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全球創業觀察—2017/18全球創業觀察 (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全球創業觀察—2017/18全球創業觀察 (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

美國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和英國倫敦商學院發布「全球創業觀察:2017/18年全球報告」(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7 /18 Global Report),針對各國創業者之早期創業階段概況進行比較分析,其調查研究結果可作為全球制定國家創業政策的參考。臺灣在早期階段創業活動(TEA)為8.6%,為自2011年納入評比以來最佳表現。

2018年1月發布「全球創業觀察:2017/18年全球報告」(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7/18 Global Report),調查範圍涵蓋54個經濟體,並細分成三大群組:要素驅動經濟體(Factor-Driven Economies)、效率驅動經濟體(Efficiency-Driven Economies)及創新驅動經濟體(Innovation-Driven Economies),報告藉由整體概念架構的設計,從政治、文化、社會、經濟的多重面向,探討影響創業活動的關鍵因素,瞭解與比較各國創業活動的內涵、類型與差異。主要調查方式,分成兩大類:1.成人人口調查(Adult Population Survey, APS):分析創業對於社會價值、個人自我感知、活動類型等面向的影響因素;2.國家專家調查(National Expert Survey, NES):探討影響國家創業環境的各項因素,以檢視各國創業生態系統的優劣勢。因此本文將比較臺灣與所歸類於創新驅動經濟體之之先進國家的創業發展概況,以作為臺灣推動創新創業政策上的參考依據。

2017/18全球創業觀察—臺灣 / 資料來源: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7 /18 Global Report, GEM, 2018/01.

一、創業的社會價值(Societal Values of Entrepreneurship)

由於一個國家的政策、歷史文化與商業環境等因素,不僅會影響社會對創業者的觀感、對創業活動的支持度,亦會影響創業者的創業意願。因此,友善的創業環境與社會氛圍將有助於提高民眾的創業意願。GEM依據18~64歲的成年人口,評估創業的社會價值指標,藉由3個分項指標評估整體社會民眾對創業者投入創業活動的認同程度,以及該經濟體在社會價值方面是否具備成為創業型社會的條件,包括:

  1. 認為創業是理想的職業選擇;
  2. 認同成功創業者的社會地位較高;
  3. 媒體對創業者的報導較為正面。

進一步觀察臺灣與整體創新驅動經濟體的評比,有71.1%的民眾認為創業是理想的職業選擇,高於創新驅動經濟體平均(57%),且有高達81.3%的比例認為大眾媒體對創業者的報導是正面的,在所有經濟體當中排名第5,遠高於創新驅動經濟體平均(62%),顯見民眾對於創業是理想的職業選擇多抱持認同的想法,且大眾媒體於報導創業相關議題呈現正向與支持的立場。另一方面,60.1%的民眾認為創業者的社會地位較高,低於創新驅動經濟體平均(70%),顯示成功創業者的作為尚待社會大眾的肯定,若創業者能善盡社會貢獻與責任,有助於提高社會地位與正面形象,令民眾產生崇敬與信賴。整體而言,臺灣民眾在此3個分項指標的評比表現,與2016/17年報告相較,有2個分項指標的排名微幅上升,且高於創新驅動經濟體平均,顯示臺灣社會氛圍對於創業家的價值觀呈現正面、開放與包容的態度(見圖1)。

創業的社會價值評比 Ranking of Societal Values of Entrepreneurship /資料來源: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7 /18 Global Report, GEM, 2018/01.

二、創業的自我感知(Self-Percept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在個人對於創業的感知方面,由於每個人對於創業機會的評估,與自身的生活環境、教育程度、生活型態及專業技能等相關,因此個人的自我感知差異,會影響創業決定。GEM依據18~64歲的成年人口中,評估創業家的個人屬性,藉由4個分項指標作為評估創業者對於開創新事業的自我能力評估感知,包括:

  1. 感知機會(Perceived Opportunities):民眾發現機會去創業。
  2. 感知能力(Perceived Capabilities):認為自己具備足夠的創業技能和知識。
  3. 對失敗的恐懼(Fear of Failure):發現機會但是害怕失敗,而放棄創業。
  4. 創業意圖(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於3年內試圖創業。

進一步觀察臺灣與整體創新驅動經濟體的評比,可觀察出幾個現象:1.臺灣民眾僅有26.6%認知有良好機會去創業,遠低於創新驅動經濟體平均(43%),顯見民眾對創業機會的敏感度較低。2.在創業知識與能力的認知上,創新驅動經濟體平均為43%,而臺灣僅25.9%的民眾認為自己具備創業所需的相關技能,可見民眾對於自我的整體評估明顯偏低。3.對創業失敗的恐懼,創新驅動經濟體平均為40%,而臺灣民眾發現機會但害怕創業失敗的比例為39.2%,趨近於創新驅動經濟體,顯示民眾對於創業活動存在對失敗的恐懼感。4.在3年內試圖創業的意圖上,創新驅動經濟體僅為15%,可能當經濟發展程度越高,民眾在職涯發展越趨向穩定,進而降低開創新事業的可能性,而臺灣民眾在此面向的比例達25.7%,遠高於創新驅動經濟體,表示民眾投入創業的意圖較強,此數值和個人感知機會、感知能力的比例相近(26.6%、25.9%)。整體而言,臺灣民眾在此4個分項指標的評比表現,與2016/17年報告相較,有3個分項指標的排名微幅上升,但僅在創業意圖的指標上高於創新驅動經濟體平均,顯示臺灣民眾對於創業的自我感知相對較低,政府如何有效協助提升創業機會與技能,引導民眾將創業意圖的動能轉化為實際的創業行動,降低創業風險,將是未來在擬定相關創業政策時的重要課題(見圖2)。

創業的自我感知評比 Ranking of Self-percept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資料來源: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7 /18 Global Report, GEM, 2018/01.

三、創業活動(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GEM依據18~64歲的成年人口中,評估每個國家在創業活動的不同階段與類型,探討整體社會之創業概況與活力,主要衡量分項指標,包括:

  1. 早期階段創業活動(Total early-stage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y, TEA):每百位成年人正處於籌備創業與早期創業階段(未滿3.5年)的人數比例。
  2. 現有企業比例(Established business ownership rate,EB):擁有與管理該企業,並能對該企業發放薪水、工資或提供其他報酬給所有人,且超過3.5年之現有企業負責人的比例。
  3. 創業員工活動(Entrepreneurial Employee Activity,EEA):在創業活動中(員工開發或推出新產品或服務,或設立新的業務單位、機構或子公司)員工的參與比例。

觀察臺灣的評比,可觀察幾個現象:

  1. 臺灣TEA為8.6%,為自2011年納入評比以來最佳表現,顯示每百位成年人當中約有8.6位正在從事早期階段創業活動,若從亞洲來看,其他城市表現相當亮眼,如黎巴嫩(24.1%)、越南(23.3%)、馬來西亞及泰國(21.6%)、韓國(13%)、澳洲(12.2%)等國家,皆高於創新驅動經濟體平均。
  2. 臺灣EB為12.1%,在所有經濟體中排名第9,高於效率(8.9%)及創新驅動經濟體(6.8%),顯示臺灣現有企業的負責人擁有穩定經營的公司比例較其他國家相對占比較高。
  3. 臺灣EEA為8.1%,在所有經濟體中排名第4,高於3個經濟體,此指標隨著經濟發展而有上升的趨勢,顯示臺灣創業公司的員工參與情形較為投入。

整體而言,臺灣民眾在此3個分項指標的評比表現,與2016/17年報告相較,排名皆有顯著的上升,且在EB、EEA高於創新驅動經濟體平均,顯示臺灣企業鼓勵員工從事創業活動,民眾的創業動能亦呈現穩健成長的趨勢(見圖3)。

創業活動的類型評比 Ranking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資料來源: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7 /18 Global Report, GEM, 2018/01.

進一步比較不同類型經濟體,可發現創新驅動經濟體的TEA最低(9.2%),要素及效率驅動經濟體分別為16.4%、14.9%;而EEA則正好相反,創新驅動經濟體的EEA為5.1%,高於要素(1.4%)及效率驅動經濟體(1.9%),顯示經濟發展與此類指標具有密切關連性,TEA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漸降低,當經濟發展程度越高,TEA越低,反之表示員工內部創業的EEA隨經濟發展有上升趨勢。

四、創業基礎條件

GEM透過專家調查法(National Expert Survey, NES),評估影響創業態度和活動的環境因素,包括創業融資、政府政策、稅收和行政體制、政府創業計畫、在校創業教育和培訓等共12個面向,稱為創業基礎條件(Entrepreneurial Framework Conditions, EFCs)。

進一步觀察臺灣的表現,表現最佳面向為「實體基礎建設」(7.2分),與全球多數國家呈現相同情況,顯示完備的基礎建設為創業環境的基本要件,但「在校創業教育和培訓」表現較弱(3.9分)。另一方面,於「政府政策」(4.0分)、「商業與法律基礎設施」(4.7分),僅2個面向低於GEM總平均。由於國家關於創業政策的制訂與推動方向,攸關創業動能的興盛與否,因此從政策與法規改革、完善商業基礎建設、加強對青年在校創業的技能培訓等作法,或許是未來政府可加強著力的面向。

創業基礎條件
Entrepreneurial Framework Conditions

資料來源: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7 /18 Global Report, GEM, 2018/01.

註:1分代表高度無效率,9分代表高度效率

全球創業觀察(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為目前國際上最具規模的大型創業研究調查計畫,自 1997 年起由美國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和英國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聯合發起,至今已連續19年發布報告,為瞭解全球創業活動態勢與變化,針對各國創業者之早期創業階段概況進行比較分析,其調查研究結果可作為全球各國在推動創業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全球創業觀察:2017/18年全球報告」(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7 /18 Global Report)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