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自從2012年5月中、日、韓三國領袖,在北京共同宣布將展開三邊自由貿易協定(FTA, Free Trade Agreement)談判,一直到2014年3月8號,不到兩年之內三方已經完成了第4輪的談判,儘管就目前各項協定來看尚未達成任何明確共識,但三國在談判桌下各自的經濟、政治、外交盤算,正上演著一場場區域經濟整合的超級角力戰。在這波全球經貿戰爭裡,中國大陸尋求保持區域優勢地位,韓國想成為區域投資中心,日本則希望重振過往雄風,三國對外各有各的謀略,對內改革卻也同樣挑戰重重。在通往自由經濟大國的路途上,中、日、韓三國領導團隊的政治判斷與決策能力,都牽一髮動全身關係著未來各國在亞太區、甚至全球的影響力。
自從2012年5月中、日、韓三國領袖,在北京共同宣布將展開三邊自由貿易協定(FTA, Free Trade Agreement)談判,一直到2014年3月8號,不到兩年之內三方已經完成了第4輪的談判,儘管就目前各項協定來看尚未達成任何明確共識,但三國在談判桌下各自的經濟、政治、外交盤算,正上演著一場場區域經濟整合的超級角力戰。在這波全球經貿戰爭裡,中國大陸尋求保持區域優勢地位,韓國想成為區域投資中心,日本則希望重振過往雄風,三國對外各有各的謀略,對內改革卻也同樣挑戰重重。在通往自由經濟大國的路途上,中、日、韓三國領導團隊的政治判斷與決策能力,都牽一髮動全身關係著未來各國在亞太區、甚至全球的影響力。
中國大陸從1970年代末期改革開放以來,全力推動以工業製成品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策略,利用對外貿易的高度成長帶動了全國經濟的快速起飛,憑藉自有的龐大市場蓬勃發展了近30年後,開始面臨全球經濟環境如風起雲湧般的快速變化。首先,自2001年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後,儘管會員身分保障了貿易市場,然而在多數已開發之西方國家眼中,仍將中國大陸視為非市場經濟地位國家,因此對其實施反傾銷等貿易制裁有正當法源依據,徵收高額反傾銷稅導致產品出口受阻,一直以來使中國大陸的企業和產品遭受了在反傾銷領域的不公平待遇;其次,在美國金融風暴與歐債危機的影響之下,使中國大陸也難逃面臨出口市場需求疲軟、出口貿易額接連下滑的厄運,使全國經濟同步走向衰退;再加上自從WTO杜哈回合談判破裂停擺後,國際間雙邊貿易協定與多邊區域組織不斷蔓延,全球區域整合趨勢已然加速深化形成。面對全球經濟環境的潮流變化,中國大陸僅靠高外貿依存度拉動經濟成長的模式早已不得不做出改變,積極發展FTA戰略成為當前首要的課題。
雖說要積極發展,然而中國大陸由於政治本質長期排除於機制性的商業貿易體系之外,在全球經濟舞臺上較缺乏深度合作經驗與制定規則的發言權,因此對於區域經濟合作談判上仍偏向保守謹慎的態度。直到2007年時任總書記的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召開的第17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將「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以達到「拓展對外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目的,這也是中國大陸首度明確宣示將拓展區域經濟合作列為國家級戰略,此舉也提升了打造自由貿易區在當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建設的重要性與層級。放眼當前全球經濟局勢,中國大陸官方深刻體認到全球一半以上的貿易往來是發生在區域經濟市場,且FTA簽署國均以優於WTO最惠國待遇的條件下進行,例如互相享有較低或零關稅待遇,對於中國大陸來說,一方面能突破過往不公平的貿易競爭出口困境,促進企業與產品順利進入國外市場,對於出口貿易穩定成長將有極大的助益;另一方面,則看好區域間跨境投資活躍,可望透過導入外資協助國內產業結構升級轉型,讓中國大陸製造業者在東亞生產鏈中垂直向上移動。
完整文章,請下載下方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