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2018年臺灣老年人口已突破總人口14% ,正式宣告邁入高齡社會。依據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年至2065年)」報告,人口負成長將於2022年出現,預估2026年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開始進入超高齡社會,2025年老年人口增至715萬人,占總人口比重達41.2%。面對人口發展趨勢及高齡少子化的結構變遷,老人健康與社會照顧的重要性更為突顯,亦是未來政府所面臨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為因應整體人口結構快速趨向高齡化,加上人口老化及照顧服務需求多元化,行政院自2017年推動實施《長照十年計畫2.0》,以因應高齡化社會的長照問題。增加長照1.0現有服務之彈性,將服務對象由4類擴大為8類、服務項目由8項增至17項,期建立我國社區整體照顧模式,佈建綿密照顧網絡。
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資料,2017年臺北市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16.37%,遠高於全國老年人口比例(13.86%),為六都第1,而老化指數為118.74,不僅近3年持續上升,且為六都最高,顯見臺北市人口老化速度較全國加快。
由於老化過程按照健康的實際需求,從健康、亞健康、失能失智到臨終,不同階段須有不同的照護系統,為了建構完整的長照服務體系,臺北市政府亦積極推動各項銀髮醫療照護政策,期促進長者健康及提升照顧服務。
為讓長者達到健康老化、活躍老化之積極目標,針對臺北市65歲以上長者,提供每月480點的免費額度,超過免費額度後,搭乘公車、捷運還可享自行加值後無限次半價優惠,期透過政策引導鼓勵長者外出活動及社會參與,延緩老化。
為因應長者的不同健康狀況,臺北市政府提供長者全方位服務,如針對輕度和中度失能長者,共建置19家日間照顧服務中心,可提供679名失能或失智者日間收托服務;居家服務則委託19家服務單位,共621名居家服務員提供服務, 提供生活照顧、協助及促進老人自我照顧能力。針對重度失能、須安置於機構的長者,目前共有104家機構,共計可提供 5,521個安置照顧床位(統計資料截至2018年6月底)。此外,亦提供健全的獨居老人服務網絡,包括電話問安及關懷訪視、營養餐食、免費裝置緊急救援系統等,以落實社區銀髮長期照顧的目標。
為提升長者社會參與程度,活化身體機能,於各行政區廣設各類型的老人活動據點,包括長青學苑、老人服務中心、社區關懷照顧據點、樂齡學堂等共395處。此外,亦開拓361處共餐據點,辦理老人共餐服務,讓長者可藉由共餐結交朋友、分享經驗,更可促進食慾和營養吸收,而各據點亦常不定期舉辦教學課程、田園活動、健康促進等,透過多元有趣的內容,鼓勵長者參與,落實在地老化的理念。
臺北市政府所推動的「社區整合照顧服務計畫」(石頭湯),為配合長照2.0所發展的特色創新方案,自2016年9月從最初的4個行政區,到2018年6月擴及12個行政區,每區均設有服務據點,包括8家醫療單位、4家社福團體。
石頭湯服務計畫為建立醫療及照顧之整合服務,以政府為平臺、醫院及社福機構為媒介,期提升臺北市A級中心服務量能,針對須跨專業團隊合作之複雜性個案提供整合及個別化照顧協助。每個單位都能運用長照服務各項內容,如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居家醫療、居家護理、居家復健、居家營養、居家藥師等多項專業人員提供的資源,同時也將長照宣導深入社區,成為社區鄰里間的長照諮詢站,提供即時的照顧諮詢,讓長照服務無縫接軌。
為發展以失智症患者為主要對象的多元照護模式,讓失智症照護能深入社區,提升社區確診率與照護覆蓋率,打造失智友善的社區環境,主要服務網絡分成二大部分:
近年來臺北市老人居住政策,朝向以開發在地老化之社區式居住為主(如租屋補貼政策、公共住宅保障居住名額等),期提供長者多元化之安老居住選擇。自2017年12月起至2018年6月底,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參考國外經驗,以陽明老人公寓試行推動老人住宅「青銀共居」方案,開放文化大學學生申請入住,每人每月租金3,000元,提供至少20小時的公共服務時數,主要服務內容仍以陪伴為主,包括聊天、健走、市場採購、下棋、運動復健、就醫領藥等,目前開放初期評估成效頗佳,新學期將以原條件續辦,讓長者與學生的互動更具延續性。由於跨世代的互助互惠住宅能促進彼此相互瞭解與融合,透過生命經驗交流,健康促進延緩老化,未來北市府將持續關注青銀共居的發展,期望打造更美好更完善的老人居住氛圍。
隨著老年人口急遽上升,長期照顧服務需求將連帶增加,臺北市政府因應此趨勢,並配合長照2.0政策,結合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及公私部門等相關機構,積極推動各項長照資源建置,例如設置單一服務窗口、擴大照護能量等,期建構完善的長照服務體系。
欲查詢更多長照服務相關資訊,請至「歡銀光齡臺北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