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公司行號登記家數及資本總額持續呈現穩健成長;公司行號銷售額成長5.70%,經濟表現亮眼。僑外投資金額占全國比重76.63%,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占比超過7成。稅收實徵淨額年增3.39%,地價稅增幅最大。研發中心家數增加至46家,營運總部亦略增至83家,占全國比重則增加至25.94%,位居全國之冠。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銷售額,臺北市占全國比重略增至64.84%。 新創公司行號負責人年齡分布,現存家數以中壯年族群為主,新增及歇業家數則以青壯年族群為主;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家數,淨增加呈現趨緩。新創公司行號之業別分布,現存及新增家數主要二大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近5成。本國人之青創負責人,淨增加呈現減緩。 CPI年增0.98%,以交通及通訊類漲幅最大。就業者約128.4萬人,失業者約4.9萬人,失業率為3.7%,分別較去年減少1千人、略減0.1個百分點,顯示勞動市場逐步改善。核發建照、使照之數量與樓地板面積逐漸回升。整體房市交易量能持續回溫,北投、中山及內湖區表現亮眼。全國都市地價指數連續6期漲幅維持在1%,臺北市上漲0.21%。觀光客住用率回溫,以日本遊客為大宗。
公司行號登記家數及資本總額持續呈現穩健成長
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公司行號登記現有家數為157萬4,413家,其中設籍於臺北市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為17萬9,519家,商業登記現有家數為5萬8,004家,總計公司行號現有家數共23萬7,523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776家,年增率0.75%。在現有家數中,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多(27.43%),其次為「製造業」(12.80%)、「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1.99%)。
臺北市工廠登記現有家數共1,090家,登記工廠廠地面積為58.8平方公頃,皆較去年減少,行政區分布以內湖區最多,南港區居次。
進一步觀察臺北市工商登記新設家數及撤銷家數統計資料,2018年全年,公司新設家數共11,828家,撤銷家數共10,022家,而商業新設家數共5,203家,歇業家數共4,249家,公司、商業皆呈現淨增加,分別為1,806家、954家。另外,工廠登記新設家數新增28家,歇業家數大幅增加72家,呈現淨減少44家。整體而言,整體工商營業成長動能仍屬穩健成長,惟工廠營運概況波動明顯。
2018年全年,臺北市公司登記資本總額達12兆4,747億元,位居全國之冠,呈現穩健成長之態勢。以產業結構的資本額與比重來看,三級產業(服務業)為9兆480億元(占72.53%)、二級產業(工業)為3兆2,224億元(占25.83%)、一級產業(農林漁牧業)為2,042億元(占1.64%)。以產業別區分,資本額最高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51.76%),其次為製造業(17.10%)、不動產業(5.34%),合計約占74.20%。
公司行號銷售額成長5.70%,經濟表現亮眼
全球景氣成長動能穩定,2018年全年,臺北市公司行號銷售額共計13兆2,19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70%。其中,前三大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43.63%)、金融及保險業(14.94%)、製造業(12.51%),合計占比約71.08%,與去年同期比較,皆為正成長。整體產業結構變化差異不大,多數業別銷售額呈現增長態勢,表現相當亮眼。
截至2018年12月底,臺北市營利事業總實際營業家數共計23萬2,324家,其中,2018年全年的月平均總銷售額為1兆1,016億元,每家銷售額為5,690萬元,與去年同期相較皆呈現增加。整體而言,臺北市各產業別的商業活動熱絡,各項經濟數據表現優異。
從產業結構來看,臺北市以三級產業為主、二級產業次之,一級產業占比最小。截至2018年12月底,登記家數中,三級產業為179,050家(占全市比重75.38%),二級產業為55,478家(占全市比重23.36%),一級產業為2,995家(占全市比重1.26%)。
在實際銷售額中,三級產業為10兆7,578億元(占全國比重45.08%)、二級產業為2兆4,141億元(占全國比重12.82%)、一級產業142億元(占全國比重25.17%)。由此可知,臺北市三級產業的總家數占全國比重約五分之一,營收占比則近5成,顯然三級產業為臺北市重要的經濟成長動能,一、二級產業的營收效益亦相當亮眼,臺北市當為全國經濟貿易中心的領頭羊。
2018年第4季臺北市總用電量30.06億度,2018年全年總用電量161.93億度,較去年同期減少1.20%;其中工商產業用電87.49億度(占54.03%),一般住宅、小型商店及公用路燈等用電量為74.44億度(占45.97%)。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為執行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透過「節電基礎工作」、「設備汰換與智慧用電」及「因地制宜」等三大項工作強化節電措施,例如補助臺北市服務業汰換節能設備與換裝智慧節能系統,並持續擴大補助對象為機關學校、醫療院所、旅宿業、運輸業、服務業、集合式住宅、住宅家電等七大對象。整體而言,臺北市推動用電減量執行成效顯著。
僑外投資金額占全國比重76.63%,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占比超過7成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2018年全年核准僑外投資件數共計3,621件,投(增)資金額為114.4億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206件、52.27%,為近10年最高,其中新南向國家來臺投資金額亦較去年同期成長43.33%。
若從地區來看,以荷蘭、盧森堡、日本、加勒比海英國屬地、德國分居前5名,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78%;若就業別觀之,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金融及保險業、化學材料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不動產業分居前5名,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的85.25%。
進一步觀察,2018年第4季核准於臺北市之僑外投資金額約31.17億美元,2018年全年為87.6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0.19億美元,占全國比重76.63%,位居全國之冠。
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共526家,設籍於臺北市外商公司新設家數為370家,皆較去年同期增加,臺北市家數占全國比重70.34%,位居全國之冠,顯示外商公司看好臺北市的投資發展前景,為來臺設點的首選。
稅收實徵淨額年減4.11%,以地價稅增幅最大
2018年第4季臺北市地方稅收實徵淨額共計325億元,2018年全年共計718.16億元,年減4.11%。其中各項稅收,印花稅年增8.34%,因年度契稅申報移轉件數較去年增加。惟房屋稅年減7.64%,因實施新標準單價房屋6年緩漲機制及單一自住房屋之房屋稅基折減等因素,致累計實徵淨額較去年同期減少;而地價稅年減7.22%因本年度公告地價平均調降6.12%,正期開徵稅額較去年減少;土地增值稅,因本年度土地公告現值平均調降1.76%,致年減1.02%。
研發中心家數位居全國之冠,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銷售額略增
經濟部為鼓勵企業設立研發中心,以「研發環境建構」做為主要任務,協助業者建立完善的研發組織與團隊,以及研發管理制度,發展核心技術能耐或具特色的營運方式,使研發中心成為蓄積企業之研發能量。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研發中心設立家數共有263家,臺北市增加至47家,其他縣市研發中心亦增加至216家,臺北市占全國研發中心家數比重為17.87%,維持近五分之一,為全國之冠,顯示臺北市的經商環境仍能吸引國內外企業來此設立研發中心,其中又以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為群聚之地。
截至2018年12月底,取得經濟部的企業營運總部認定函的全國企業營運總部為320家,臺北市企業營運總部亦略增至83家,占全國比重則增加至25.94%,位居全國之冠,主要產業別以電子資訊類(29家)、民生化工類(25家)為最多。由於企業總部具備研發設計、高附加價值生產與後勤支援三大功能,為企業布局全球經營決策與價值創造的重要基地,而臺北科技走廊涵蓋大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及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產業聚落效益顯著,吸引眾多國際知名企業及本土現有企業投資進駐,顯見臺北市仍是多數企業的首選。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具有跨產業的「外溢關聯效果」,可創造高附加價值、高工資的就業機會,是提升臺灣競爭力的關鍵。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家數共計14萬5,302家,臺北市為5萬111家,占全國比重為34.49%;而全國月平均銷售額為4,813億元,臺北市為3,121億元,占全國比重為64.84%,無論是家數或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較皆有所增加。
新創公司行號負責人年齡分布,現存家數以中壯年族群為主,新增及歇業家數則以青壯年族群為主
觀察2018年全年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負責人的年齡層分布,現存家數以45~54歲最多,其次為55~64歲及35~44歲,顯示現存公司行號負責人年齡偏高,集中於35~64歲的中壯年人口;新增家數以35~44歲最多,其次為25~34歲及45~54歲,顯示新增公司行號負責人年齡集中於青壯年族群;而歇業家數負責人的年齡分布亦集中於35~54歲的青壯年族群。此年齡分布趨勢自2016年以來變化不大,現存家數以中壯年族群為大宗,新增及歇業家數則以青壯年族群居多。
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家數,淨增加呈現趨緩
截至2018年12月底,年齡45歲(含)以下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現存家數共計為68,470家,較去年同期增加865家;另外,從新增家數為10,476家,歇業家數為4,903家,淨增加5,573家。整體而言,青創公司行號新增家數的增長數持續增加,歇業家數增幅明顯,增減互抵後,致淨增加趨緩,可能受到經濟景氣低迷影響,增減變化情形較不穩定。
新創公司行號之業別分布,現存及新增家數主要二大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近5成
以業別分析,截至2018年12月底,設籍臺北市年齡45歲(含)以下青創負責人之現存家數,仍以「批發及零售業」比重最高(23.23%),其次是「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7.36%)及「製造業」(11.09%),前三大類業別比重超過5成以上,與臺北市產業結構型態及特質趨近。
進一步從新增家數來看,則呈現同樣分布情形,以「批發及零售業」占比最高(21.63%),其次是「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21.61%)、「住宿及餐飲業」(9.38%),前三大類業別合計比重亦超過5成以上。整體來看,創業趨勢反映近期熱門產業的發展狀況,「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因與民生消費相關,小本生意買賣,進入與退出門檻低,易吸引民眾投入相關領域創業,而「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在新興科技如IoT、AI及5G等技術發展下,科技知識服務類的需求看漲,因此創業風潮往網路、軟體、雲端等新興產業領域發展的趨勢明顯。
本國人之青創負責人,淨增加呈現減緩
截至2018年12月底,設籍臺北市之年齡45歲(含)以下青創負責人之現存家數共計48,859 家,較去年同期增加562家。進一步以國籍別分析,本國人之青創負責人,現存家數為47,275家,較去年同期增加485家,約占總家數比重為96.76%;而外國青創負責人,現存家數為1,584家,亦較去年同期增加77家,約占總家數比重為3.24%。
在新增家數,本國人之青創負責人,與去年同期相較略減,但歇業家數增幅提高,致淨增加呈現減緩,而外國人之青創負責人新增及歇業家數儘管皆為增加,但不若本國人增減差距明顯,致淨增加回升。整體而言,本國人與外國人創業動能皆呈現放緩,或許對外籍人士於創業法規的鬆綁、相關獎補助措施資源的挹注,能有助於拉抬創業意願,未來仍須持續關注創業後的永續經營,以及對本國人與外國人友善的創業環境相關議題。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0.98%,以交通及通訊類漲幅最大
2018年第4季臺北市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1.12%,2018年全年,全國CPI平均年增1.35%,臺北市CPI亦上漲0.98%,七大類別皆呈現上漲,包括:交通及通訊類(2.25%)、雜項類(1.23%)、教養娛樂類(0.99%)、居住類(0.86%)、食物類(0.70%)、醫藥保健類(0.50%)、衣著類(0.34%),主因為先前油料費受國際原油價格走高,菸稅調漲,部分國外旅遊團費較上期為高。整體而言,CPI漲幅仍維持溫和穩定。
失業率略減,就業市場逐步改善
2018年全年全國失業率平均為3.71%,較去年下降0.05個百分點,為18年以來最低水準。臺北市15歲以上民間人口約230.5萬人,投入勞動市場約133.4萬人,就業者約128.4萬人,勞動力參與率為57.9%,較去年增加0.5個百分點;失業者約4.9萬人,失業率為3.7%,分別較去年減少1千人、略減0.1個百分點,顯示勞動市場逐步改善。
核發建照、使照之數量與樓地板面積逐漸回升
建築物建造執照之統計為反映國內建築物新建、增建及改建趨勢的指標,其變動情況得以反映營建業景氣之發展概況。根據內政部統計,2018年全年,全國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件數共27,344件,總樓地板面積為3,398萬平方公尺,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件數共22,860件,總樓地板面積為為2,836萬平方公尺。
2018年第4季臺北市核發建造執照件數共58件、總樓地板面積為928千平方公尺,核發使用執照件數共65件、總樓地板面積為309千平方公尺;2018年全年,建造執照件數共223件、總樓地板面積為2,478千平方公尺,核發使用執照件數共258件、總樓地板面積為2,097千平方公尺,與去年同期相較,建照和使照的件數、總樓地板面積皆有所回升。顯示開發商對房市態度樂觀,但使照核發數量仍超越建照,對於密集、熱門推案區,易產生新舊案互相擠壓或競爭狀態,價格下修空間會更明顯。
整體房市交易量能持續回溫,北投、中山及內湖區表現亮眼
2018年第4季臺北市交易件數計6,792件,其中土地買賣登記筆數為9,571筆,建物買賣登記棟數為6,792棟,2018年全年,交易件數共25,760件,各建築型態交易案件變化,均以住宅大樓為主流,而土地買賣登記筆數為37,050筆,建物買賣登記棟數為26,844棟,與去年同期相較,整體交易量增加13.44%。
進一步以行政區來看,成交件數、土地與建物買賣登記件數較去年同期波動差異不大,其中,北投區增加最多(55.37%),以北投、新北投、奇岩站等捷運商圈周邊房市買氣最熱,房價實惠,加上屋主降價賠售,吸引首購族及換屋族進場,提振交易量;中山區因區域內的套房、店面(店鋪)等交易型態多元;內湖區因商(廠)辦、公寓等物件交易件數多,且內科的產業不斷進駐,吸引就業人口及居住需求,皆同屬交易前三大熱門區域。惟文山區年減7.12%,推測因缺少重大建設加持、大型建案推動,房價波動小,以自住客為主,流通性較低,但因相較其他交易熱區,親民價格仍吸引不少首購族、自住客來此購屋,交易仍屬熱絡。
整體而言,年底九合一選舉過後,房地產市場逐漸升溫,整年度交易量仍較去年表現佳。但近期中美貿易紛爭、兩岸關係緊張及政治紛擾情勢,對國內房市景氣造成外在震盪干擾,加上都市更新條例修正案、商圈轉移、市場供給量大增、央行升息等問題,儘管臺北市為全國房價支撑力最強的地區,後續仍須審慎看待房市動向。
全國都市地價指數連續6期漲幅維持在1%,臺北市上漲0.21%
以2018年3月31日為基期(100),第51期(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全國都市地價總指數為100.2,與上期比較,下跌0.22%,連續6期漲幅維持在1%以內。其中,漲幅最大者為連江縣(1.32%),因近來積極推動觀光行銷,觀光人次大幅增加,進而吸引投資人潮,帶動地價上揚;另,新北市跌幅最大(0.42%),因整體開發區預售屋及新成屋陸續完工交屋,餘屋量增加,議價空間大,使價格向下修正,連帶影響中古屋市場交易行情,致地價下跌。
臺北市都市地價總指數為100.21,與上期比較,上漲0.21%。進一步分析臺北市各使用分區,住宅區方面,除部分居住寧適性及便利性等條件機能俱佳區域相對抗跌,地價上漲,部分區域因距離市中心較遠與周邊服務性設施不足,地價下跌外,其餘地區成交價格呈現持穩態勢,整體地價下跌0.03%。商業區方面,受惠部分商圈商業活動漸趨活絡,商辦需求穩定帶動租金行情,地價上漲0.69%。工業區方面,部分傳統廠房雖受限帶狀分布缺乏整體規劃,惟近期用地需求及價格表現穩定,地價下跌0.05%。
從行政區來看,以松山區上漲最多(1.38%),因住宅區鄰近健康路、延壽街及三民路一帶,區內公園綠地密度高,教育醫療設施完善,近期交易活絡,地價上漲;商業區方面,南京東路3、4段一帶,交通路網便捷,金融、辦公及商業活動熱絡,店面及商辦需求穩定帶動租金行情;而工業區方面,雖因塔悠路一帶的基地形態狹長影響發展條件,惟近期用地需求穩定,價格表現尚佳,致地價上漲。大同區上漲1.21%,因住宅區方面,環河北路1段以東及迪化街2段一帶舊市區街廓,建物屋齡普遍較高且巷道狹窄,規劃欠佳,地價下跌;商業區方面,承德路3段、南京西路及重慶北路一帶,鄰近捷運淡水信義線,交通可及性高,商業活動表現穩定,周邊公共設施支援性佳,地價上漲;而工業區方面,發展腹地雖較為狹小,然鄰近快速道路,交通運輸尚稱便利,地價持平。另,文山區跌幅明顯(0.76%),住宅區方面,萬壽路、指南路3段一帶,居住環境寧適,惟受距離市中心較遠,周邊服務性設施不足影響,地價下跌;木柵路4段、萬芳路一帶,建物屋齡普遍較為老舊,且受限區域生活機能條件影響,房價表現較差,地價下跌;商業區方面,羅斯福路5、6段一帶,商業活動相對穩定,然老舊建物比例偏高,店面連續性較差,商業發展受限,地價下跌。
觀光客住用率回升,仍以日本遊客為大宗
依交通部觀光局資料,2018年全年來臺旅客累計1,106萬6,707人次,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3.05%,其中以觀光、業務為來臺主要目的。截至2018年12月底,臺北市觀光旅館(含國際觀光、一般觀光)共計46家,客房住用數共計3,069,688間,住用率為73.26%,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30,852間、0.16個百分點,回升幅度相當明顯。
觀察臺北市觀光旅館之住客來源國,占比變化差異並不大,仍以日本旅客最高(30.16%),其次為亞洲旅客(21.23%)、中國大陸旅客(16.48%),但日本及亞洲旅客皆較去年微幅下滑。由於,2018年底第4季有多家國際觀光飯店陸續開幕,預期2019年的飯店數與客房總數增加,但房價拉高、陸客銳減、新舊飯店競爭等因素干擾,值得後續關注。
為開拓更多海外市場,臺北政府觀光傳播局針對不同市場提出方案,如與日本、韓國的航空公司或旅行業者合作包裝自由行產品、請名人代言,與中國大陸合作旅客互訪計畫等,對於主流的自由行旅遊型態,則採取推廣友善觀光環境與服務,提升在臺北旅遊的便利性及安全性,讓臺北市成為一生必去、亞洲必遊的國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