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疫情影響持續,公司行號登記家數略微衰退,然資本總額續呈穩健成長
在公司行號登記家數方面,截至2022年3月,全國公司行號登記現有家數為167萬1,085家,其中設立於臺北市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為17萬6,734家,商業登記現有家數為6萬143家,總計公司行號現有家數23萬6,877家,較去年同期減少3,041家,年減1.27%。在現有家數中,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多(24.48%),其次為「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3.90%)、「製造業」(12.28%)。
臺北市工廠登記現有家數共981家,登記工廠廠地面積為55.2平方公頃,皆較去年同期減少,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及「食品製造業」,合計占比約38.33%,行政區分布集中於內湖區、南港區,合計占比約67.28%。
觀察2022年第1季臺北市工商家數異動情形,公司新設家數為2,810家,撤銷家數為3,732家,而商業新設家數為1,347家,歇業家數為1,126家;工廠登記新設家數為3家,歇業家數為15家,顯示公司與工廠的新設家數皆少於歇業家數。
整體而言,自2020年第4季工商家數便呈現遞減,2022年面對疫情風險、減碳及俄烏戰爭等全球政經情勢干擾,經濟回溫仍充滿變數,諸多不確定因素可能使投資者縮手觀望,影響商業活動發展,加上3月中旬國內本土疫情升溫,致工商成長動能略顯疲軟。
在登記資本額方面,臺北市整體工商機構體質健全,截至2022年3月,臺北市公司登記資本總額達13兆7,427億元,位居全國之冠,年增3.96%,儘管公司登記家數略微衰退,但資本額呈穩定成長。觀察產業結構的資本額與比重,三級產業(服務業)為10兆2,636億元(占74.68%)、二級產業(工業)為3兆2,330億元(占23.53%)、一級產業(農林漁牧業)為2,461億元(占1.79%)。以產業別區分,資本額最高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54.21%),其次為「製造業」(14.54%)、「不動產業」(5.43%),合計約占74.18%。
全球景氣持續復甦,內外需求強勁,公司行號銷售額穩定成長
2022年第1季,全國公司行號實際營業家數共計156萬7,037家,銷售額為8兆9,885億元,臺北市實際營業家數共計24萬2,566家,銷售額為2兆6,3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24%,占全國比重約29.28%。其中,前三大主力產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45.02%)、製造業(13.59%)、金融及保險業(11.38%),合計占比約69.99%。
觀察臺北市各業別銷售額互有增減,其中批發及零售業年增8.28%,因受惠於終端需求強勁,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拓展,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高檔盤旋,致機械器具批發業年增16.14%、建材批發業年增14.08%,而國際景氣持續復甦,帶動商品鋪貨需求增加,推升商品批發經紀業年增16.35%,整體批發業成長11.58%,另一方面,因政府振興方案挹注,以及部分百貨公司提前推出母親節檔期活動,加上政府放寬防疫措施、開放商務人士來台,綜合商品零售業年增7.98%,惟資訊及通訊設備、汽機車及其零配件用品呈現衰退,增減互抵,整體零售業微幅衰退1.21%。製造業年增13.84%,持續受到新興科技如5G、高效能運算、IoT、車用晶片等需求強勁,以及企業加速數位轉型,帶動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成長,致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分別成長32.10%、13.41%,而中央及北市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發展綠能,也有效挹注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成長30.75%。金融及保險業年增5.62%,因外商銀美元資產評價及本國銀行利息之淨收益增加,使得銀行業獲利成長,加上年初台股成交量穩定成長,以及美元匯率、台幣利率走低,惟3月受到美國聯準會及央行升息、通膨、俄烏戰爭等因素牽動全球金融市場走勢,需值得持續關注。
由於受到中國大陸實施清零政策、全球塞港未解,運費報價維持高檔,且電商購物平台持續發燒,物流運輸業訂單量穩定成長,使運輸及倉儲業年增47.89%,為所有產業別中增幅最大者。而住宿及餐飲業年增5.18%,因第1季防疫管制措施逐步放寬,以及振興方案挹注下,民間消費力道漸次回溫,不僅先前遞延的婚宴及展覽活動多回復舉辦,外出聚餐人潮增加,同時餐飲業者也發展外送、外帶餐盒、線上購物、聯名與異業合作、新品牌新展店等方式,積極拓展銷售通路與客源,助攻餐飲業營收回升。
從產業結構來看,臺北市以三級產業為主、二級產業次之,一級產業占比最小。截至2022年3月,登記家數中,三級產業為180,234家(占全市比重76.09%),二級產業為53,674家(占全市比重22.66%),一級產業為2,969家(占全市比重1.25%)。
在實際銷售額中,三級產業為2兆1,182億元(占全國比重44.89%)、二級產業為5,115億元(占全國比重12.01%)、一級產業19億元(占全國比重20.80%)。整體而言,臺北市一、二、三級產業的營收皆較去年同期增長,占比亦相當穩定,三級產業的營收占全國比重超過4成,銷售額亦維持成長態勢,顯示臺北市服務業的發展潛力相對具有優勢,更為全國服務業銷售營收的主要收益中心。
疫情影響商業營運活動,用電量減少
2022年第1季臺北市總用電量34.29億度,其中電力用電量為17.91億度(占52.23%),電燈用電量為16.38億度(占47.77%),總用電量占全國比重6.25%,與去年同期相較,年減0.03%。觀察用電類型,電燈用電量增加1.55%,主要來自於住宅、營業用的小型商店用電量貢獻,以及因疫情擴大居家隔離人數增加,而電力用電量則減少1.43%,除了反映疫情干擾部分商業經濟活動,亦和北市府推動工商節能減碳措施,致整體用電量下降有關。
大型投資案加持,僑外投資金額大增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2022年第1季,全國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562件,投(增)資金額約27.47億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279件、增加125.61%,投資金額呈現正成長的原因是核准丹麥商CI II CHANGFANG K/S增加貸款投資彰芳離岸風場、日商株式會社日立製作所(HITACHI)併購永大機電等大型投資案所致。
若從地區來看,前5名分別為日本、加勒比海英國屬地、丹麥、新加坡、薩摩亞,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83.69%;若就業別觀之,前5名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機械設備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資訊及通訊傳播業,合計占僑外投資總額約79.27%。
2022年第1季,核准於臺北市之僑外投資件數為343件,投資金額約12.76億美元,因獲大型投資案加持,較去年同期大增118.49%,投資金額占全國比重46.45%。以地區別分析,前5名分別為丹麥、英屬維京群島、香港、英屬開曼群島、日本,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72.90%。
截至2022年3月,全國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共72家,設立於臺北市外商公司新設家數為40家,全國及臺北市家數皆較去年同期下滑,而設立於臺北市的外商公司包括新加坡商蓋茨工業、美商山茶花有限公司、香港商欣強電子企業有限公司等,其中以資訊軟體服務業家數最多。觀察外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來看,全國家數為5,683家,其中設立於臺北市為3,763家,占全國比重66.22%,仍位居全國之冠。
整體而言,第1季受到俄烏戰爭爆發、變種病毒蔓延等因素干擾,連帶引發投資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的重新評估,加劇投資人對於兩岸關係的擔憂,加上近期新臺幣走貶,致臺灣的股匯市場震盪,外資大舉流出,諸多因素皆牽動著投資經營環境。觀察企業到國外經商獲取利潤的機會與風險,根據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於2022年4月所公布的第1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臺灣的投資環境風險評比為全球第3名、亞洲第1名,其中營運風險指標為全球第2名,匯兌風險指標為全球第1名,評比列為1C等級,對於投資人的建議為增加投資及商業行為,顯示臺灣備受看好的投資環境。而在國際情勢紛擾與疫情嚴峻下,儘管各項招商引資的活動受到限制,臺北市以338億元奪下2021年的招商王,顯示臺北市政府積極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外,簽約金額也較前年有所成長,反映市場已逐漸復甦,在厚實的產業基礎下,對於未來的投資前景可期,有望持續吸引廠商持續加碼投資。
大額稅款及徵收案件增加,致稅收成長
2022年第1季,臺北市地方稅收實徵淨額共計88億元,年增13.96%,各項稅收互有增減,其中土增稅年增19.47%,受大額稅款繳納所致;房屋稅年增29.69%,因適用新制課稅案件增加,使得稅收穩定成長;契稅因申報移轉件數較多,年增6.84%;使用牌照稅因徵收件數較去年期增加,年增2.53%;印花稅因大額總繳承攬案件增加,年增10.37%。惟地價稅年減20.54%,因去年同期有多筆記帳緩繳稅款繳納銷號,比較基期偏高,致稅收短少。
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有效防禦疫情抗性,成長動能穩健向上
根據105年工商普查分析,臺灣產業結構已朝向服務化與知識化邁進,整體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的生產總額為3.7兆元,較100年成長32.07%,是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成長率15.47%的兩倍多,具有提升附加價值、創造就業、創新效率等效益,有助於提升服務業競爭力,而臺北市的產業結構也正朝向研發、創新、高附加價值、高知識密集型發展。
2022年第1季,全國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家數共計17萬6,575家,臺北市為5萬4,716家,占全國比重30.99%;而全國月平均銷售額為3,069億元,臺北市為2,037億元,占全國比重66.37%,與去年同期相較,家數與銷售額雙雙增加,但占比則略微下滑,家數比重仍維持超過3成,銷售額占比維持6成,表現穩健,顯見臺北市知識密集型產業的成長動能持穩發展,展現有效抵禦疫情衝擊的韌性。另一方面,因應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企業研發的占比亦逐年成長,有助於拉抬相關產業之產出、就業機會、投資效益等,提升整體服務業產值。
疫情干擾,新創家數成長動能減緩,「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為主要創業業別
截至2022年3月,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5年之事業)共65,706家,年減341家。從業別分布情形,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最高(20.61%),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18.68%)及「金融及保險業」(12.83%),前三大類業別比重超過5成。
由於疫情反覆未明,不僅國際疫情嚴峻,國內持續新增本土個案,且春節人群南北移動及聚集增加,為疫情控管增添諸多變數,然而為兼顧與維持國內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3月1日至3月31日適度放寬防疫措施,但疫情的陰霾仍持續籠罩,投資人亦面臨投資布局策略的調整與挑戰,使得許多創業及就業相關計畫被打亂,影響新創成長動能。
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負責人之本國人與外國人分布比重持穩
截至2022年3月底,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5年之事業)負責人之國籍別為本國人為61,931家,外國人為3,749家,占比分別為94.29%、5.71%。儘管許多國家已陸續放寬邊境管制措施,指揮中心自2022年3月7日起入境居家檢疫天數縮短為10天,更放寬非本國籍商務人士入境措施,但邊境管制及入境檢疫措施仍影響外國人來台意願,使得外國人創業增長動能放緩。
油價、原物料持續走高,物價上漲壓力增溫
2022年第1季全年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較去年同期上漲2.81%,創下歷史新高,臺北市CPI平均較去年同期上漲2.27%,七大類別中呈現上漲者,包括:交通及通訊類(5.23%)、食物類(4.25%)、教養娛樂類(1.35%)、居住類(1.26%)、雜項類(1.01%)
主因為國際油價持續走高,除了蔬菜、水果、肉蛋類及外食費用上漲,部分廠牌電腦、房租、家庭用品與住宅維修費等價格皆有所調漲所致。惟醫藥保健類(-0.03%)、衣著類(-1.86%)呈現下滑,因部分藥品保健食品、成衣折扣促銷等優惠幅度較去年增加。
全國及臺北市第1季的CPI皆雙雙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但全國漲幅仍持續擴大,顯示物價壓力續增溫,反映廠商成本壓力將更為沉重,臺北市則較上季呈現走緩趨勢,未來需持續關注俄烏戰爭發展、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變動,將是牽動後續物價走勢的重要因素。
金融市場動盪、房價政策及營建成本居高,不動產市場交易略顯疲弱
建築物建造執照之統計為反映國內建築物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趨勢的指標,其變動情況得以反映營建業未來景氣發展趨勢。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2022年第1季全國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件數共5,626件,總樓地板面積為10,717千平方公尺,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件數共5,116件,總樓地板面積為6,429千平方公尺。
臺北市核發建造執照件數共104件、總樓地板面積為1,361千平方公尺,核發使用執照件數共41件、總樓地板面積為389千平方公尺,與去年同期相較,建照與使照之件數與面積皆雙雙呈現成長。觀察建照核發統計,以辦公服務類占比最高(52.77%),其次為住宅類(36.35%),因美中貿易戰帶動台商資金回流,產業擴張的自用需求引發商辦、廠辦廠房交易熱潮,吸引建商爭相投入,積極推案,包括市中心主要辦公商圈、內湖科學園區、南港軟體園區與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等,皆是建商布局的重點潛力區,另一方面,在危老、都更案的推波下,亦促成首季建照面積成長的原因。而使照方面,則是以住宅類占比最高(68.29%),其次為衛生、福利、更生類(11.64%),因使照代表建築物完工的實質供給,反映先前房市升溫,新案推案量大,推升使照面積。
2022年第1季臺北市不動產交易件數共7,293件,其中土地買賣登記筆數為10,939件,建物買賣登記棟數為7,835件,與去年同期相較,只有建物買賣登記棟數微幅增加0.13%,其餘兩項指標皆下滑。
觀察買賣登記棟數,與去年相去不遠,反映3月以前的房市景氣熱度,另一方面,營建業缺工缺料問題持續,民眾擔心房價會因此攀升,加上受到通膨、升息、打房政策、股市震盪等因素干擾,轉向搶進房市,反而拉抬買賣棟數成長。從土地買賣登記來看,由於中央銀行多次調整房地產市場的選擇性信用管制,使得建商面臨政府抑制房價的政策、升息,以及人工、建材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對於土地取得成本持續墊高,建商購地的評估更為保守,影響土地交易量下滑。雖然臺北市素地稀少,土地取得艱難,但根據戴德梁行指出,捷運土地開發案及公辦都更案,因免除購地成本,預期或許是未來建商可投入的新戰場,可持續關注。
進一步以行政區來看,前二大交易熱區依舊為中山區、內湖區。其中,中山區因位居臺北市中心,生活機能完善,交易產品物件種類多元,從市區小坪數到大直水岸豪宅等相當齊全,交易量能長期居高,而內湖區儘管較去年同期衰退6.48%,但憑藉科技園區的地利優勢,產業群聚效益佳,是許多企業擴編及設置總部首選,住宅及廠辦類物件吸引投資人進場布局,帶動交易熱絡。值得關注的是,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為北市最新規劃的智慧城市示範區,預計未來引進生技、數位醫療、智慧科技與支援技術等產業進駐,大量的就業人口紅利,有望推升區內居住需求,近幾年除土地價格飆漲,於329檔期首度推出住宅新案,建案成交上看3位數,倍受矚目。
不動產交易市場回穩,都市地價指數上漲0.28%
以2018年3月31日為基期(100),第57期(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全國都市地價總指數為103.98,與上期比較,上漲0.82%,連續7期呈現上揚;整體來看,上漲幅度超過1.00%的縣市包括新北市(2.01%)、臺南市(1.63%)、嘉義市(1.50%)、高雄市(1.45%)、臺東縣(1.11%),其餘直轄市、縣(巿)均屬微幅變動,全國地價總指數及各使用分區指數則呈現微幅上漲之趨勢;近年受台商回流購地設廠影響,致工業區指數漲幅較住宅區指數及商業區指數漲幅明顯。
臺北市地價總指數為103.80,與上期比較,上漲0.28%,不動產交易量與上期相較呈現下降,市場交易動能轉弱。進一步分析各使用分區地價指數,住宅區部分,因捷運站周邊地區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備,居住環境佳,地價上漲0.37%;商業區部分,部分店面、商圈因消費人潮減少,商業活動衰退,惟辦公市場因商辦需求穩健,價格及租金表現相對抗跌,地價上漲0.08%;工業區部分,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工業園區等區域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進駐帶來人潮,地價上漲0.48%。
從行政區來看,內湖區漲幅最高(0.67%),因民權東路6段一帶,周邊綠地多,公共設施完善,以及內湖科技園區帶動周邊商業活動興盛,交通便利,吸引許多產業進駐,地價呈上漲。其次為松山區,因健康路、光復北路、三民路及延壽街一帶,公共設施完善,生活機能佳,南京東路及敦化北路一帶辦公商圈,交通便利可及性佳,地價上漲0.59%。而萬華區因西門町商圈一帶,觀光人潮衰退,店面空置情形增加,康定路一帶,區域商業活動減弱,致整體地價微幅下跌0.34%。整體而言,變動情形多呈現微幅上漲趨勢,地價相對穩定。
邊境管制措施放寬,觀光住用率緩步回升,市場結構仍以本地旅客為大宗
依交通部觀光局資料,2022年第1季來台旅客為39,231人次,較去年同期負成長14.48%。全球疫情依然嚴峻,儘管許多國家已逐步解封,國內也開始放寬商務人士入境措施,但疫情變化及管制措施,仍對來台旅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來台旅客數量持續探新低。
臺北市觀光旅館(含國際、一般)計40家,客房住用數共計300,650間,住用率為32.71%,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1,992間、上升30.24個百分點。由於從去年底開始面臨Omicron的威脅,疫情明顯影響國際商務客來台,儘管農曆春節期間國人返台,防疫旅館幾乎一房難求,加上3月7日起開放外國籍商務人士來台,使得住房率漸次回升。然而疫情重挫觀光業,旅宿業營運艱難,多家指標性飯店著眼容積獎勵、低利誘因,紛紛趁此波疫情申請危老重建,例如台北國賓飯店於2022年啟動危老改建計畫,另一方面,許多商務人士大多已習慣用視訊會議洽商,且來台仍需隔離居檢,影響來台意願,加上逐漸縮短檢疫及隔離天數,使得部分防疫旅館退場,皆是牽動後續住房率走勢變動的因素。
觀察臺北市觀光旅館之住客來源,因受疫情影響,旅客之市場結構仍以本地旅客占比最高(88.77%),其次為北美旅客(4.05%)及亞洲旅客(2.71%),其餘地區多在1%上下。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發布的觀光市場概況摘要,2022年1~3月來台旅客目的以業務需求為大宗,隨著陸續放寬商務人士台管制措施,會展獎勵旅遊活動復甦可期,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持續受理際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贊助申請,並擴大至線上活動、混合型(實體+線上),由於疫情已改變商務型態,面對疫情後整體商務需求可能萎縮,北市府亦積極爭取潛在客源,持續關注國際會展動態,並兼顧國內會展市場,於3月正式成為全台第1個加入「國際協會聯盟」(UIA)的城市,以提升臺北市的國際曝光度及排名,期盼拉抬北市的觀光產業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