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24%,以交通及通訊類漲幅最大。核發建築物使照數量超越建照數量,房市趨於保守。整體房市交易量能持續回溫,中正、北投及南港區表現亮眼。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34.45萬元,較去年增加1.8%。稅收實徵淨額年增3.39%,以地價稅增幅最大。公司行號登記家數及資本總額持續呈現穩健成長;公司行號銷售額成長7.56%,經濟表現亮眼。觀光客住用率回溫,以日本遊客為大宗,中國大陸旅客緩步回升。僑外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22.10億美元,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增加至99家,營業總部家數增加至82家,皆為全國縣市之冠。研發中心家數維持46家,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銷售額略減。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設立家數,呈現趨緩;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設立家數,呈現穩步成長;新創公司行號之業別分布,新創公司行號之業別分布,現存及新增家數主要兩大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近5成;本國青創負責人創業動能趨緩,新增、歇業家數互有增減。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24%
2018年第3季臺北市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1.24%,七大類別皆呈現上漲,包括:交通及通訊類(3.29%)、教養娛樂類(1.73%)、雜項類(1.64%)、居住類(0.93%)、食物類(0.73%)、衣著類(0.71%)、醫療保健類(0.45%),主因為油料費受國際原油價格走高,暑假旺季國外旅遊團費、天然瓦斯費皆較上期為高,菸稅調漲,惟通訊費優惠,漲跌互抵後所致。
進一步比較,累計1~9月全國CPI平均較去年同期上漲1.66%,臺北市亦上漲1.17%。儘管國際油價續揚及菸稅調升效應延續,牽動國內物價走勢,整體而言,物價漲幅尚屬平穩。
核發建築物使照數量超越建照數量,房市趨於保守
建築物建造執照之統計為反映國內建築物新建、增建及改建趨勢的指標,其變動情況得以反映營建業景氣之發展概況。根據內政部統計,2018年1~9月累計全國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件數計20,136件,總樓地板面積2,415萬8千平方公尺;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件數計16,727件,總樓地板面積為2,070萬3千平方公尺。
2018年第3季臺北市核發建造執照件數計56件、總樓地板面積為459千平方公尺,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3件、10.90%。另,核發使用執照件數計71件、總樓地板面積為456千平方公尺,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16件、38.10%。由於使照核發數量仍超越建照,顯見開發商對房市後市趨於保守,餘屋降價會更明顯。
整體房市交易量能持續回溫,中正、北投及南港區表現亮眼
2018年第3季臺北市交易件數計6,280件,其中土地買賣登記筆數為9,041件,建物買賣登記棟數為6,853件,與去年同期相較,整體交易量微增2.48%。進一步以行政區來看,成交件數、土地與建物買賣登記件數較去年同期波動明顯,其中,中正區因新建案陸續交屋,北投區及南港區域房價止跌回穩,此三區皆呈現二位數成長,而中山區儘管交易量最為熱絡,但跌幅態勢顯著。
整體而言,因政策干擾減弱,房市交易較去年同期轉強,銜接第4季傳統購屋旺季,預期房價持續呈現盤整格局,然面臨中美貿易戰持續擴大,加上年底九合一選舉、央行仍可能升息等不確定因素,下半年經濟成長有趨緩跡象,房市買氣也略有降溫跡象,皆是影響未來房市關鍵。
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34.45萬元,較去年增加1.8%
根據臺北市最新公布的「106年臺北市家庭收支訪問調查報告」顯示,臺北市家庭平均每戶所得總額(經常性收入)為176.7萬元,較去年增加4.69%;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34.45萬元,較去年增加2.4萬元(1.8%),續居全國各縣市之冠。受僱人員報酬為54.30萬元,較去年增加4.16萬元。進一步依照戶數五等分位組觀察,最高所得組家庭可支配所得為最低所得組家庭之4.71倍,較去年之5.16倍減少0.45倍,顯見所得差距有明顯改善。
家庭平均每戶消費支出為108.09萬元,較去年增加5.6萬元,若就消費結構觀察,以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所占比重最高(28.3%),其次為食品及非酒精飲料(14.2%),醫療保健則居第3位(13.4%)。家庭平均每戶儲蓄金額為26.4萬元,較去年減少3.2萬元。由於市民受醫療保健觀念提升、外食成本上漲及休閒活動重視程度提高影響,使得醫療保健、餐廳及旅館與休閒文化支出近5年來呈現增加趨勢。
稅收實徵淨額年增3.39%,以地價稅增幅最大
臺北市地方稅收實徵淨額共計64.1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增加3.39%。其中各項稅收,地價稅因有多筆大額開徵及補徵稅款繳納銷號,契稅申報移轉件數較去年度增加,而土地增值稅,因大額稅款繳納銷號及2018年土地公告現值平均調降1.76%,整體稅收呈現增加。
公司行號登記家數及資本總額持續呈現穩健成長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公司行號登記現有家數為156萬9,864家,其中設籍於臺北市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為17萬9,707家,商業登記現有家數為5萬7,771家,總計公司行號現有家數為23萬7,478家,較去年同期增加2,185家,年增率0.93%。在現有家數中,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多(27.63%),其次為「製造業」(12.81%)、「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1.89%)。
臺北市工廠登記現有家數共1,104家,登記工廠廠地面積為60.5平方公頃,皆較去年微幅減少。依行政區分布以內湖區最多(427家),南港區居次(303家),約占總家數三分之二(66.12%)。
進一步觀察臺北市工商登記新設家數及撤銷家數統計資料,截至2018年9月底止,公司登記新設家數共計2,981家,商業登記新設家數共計1,280家,與去年同期相較分別減少113家、增加22家;而公司撤銷家數共計3,038家,商業登記歇業家數共計1,124家,皆較去年同期增加。另外,工廠登記新設家數新增11家,歇業家數大幅增加18家。整體而言,公司行號登記及新設家數增長趨勢逐漸趨緩,而歇業家數明顯增加,工廠營運概況波動明顯,新增與歇業家數皆有所增加,整體工商營業成長動能仍屬穩健成長。
臺北市公司登記資本總額達12兆3,325億元,位居全國之冠,呈現穩健成長之態勢。以產業結構的資本額與比重來看,三級產業(服務業)為8兆9,742億元(占72.77%)、二級產業(工業)為3兆1,545億元(占25.58%)、一級產業(農林漁牧業)為2,037億元(占1.65%)。以產業別區分,資本額最高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51.78%),其次為製造業(16.70%)、不動產業(5.40%),合計約占73.88%。
公司行號銷售額成長6.68%,經濟表現亮眼
全球景氣成長動能穩定,累計1~9月,臺北市公司行號銷售額共計8兆4,8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56%。其中,前三大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44.63%)、金融及保險業(13.76%)、製造業(12.74%),合計占比約71.13%,整體產業結構變化差異不大,銷售額與去年同期比較,多呈現增加,其中農林漁牧業、電力燃氣及供應業、住宿及餐飲業、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不動產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教育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等皆有2位數以上的成長,表現相當亮眼。
截至2018年9月底,臺北市營利事業總實際營業家數共計23萬1,590家,其中,累計1~9月的月平均總銷售額為9,427億元,每家銷售額為3,663萬元,與去年同期相較皆呈現增加。整體而言,臺北市各產業別的商業活動熱絡,各項經濟數據表現強勁。
從產業結構來看,臺北市以三級產業為主、二級產業次之,一級產業占比較小。截至2018年9月底,登記家數中,三級產業有178,929家(占全市比重75.35%),二級產業有55,551家(占全市比重23.39%),一級產業有2,998家(占全市比重1.26%)。
在實際營業額中,三級產業為6兆8,979億元(占全國比重44.60%)、二級產業為1兆5,713億元(占全國比重12.56%)、一級產業99億元(占全國比重26.99%)。由此可知,臺北市三級產業的總家數占全國比重約五分之一,營收占比則近5成,而二級產業和一級產業的家數占全國比重較少,但帶來的營收占比則有顯著增長,顯見臺北市位居全國經濟貿易中心的地位相當穩固。
2018年第3季臺北市總用電量50.15億度,較去年同期增加0.38%;其中工商產業用電25.43億度(占50.71%),一般住宅、小型商店及公用路燈等用電量為24.72億度(占49.29%)。隨著景氣回溫,用電緩步成長,另一方面受到天氣炎熱高溫的熱累積效應下,用電量持續創新高,時序進入冬季,使用電暖器、除濕機等,可能造成冬季用電量隨之增加,將持續關注電力供應情形。
觀光客住用率下滑,仍以日本遊客為大宗
依交通部觀光局資料,累計1~9月來臺旅客達796萬2,800人次,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5.83%,其中以觀光、業務為來臺目的,近9 成的旅客會造訪臺北市,為來臺旅客到訪比率最高的城市。
截至2018年9月底,臺北市觀光旅館(含國際觀光、一般觀光)共計46家,客房住用數共計724,770間,住用率為68.45%,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8,153間、1.28個百分點。
觀察臺北市觀光旅館之住客來源國,占比變化差異並不大,仍以日本旅客最高(30.62%),中國大陸旅客占比回升至17.46%,而亞洲旅客(不含日本、中國大陸)略減至20.26%,與去年同期相較僅北美旅客略微成長,其餘變動差異不大。
根據臺北市政府於2018年7月所公布的「106年來臺旅客在臺北市之消費及動向調查」,夜市、台北101、西門町、信義商圈、故宮博物院及中正紀念堂為旅客在臺北市主要遊覽景點。為持續吸引國際旅客到訪,除了這些熱門景點外,臺北市政府觀光局積極推動五大城市博物園區,並主打臺北四季節慶活動,如臺北燈節、竹子湖海芋季、河岸音樂季、白晝之夜、臺北馬拉松、跨年晚會等大型節慶活動,期創造城市多元旅遊體驗,提升旅客重遊率。
僑外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22.10億美元,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則略增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累計1~9月核准僑外投資件數共計2,663件,投(增)資金額為72.27億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169件、20.2億美元,主因為7月核准荷蘭商美光科技以約25億美元增資臺灣美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等較大投資案所致。
若從地區來看,以荷蘭、日本、加勒比海英國屬地、德國、薩摩亞分居前5名,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79.37%;若就業別觀之,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金融及保險業、批發及零售業、不動產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分居前5名,,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的88.14%。
進一步觀察,2018年第3季核准於臺北市之僑外投資金額約33.1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2.10億美元,亦較上季增加28.4億美元,占全國比重78.97%,仍居全國之冠。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共136家,設籍於臺北市外商公司新設家數為99家,皆較去年同期增加,臺北市家數占全國比重更超過7成,顯示外商公司看好臺北市的投資發展前景,為來臺設點的首選。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企業營運總部為316家,臺北市企業營運總部亦略增至82家,占全國家數比重超過四分之一,仍位居全國之冠。由於臺北科技走廊涵蓋大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及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產業聚落效益顯著,吸引眾多國際知名企業投資進駐,其中又以民生化工類、電子資訊類的產業別居多,顯見臺北市仍是多數大型企業的主要營運基地。
研發中心家數持平,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銷售額略增
經濟部為鼓勵企業從事創新研發活動及建立研發能量與制度,期使研發中心成為蓄積企業之研發能量。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研發中心設立家數共有262家,臺北市維持46家,其他縣市研發中心略增至216家,臺北市占全國研發中心家數的比重仍維持近五分之一,且為全國之冠,顯示臺北市的經商環境仍能吸引國內外企業來此設立研發中心,其中又以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為群聚之地。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具有跨產業的「外溢關聯效果」,可創造高附加價值、高工資的就業機會,是提升臺灣競爭力的關鍵。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家數共計14萬3,580家,臺北市為4萬9,506家,占全國比重為34.48%;而全國月平均銷售額為3,927億元,臺北市為2,511億元,臺北市銷售額占全國比重為63.95%,與去年同期相較增加13.81%。
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設立家數,呈現趨緩
截至2018年9月底,年齡45歲(含)以下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現存家數共計為68,953家,較去年同期增加859家;另外,從新增家數來看,共計為2,736家,較去年同期略減39家,歇業家數為1,306家,則增加177家。整體而言,青創公司行號成長動能呈現趨緩。
新創公司行號之業別分布,現存及新增家數主要二大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近5成
以業別分析,截至2018年9月底,設籍臺北市年齡45歲(含)以下青創負責人之現存家數,仍以「批發及零售業」比重最高(23.36%),其次是「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7.25%)及「製造業」(11.10%),前三大類業別比重超過5成以上,與臺北市產業結構型態及特質趨近。
進一步從新增家數來看,則呈現同樣分布情形,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最高(21.67%),其次是「批發及零售業」(20.91%)、「住宿及餐飲業」(9.58%),前三大類業別合計比重超過5成以上。整體來看,創業趨勢反映近期熱門產業的發展狀況,而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的進入與退出門檻低,易吸引民眾投入相關領域創業,但市場競爭激烈,故開業、歇業的比例相對也較高。
本國青創負責人創業動能趨緩,新增、歇業家數互有增減
截至2018年9月底,設籍臺北市之年齡45歲(含)以下青創負責人之現存家數共計49,056 家,較去年同期增加590家,呈現趨緩。進一步以國籍別分析,本國人之青創負責人,現存家數為47,476家,較去年同期增加618家,約占總家數比重為96.78%;而外國青創負責人,現存家數為1,580家,較去年同期略減28家,約占總家數比重為3.22%。
另外,在新增家數為外國人之青創負責人與去年同期相較略增,本國人則是減少,在歇業家數部分則是剛好相反。整體而言,外國人創業動能呈現緩步回溫,本國人的創業動能波動明顯,顯見整體創業氛圍仍受到內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值得後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