維持一定比重。自2018年起本國與外國人相對比重持穩,顯示外國人對於在臺北市創業有相當信心,創業態勢續呈穩定。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0.52%,以衣著類漲幅最大
2021年第1季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0.82%,臺北市CPI亦上漲0.52%,適逢農曆春節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物價波動明顯上漲,僅教養娛樂類下跌。其中,呈現上漲類別,包括:衣著類(3.58%)、食物類(1.35%)、交通及通訊類(1.03%)、雜項類(1.02%)、醫藥保健類(0.73%)、雜項類(0.55%)、居住類(0.15%),主因為成衣、房租、機票、油料費、外食費、水果及肉類價格調漲,惟電腦優惠幅度增加,天然瓦斯收費標準調降,抵銷部分漲幅。整體而言,全國及臺北市CPI皆為去年第2季以來首次轉正,物價仍屬穩定,無通膨疑慮,若未來國際原物料持續上漲,廠商可能會有調整售價情況,須關注是否推升CPI上漲。
房市表現熱絡,整體不動產市場交易年增15.45%
建築物建造執照之統計為反映國內建築物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趨勢的指標,其變動情況得以反映營建業未來景氣發展趨勢。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2021年第1季全國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件數共4,092件,總樓地板面積為7,054千平方公尺,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件數共3,168件,總樓地板面積為4,019千平方公尺。
臺北市核發建造執照件數共75件、總樓地板面積為488千平方公尺,核發使用執照件數共38件、總樓地板面積為387千平方公尺,與去年同期相較,僅建照數量略增,其餘指標皆呈現下滑。推測因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資金熱潮湧入及超低利率等因素,今年初疫情趨緩,建商信心回穩,看好經濟前景,新建商業類與辦公、服務類工程等,搶先申請建照,然而近來臺北市危老、都更議題因容積獎勵逐年降低,且能整合的區域及可開發的素地越來越少,而使照反映2~3年前推案市況,為臺北市房市低點,上述因素致總樓地板面積有所減緩。
2021年第1季臺北市交易件數共7,322件,其中土地買賣登記筆數為11,162件,建物買賣登記棟數為7,825件,與去年同期相較,整體買賣登記皆呈現2位數成長。
進一步以行政區來看,成交件數、土地與建物買賣登記件數與去年同期相較,大多呈現正成長。以整體成交件數來看,內湖區搶下冠軍,因科技園區群聚多家企業總部,百貨商場、公園綠地、學區健全等優勢,加上附近商圈成熟、捷運通勤便利,吸引不少年輕家庭購屋,像是公寓類型最受民眾青睞。而中山區的交易物件多元,生活機能便利,便捷的交通網絡、滿足商圈購物需求,因此一直穩居房市交易的前二名。而躍居第3名的大安區,豪宅多座落於此,儘管單價高昂,但環境清幽、交通便捷等利多,仍成為高資產族群的首選之一。惟文山區略減1.07%,是自2019年第2季以來首度下滑,早期因交通建設不便、腹地不夠完整等因素,導致首購族及換屋族產生比價效應,儘管房價相對其他區域較低檔,反而會移往其他區域,然而近來因捷運環狀線東環段、南環段的規劃再度受到市場關注,多筆建案陸續交屋,房市轉趨熱絡,帶動周邊房價攀升,因而部分影響交易情形。由於「疫情」仍是無法預料的變數,加上房屋二合一2.0修法新制即將於7月上路,因此干擾不動產因素仍應審慎以待。
觀光旅宿業尚待復甦,觀光住用率降至30.24%
依交通部觀光局資料,截至2021年3月底來台旅客累計45,874人次,與去年同期相較,負成長96.33%,因新冠肺炎自去年初爆發以來,明顯反映在國際觀光客的人次增減上,3月幾乎呈現腰斬的情形,至今國際疫情狀況仍反覆未明,邊境管制尚未完全鬆綁,致來台旅客續呈衰退態勢。臺北市觀光旅館共計578家,客房住用數共計302,642間,住用率為30.24%,分別較去年同期銳減53,463間、4.47個百分點。持續受到疫情影響,去年陸續有多家知名旅館歇業,包括台北威斯汀六福皇宮、懷寧旅店、亞士都飯店、帝后大飯店、洛碁大飯店花華本館等,更有超過20家旅館暫時停業或進行內部整修等,邊境管制目前尚未解除,僅能仰賴國旅商機,自去年第2季住用率降至13.67%,所幸在臺北市觀光局大力推動各項促銷臺北市旅遊方案後,尚能維持3成左右的住用率。
觀察臺北市觀光旅館之住客來源國,以臺灣旅客(84.23%)占比最高,其次為北美旅客,其餘國家相距甚小,在邊境未解封的情況下,國旅客仍為主要客源,不過,因醫療照護需求,東南亞移工人數有增加情形,值得後續關注。由於各國才開始施打疫苗,因疫情反覆未明,境管措施不斷關閉又重啟,致旅客量波動,僅剩商務或必須出國的旅客,而第1季適逢跨年、農曆春節及228連假,推升國人國旅意願,使觀光旅宿業者尚能維持基本維運,但目前已無國旅補助,未來疫情隱憂未解除,流失的國內外旅客量,顯然將對觀光旅宿產業造成龐大的衝擊,規模退縮收益銳減,再次面臨觀光低谷,更需審慎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