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全球創業觀察—臺灣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全球創業觀察—臺灣

臺灣創業生態蓬勃發展,政府持續投入大量資源和政策支持,創投挹注的資金也日益增加,國內新創陸續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提升國際能見度,在全球創業評比上更屢創亮眼成績,此外各種育成機構與加速器也紛紛加入協助新創,為整體創業環境增添活水,發展更加豐富與多元,讓新創成為催生下一波經濟及產業成長動能的驅動力。

全球創業觀察—臺灣
全球創業觀察—臺灣

2023全球創業觀察-臺灣

  1. 整體創業環境關鍵數據
    • 新設公司行號家數:108,064
    • 首次創業:71.1%
    • 團隊為10人以下:77.6%
    • 全國創業基地數量:68(六都47處,以臺北市18處最多)
    • 創育機構:200+(國際創育機構32家)
  2. 國際創新創業評比表現
    • StartupBlink 全球創業生態系排名:#24
    • Clarivate 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入選數量:11
    • GEM全球創業觀察(國家創業環境指數NECI):#3
  3. 國家創業環境指數NECI評分項目
    • 企業融資:5.9
    • 取得創業融資的容易度:5.4
    • 政府政策:6.6
    • 稅收和行政體制:7.1
    • 政府創業計畫:6.6
    • 在校創業教育和培訓:4.3
    • 離校創業教育和培訓:5.9
    • 研發成果轉化:5.8
    • 商業與專業基礎設施:6.9
    • 內部市場活力:5.9
    • 內部市場障礙:5.2
    • 實體基礎建設:8.4
    • 社會和文化規範:6.7

臺北產經資訊網 編製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3年5月宣布COVID-19不再是全球衛生緊急情況,意味著疫情朝著結束大流行邁出的重要一步,全球逐漸擺脫疫情籠罩的陰霾,經濟朝向穩定復甦,然而另一方面受通膨與升息壓力、俄烏戰爭持續對峙、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氣候變遷加劇等議題,對企業經營的挑戰更甚以往,卻也為新創帶來投資機遇。

臺灣新創歷經多年的積累,憑藉豐沛的創新能量,不僅在各領域開始受到全球投資人關注,也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整體創業生態系統的蓬勃發展,從政策、資金、法規、人才等層面皆投入相當多力道推動。值此,本文將分成整體創業環境概覽、國際創新創業評比表現、新創投資概況共三大部份,提供創業者瞭解創業環境、投資人投資標的選擇,以及政府單位擘劃創業政策時的相關參酌。

壹、整體創業環境概覽

為瞭解臺灣整體創業環境,本文盤點各種創業資源,從創業動能、創業態樣、創業基地、創育生態共四大面向分述說明。

一、創業動能

自2020年上半年起,COVID-19於全球各地快速蔓延,衝擊許多產業,經濟成長出現大幅衰退,相較之下,臺灣因疫情防治有成,各項振興措施也成功帶動內需消費,是全球極少數經濟成長率維持正成長的國家之一。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統計資料,臺灣新設公司行號家數於2020年突破10萬家,且連續2年穩定成長幅度超過7%。儘管2022年受到本土疫情爆發影響,成長動能衰退,年減5.25%,仍穩定維持10萬家且高於2020年的水平。觀察行業別分布樣態,「批發、零售及餐飲業」長期居創業首選,占比40.84%,其次為「其他服務業」(例如各類維修、洗衣、美髮及美容美體、殯葬、家事服務等)占比20.32%,合計超過6成屬於三級產業,且有超過8成為5人以下的微型創業,因為創業資本與技術門檻較低,而成為熱門創業產業別。

近5年臺灣新設公司行號家數
近5年臺灣新設公司行號家數

近5年臺灣新設公司行號家數與成長率

  • 2018年:97,786家 (成長率1.89%)
  • 2019年:95,507家 (成長率-2.33%)
  • 2020年:106,344家 (成長率11.35%)
  • 2021年:114,049家 (成長率7.25%)
  • 2022年:108,064家 (成長率-5.25%)

資料來源:經濟部商業司

編製:臺北產經資訊網

二、創業態樣

在「2022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所發布的報告,有71.1%為首次創業,平均職場經驗為11.7年,創業團隊為10人以下的占比為77.6%,商業模式以B2B為主,41.9%處於擴充期,產品已被市場肯定,須要更多的資金支持擴大營運規模。

隨著全球政經情勢與科技進化,新創熱門產業亦快速變遷,意味著新創必須不斷緊抓產業趨勢,持續尋找創業標的,才能站在浪頭上。自2015年以後,AI、交通科技、區塊鏈等技術開始浮現,從純軟體服務到軟硬整合的模式都成為關注焦點,另一方面,App產業長期穩居熱門關鍵字,代表著App成為新一代主流服務應用,幾乎所有的新創都與App密不可分,而IoT的應用與技術已邁向成熟階段,更擴及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次領域,成為未來新創進行軟硬整合的要角。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深度科技(Deep Tech)成為帶動創業動能外溢的重要特徵,涵蓋AI及大數據分析、先進製造與機器人、區塊鏈、量子運算、生物科技等領域,並擴及Web3、工業5.0、供應鏈4.0等概念的相關應用,與深度科技有關的新創數量成倍數成長,蔚為全球新創主流。 雖然目前臺灣在深度科技上較無代表性廠商,但近期政府已開始布局深度科技的研發,例如經濟部技術處於2021年啟動科專事業化生態系建置計畫(TREE),期望以科研新創帶動技術商業化,為臺灣產業創造經濟價值與成長動能。

三、創業基地

中央與地方政府為提供創業者優質的新創孵化環境,吸引國內外創業家落腳,全國已經有18個縣市設立至少1處創業基地,綜整新創圓夢網、Startup@Taipei創業台北及各基地官方網站,以「園區或基地」為主要資料蒐集標的,截至2023年5月底統計,全國共有68處創業基地,有47處分布於六都,占比約7成,其中以臺北市18處最多,包括台北生技園區、宏匯瑞光廣場t.Hub、D.Lab明倫設計新創基地、N24台北方舟等(臺北市政府成立13處,中央成立5處),其次為高雄市與臺中市皆為7處。從營運基地的產業類別來看,以綜合主題最多,專業領域則有文創設計、ICT科技、社會創新、金融科技、生技醫藥等,提供不同產業類型創業者專業、多元的協助,除了提供使用空間,亦導入培訓、場域實作、資金募集、輔導諮詢、業師輔導等功能,滿足各式創業需求,為新創提供最佳後盾。

四、創育生態

為健全創新創業生態系發展,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致力於推動創育產業設立創育機構,提供空間、設備、專業諮詢、技術轉介及營運服務管理等業務,據統計全國共有200家創育機構,以北部地區116家最多,例如AppWorks之初創投、比翼加速器、創夢市集、林口新創園-資育股份有限公司等,而中原大學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轉及育成中心、斯伯克國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SparkLabs Taiwan)、花蓮縣在地產業創生機構聯盟等更獲得績優創育機構的肯定,展現創育生態系源源不絕的輔導能量。截至2022年共培育11,747家新創企業、113家上市櫃企業,誘發投(增)資金額超過1,746億元,培育企業產業分布以電子資訊占比最高(38.5%),其次為生技醫藥(14.3%),由於臺灣本身具有雄厚的ICT技術與醫療技術能力,加上疫情的遠距醫療與數位轉型為新創帶來機會,整體創育績效亮眼。

新創加速器做為協助新創鏈結資源的重要樞紐,為提升新創團隊國際視野與能見度,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亦鼓勵具培育國際新創事業能力之創育機構申請登錄為國際創育機構,發揮優勢輔導育成廠商及團隊至海外拓展據點,與國外創育機構、國際新創事業或大型企業合作或資源連結,截至2023年5月,臺灣國際創育機構包括財團法人時代基金會、斯伯克國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YEZ國際加速器、台荷加速器、芳舟福泰股份有限公司等共計32家。整體而言,在政府與民間企業積極參與下,臺灣新創加速器發展越趨成熟與多元,為新創提供豐富的創業資源與服務,加上國際創育機構充沛的創育能量,協助新創快速對接全球知名的創業網絡與市場,有助提升臺灣新創的國際能見度。

貳、國際創新創業評比表現

為觀測臺灣在國際創新創業的評比表現與趨勢,本文彙整多家調研機構所發布的調查報告,例如「全球創業生態系排名」(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Index)、「全球創業觀察」(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全球百大創新機構」(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2023年創新動能:全球百強」(Innovation Momentum 2023)等。

一、創業生態系排名居亞洲第7,首度進入全球前25大

臺灣的創業生態系擁有多項優勢,且未來極具成長潛力,包括堅強的ICT產業、充沛的人力資源與高端製造活動等,不僅催生許多國際級的頂尖企業,也吸引跨國公司來台設立據點,有助於帶動產業群聚效益,提升競爭力。根據全球創業者網絡機構StartupBlink於2023年5月發布「創業生態系排名」(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Index 2022)報告,以新創與支援機構數量、新創與支援機構質量、經商環境共三大面向評比全球100個國家,臺灣得分10.591分,排名全球第24、亞洲第7,近3年的排名與分數皆穩定進步,特別是在二三級城市的創業生態系迅速崛起,讓整個國家的生態系變得更加強大,包括臺北市、新竹、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和高雄市都是進入榜單的臺灣城市,且名次皆有大幅進步,其中臺北市為全國政經中心,創業資源相對其他縣市豐富,大多數創業相關的支援機構亦設立於此,在「硬體與物聯網」(Hardware & IoT)細項指標上的表現最為出色,位列全球第10。

二、國家創業環境指數,排名第3地位穩固

根據「全球創業觀察」(GEM)報告的國家創業環境指數(NECI)評估,在16個受評經濟體排名全球第3,連續2次排名居全球前位,在13個面向的表現上均高於全部經濟體平均分數(4.8分),其中,包括「政府政策-稅收和行政體制」、「商業與專業基礎設施」、「實體基礎建設」此3個面向排名位居第1,在政策方面因持續優化而有大幅度進步,從資金、人才、法規等方面,健全創新創業生態系,完善新創法規環境,例如建立創新法規沙盒、推動外國人才專法並進鬆綁居留規定等,顯示臺灣整體創業實力穩固,被點名為全球最適合開創新事業的5個經濟體之一,深獲國際肯定。然而,在學校創業教育的表現偏弱,因近年臺灣在高等教育中才逐漸加入創業課程和項目,成效有待觀察,若這部份獲得改善,對於整個創業環境將臻於完善。

國家創業環境指數評比—臺灣
國家創業環境指數評比—臺灣
國家創業環境指數評比—臺灣
面向 分數 上年度分數 與去年分數比較
整體 6.2 6.1 ▲0.1
創業融資 5.9 5.6 ▲0.3
取得創業融資的容易度* 5.4
政府政策 6.6 6.9 ▼0.3
稅收和行政體制 7.1 5.8 ▲1.3
政府創業計畫 6.6 6.2 ▲0.4
在校創業教育和培訓 4.3 4.4 ▼0.1
離校創業教育和培訓 5.9 5.4 ▲0.5
研發成果轉化 5.8 5.7 ▲0.1
商業與專業基礎設施 6.9 6.2 ▲0.7
內部市場活力 5.9 6.2 ▼0.3
內部市場障礙 5.2 5.6 ▼0.4
實體基礎建設 8.4 8.4
社會和文化規範 6.7 6.4 ▲0.3

由於GEM報告中認為創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開始或經營新業務的個人行為,為了瞭解全球的創業活動概況,以早期階段創業活動(Total early-stage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y, TEA)、創業超過3.5之現有企業比例(Established Business Ownership rate, EBO)做為衡量工具,臺灣分別為5.6%、9.0%,相較上年度的表現略微衰退。在2019、2020年,TEA穩定維持8.4%,但此後在2022年下降至5.6%,而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在臺灣創辦新事業,EBO的趨勢類似,從2019年的12.8%下降到 2022年的9.0%。由於通膨壓力持續高升,臺灣經濟成長呈現放緩態勢,企業投資布局更為謹慎,也影響創業動能表現,儘管如此創業孵化活動依舊熱絡,顯示許多人仍積極尋求開拓新事業的機會。

創業活動類型—跨年比較
創業活動類型—跨年比較

創業活動類型—跨年比較
TEA與EBO趨勢(單位:%)

  • 2015年:TEA 7.3%, EBO 9.6%
  • 2016年:TEA 8.2%, EBO 7.7%
  • 2017年:TEA 8.6%, EBO 12.1%
  • 2018年:TEA 9.5%, EBO 13.9%
  • 2019年:TEA 8.4%, EBO 12.8%
  • 2020年:TEA 8.4%, EBO 11.1%
  • 2022年:TEA 5.6%, EBO 9.0%

註:2021年臺灣未列入受評對象。
資料來源: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5~2022/2023 Global Report, GEM

編製:臺北產經資訊網

 

三、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獲選機構名列第3家佳績

根據專業資訊分析機構科睿唯安Clarivate於2023年3月所發布的「全球百大創新機構」(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 2023),為了挑選出持續、頻繁產出創意的機構,必須從2000年以來公布的發明專利總量超過500件,且在2023年的5年評估期內獲准專利數量達100件,滿足二大要件才能取得候選資格,再針對影響力(influence)、成功足跡(success)、全球化(globalization)及技術獨特性(technical distinctiveness)共4個要素進行評估,做為衡量其創新能力的標準,以表揚全球100家大持續創新的頂尖企業及研究機構。臺灣共有11家機構獲選,數量呈現逐年成長且再創新高,排名位居全球第3,僅次於日本、美國,上榜機構包含蟬聯多次的鴻海、工研院、聯發科和廣達電腦,以及再次入榜的友達光電、台達電、瑞昱半導體、台積電、緯創資通,首度入圍的則有南亞科技和華邦電子,多為電子製造、ICT和半導體產業。

觀察上榜名單,工研院已連續6年、第7度榮獲百大創新機構獎,是臺灣獲獎次數最多的機構,更蟬聯亞太區研發機構得獎冠軍。鴻海也是連續第6年入選百大,特別在「影響力」指標拿下優異的表現,同樣二度入圍的台達電和緯創資通,持續擴大投資尖端科技研發與專利技術布局。由於入選的11家獲獎機構專注投入研發,專利組合涵蓋淨零排放、電動車、半導體等領域,臺灣獲選家數連續3年名列全球第3,顯示優異的研發創新力與產業布局關鍵技術,在全球具有競爭優勢。

而同樣以智慧財產權報告的國際專利分析技術供應商律商聯訊(LexisNexis)於2023年2月發布「2023年創新動能:全球百強」(Innovation Momentum 2023),基於專利資產指數(Patent Asset Index)篩選出當前全球最具創新力的百大機構,臺灣則有5家公司以優異的創新表現進入百強之列,包括友達光電、大立光電、旺宏電子、聯發科技、台積電,顯示臺灣在電子科技與半導體產業具有堅強的技術實力。

全球百大創新機構—臺灣入選機構
全球百大創新機構—臺灣入選機構
入選機構 產業別 備註
鴻海科技 電子和計算設備 6次入榜
廣達電腦 電子和計算設備  
友達光電 電子和計算設備  
台達電子 電子和計算設備  
緯創資通 電子和計算設備  
台積電 半導體  
聯發科技 半導體  
瑞昱半導體 半導體  
工研院 政府和學術機構 6次入榜、獲獎次數最多
南亞科技 半導體 首次入榜
華邦電子 電子和計算設備 首次入榜

資料來源:2023全球百大創新機構

臺北產經資訊網 編製

參、新創投資概況

根據CB Insights的統計,2022年全球創投市場陷入低谷,交易金額連續4季下滑,全年投資規模達4,151億美元,與2021年相比減少約35%,交易件數亦減少3.96%,2023年第1季交易金額持續探底,創投市場依舊低迷。

觀察臺灣的新創投資情形,國內創投事業約458家,從2015~2022年第1季新創企業獲投金額於2021年達到新高23.5億美元,交易件數雖下滑,但投資金額持續攀升,顯示鉅額投資比例高,例如免疫細胞療法育世博生技Acepodia、固態電池先驅輝能科技、區塊鏈新創XREX、AI長照智齡科技JUBO、健康醫療新創樂迦再生科技等新創獲得大筆投資金額。

臺灣早期投資趨勢
臺灣早期投資趨勢

臺灣早期投資趨勢

投資金額(單位:十億美元)和投資件數

  • 2015年:0.84,259件
  • 2016年:0.58,285件
  • 2017年:0.91,289件
  • 2018年:0.99,297件
  • 2019年:0.79,433件
  • 2020年:1.27,383件
  • 2021年:2.35,353件
  • 2022Q1:0.61,74件

資料來源:臺灣經濟研究院FINDIT研究團隊

儘管2022年全球資金緊縮,但企業參與投資的比例逐漸增加,積極尋求投資機會,提早布局研發藍圖,而臺灣各類投資人參與新創投資件數也是以企業創投(CVC)占比最高約60%,意味著企業創投在培育新創、促成企業成長的生態系中扮演關鍵角色,從2015~2021平均每年投資190件早期投資交易案件,前二大熱門領域為健康醫療科技(Health Tech)、電子產業,主要企業投資包括台安生物科技、仁寶集團、緯創資通、益安生醫、神盾科技等,緊追其後的則為出現多筆高額投資的能源產業,例如新光鋼鐵、世紀鋼鐵、聚恆科技、泓德能源科技等,其中多與其原本事業群相關聯,或是企業轉投資旗下子公司。值得關注的能源領域更是近期企業投資的主力產業,分析歷年企業參與的前十大投資案就有5件為能源產業,包括輝能科技、興達海洋、星躍能源等,此與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有關,以2016年發布「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為核心,發展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此外,於2022年3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在「科技研發」和「氣候法制」二大基礎上,推動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目標以總電力占比60~70%為再生能源,同時積極投入創新潔淨能源之開發,預期未來將能帶動綠能產業大幅成長。

政府引導民間資金投入新創生態系則以行政院國發基金為代表,參與新創投資的比例約15%,自2018年啟動「創業天使投資方案」,以扶植早期風險較高的新創企業為主,媒合民間創投、天使投資人,共同投資新創,截至2022年底,共核准投資215家國內外新創企業,累計投資金額30.02億元,帶動天使投資人及民間投資新創事業92.98億元,包括科脈生技(ClearMind Biomedical)、稜研科技、幫你優(BoniO Inc)、Pinkoi、信曜科技、Hahow 好學校等,涵蓋資通訊應用服務、綠能與環保、生技醫療、化學材料等多元領域,除持續不斷投資各產業的新創公司外,亦陸續參與已投資事業再增資,透過資源及資金等挹注,協助新創事業成長為獨角獸。

面對多變的局勢,根據「2022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指出,未來2~3年新創面臨的前三大挑戰主要為市場和營收開拓,包含提升營收成長(56.4%)、開拓新客戶(47.4%)、提升獲利(37.3%)等。儘管臺灣新創的研發與商品化能力為強項,許多指標性新創(例如Appier、Gogoro、91APP、玩美移動等)已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但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未來須要更多能吸引投資人的的指標案例,以拓展臺灣新創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能見度。

結語

隨著疫情對各國經濟帶來的衝擊正逐漸淡化,5G、AI、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的不斷拓展,有助於提升新創成長動能,惟全球經濟前景仍面臨通膨、升息壓力、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增添許多不確定性,投資人選擇投資標的仍須更加謹慎。

儘管如此,臺灣整體創業生態系呈現穩定發展態勢,在創育機構、創投機構推波助瀾下,協助多家新創獲得投資機會並躍上國際舞台。另一方面,政府持續透過創業基礎環境的整備、法規制度的鬆綁、資金資源支持等,為新創提供最強後盾,隨著大環境的挑戰越來越嚴峻,政府將持續推動新創事業的發展及升級,拓展更多創業的新賽道,培育國際級獨角獸。

參考資料

  1. Taiwan startup ecosystem - Flanders Investment and Trade
    https://reurl.cc/a1Q0ol
  2. Taiwan Municipalities’Startup Ecosystems Report
    https://reurl.cc/qky1o3
  3. 2022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PwC Taiwan、臺灣經濟研究院
    https://www.pwc.tw/zh/publications/topic-report/2022-taiwan-startup-ecosystem-survey.html
  4. 台灣新創生態關鍵10年及展望
    https://reurl.cc/WDjmND
  5. 2022臺灣創育產業關鍵報告
    https://edm.bnext.com.tw/annual_report2022/#report
  6.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育加速卓越服務網
    https://incubator.moeasmea.gov.tw/
  7. 2023全球百大創新機構
    https://clarivate.com/zh-hant/top-100-innovators/
  8. Innovation Momentum 2023:The Global Top 100
    https://www.lexisnexisip.com/innovation-report-2023/#report
  9. 【全球創投風向掃描】持續探底!創投市場尚待復甦契機
    https://findit.org.tw/researchPageV2.aspx?pageId=2224
  10. 台灣新創趨勢調查與展望報告
    https://kpmg.com/tw/zh/home/insights/2023/01/kpmg-taiwan-startups-trends-outlook.html
  11. Findit平台
    https://findit.org.tw/index.aspx
  12. 行政院國發基金111年年報
    https://www.df.gov.tw/News8.aspx?n=EDE29795B79855E0&sms=84DF8AE86BF2C378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