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1980年代起,因傳統工業式微,就業人口減少的德國烏爾姆市(Ulm),得力於一位勇於創新推廣產學合作,獲得高支持度的市長酉納(Ivo Gonner)。從1991年起就擔任烏爾姆市市長的酉納,是全德國在位最久,影響力日增且入圍2010年「世界城市獎」(World Mayor Prize)候選人名單的奇葩。
酉納係海征保法律系學士,1981年取得律師資格;他從1970年代就是社民黨(SocialDemocratic Party of Germany, SPD)黨員。踏上仕途之前他開了一間律師事務所,之後進入市府議會,並在1985年擔任社民黨議會議長。1991年酉納開始任烏爾姆市市長,繼於1999年和2007年兩度以近80%的選票勝選連任;極高的人望使得基督教民主黨(Christian DemocraticUnion, CDU)在2007年的市長選舉推不出候選人與之抗衡。酉納的成功使他定下目標,將烏爾姆市建設成一座立足於產學研合作的「科學城」以及多瑙河上游城市區域合作而聞名的城市。酉納的具體成就包括規劃設立「科學園區」,充分利用以生物學研發著稱的烏爾姆大學,推動產學合作,引進數家具國際知名度的高科技產業。1991年,汽車業鉅子戴姆勒在烏爾姆設廠,近期戴姆勒旗下名為“Technologies,Services and Solutions”的高科技公司也在當地落戶,並推出新車租賃計畫。
重視工商業,並與企業保持不尋常的友好關係是酉納的註冊商標,此與人們對社民黨官員風格的一般認知有一定的差距(社民黨並不反商,但更重視社會大眾的基本福利與權益),但在市政管理上他的表現同樣出色。2010年為解決財政問題,酉納選擇上調高加值稅(VAT,從19%到21%),以取代提高營利事業所得稅。為振興烏爾姆市的經濟,酉納推動修建「凱圖加-烏爾姆」高鐵。這項工程一直到最近(2010年)才批准,並找到財源;重視城際合作,聯合周邊城鎮共同發展,也是這位資深市長努力的方向。
烏爾姆市被多瑙河分開,包含新舊兩個城區,共20萬人;為了提高城市知名度,並取得在歐盟層次的影響力跟發言權,酉納積極推動多瑙河走廊帶的城際對話。2009年沿河地區發表「烏爾姆宣言」,並成立「多瑙河區議會」。這些努力引起歐盟委員會的重視;為此,特別制定「多瑙河區發展戰略」,預計在2010年12月編列完成後出版。
臺北市對工商企業友善,有具盛名的大專院校,也有南港軟體工業園區等新興的高科技產業,借鏡烏爾姆市推動產學合作研發的經驗,臺北市在思考如何克服缺乏國際海港及行政轄區腹地較小的問題時,除倡導「雙黃金三角」,建立海峽兩岸一日生活圈,並可透過北臺八縣市合作機制,進行跨區的整體規劃與合作,讓臺北市取得發展全球運籌的優勢。
完整文章,請下載下方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