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經濟情勢分析(2019Q4)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國際經濟情勢分析(2019Q4)

根據EIU、IMF、OECD等各機構觀測,儘管美中達成第1階段貿易協定,但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襲擊,已下修2020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觀察各主要經濟體,美國在貿易逆差減少與政府支出的支撐下,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維持在2.1%;中國大陸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雖保住6%,但受到新冠肺炎影響,2020年2月製造業及出口量跌幅呈現斷崖下滑,經濟前景並不樂觀;日本由於全球需求疲軟及國內調升消費稅,第4季GDP成長率出現衰退;歐元區雖有貨幣政策的刺激,英國脫歐局勢逐漸穩定,但受到主要國家經濟停滯拖累,第4季GDP成長率僅0.9%。

全球展望快易通

  • 全球貿易與投資動力減弱,新興市場出現動盪,2019年第4季各經濟體皆呈現疲軟
  • 美國與中國大陸於2020年1月15日簽署完成第1階段的貿易協定,歷時18個月的美中貿易戰宣告暫時休兵
  • 新冠肺炎(COVID-19)蔓延,影響全球產業供應鏈及消費需求,EIU、IMF及OECD等機構下修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全球經濟觀測重點

全球經濟預測

根據經濟學人研究機構(EIU)、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各機構觀測,受到美中貿易戰、英國脫歐、日韓貿易爭端、美伊局勢緊張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全球貿易與投資動力減弱,新興市場出現動盪,2019年第4季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皆呈現疲軟。

美國與中國大陸於2020年1月15日簽署完成第1階段的貿易協定,內容主要包括中國大陸承諾2年內額外購買價值約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與服務,美國針對自中國大陸進口、價值約1,200億美元的商品削減關稅至7.5%,以及中國大陸須提交一份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行動計畫,歷時18個月的美中貿易戰終於宣告暫時休兵。

然而,隨著2020年初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襲擊全球,不僅已經嚴重影響旅遊業、運輸業及金融保險業,原油價格也大幅下跌,倘若疫情失控,也將造成全球產業供應鏈陷入「斷鏈」危機,EIU、IMF及OECD紛紛下修2019年及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恐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新低點。美國、歐洲及日本股市連日震盪,3月12日道瓊工業指數更是單日暴跌2,352.6點,創1987年以來最大跌幅,反映出投資人對市場已普遍出現緊張情緒,全球金融體系風險加劇。面對疫情蔓延擴大,不少經濟體開始採取緊急措施來挽救經濟頹勢,包括澳洲、馬來西亞、泰國及香港都已經宣布降息,而美國聯準會(Fed)先於3月3日宣布緊急降息0.5%,接著又於3月15日宣布降息1.0%,基準利率來到0.0~0.25%區間,並宣布啟動高達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QE)措施;另一方面,IMF與世界銀行(WB)亦於3月3日宣布將提撥120億美元來援助受疫情影響的經濟體,協助經濟紓困及提升衛生防疫能力。

從各主要經濟體來看,美國的商業投資持續減弱,私人消費開始有所放緩,但在貿易逆差減少與政府支出的支撐下,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維持在2.1%;中國大陸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雖然保住6%,但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史無前例地採取封城、延長春假、限制入境,已經造成2020年2月製造業及出口量跌幅呈現斷崖下滑,創下歷史新低紀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日本受到全球需求疲軟及國內調升消費稅的影響,持續衝擊出口表現,第4季GDP成長率出現衰退;而歐元區雖有貨幣政策的刺激,英國脫歐局勢也漸趨穩定,但受到法國及義大利經濟萎縮、德國經濟成長停滯拖累,第4季GDP成長率僅0.9%。

對照經濟學人研究機構(EIU)、國際貨幣基金(IMF)、聯合國(UN)、全球透視機構(IHS Markit)、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及世界銀行(WB)對2019年及2020年的預測,全球經濟下滑風險高,但長期來看仍可維持穩定成長趨勢。

單位:%

2020年各主要機構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彙整表
2020 Global Economic Growth Forecast Compiled Chart
區域 IMF
2020.01
(2019.10)
UN
2020.01
(2019.05)
IHS Markit
2020.02
(2020.01)
OECD
2020.03
(2019.11)
EIU
2020.02
(2020.01)
WB
2020.01
(2019.06)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Global
全球
2.9 3.3 2.3 2.5 2.6 2.5 2.9 2.4 2.3 2.2 2.4 2.5
(3.0) (3.4) (2.7) (2.9) (2.6) (2.5) (2.9) (2.9) (2.2) (2.3) (2.6) (2.7)
USA
美國
2.3 2.0 2.2 1.7 2.3 2.1 2.3 1.9 2.3 1.7 2.3 1.8
(2.4) (2.1) (2.3) (2.1) (2.3) (2.1) (2.3) (2.0) (2.3) (1.7) (2.5) (1.7)
JAPAN
日本
1.0 0.7 0.7 0.9 1.0 0.5 0.7 0.2 0.8 0.3 1.1 0.7
(0.9) (0.5) (0.8) (1.0) (1.1) (0.6) (1.0) (0.6) (0.8) (0.4) (0.8) (0.7)
EURO
歐元區
1.2 1.3 1.2 1.4 1.2 0.9 1.2 0.8 1.2 1.2 1.1 1.0
(1.2) (1.4) (1.4) (1.6) (1.2) (0.9) (1.2) (1.1) (1.2) (1.3) (1.2) (1.4)
CHINA
中國大陸
6.1 6.0 6.1 6.0 6.1 5.4 6.1 4.9 6.1 5.4 6.1 5.9
(6.1) (5.8) (6.3) (6.2) (6.2) (5.8) (6.2) (5.7) (6.1) (5.9) (6.2) (6.1)
WORLD
TRADE
1.0 2.0 0.3 2.3 - - - - 0.8 2.2 1.4 1.9
(1.1) (3.2) (2.7) (3.4) (-) (-) (1.2) (1.6) (0.8) (2.3) (2.6) (3.1)

 

註:( )內數字為前次預測值。

資料來源:

  1. 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 Update(January 20th 2020)
  2. UN: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2020(January 16th 2020)
  3. IHS Markit:Economic Outlook(February 18th 2020)
  4. OECD:OECD Interim Economic Outlook(March 2th 2020)
  5. EIU:EIU Country Forecast World March 2020(forecast closing date:February 10th 2020)
  6. WB: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January 2020)
  7. 台灣經濟研究院 產業發展處 整理

主要經濟體概況

美國經濟成長持穩,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2.1%

美國與中國大陸於2020年1月15日簽署完成第1階段的貿易協定,暫時緩解美國民間消費壓力,可望提升經濟成長動能,但是美國利用無人機狙殺伊朗蘇萊曼尼少將(Qassem Soleimani)之後,美伊雙方關係緊張,戰爭幾乎一觸即發,加上國內共和黨與民主黨對彈劾案形成明顯的政治對立,為美國總統川普的連任之路增添變數,使得投資活動及資本支出保持觀望態度,短期內恐會影響經濟表現。

此外,歷時18個月的美中貿易戰影響逐漸浮現,企業投資銳減、商品出口衰減,但受惠於國內勞動市場穩健及過去2年的減稅政策,持續推升民間消費支出暢旺,支撐起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穩定增長;然而,2020年初新冠肺炎擴散全球,導致外部需求疲軟,拉低全球貿易出口與製造業活動,很可能迫使美國經濟成長放緩。為避免疫情可能對美國經濟帶來的衝擊,Fed於3月3日宣布緊急降息0.5%,基準利率下調至1.0~1.25%,結果非但沒有提振投資人信心,反而引發投資人對於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的擔憂,股價猶如坐雲霄飛車,3月12日道瓊工業指數更是單日暴跌2352.6點(重挫9.99%),創1987年以來最大跌幅,金融體系風險加劇。Fed緊接著於3月15日宣布再度降息1.0%,基準利率來到0.0~0.25%區間,並宣布啟動高達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措施,來穩定美國經濟增長。

美國商業部經濟分析局(BEA)於2020年2月27日公布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為2.1%,與第3季持平,而2019年全年GDP成長率為2.3%,較2018年下降0.6個百分點。第4季經濟成長的主要來自於個人消費者支出(PCE)、聯邦政府支出、地方政府開支、住宅固定投資、出口量增長,加上進口量減少等方面,而這些積極貢獻則被私人庫存投資、非住宅固定投資等方面所削弱。

美國勞工部於2020年3月11日公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季節性因素的調整之下,CPI上揚0.1%,年增率為2.3%,低於市場預期;而扣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CPI)上揚0.2%,年增率為2.4%。勞動市場方面,根據美國勞工部3月6日發布統計顯示,2月非農就業人口大幅增加27萬3千人,工作機會增加主要集中在健康照護業、食品服務及飲料業及建築業,整體失業率為3.5%,與上月相比,微幅下降0.1個百分點。

從經濟活動來看,製造業的表現亦為衡量美國經濟的重要指標。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ISM)於2020年3月2日公布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1,較上月下降0.8,整體維持榮枯線上;其中,供應商配送指數57.3、生產指數50.3、積壓訂單指數50.3,位於榮枯線上,而新接訂單指數49.8、就業指數46.9、原材料庫存指數46.5、價格指數45.9,則位於榮枯線下。另外,ISM於3月4日公布2月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為57.3,較上月增加1.8,維持在榮枯線上,逐步回升;其中,新接訂單指數63.1、商業活動指數57.8、就業指數55.6、價格指數50.8,均維持在榮枯線上。

日本國內外需求疲弱,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衰退1.8%

日本經濟2019年受到美中貿易戰、日韓貿易爭端影響,進出口表現失利,加上10月開始日本政府將消費稅率由原本的8%調高至10%,抑制民間消費意願,2019年第4季商業投資減幅甚至達到金融風暴以來之最,國內外需求皆呈現疲弱。原本外界預期2020年第1季日本經濟將因消費回暖而出現復甦,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響,打斷中國大陸原料生產供應鏈及訪日遊客人數,嚴重衝擊日本製造業與旅遊業,住宿、百貨及餐飲等消費大受影響,削弱市場及消費者信心。東京奧運因為疫情被迫延期,蒙受龐大的經濟損失,恐會對日本經濟造成更大的衝擊。

日本內閣府於2020年3月9日公布2019年第4季GDP季增率第2次速報值為衰退1.8%,年增率衰退7.1%,經濟成長大幅萎縮,而2019年全年GDP成長率為0.7%,仍較2018年增加0.4個百分點。觀察第4季GDP季增率的表現,在民間需求部分,民間最終消費(-2.8%)、民間住宅(-2.5%)、民間企業設備(-4.6%),表現皆為下滑;而在公部門需求部分,政府最終消費支出(0.2%)與公部門固定資本(0.7%),表現微幅增長。

在CPI方面,日本總務省統計局於2020年2月21日公布2020年1月CPI,較去年同期上揚0.7%,扣除生鮮食品與能源的CCPI則上揚0.8%,增幅較上月減少0.1個百分點;而2019年全年CPI平均較去年上揚0.5%。

觀察製造業方面,日本資材管理協會(JMMA)與IHS Markit於2020年3月2日公布的2月PMI指數為47.8,較上月減少1.0,面臨7年來最大減幅,受到疫情拖累,新訂單和生產量萎縮,加上國內調升消費稅帶來的風險,使得日本國內外需求續呈疲弱,陷入技術性衰退的可能性提高。

歐元區經濟有回升跡象,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1.0%

歐元區受到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汽車製造業重挫,以及英國脫歐等外部經貿環境的影響,法國和義大利經濟萎縮、德國經濟成長停滯,使得2019年經濟成長腳步放緩。儘管外部環境不利,但歐元區就業市場復甦、薪資穩定增長、通貨膨脹率持穩,促進國內投資與私人消費持續增長,加上美國與中國大陸完成第1階段貿易協定、英國脫歐展開協商,經濟有緩步回升的跡象。

為刺激經濟成長,歐洲央行(ECB)於2019年9月宣布下調存款利率0.1個百分點至負0.5%,同時宣布自11月開始重啟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執行第 3 輪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並透過實施分層存款利率制度來抵消負利率對銀行的影響。然而,目前最令人感到擔憂的是新冠肺炎對經濟的破壞,一方面由於中國大陸封城、旅行禁令及航班停飛,歐洲進出口貿易、供應鏈及旅遊業大受影響;另一方面,歐洲各國確診病例增加,尤以義大利最為嚴峻,影響當地零售及服務業,短期內疫情恐將打擊歐洲商業信心,迫使ECB祭出更多刺激措施。

另一項影響區域經濟的隱憂為英國退出歐盟,經過3年多的紛擾,英國議會終於在2020年1月底正式通過脫歐決議,但由於脫歐協議尚有許多細節未解,因此英國與歐盟擬定將近1年的過渡期,針對包括南北愛爾蘭自由邊境及雙方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等問題展開協商,預訂2021年1月1日讓英國正式退出歐盟。但這些問題涉及多邊政治與經濟議題,雙方想在短期內達成協商相當困難,後續發展仍充滿變數。

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於2020年3月10日最新發布之數值,經季節性調整後,2019年歐元區(EA19)第4季GDP季增率為0.1%,年增率為1.0%;而歐盟(EU28)第4季GDP季增率為0.2%,年增率為1.2%;整體而言,2019年歐元區(EA19)全年GDP成長率為1.2%,歐盟(EU28)為1.5%,分別較2018年減少0.7及0.6個百分點。在通貨膨脹率部分,歐盟統計局於2月21日公布歐元區(EA19)1月的通膨率為1.4%,歐盟(EU28)為1.7%,與上月相比,均上揚0.1個百分點。

在經濟信心指數(ESI)方面,歐盟統計局於2020年2月27日公布歐元區(EA19)2月的ESI為103.5點,較上月上漲0.9點。觀察各業別指數,與上月相比,消費者信心指數上漲1.5點,工業信心指數上漲0.9點,以及服務業信心指數上漲0.2點,而營建業信心指數下跌0.5點,零售業信心指數下跌0.1點。

失業率方面,歐盟統計局於2020年3月3日公布歐元區(EA19)1月的失業率為7.4%,與上月持平,較去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為2008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歐盟(EU28)1月的失業率則為6.6%,與上月持平,較去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亦為2000年1月以來的最低點。進一步分析各會員國的統計數據中,以希臘失業率達16.5%(2019年11月資料)為最高,其次是西班牙的13.7%,而捷克失業率2.0%為最低,其次是波蘭(2.9%)與荷蘭(3.0%)。與過去一年相比,歐元區多數國家失業率有下降的趨勢,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為希臘、賽普勒斯及克羅埃西亞,而德國及羅馬尼亞則持平,惟愛沙尼亞、斯洛維尼亞、葡萄牙、立陶宛、盧森堡及瑞典的失業率呈現上升。

中國大陸經濟前景蒙塵,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初估值6.0%

歷時18個月的美中貿易戰造成中國大陸2019年民間消費和投資活動減少,同時也打擊海外投資、出口與製造業生產,經濟成長逐步放緩,但在中國大陸當局推出一系列財政支持與貨幣刺激措施,加上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在年底開始漸趨和緩,2019年第4季及全年GDP成長率仍有望保住6%。

中國大陸與美國於2020年1月15日簽署完成第1階段的貿易協定,雙方後續協商成為關注焦點,美國很可能會要求中國大陸進行更多改革,而中國大陸也會持續競逐ICT技術在全球的優勢地位。但是中國大陸自2019年12月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由於適逢元旦及農曆春節假期,疫情隨著人員流動迅速蔓延,截至3月16日止,全球確診病例已超過16萬人,死亡人數逾6,000人,其中以中國大陸確診病例超過8萬人、死亡人數逾3千人為最多,期間有超過80個城市採取封鎖或封閉式管理,世界各國也對中國大陸祭出旅遊禁令、飛機停飛等措施,阻斷人流及物流,造成上游缺原料、生產缺勞工、下游無法出貨等嚴重影響,2020年2月中國大陸製造業、出口量及零售業銷售額跌幅皆呈現斷崖下滑,創下歷史新低紀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國際各主要預測機構皆下修中國大陸2020年全年GDP成長率預估值介於4.9~6.0%之間。隨著疫情擴大,與中國大陸產業關係較為密切的鄰近國家,包括日本、韓國、泰國及新加坡等國家的ICT產業、航空運輸及旅遊業也面臨嚴重衝擊。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2020年1月18日公布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初估值為6.0%,較去年同期減少0.5個百分點;進一步觀察各產業,第三產業年增率6.6%,增長幅度最大,而第二產業與第一產業年增率分別為5.8%、3.4%;而2019年全年GDP成長率初估值為6.1%,較2018年減少0.5個百分點,創下近30年來新低。

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方面,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2020年3月10日公布2月CPI,較去年同期上揚5.2%,觀察八大類別年增率,依漲幅排序分別為:食品煙酒類(16.0%)、其他用品和服務類(4.4%)、醫療保健類(2.2%)、教育文化和娛樂類(1.0%)、衣著類(0.5%)、居住類(0.3%)、生活用品及服務類(0.1%),惟交通和通信類(-1.6%)呈現下降。

在工業生產方面,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2020年3月10日公布2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產值年減0.4%,較上月下降0.5%。從各類別觀察年增率,漲幅最大為食品(5.1%),跌幅最大為耐用原材料(-2.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產值年減0.5%,較上月下降0.3%,觀察各類別年增率,漲幅最大為農副產品類(7.6%),跌幅最大為化工原料類(-6.0%)。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2020年2月29日公布2月中國大陸PMI為35.7,較上月大幅減少14.3,位於榮枯線下;其中,原材料庫存指數33.9、供應商配送指數32.1、從業指數31.8、新接訂單指數29.3、生產指數27.8,皆位於榮枯線下。2月NMI為29.6,亦較上月大幅減少24.5,位於榮枯線下;其中,投入品價格指數49.3、銷售價格指數43.9、商業活動指數40.0、從業指數37.9、新接訂單指數26.5,皆位於榮枯線下。整體而言,2月製造業及非製造業表現全面呈現斷崖下滑。

新興經濟體概況

東協新興經濟體連動性高,疫情恐拖累經濟

新興東南亞經濟體受益於薪資成本相對較低、有利的地理位置,使他們成為區域製造業供應鏈重要的一環,經濟發展穩定增長,對亞洲區域經濟影響力日趨重要。受到2019年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擴大,部分國家雖受惠於轉單效應,但由於東協各國貿易與中國大陸連動性高,經濟成長恐受到嚴重打擊。

馬來西亞中央銀行(BNM)於2020年2月12日公布第4季GDP年增率為3.6%,較上季的4.4%減少0.8個百分點,2019年全年GDP成長率為4.3%,較2018年減少0.4個百分點,創下近10年新低。從產業別來看,第4季表現最好的是服務業(6.1%),其次依序為製造業(3.0%)和營建業(1.0%),而農業(-5.7%)及礦業(-2.5%)則為負成長。經濟成長主要由於家庭消費支出與私人投資增長,但受到石油與棕油供應中斷,加上美中貿易戰打擊出口等影響,經濟成長呈現趨緩。展望2020年經濟,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衝擊馬來西亞觀光旅遊產業,中國大陸工廠停工亦將對供應鏈帶來衝擊,影響第1季出口表現。

越南統計總局(GSO)於2019年12月27日公布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預估值為6.97%,2019年全年GDP成長率為7.02%,主要動力來自製造業(11.29%)、運輸倉儲業(9.12%)、批發和零售業(8.82%)及金融保險業(8.62%)。進一步觀察貿易表現,2019年全年對外商品貿易總額約5,169.6億美元,出口金額較2018年成長8.1%,貿易順差達99億美元;而2019年外國直接投資(FDI)資金達380.2億美元,較2018年成長7.9%。但同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電子業、皮革鞋類及紡織業等產業增長幅度恐不如預期,2020年GDP成長率預估值已從6.8%下修至6.55%。

印度經濟谷底回升,2019年第4季GDP成長率微幅上升至4.7%

印度連續幾個月經濟成長放緩,失業率攀升,國內逐漸出現反總統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聲浪,而2019年12月通過排除穆斯林難民的公民法修正案,更引發數波激烈抗爭,導致數十人喪命,削弱經濟動能。為了挽救經濟與支持率,總統莫迪早先於11月初宣布退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而2020年1月27日印度財政部進一步向國會提出2020/21年度財政預算報告,擬針對來自中國大陸及其他地區、價值約560億美元的商品調高進口關稅,其中包括傢俱、鞋類、家電、手機零組件等,同時針對其他商品增加非關稅貿易障礙,企圖藉由減少進口及資金外流來振興國內製造業。另一方面,2月26日印度與美國在新德里舉行雙邊會談,展開軍防合作與貿易磋商,為未來簽署貿易協議取得相當大的進展。

印度中央統計局(CSO)於2020年2月29日公布第4季(2019-2020財年第3季度;2019年10~12月)GDP成長率為4.7%,與上季的4.5%相比,有谷底回升的跡象,進一步觀察各產業表現,主要以公共行政與國防業(9.7%)、金融房產與專業服務業(7.3%)、住宿交通及傳播業(5.9%),以及農業、林業及漁業(3.5%)表現最佳;CSO預估2019-2020財年全年GDP成長率為5.0%。

拉丁美洲區域經濟普遍放緩,各國降息支撐經濟

拉丁美洲區域經濟正面臨全球經貿與國內政治的雙重挑戰。從外在環境來看,全球經濟疲軟、貿易需求減弱,加上美中貿易戰導致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出口,2019年整體區域經濟普遍放緩。而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投資人紛紛將資金撤出新興市場避險,造成巴西、哥倫比亞、智利、祕魯、墨西哥及阿根廷等國家貨幣接連貶值,而拉丁美洲所生產的農作物、金屬及能源產品的需求和價格也恐將陷入跌勢。從內部政治環境來看,2019年11月玻利維亞、智利、厄瓜多、哥倫比亞先後掀起示威潮,阿根廷總統大選翻盤,新總統費爾南德(Alberto Fernández)放棄IMF紓困貸款並推翻撙節措施,目前正與IMF進行債務協商,整體經濟仍續呈負成長,而委內瑞拉則因為錯誤經濟政策、政治局勢混亂而深陷通貨膨脹危機,石油出口更是一蹶不振。整體而言,拉丁美洲整體經濟主要由前三大經濟體的巴西、墨西哥及阿根廷發揮影響力。

巴西2019年因為礦場尾礦壩潰決事件造成礦業受挫,美中貿易戰影響出口,國內投資低迷,加上社會保障支出攀升帶來龐大債務,經濟面臨嚴峻考驗。巴西總統波索納羅(Jair Bolsonaro)上任後展開一系列財政整頓作為,其中備受關注的養老金改革法案已在10月於國會通過,預計可為困窘的財政在10年內節省8,000億里爾(約1,960億美元),加上2019年迄今已5度調降基本利率,2020年致力推動稅務改革,有助於改善整體經濟活動。根據巴西國家地理暨統計局(IBGE)於2020年3月4日公布2019年全年GDP成長率為1.1%,與2018年持平,經濟復甦腳步雖不如預期,但當疫情降溫,經濟表現可望逐季回升。

墨西哥的勞動力及產業鏈與美國關係緊密,儘管總統羅培茲(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積極推動增加石油產量、提高最低工資、整合醫療保健系統等計畫,但受到美國進口需求疲軟,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SMCA)批准延宕,加上墨西哥石油公司(Pemex)債台高築等因素影響,經濟表現迄今仍未見起色,根據墨西哥國家地理統計局(INEGI)於2020年2月公布2019年全年GDP成長率衰退0.1%,為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首次衰退。隨著美國國會於1月16日通過USMCA,墨西哥自2019年迄今5度調降基準利率,預期經濟成長將逐漸回溫,但礙於USMCA生效日期未定,新冠肺炎疫情削弱全球經濟活動,墨西哥央行下修2020年GDP成長率預測值為0.8~1.8%。

阿根廷2019年面臨經濟停滯、債務危機、貨幣驟貶、通膨失控等問題,阿根廷政府為穩定投資人信心,宣布一系列撙節措施,並向IMF尋求提早撥付紓困貸款,然而2019年10月總統大選翻盤,由偏左翼的費爾南德(Alberto Fernández)獲選,經濟政策大轉向,放棄IMF紓困案所剩餘110億美元的貸款,他認為想要解決負債不是繼續借款,而是必須重啟生產、保護國內企業,為此提出許多新經貿政策,目前也積極與IMF展開債務協商,但即使債務能成功重組,經濟困境仍將延續至2020年,OECD預估阿根廷2020年GDP成長率衰退2.0%。

中東北非地區與俄羅斯減產協議談判破裂,衝擊國際油價

中東地區地緣衝突及內戰不斷,亦為強權國家競逐地緣政治利益的衝突所在地。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全球石油需求,間接造成2020年3月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之間的減產協議談判破裂,沙烏地阿拉伯進而宣布將於4月調降油價和增產石油,衝擊全球石油市場供應鏈,使得3月9日布蘭特原油價格單日暴跌24.1%,引發國際股票市場震盪,油價戰恐會削弱整體區域的經濟表現。

自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伊朗協議,並重啟對伊朗嚴厲的經濟制裁,已重創伊朗的石油出口,引發伊斯蘭政權的反彈,隨著2019年先後發生阿曼灣油輪遇襲、伊朗擊落美軍無人機、沙烏地阿拉伯煉油廠突遭無人機襲擊重創等事件,引發國際石油、海運市場的緊張波動,海灣軍事緊張局勢持續升溫。美國進一步於2020年1月3日利用無人機狙殺伊朗蘇萊曼尼少將(Qassem Soleimani),伊朗隨即於1月8日展開報復行動,空襲駐紮在伊拉克的美軍基地,美國與伊朗之間形成對峙,戰爭幾乎一觸即發,伊朗也將陷入更嚴重的經濟衰退。

區域主要的政治經濟組織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各國成員之間的政治衝突依然高漲,卡達斷交危機雖然預期在2020~2021年可望獲得緩解,但區域仍會維持卡達拉攏土耳其、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對抗的局勢。儘管如此,GCC各國持續推動經濟結構改革,企圖使仰賴石油的經濟走向多元化,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於2019年12月4日完成首次公開募股(IPO),融資金額估計達256億美元,12月11日正式掛牌上市,市值創下史上最大規模,盼將資金投入大型建設與非能源產業;而UAE則將於2020年10月舉辦世界博覽會,可望帶動支出與消費。不過由於受到全球經濟疲軟及油價波動的影響,短期內GCC各國經濟表現可能有所侷限。

除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及UAE前三大區域經濟體之外,第四大經濟體以色列勞動市場表現優異,促進民間消費增長,並持續吸引大量外國投資進駐到高科技領域,經濟動能強勁;在政治上,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inyamin Netanyahu)於2020年3月2日第3次國會大選中獲勝,邁向第5任期,其所領導的聯合黨(Likud Party)亦拿下第1大黨,去年因貪腐案遭到起訴的陰霾似乎一掃而空,未來整體政策方向可望延續。

另一個區域經濟發展新星,埃及政府在IMF的支持下,致力於經濟政策改革和貨幣自由化,使得經濟基本面獲得長足改善,推升商業信心,吸引外國投資進駐,其中因為天然氣開發而成為區域能源中心的新興角色,同時旅遊業也逐漸復甦,然而隨著物價不斷飆升,財政撙節政策使得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致使9月下旬開始於各地爆發示威行動,如何提升民間部門的產值、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以延續經濟擴張,成為埃及當局目前最大的難題。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