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打造臺北創新矽谷 發展多元實證聚落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打造臺北創新矽谷 發展多元實證聚落

臺北市政府對新興技術產業發展抱持開放態度,以「政府出題、產業解題」為出發點,打造智慧城市產業場域實驗試辦計畫,進一步建設「智慧城市1+7領域」架構。透過跨領域技術驗證,成功強化臺北市軟實力,獲得眾多國際讚許及認證,更於2021年取得IMD全球智慧城市指數第4名,成為全球創新技術的實證典範。

臺北市政府秉持「政府出題、產業解題」精神,導入創新技術並進行實證應用,有效將科技概念落地於臺北市。從臺北市政府資訊局智慧城市方案觀察,為有效落實智慧城市發展,提高臺北市多元創新技術的參與度,北市府媒合城市課題與民間企業,不僅達到公私協力加速實證場域效率,更發展出跨領域的創新產業生態模式,發展產業實證聚落。

臺北市智慧城市產業場域實驗試辦計畫

為提升多元課題的解答效率,北市府透過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TPMO)創造新機制,提供平台匯集企業參與,藉由提供對應的實證場域,讓臺北市成為民間與公部門共同打造的智慧城市。

北市府面對新科技發展課題,採用雙向創新循環策略,由上而下(Top-down)以「政策」,由下而上(Bottom-up)則以「創意」。市府方面,藉由扣合政策方向設定概念實證(PoC)情境及預期目標,判斷課題的實證成效。產業方面,企業透過自主參與課題,提供具備競爭力的解決方案,由小規模的驗證推估未來擴大可行性,挹注資源於最可行方案,計畫得以達成最高效率。

臺北市「智慧城市1+7領域」總整理

臺北市過去以「智慧城市5+N」做為推動架構,但隨著智慧城市領域逐漸多元化,北市府參考國際標竿城市架構修訂,以「智慧政府」為核心,推動「智慧建築」、「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環境」 、「智慧安防」 以及「智慧經濟」等七大領域,落實「由公而私、由內而外」的執行策略。

根據TPMO統計,截至2022年6月底共有284項計畫於臺北市執行場域驗證,未來將結合AI、AR等創新技術,持續擴增實證範疇,實踐臺北市多元的智慧城市理念。透過1+7領域推動智慧城市計畫,可清晰前瞻北市府如何將臺北市打造成跨域實證聚落。

智慧城市1+7領域推動架構
智慧城市1+7領域推動架構

智慧城市1+7領域推動架構

願景目標:
- 宜居永續

基礎架構:
- 數位政務
- 資訊安全
- 數位治理
- 資訊基礎建設

主題領域:
- 智慧交通
- 智慧建築
- 智慧教育
- 智慧環境
- 智慧經濟
- 智慧安防
- 智慧健康

推動政策:
- 開放政府
- 國際鏈結
- 公民參與
- 開放資料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資訊局

●智慧政府

臺北市政府積極打造數位基礎建設、推動數位化政務與便民服務,對內推動提升員工處理政務效率的行動公務雲(TaipeiON),對外推動市政服務整合生態系入口的台北通(TaipeiPASS),並透過試辦計畫持續精進優化各項智慧政府項目。

不論是因應疫情需求推動各類數位化服務,例如殯葬處網路公祭、市場實聯制系統,或是擁抱新科技提升市政服務體驗,例如智能客服機器人、文化場域智慧化、區塊鏈結合抽籤應用服務等,皆體現臺北市持續由內而外、以政府為主體推動智慧城市之策略。

●智慧交通

臺北市做為全台產業最密集的城市,交通成為評估城市效率的重點之一,智慧交通領域的相關計畫以交通路口及城市停車格等做為實證場域,為市民帶來實質的公共效益。

以最大化交通效率及最小化事故為目標,導入大數據、AI、影像辨識,於交通路段進行技術驗證,相關計畫包含:事故多發路段預警顯示實證計畫、既有CCTV結合AI影像辨識實證計畫等;另一方面,為減少尋找停車位的時間浪費,將停車格進行場域升級,相關政策及試辦計畫包括:4U綠能共享交通、臺北市智慧停車實證計畫、機車停車收費管理機制試辦計畫等,提供市民更便利的輔助。

●智慧健康

臺灣社會逐漸邁入人口老年化,智慧健康成為需求大增的領域,實證場域以衛生局、社會局、臺北市聯合醫院各院區及長照機構為主,提供長輩即時的必要服務。

面對老年人口對長照需求驟增,降低醫療資源進入門檻及生理狀態即時監測成為健康領域的測驗核心,藉由醫院及長照機構進行技術驗證,相關計畫包含:智慧病房場域試辦計畫、遠距醫療實驗計畫、智慧化偵測即時示警照護服務、急重症照護整合等;另一方面,為加快醫療人員工作效率及行政流程,於醫療單位導入大數據系統也成為關鍵,包括:智慧語音客服、AI網路違規廣告稽查、老人健保費補助語音客服機器人等,未來健康領域上運用AI及機器人的技術將成為趨勢,以應對持續上升的剛性需求。

●智慧環境

利用ICT技術透過智慧設備建構人與環境的互動機制,增加市民生活便利性及改善生活品質,如建築、能源、都市規劃等,以提升臺北市基礎建設為目標,透過臺北市公共設施及區域進行場域實驗,以大數據分析創造市聯網系統,達成各種情境的最佳功效。

數位化品質管理及IoT應用成為環境領域的發展方向,相關計畫包括:列管公廁線上稽查作業、人孔啟閉狀態感測器、臺北市智慧路燈等,透過各式公共場所的技術實證,蒐集多樣情境的相關數據,可為未來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更多依據。

●智慧經濟

臺北市做為全台經濟流動最快的城市,透過建置軟體系統進行實證,提供商家探查商機的能力,相關實證計畫主要應用場域聚焦於臺北地下街、站前地下街廣場及部分商圈,使商家及市民皆能獲得更高品質的商業環境。

智慧經濟以商情分析為主,於商圈或市集建置智慧感測系統,透過大數據分析與圖像化追蹤即時商情,改善業者的行銷推廣策略,同時虛實整合多項行動支付工具及繳費項目,增加市民的消費意願。相關計畫包含:商業場域智慧偵測及商情追蹤預測計畫、智慧店家科技導入輔助計畫等,利於北市府協助臺北市商圈掌握經濟脈動。

●智慧建築

臺北市相對其他縣市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城市,於社會住宅及部分工地進行場域實證,導入ICT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利於智慧建築的規劃及設置。

為了翻轉社會住宅刻板印象,以及保障獨居者、長者或弱勢者等住戶的安全,透過結合ICT技術,掌握社區的進出入情形,可提供適當的關注及協助,相關計畫包含:臺北市社會住宅智慧社區、社會住宅門禁優化解決方案實證計畫等;另一方面,為了有效提高建築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效率,透過IoT技術即時監測施工現場狀況,可蒐集生命體徵等數據,並針對異常狀況進行智慧化回報提高工地現場效率,相關計畫為社會住宅智慧工地之物聯網安全管理應用實證。

●智慧安防

為了即時進行警消及交通救援,於相關局處設置即時回報系統進行數位轉型為關鍵,合作實證局處包含消防局、資訊局、觀傳局、交通局、教育局及警察局,智慧安防領域相關計畫包括:視訊119、AI影像分析應用、傳送LINE災害防救訊息等。

巷弄街口的CCTV同時做為資料來源及實證場域,導入AI影像辨識技術,即時分析判讀得以輔助城市治理,提高危機反應效率,由上而下提供市民必要的災害救難資訊,減少不必要的憾事發生。

●智慧教育

近年新冠疫情衝擊下,校園實體學習飽受挑戰,北市府運用科技保障學習平權,其中「智慧教育推動計畫–酷課雲」更獲得2022年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提供師生雙方高品質的虛實學習品質。

另一方面,為提升校園的區域升級和數位轉型,導入IoT、即時感測系統、影像辨識系統、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分析校園人流的體溫等生理資訊,相關計畫包括:校門口即時體溫感測系統、校園智慧安防解決方案、AIoT校園管理系統、數位學生證體溫感測識別系統等,精準守護師生的健康。

北市府透過智慧城市的機制建立及技術實證,為臺北市樹立國際標竿的優良形象,2015~2021年間陸續於國際間取得18項智慧城市相關獎項。2021年於IMD全球智慧城市指數排行取得第4名,2022年則於智慧城市展、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持續斬獲「智慧政府」及「智慧教育」領域相關獎項。在各項認證肯定下,北市府持續提供場域實證空間,為市民打造有感的智慧生活,將臺北市塑造為國際創新科技實證聚落。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