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公司行號登記家數及資本額持續呈現穩健成長,銷售額年增2.37%,稅收年增3.94%,FDI與外商公司占比維持6成;現存家數負責人年齡以中壯年族群為主,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續呈成長態勢。CPI年增0.84%仍屬平穩,失業率維持3.7%,勞動市場穩定,而房市景氣回溫,整體營建表現亮眼,觀光住用率74.56%為全國之冠。
公司行號登記家數及資本額持續呈現穩健成長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公司行號登記現有家數為159萬824家,其中設籍於臺北市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為17萬9,653家,商業登記現有家數為5萬8,889家,公司行號現有家數共計23萬8,542家,占全國比重14.99%,較去年同期增加1,019家,年增0.43%。在現有家數中,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多(26.48%),其次為「製造業」(12.7%)、「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2.69%)。
臺北市工廠登記現有家數共1,050家,登記工廠廠地面積為57.1平方公頃,皆較去年同期減少,行政區分布集中於內湖區、南港區及士林區,合計約占78.86%,前三大行業分別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143家)、金屬製品製造業(129家)、食品製造業(128家),合計約占38.10%。
進一步觀察臺北市工商登記新設家數及撤銷家數統計資料,2019年全年,公司新設家數為11,434家,撤銷家數為10,306,而商業新設家數為5,311家,歇業家數為4,435家,公司家數呈現淨增加1,128家,商業家數亦為淨增加876家。另外,工廠登記新設家數為35家,歇業家數為74家,呈現淨減少39家。整體而言,工商營運狀況呈現穩定成長。
在營收方面,全國公司登記資本額達25兆789億元,臺北市公司登記資本額達13兆148億元,占全國比重51.90%,位居全國之冠,呈現穩健成長之態勢。以產業結構的資本額與比重來看,三級產業(服務業)為9兆4,235億元(占72.41%)、二級產業(工業)為3兆3,816億元(占25.98%)、一級產業(農林漁牧業)為2,096億元(占1.61%)。以產業別區分,資本額最高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51.91%),其次為製造業(17.24%)、不動產業(5.33%),合計約占74.48%。
公司行號銷售額年增2.37%,經濟動能持續增長
全球景氣成長動能穩定,2019年全年,全國營利事業家數約146萬家,銷售額共計43兆1,020億元,臺北市公司行號銷售額共計13兆5,29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37%,占全國比重31.39%。其中,前三大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43.11%)、金融及保險業(15.07%)、製造業(12.33%),合計占比約70.51%,與去年同期比較,多數各業別為正成長,惟農林漁牧業、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運輸與倉儲業、其他服務業則呈現下滑,推測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商品需求減少、貨量明顯縮減,衝擊航空海運物流運輸相關行業,另一方面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影響資源回收價格,而環保局推動資源回收、禁用一次性餐具及環保兩用袋等,亦有效控制廢棄物減量,整體產業銷售額增減互抵,多數業別銷售額仍呈現增長態勢,顯示北市經濟動能穩定增長。
2019年全年,臺北市營利事業總實際營業家數共計23萬5,828家,其中,月平均總銷售額為1兆1,275億元,每家銷售額為5,737萬元,與去年同期相較,皆呈現微幅增加。整體而言,臺北市各產業別的商業活動熱絡,各項經濟數據表現優異。
從產業結構來看,在登記家數中,三級產業為180,173家(占全市比重75.53%),二級產業為55,381家(占全市比重23.22%),一級產業為2,988家(占全市比重1.25%)。在實際銷售額中,三級產業為11兆488億元(占全國比重45.29%)、二級產業為2兆4,657億元(占全國比重13.22%)、一級產業115億元(占全國比重19.95%)。由此可知,臺北市產業結構以三級產業為主的經濟體系,整體銷售額產值占全國近5成,遠超過其他縣市,顯示位居全國經濟中心地位之重要性。
2019年全年臺北市總用電量161.04億度,較去年同期減少0.55%;其中工商產業用電87.30億度(占54.21%),一般住宅、小型商店及公用路燈等用電量為73.74億度(占45.79%)。臺北市政府持續推動工商業節能減碳輔導管理、落實機關學校節電、推廣再生能源利用、老舊設備汰換等措施,於2020年2月獲國際碳揭露計畫(CDP)公布評鑑為2019年A等級城市,連續兩年獲CDP年度碳揭露成果A等級評鑑,此外亦獲得經濟部「108年度縣市節電激勵活動計畫」金獎肯定,顯見長期推動之減碳策略與節電措施已見成效。
僑外投資金額、外商公司家數占全國比重皆超過6成,位居全國之冠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2019年全年,全國核准僑外投資件數共計4,118件,投(增)資金額約112.0億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497件、減少2.14%,仍居近10年次高,較大金額投資主要包括荷商Micron Technology B.V.以約21.2億美元增資台灣美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大型風力發電投資約18億美元。
若從地區來看,前5名分別為加勒比海英國屬地、荷蘭、日本、澳大利亞及香港,合計占僑外投資總額約71.89%;若就業別觀之,前5名分別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金融及保險業、資訊及通訊傳播業、批發及零售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合計占僑外投資總額約73.92%。
核准於臺北市之僑外投資件數共計2,751件,金額約83.37億美元,分別占全國比重66.80%、74.44%,位居全國之冠。若從地區來看,前5名分別為荷蘭、英屬維京群島、日本、丹麥、英數開曼群島,合計占本市僑外投資總額約74.80%。
2019年全年,全國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共計521家,臺北市新設外商公司家數為345家,較去年減少25家,全國及臺北市家數皆呈現微幅下滑。若進一步從外國公司在臺認許公司家數來看,全國為5,580家,其中設立於臺北市為3,746家,占全國比重67.13%,仍位居全國之冠。
整體而言,外商公司設籍本市的新設家數趨緩,外縣市家數則呈現增加,顯示外商來臺投資有轉往本市以外區域移動的現象,推估外商投資或合資傾向高科技產業或傳統產業為主,其製造生產地幾乎都在外縣市,整體產業結構發展受限致新設家數下滑,但從投資金額、新設家數來看,比重仍為全國之冠,顯見本市投資環境具優勢與吸引力,為外商公司進軍臺灣市場的首選地點。
稅收實徵淨額年增3.94%,土地增值稅增幅最多
2019年全年,地方稅收實徵淨額共計746.42億元,年增3.94%。其中各項稅收,以土地增值稅增幅最大(17.02%),因有地上建物陶隱朱園申報移轉土地,繳納大額稅款,且拍賣受託人○銀行土地及累計應稅申報件數較去年同期增加5,757件所致;契稅因申報件數較去年同期增加2,000多件,致年增6.39%。而地價稅年減1.37%,因本市社會住宅興辦及公益出租人出租房屋減免地價稅追溯自106年起適用,加上適用自用住宅用地稅率案件增加等,致退稅金額增加。
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之家數及銷售額穩定成長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具有跨產業的「外溢關聯效果」,可創造高附加價值、高工資的就業機會,是提升臺灣競爭力的關鍵。2019年全年,全國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家數共計15萬4,597家,臺北市為4萬9,300家,占全國比重31.89%;而全國月平均銷售額為4,378億元,臺北市為3,048億元,占全國比重69.62%,與去年同期相較,雖然在家數或銷售額,皆呈現增加,占比則微幅下滑,但家數比重仍維持超過3成,銷售額占比維持6成,表現相當穩定,顯見臺北市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創新動能相對其他縣市較高,有助於提升整體知識經濟產業效益。
公司行號負責人年齡分布,現存家數以中壯年族群為主,新增家數則以青年族群為主
2019年全年臺北市公司行號負責人的年齡層分布,現存家數以55~64歲最多,其次為45~54歲,45歲以下合計占比為27.03%,顯示現存公司行號負責人年齡偏高;新增家數以35~44歲最多,其次為25~34歲,45歲以下合計占比為59.71%,顯示新增公司行號負責人年齡集中於青年族群;而歇業家數負責人的年齡分布相對平均,集中於35~54歲的青壯年族群。此年齡分布趨勢自2016年以來變化不大,現存家數以45歲以上中壯年族群為大宗,新增家數則以45歲以下青年族群居多,顯示青年創業動能相對中壯年族群較旺盛。
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家數續呈淨增加,「批發及零售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及「住宿及餐飲類」為熱門創業業別
截至2019年12月底,設籍臺北市年齡45歲(含)以下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現存家數為69,392家,較去年同期增加922家,年增1.35%,連續3年呈現正成長;而新增家數為10,457家,歇業家數為4,889家,淨增加5,558家。整體而言,青創負責人的創業動能呈現穩定成長。
以業別分析,設籍臺北市年齡45歲(含)以下青創負責人之現存家數,以「批發及零售業」比重最高(22.58%),其次是「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7.99%)及「製造業」(11.05%),前三大類業別比重超過5成以上,與臺北市整體產業結構型態及特質趨近。
進一步從新增家數來看,前二大業別呈現同樣分布情形,分別為「批發及零售業」(21.87%)、「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20.56%),而「住宿及餐飲業」則持續位居第3,占比10.53%,超越製造業、金融及保險業。整體來看,創業趨勢與近期熱門產業具有密切相關性,此前三大業別競爭激烈,亦反映在歇業家數的分布情形上(合計占比超過6成),其中「批發及零售業」及「住宿及餐飲業」,由於涉及創業領域廣泛、進入門檻低,加上現代人生活形態轉變、消費型態多元、外食人口增加等因素,致創業動能一直保持活絡;而「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推測因跨產業、跨科技之整合應用興起,驅動創新應用服務快速發展,專業技術服務需求湧現,隨著數位科技應用的創新持續發展,預期可為相關領域帶來更多的專門技術與ICT科技人力需求。
本國人與外國人之青創負責人續呈淨增加
設籍臺北市年齡45歲(含)以下青創負責人之現存家數為49,431家,較去年同期增加572家。進一步以國籍別分析,本國人之青創負責人,現存家數為47,817家,較去年同期增加542家,占總家數比重96.73%;而外國青創負責人,現存家數為1,614家,亦較去年同期增加30家,占總家數比重3.27%。
本國人之青創負責人,新增家數為6,715家,歇業家數為2,561家,淨增加4,154家;而外國人之青創負責人,新增家數為285家,歇業家數為130家,亦呈現淨增加為155家,無論是本國人或外國人,雖然淨增加較去年同期略微減緩,但仍持續維持增加趨勢,整體而言,仍屬穩定成長。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0.84%,以食物類漲幅最大
2019年全年,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較去年同期上漲0.56%,臺北市CPI亦較去年同期上漲0.84%,七大類別中呈現上漲,包括:食物類(1.77%)、教養娛樂類(1.24%)、雜項類(1.23%)、醫藥保健類(0.98%)、衣著類(0.58%)、居住類(0.70%),僅交通及通訊類下跌1.66%,主因為蔬菜、水果、房屋租金、旅遊團費及外食費用皆上漲,惟機票價格下跌,加以行動通訊費及網際網路費優惠增加,抵銷部分漲幅。整體而言,物價成長相對溫和。
失業率持平,整體勞動市場相當平穩
2019年全年,全國勞動力人數平均為1,194萬6千人,勞動力參與率平均為59.17%,較去年同期上升0.18個百分點。就業人數平均為1,150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萬6千人,失業人數平均為44萬6千人,失業率平均為3.73%,較去年同期上升0.02個百分點。整體而言,就業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失業人數與失業率則上升,雖然受到國內外政經情勢不明,整體景氣明顯放緩,但就業情勢仍屬穩定。
臺北市勞動力人數為133萬6千人,勞參率58.3%,皆較去年同期上升;就業人數為128萬6千人,失業人數為5萬人,皆較去年同期增加,失業率3.7%,則與去年同期持平,與全國及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相同,由於勞動局積極推介就業工作,辦理多項就業技能課程,顯示北市府穩定就業推行有效,整體勞動市場呈現平穩態勢。
房市景氣明顯回溫,不動產市場交易量成長3.44%
建築物建造執照、使用執照與樓地板面積,可視為預售屋與新成屋的供給量指標,即反映全國房市景氣先行指標。根據內政部統計,2019年全年,全國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件數共27,143件,總樓地板面積為3,692萬平方公尺,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件數共22,026件,總樓地板面積為2,648萬平方公尺,與去年同期相較,件數皆略微減少,樓地板面積則為增加。若從住宅類建照核發數量達14.8萬戶,開工數量高達11.6萬戶,反映市場景氣快速回溫,全國住宅建照與開⼯量同步上揚。
臺北市核發建造執照件數共228件、總樓地板面積為2,631千平方公尺,核發使用執照件數共195件、總樓地板面積為1,562千平方公尺,與去年同期相較,建照的件數及總樓地板面積、使照件數皆呈現增加,惟使照樓地板面積下滑。進一步從住宅類用途來看,建照核發數量為1.18萬戶,開工數量高達1.05萬戶,創下近10年以來的新⾼,與臺中市、高雄市、新北市同屬正成長的區域,顯示北市府在大力推行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計畫之下,成效逐漸顯著。
2019年全年,臺北市交易件數共26,645件,其中土地買賣登記筆數為39,716筆,建物買賣登記棟數為27,743棟,與去年同期相較,整體買賣登記皆呈現成長。
進一步從行政區來看,各行政區與去年同期相較漲跌互見,仍以中山區、內湖區為前二大交易熱區,具生活機能與交通便捷的絕佳優勢,中山區因完善的交通網路、生活機能便利,住宅產品物件多元,一直穩居交易量常勝軍;而內湖區因大量的就業人口支撐房市,加上捷運開通與百貨商場進駐,購屋需求熱度穩定攀升。而南港區、北投區儘管在第4季由黑翻紅,但全年表現仍呈現負成長,儘管東區門戶計畫加持,部分商業區和工業區的公共設施逐步完工,土地利用現況及周邊環境改善,地價漲幅達2.16%,但題材提振效應有限,南港區因高價豪宅特色不如新興重劃區,房價不具優勢,加上推案量少、待售多以老屋居多,致交易量偏低,而北投區去年因建案成屋銷售大增,墊高基期,加上地價跌幅達0.55%,部分屬山坡地陡峭地形開發不易,致影響土地價格與整體交易量。
整體而言,2019年整體房市價漲量穩,交易量回溫態勢明顯。展望未來2020年預測經濟呈現溫和擴張,美中雙方達成第一階段協議,貿易與製造業活動可望觸底回升,惟美中貿易協商進展、主要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寬鬆力道、地緣政治衝突與人畜重大疫情、超額供給、房市政策等若干不確定因素,預期將影響房市動向,值得加以關注。
都市地價指數持續上揚,住宅區、商業區及工業區全面走升
以2018年3月31日為基期(100),第53期(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全國都市地價總指數為100.74,與上期比較,上漲0.19%,自第51期起呈現上漲趨勢,且連續8期變動維持在1%內。進一步分析波動幅度較大的縣市,澎湖縣漲幅最大(1.02%),因適逢觀光熱季,該縣積極推動觀光行銷,觀光人數較往年大幅增加,有效吸引投資需求,進而帶動地價上漲;而臺中市跌幅最大(0.95%),主因該市工業區需求減少,各開發區持續推動,開發量體大、釋出土地較多致去化速度趨緩,致交易量下滑,地價呈現微幅下跌趨勢。若將各使用分區指數與上期比較,住宅區指數上漲0.14%,商業區指數上漲0.31%,工業區指數上漲0.25%,變動微小。
臺北市連跌5期,去年下半年止跌回升,本期持續上揚,地價總指數為100.77,上漲0.32%。進一步分析各使用分區地價指數,住宅區方面,距離市中心較近之區域,因居住舒適性較佳、公共設施完善,房價表現穩健,整體地價上漲0.21%;商業區方面,因信義商圈百貨公司群聚,商業活動熱絡,企業持續進駐,加上西門町一帶受益於觀光人潮,帶動周邊地區商業活動發展,整體地價上漲0.50%;工業區方面,受惠於基礎設施完善,區位條件良好等因素,帶動使用需求,整體地價上漲0.45%。
從行政區來看,南港區漲幅最高(0.94%),住宅區因玉成街一帶,公共設施完善、環境寧適,且鄰近捷運後山埤站,交通便捷、居住品質佳,加上鄰近南港車站,交通路網發達,區域商業活動熱絡,工業區方面,鄰近市民大道及捷運南港軟體園區站一帶,因交通便利,且公共設施逐步完工,土地利用現況及周邊環境大幅改善,帶動產業聚集效益,致地價上漲。大同區亦上漲0.82%,住宅區民族西路、哈密街一帶,鄰近捷運圓山站、花博公園及學校等設施,交通便利且生活機能佳,商業區則受惠於老舊建物改建效益及捷運北門站人流增加影響,商業活動表現熱絡,工業區儘管腹地較小發展受限,然鄰近快速道路,交通運輸條件佳,整體地價續呈漲勢。而北投區下跌幅度最大(0.43%),住宅區因早期開發的溫泉路一帶,道路及公共設施服務水準相對較差,杏林二路一帶,交通可及性與區域環境欠佳,地價下跌明顯,而商業區光明路、中和街一帶,交通便利、生活機能成熟,且地區商業活動穩定發展,地價上漲,工業區鄰近中央南路一帶,鄰近洲美快速道路及捷運奇岩站,交通運輸便利,惟囿於腹地狹小聚集經濟發展受限,地價持平,整體地價呈現微幅下跌趨勢。
觀光客住用率逐漸回升,日本旅客占比穩居首位
依交通部觀光局資料,2019年全年,來臺旅客約1,184萬人次,較去年成長7.21%,再度寫下歷史新高,各地區客源均有微幅成長。其中,陸客271萬⼈次,成⻑0.5%,⽇本旅客更⾸度突破200萬⼈次,⽇韓市場同步創下新⾼,成⻑率分別約為9.97%、21.89%,新南向18國成⻑幅度約6.60%。而全國觀光旅館(含國際觀光、一般觀光)共計128家,客房住用數共計7,092,696間,住用率為66.69%。
2019年全年,臺北市觀光旅館(含國際觀光、一般觀光)共計45家,客房住用數共計3,074,139間,住用率為74.56%,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75,869間、1.16個百分點,住用率高於全國及其他六都縣市,為全國最高,且近3年呈現穩定成長。
觀察臺北市觀光旅館之住客來源國,占比變化差異並不大,仍以日本旅客最高(31.58%),其次為亞洲旅客(不包含日本及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旅客,占比分別為22.10%、15.45%,其中日本旅客及亞洲旅客皆較去年同期成長,而大陸、北美旅客則微幅下滑。根據外國旅遊搜尋網站ab-road調查,2018年最受日本民眾歡迎的海外旅遊地點是臺灣,連續5年蟬聯第1,高於韓國、夏威夷,推測與香港局勢動盪不安、日韓貿易戰、日圓匯率相對強勢等,拉抬日本旅客來臺意願。此外,由於自2019年8月陸客來臺限縮,而日韓、香港、東南亞旅客逐漸增加影響,國外旅客來臺結構與型態的改變,加上臺北新增的3家大型觀光飯店(金普頓大安酒店、凱旋酒店、南港老爺行旅)及其他中小型旅店、民宿等,讓飯店市場供需失衡態勢逐漸浮現,故飯店業者不僅朝向全面調整客源結構、推出各項專屬優惠措施外,臺北市政府觀光局亦持續加強推廣秋冬旅遊與重點品牌節慶,遠赴重點國家參加大型國際旅展推廣臺北旅遊,藉由包裝深度旅遊或主題旅遊推介行程,藉此擴大客源。展望未來,由於2020年初受到武漢肺炎影響,政府嚴格禁止旅行社出團、郵輪靠港等防疫措施,入境、出境旅遊停頓,嚴重衝擊觀光產業,面臨武漢肺炎的嚴峻情勢,行政院與臺北市政府已陸續提出振興紓困方案,後續影響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