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經濟情勢分析(2024Q3)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國際經濟情勢分析(2024Q3)

根據EIU、IMF、OECD等各機構觀測,全球經濟面臨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天氣事件、美中貿易摩擦、地緣政治衝突及供應鏈不穩等多重挑戰。然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動能逐漸回升,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撐。觀察各主要經濟體,美國在低利率政策與技術創新推動下,維持穩定增長,第3季GDP年增長達2.8%;日本則受日圓貶值與淨出口萎縮影響,經濟復甦脆弱,第3季GDP年增長僅0.9%;歐洲在政策利率下調及實質收入回升的支持下,增長動能略有回升,第3季GDP年增長0.9%,但仍面臨通膨壓力;中國大陸雖面臨內需疲弱與結構性挑戰,仍在貨幣與財政刺激政策的助力下,第3季GDP年增長4.6%,顯示政策效應漸見成效。

全球展望快易通

  • 全球經濟持續面臨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天氣事件及美中貿易戰等挑戰,對增長帶來壓力。然而,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動能逐步強化,特別是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帶動下,為全球經濟提供支持。據EIU、IMF和OECD等機構預測,2024年全球GDP將落於2.6~3.2%之間
  • 2024年第3季主要經濟體增長呈現差異。美國低利率政策與技術創新,成為支持其增長的關鍵動力;日本經濟復甦疲弱,日圓貶值與進口成本上升,導致增長動能放緩;歐洲經濟回升,受益於利率調降與收入增長,但仍面臨高通膨與結構性挑戰;中國大陸透過貨幣與財政刺激支持經濟,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 2024年截至第3季全球通膨趨勢逐漸緩解,各國央行已開始實施貨幣寬鬆政策,主要受到供應鏈重組和勞動市場緊張等成本因素的驅動。EIU預期2024年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將介於0.5~3.0%之間
全球經濟觀測重點

全球經濟觀測重點

2024年12月繪製

2023~2025年各機構全球GDP成長率(%)預測

  • 2023年:EIU(2.5%)、IMF(3.1%)、OECD(2.9%)
  • 2024年:EIU(2.6%)、IMF(3.2%)、OECD(3.2%)
  • 2025年:EIU(2.7%)、IMF(3.2%)、OECD(3.2%)

主要經濟體2024年第3季GDP年成長率(%)

  • USA:GDP 2.8%
  • Euro Area:GDP 0.9%
  • Japan:GDP 0.9%
  • China:GDP 4.6%

資料來源:

  • 經濟學人研究機構(EIU)全球經濟預測報告(預計截止日期:2024年11月14日)
  • 國際貨幣基金(IMF)全球經濟展望(2024年10月)
  •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經濟展望報告(2024年9月)
  • 美國商業部經濟分析局(BEA)2024年第二季GDP(2024年10月30日)
  • 日本內閣府(CAO)2024年7~9月期四半期別GDP速報(2024年11月15日)
  • 歐盟統計局(Eurostat)2024年第三季GDP與就業快速預測(2024年11月14日)
  •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NBS)2024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算結果(2024年10月19日)

臺北產經資訊網 編製

全球經濟預測

根據經濟學人研究機構(EIU)、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機構觀測,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天氣事件及美中貿易戰等因素,持續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壓力。然而,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動能不斷提升,特別是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帶動下,為全球經濟提供支撐,使2024年第3季顯現改善跡象。

金融貨幣方面,美國聯準會(Fed)為應對通膨放緩及就業市場趨穩,於2024年11月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降至4.50~4.75%。歐洲央行(ECB)因經濟活動疲軟,於10月貨幣政策會議調降存款利率(DF)、主要再融資利率(MRO)及邊際放款利率(MLF)分別為3.25%、3.40%及3.65%,藉此提振投資與消費。日本央行(BOJ)則繼續維持寬鬆政策,聚焦於實現2.0%的通膨目標。儘管政策支持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市場對流動性及開放程度的顧慮,仍限制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貿易服務方面,預計於2025年因信貸條件改善而加速擴張,但美國強化保護主義政策、美中貿易摩擦及歐盟對中國大陸電動車加徵關稅,持續對供應鏈穩定構成挑戰。企業為降低對單一國家的依賴,加速推動供應鏈多元化。這一變革雖短期帶來調整壓力,但也為發展中國家創造新的增長機遇,預計其增長將超過已開發國家。

國際能源方面,石油、天然氣與煤炭仍為主要能源,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崛起推動了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儘管OPEC+減產以支撐油價,全球石油需求放緩及供應鏈中斷,使油價仍面臨下行壓力。美國能源資訊局(EIA)2024年11月報告顯示,布蘭特原油現貨價格於10月底收於每桶75.63美元。

地緣政治方面,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使國際格局更加複雜,美中競爭持續對科技、軍事及供應鏈政策產生深遠影響。烏俄戰爭和中東動盪進一步威脅全球穩定。各國在競爭與合作之間尋求平衡,氣候變遷及資源爭奪成為新的全球挑戰,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

從各主要經濟體觀察,美國經濟穩健增長,受低利率和技術創新推動,2024年第3季GDP年成長2.8%。日本經濟復甦脆弱,日圓貶值與淨出口萎縮致增長放緩,第3季GDP年成長0.9%。歐洲經濟增長動能回升,政策調整與收入回升提振信心,第3季GDP年成長0.9%。中國大陸刺激措施逐步見效,經濟增長回升,第3季GDP年成長4.6%。

單位:%

2024年各主要機構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彙整表
2024 Global Economic Growth Forecast Compiled Chart
區域 IMF
2024.10
(2024.07)
UN
2024.09
(2024.05)
S&P Global
2024.11
(2024.10)
OECD
2024.09
(2024.05)
EIU
2024.11
(2024.20)
WB
2024.06
(2024.01)
2024 2025 2024 2025 2024 2025 2024 2025 2024 2025 2024 2025
Global
全球
3.2 3.2 2.7 2.7 2.7 2.7 3.2 3.2 2.6 2.7 2.6 2.7
(3.2) (3.2) (2.7) (2.8) (2.7) (2.8) (3.1) (3.2) (2.6) (2.6) (2.4) (2.7)
USA
美國
2.8 2.2 2.5 1.7 2.7 2.0 2.6 1.6 2.7 2.2 2.5 1.8
(2.6) (1.9) (2.3) (1.7) (2.7) (2.1) (2.6) (1.8) (2.7) (1.7) (1.6) (1.7)
JAPAN
日本
0.3 1.1 0.8 1.1 -0.1 1.2 -0.1 1.4 0.2 1.1 0.7 1.0
(0.7) (1.0) (1.2) (1.1) (0.0) (1.2) (0.5) (1.1) (0.6) (1.1) (0.9) (0.8)
EURO
歐元區
0.8 1.2 0.8 1.3 0.7 1.1 0.7 1.3 0.8 1.3 0.7 1.4
(0.9) (1.5) (0.8) (1.4) (0.7) (1.2) (0.7) (1.5) (0.9) (1.4) (0.7) (1.6)
CHINA
中國大陸
4.8 4.5 4.8 4.5 4.9 4.6 4.9 4.5 4.9 4.8 4.8 4.1
(5.0) (4.5) (4.8) (4.5) (4.9) (4.6) (4.9) (4.5) (4.7) (4.8) (4.5) (4.3)
WORLD TRADE 3.1 3.4 - - - - - - 2.5 3.3 2.5 3.4
(3.1) (3.4) (3.2) (3.6) (-) (-) (2.3) (3.3) (2.6) (3.3) (2.3) (3.1)

註: ( ) 內數字為前次預測值。
資料來源:

  1. 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October 22th 2024)
  2. UN: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September 2024(September 3rd 2024)
  3. S&P Global(November 15th 2024)
  4. OECD:OECD Economic Outlook, Interim Report(September 25th 2024)
  5. EIU:One-click Report:World(forecast closing date:November 14th 2024)
  6. WB: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June 2024)
  7. 台灣經濟研究院 產業發展處 整理

主要經濟體概況

美國經濟增長受惠於低利率與技術發展,2024年第3季GDP年成長2.8%

美國經濟近期表現穩健,2025年經濟成長預測已上調,雖然增速可能略有放緩,但仍接近潛在經濟成長率(Potential Growth Rate)。此成長動能主要受到低利率政策、持續的財政支持,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與能源技術進步所帶動的生產力提升影響。同時,隨著通膨逐步接近目標,全球進入貨幣寬鬆週期,美國利率預期在2025~2026年間持續下調,為經濟成長提供有力支撐。然而,新政府可能推動以貿易保護主義及嚴格移民政策為核心的政策,此變化或在2026年後增加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及地緣政治風險。

美國商業部經濟分析局(BEA)於2024年10月30日公布第3季GDP年增2.8%,此成長主要受到消費者支出增加、商品出口增長,以及政府支出增加的推動。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年增率為1.5%,核心個人消費支出(Core PCE)價格指數年增率為2.2%,顯示美國經濟在強勁的消費者支出推動下表現穩健,但增速低於市場預期。

美國勞工部於2024年11月13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6%,為自3月以來首次回升,反映美國通膨水準仍然高於Fed所設定的2.0%控制目標。此情勢使貨幣政策調整面臨更多挑戰。儘管部分商品的通膨壓力逐步緩解,但住房價格依然是CPI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10月扣除必要食物和能源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CPI)年增率為3.3%,而食物物價指數增加2.1%,能源物價指數則增加4.9%。由單月物價變化觀察,經季節性調整後的10月CPI為0.2%,相較9月持平。

勞動市場方面,根據美國勞工部2024年11月1日發布統計顯示,10月非農就業人口數增加12萬人。新增就業人數的增長主要來自醫療保健及政府部門等行業,然而,臨時勞工服務業則出現就業減少的情形。受罷工活動影響,製造業就業人數有所下降。10月失業率4.1%,較去年同期失業率3.8%略有上升。整體而言,美國勞動市場面臨行業間的挑戰及季節性波動的影響。

經濟活動方面,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ISM)於2024年11月1日公布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6.5,為連續第7個月收縮,收縮速度較上月更為明顯,並且在過去24個月中第23次出現收縮。依據報告顯示,除了價格指數及供應商配送指數位於榮枯線上,其餘指數皆在榮枯線下。其中,相較9月指數,新接訂單指數仍處於收縮區間,10月指數上升至47.1。價格指數回升至擴張區間54.8、就業指數上升至44.4、生產指數下降至46.2、供應商配送指數下降至52.0、積壓訂單指數下降至42.3。

ISM於2024年11月1日公布10月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為56.0,較上月上升1.1,為連續第4個月增長,並且為2022年7月以來最高數據。依據報告顯示,除了庫存指數位於榮枯線下,其餘指數均高於榮枯線。其中,相較9月指數,價格指數下降至58.1、新接訂單指數下降至57.4、商業活動指數下降至57.2、就業指數上升至53.0、供應商配送指數上升至56.4。

日本經濟受內需影響未能抵擋外部挑戰,2024年第3季GDP年增率僅0.9%

日本內閣府(CAO)於2024年11月15日公布2024年第3季GDP速報,數據顯示季增0.2%、年增0.9%,反映經濟復甦基礎仍然脆弱。儘管民間最終消費支出表現突出,季增0.9%、年增3.6%,反映薪資上漲與政府減稅措施有效促進內需,但日圓貶值推高進口成本,導致淨出口大幅萎縮。同時,全球需求放緩進而壓抑經濟成長潛力,顯示日本經濟復甦仍面臨挑戰。

日本總務省統計局於2024年11月22日公布10月CPI,年增2.3%,雖較9月略有放緩,但仍高於BOJ設定2%的通膨目標,顯示物價壓力依然存在。扣除必要食物和能源支出後,CCPI同樣年增2.3%,較9月呈現加速趨勢,反映內需驅動的通膨壓力持續增強。能源類別年增2.3%,其中電價類別年增4.0%、煤油類別年減1.1%、汽油類別年減0.4%,以及生鮮以外的食品價格年增3.8%,月增1.2%,反映日本物價上漲雖受能源價格回落影響有所緩解,但由於內需強勁與薪資上升,需求驅動型通膨壓力仍在擴大。預期BOJ將採取漸進升息策略,以穩步實現物價穩定和經濟成長的雙重目標。

根據S&P Global於2024年11月1日公布日本10月PMI為49.2,較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顯示製造業景氣持續收縮。主要原因在於資本財的再度小幅減少,中間財的減幅有所放緩,但消費財生產整體停滯。新訂單已連續17個月下滑,需求減弱是主要影響因素,尤其是在汽車及半導體領域,受到顯著影響。國際需求亦顯疲弱,出口新訂單自今年3月以來出現最大降幅,反映美國與中國大陸市場需求疲軟對日本製造業出口帶來壓力。另一方面,11月6日公布10月NMI為49.7,較上月下降3.4個百分點,為自6月以來首次收縮,但整體收縮幅度仍屬輕微。主因為新訂單增長趨緩與出口需求回落,其中出口新訂單的降幅為自2022年6月以來最大。

日本經濟正面臨人口老化及勞動力市場緊張等結構性挑戰,這些因素可能對經濟增長形成壓力。儘管如此,根據EIU分析,日本經濟仍具實現增長的潛力,這或可歸因於政府採取的經濟刺激政策、技術創新,以及其他能促進經濟活動的動能。

歐洲利率調整與實質收入增長助推經濟,2024年第3季GDP年增長0.9%

歐洲經濟動能預期將逐步增強,主要驅動因素包括政策利率下調及實質收入持續回升。隨著ECB逐步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通膨壓力可望逐漸緩解,有助於提升實質購買力及消費者信心,但降息幅度預計不會回到2010年代的低點,反映中性利率的結構性上升。此外,歐洲的利率調整速度可能快於Fed,這主要是基於勞動市場風險增加與當前的經濟需求變化。

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於2024年11月14日發布,經季節性調整後,歐盟(EU27)2024年第3季GDP季增率0.3%,年增率1.0%;歐元區(EA20)第3季GDP季增率0.4%,年增率0.9%。其中,部分歐盟成員國表現優於平均水準,愛爾蘭、立陶宛、賽普勒斯的GDP季增率分別為2.0%、1.1%、1.0%;部分歐盟成員國表現低於平均水準,匈牙利、拉脫維亞、波蘭的GDP季減率分別為0.7%、0.4%、0.2%。

通膨率方面,歐盟統計局於2024年11月19日公布10月歐盟(EU27)年通膨率為2.3%,較9月2.1%上升;歐元區(EA20)年通膨率為2.0%,較9月1.7%上升。相較上月,有9個成員國年通膨率下降,4個持平,14個上升。其中,斯洛維尼亞、立陶宛、愛爾蘭之年通膨率較低,分別為0.0%、0.1%、0.1%;羅馬尼亞、比利時、愛沙尼亞之年通膨率較高,分別為5.0%、4.5%、4.5%。從通膨分類組成觀察,歐元區之年通膨率最大貢獻來自服務類別的1.77個百分點,其次為食物、酒水、菸草類別的0.56個百分點。

失業率方面,歐盟統計局在2024年10月31日公布9月歐元區(EA20)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為6.3%,整體歐元區最新失業人數約為1,088萬。進一步分析歐盟會員國統計數據,9月歐盟會員國失業率最高前3名依序為西班牙11.2%、希臘9.3%、瑞典8.5%,失業率最低者則為捷克2.8%、波蘭2.9%、馬爾他3.0%。

歐洲經濟仍面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尤其是烏俄戰爭的持續影響,此外,能源價格波動與供應鏈中斷也可能對經濟增長構成挑戰。依據OECD表示,歐洲國家正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包括風能、太陽能與水能等,這些能源不僅具備可再生特性,且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有助於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隨著環保意識提升與氣候變遷挑戰加劇,歐洲各國致力於降低對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以實現碳排目標並改善空氣品質。各國政府透過補貼、稅收優惠和投資激勵等政策支持,促進企業與家庭採用可再生能源技術。同時,技術進步大幅降低風能與太陽能的發電成本,並提升能源儲存與管理能力,進一步推動綠色能源轉型的經濟可行性。

中國大陸貨幣與財政刺激措施提振經濟增長,2024年第3季GDP年成長4.6%

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長速度在過去幾十年中保持強勁。中國大陸在2024年推出貨幣及財政刺激措施,旨在改善就業情勢、穩定房地產及股市,並提振消費者信心。預計這些政策將在2025年對經濟增長產生支撐作用。然而,市場與消費者對政策效力的觀望態度,可能影響政策效果的發揮,進而增添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

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NBS)於2024年10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2024年第3季GDP年增4.6%,創下近五季新低,主要受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及消費疲軟影響。為提升產業競爭力,中國大陸正積極推動傳統製造業向高科技及服務業轉型,並透過技術創新與升級實現產業升級。同時,政府採取降低利率及強化基礎建設投資等貨幣與財政政策,以穩定經濟成長動能。

民生消費方面,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在2024年11月9日公布10月CPI數據,顯示月減0.3%、年增0.3%。觀察八大類別年增率,依照年增幅排序分別為其他用品及服務類(4.7%)、食品菸酒類(2.0%)、衣著類(1.1%)、醫療保健類(1.1%)、教育文化娛樂類(0.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0.1%)、居住類(-0.1%),以及交通和通信類(-4.8%)。消費市場運作整體穩定,上季受極端氣候影響,食品價格上漲,但近期氣候條件有利於食品儲運,導致價格回落。此外,受汽油價格下跌影響,整體年漲幅略有下降。

工業生產方面,中國大陸作為全球製造樞紐,其製造業涵蓋電子、機械及紡織等多元產業,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隨著產業升級,中國大陸正由勞力密集型逐步轉向高附加價值產業,如新能源車輛及生技醫藥,並透過「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推動技術創新及自主品牌發展。外資企業進駐不僅帶來先進技術與管理模式,亦促進當地產業成長。然而,供應鏈挑戰、環保法規加嚴及國際貿易摩擦等因素,進而影響生產成本與效率。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2024年11月9日公布10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增率降幅收窄至0.1%,主因建築需求回升及政策措施逐步發揮成效;年增率下降2.9%,降幅略有擴大。另一方面,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月增率下降0.3%、年增率下降2.7%。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2024年10月31日公布10月PMI為50.1,較上月上升0.3百分點,顯示製造業景氣回升。其中,生產指數52.0、新訂單指數50.0、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49.6、從業人員指數48.4、原材料庫存指數48.2;10月NMI為50.2,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顯示非製造業景氣小幅改善。其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56.1、投入品價格指數50.6、銷售價格指數48.5、從業人員指數45.8、新訂單指數47.2。

依據IMF指出,房地產行業的危機已持續多年,並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風險,預計2024年經濟增長率將小幅放緩至4.8%。隨著銷售與投資的萎縮,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鑒於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地位,這可能導致內需疲弱,並對發達及新興市場經濟體造成負面溢出效應。

新興經濟體概況

東協經濟受內需增長與出口提振帶動,2024年GDP成長預測4.2%

依據東協加三總體經濟研究院(AMRO)於2024年10月3日發布報告指出,東協加三地區在2024年上半年經濟表現穩健,內需與出口持續推動經濟增長。民間消費在就業市場穩定及通膨壓力減緩的支撐下,顯示穩定增長動能;同時,全球經濟回暖及科技產品需求提升,促使該地區商品出口年增率上升4.0%。在通膨方面,核心通膨率於多數經濟體內進一步放緩,反映了緊縮貨幣政策、食品價格回落及進口通膨壓力減輕等綜合效果。

展望2024年,東協會員國的全年平均GDP增長率預計增長4.2%。其中越南、菲律賓、柬埔寨及印尼的經濟增長率有望超越會員國平均值,分別達到6.2%、6.1%、5.6%及5.1%。總體來看,即使面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金融市場波動及地緣政治緊張情勢,東協加三地區仍展現穩定增長潛力。

印尼中央統計局(BPS)於2024年11月5日公布2024年第3季GDP年增率4.95%,所有產業皆呈現增長。從生產方面來看,其他服務業類別的增長率最顯著,達9.95%,其次為交通運輸倉儲業增長8.64%、住宿及餐飲服務業增長8.33%。另一方面,對印尼經濟具有主導作用的製造業增長4.72%。印尼擁有豐富自然資源、龐大內需市場及年輕勞動力,為其經濟增長提供穩定動力。

泰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局(NESDB)於2024年11月18日公布2024年第3季GDP年增3.0%,較上一季2.2%有所提升,主要歸因於非農業部門增長的帶動,特別是服務業的擴展。在產業表現方面,農業部門生產年減0.5%,較上一季的下降幅度有所收窄,儘管整體農業表現不佳,但棕櫚油、豬肉、家禽及漁業生產有所增長;非農業生產年增3.2%,延續上一季增長趨勢;服務業年增4.1%,較上一季加速;工業部門年增1.2%,較上一季放緩,主要因所有生產活動的增速普遍放緩。

馬來西亞中央銀行(BNM)於2024年11月15日公布2024年第3季GDP年增率5.3%,主要由內需擴張及出口增長帶動,製造業表現亮眼,特別是電子與高科技產品領域。同時,外國直接投資持續湧入,集中於製造業及基礎設施部門,反映政府改善投資環境政策的成效。五大產業中,服務業、製造業、營建業及農業之GDP均呈現正成長,年增率分別為5.2%、5.6%、19.9%及3.9%;而礦業年減3.9%。通膨率穩定於1.9%,主要受住房及公用事業價格年增3.1%的推升影響。由於經濟增長和通膨表現符合預期,BNM自2023年5月升息至基準利率3%後,至今維持不變。

越南統計總局於2024年10月6日公布第3季GDP年增率為7.40%。其中,農林漁業年增2.58%、工業暨營造業年增9.11%、服務業年增7.51%。越南經濟近年來維持穩定增長,主要受益於製造業與出口的強勁表現,特別是在電子產品與紡織品領域。同時,外貿持續強勁,越南已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主要出口市場涵蓋美國、中國及歐洲,核心出口商品包括電子產品、服裝及農產品。同時,外資流入顯著,特別集中於製造業與基礎設施建設,得益於政府改善投資環境與激勵政策。

數位經濟與外資引入助推印度經濟增長,7~9月GDP年成長5.4%

近年來,印度經濟保持穩健增長,展現多元化產業結構,尤其是資訊技術與商業流程外包領域的服務業表現突出,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為進一步鞏固競爭優勢,印度積極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重點聚焦於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及數位經濟。政府持續優化投資環境,並透過政策激勵措施,促進資本流入及產業升級,為經濟長期增長奠定基礎。

然而,印度仍面臨結構性挑戰,包括高失業率、貧困問題及基礎設施不足。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貿易摩擦也可能對其出口表現帶來壓力。為應對這些挑戰,印度儲備銀行(RBI)專注於控制通膨,確保經濟穩定。政府同步推動商品與服務稅(GST)等關鍵改革,旨在提升市場效率與稅收透明度,進一步促進經濟體制的現代化和競爭力。

印度中央統計局(CSO)於2024年11月29日公布2024年7~9月GDP年增長5.4%,較上一季6.7%有所回落。觀察各產業年增率表現,依序為公共服務業(9.2%)、營建業(7.7%)、金融和房地產業(6.7%)、通訊服務業(6.0%)、農林漁業(3.5%)、電力/瓦斯/水供應業(3.3%)、製造業(2.2%)、採礦業(-0.1%)。

S&P Global於2024年11月4日公布印度10月製造業PMI達57.5,較上月上升1.0,顯示製造業增長趨勢加速。此增長主要受新訂單與國際銷售強勁推動,印度企業報告指出,訂單增速超越近20年平均水準,反映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在需求驅動下,企業不僅積極擴大生產,也加強人力招募。然而,生產活動提升的同時,原材料與勞動力成本也明顯上升,輸入價格增幅更達近3個月新高,進一步加劇產品價格上漲,帶來新的通膨壓力。

外資穩定流入與利率調降支撐拉丁美洲經濟韌性,2024年GDP預測增長2.1%

根據EIU拉丁美洲地區2024年11月報告預測,儘管2024年GDP增長率預測僅為2.1%,略低於2023年2.2%,但穩定的海外資金流入、通膨壓力緩解及國內利率調降為經濟提供支撐,使其展現一定韌性。然而,該地區仍面臨美國貿易政策變化及政治不確定性等挑戰。具體而言,巴西GDP成長率為3.0%,墨西哥為1.4%,阿根廷為負3.5%。

在通膨方面,阿根廷高達221.2%,巴西為4.3%,墨西哥為4.8%,主因為供應鏈瓶頸及能源、食品價格波動,推升生活成本,削弱購買力。各國政府採取加息及緊縮政策,短期內有助控制通膨,但中長期可能抑制投資與消費,對經濟增長構成潛在壓力。低收入群體受創尤深,加劇貧富差距。此外,美元走強及全球市場波動進一步推高進口成本。

在政治方面,拉丁美洲政黨體系雖日趨多元,強化選舉作為權力交接的機制,但部分國家仍面臨選舉暴力及程序操控的挑戰,削弱民主制度的實質效能。依據OECD報告表示,多數國家雖採行民主制度,但受政治腐敗、選舉不公及權力集中等結構性問題影響,不僅挑戰治理穩定,也對經濟政策執行及市場信心構成壓力。區域合作機制如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及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共同體(CELAC)雖促進經貿合作與政治對話,但內部政治分歧與歷史衝突仍是主要阻礙。

基於資源依賴與能源挑戰,2024年中東與非洲經濟增長受限

根據EIU表示,中東地區經濟有望在石油與天然氣產業復甦的帶動下穩步增長,隨著全球能源需求回升,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將持續推動該地區經濟活動擴張。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仍為主要經濟支柱,特別對海灣國家的財政平衡及經濟增長具重要支撐作用。然各國已積極推動經濟結構多元化,透過發展旅遊業、金融服務及科技產業,逐步降低對石油的過度依賴。

地緣政治風險仍是中東地區經濟穩定的主要挑戰,持續的衝突與不穩定局勢恐抑制外資流入並削弱市場信心。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緊張關係持續存在,這可能會影響該地區的穩定性。此外,雖然以色列在與哈馬斯及真主黨的衝突中達成部分軍事目標,但缺乏具體且可持續的政治解決方案,對長期穩定構成威脅。受衝突影響的以色列與埃及等國家面臨投資者信心低迷的挑戰,這可能會影響未來經濟復甦。

根據EIU預估,中東國家2024年的GDP增長率預估為1.7%,通膨率為13%。該增長主要受惠於OPEC+逐步放寬減產限制及以哈衝突的緩解,預計2025年中東地區實際GDP增長將回升至3.5%。其中,伊朗2024年GDP增長率為3.9%,未來四年將維持約2.4%的年增長;通膨率則達32.2%,該地區通膨壓力受全球經濟影響,各國貨幣政策需在穩定物價與支持增長間取得平衡。由於社會不滿情緒蔓延,許多中東國家在推進結構性改革方面採取謹慎態度,以避免激化社會矛盾。IMF指出,以色列因衝突影響,經濟預測或將下修;斯里蘭卡因主權債務重組,暫無完整數據發布。而蘇丹若假設2024年底衝突結束,重建與復甦將帶來新的增長動能。

中東地區在全球能源市場中仍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在石油與天然氣的生產及出口方面。截至2024年11月22日,WTI原油價格為每桶71.68美元。根據沙烏地統計總局(GASTAT)於2024年10月31日公布的數據,中東2024年第3季GDP年增2.8%,其中石油產業年增0.3%、非石油產業年增4.2%。未來,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國家將持續推動經濟多元化,減少對石油依賴,並鼓勵私營部門成為經濟增長及就業創造的主要動力。阿聯酋在此領域仍具領先優勢,但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亦積極推動非石油部門發展。

依據EIU顯示,非洲地區將從2024年放緩態勢逐步回升,並於2025年實現顯著復甦。非洲2024年GDP為2.6%,2025年將提升至3.8%。東非地區則因服務業、旅遊、運輸及金融業的蓬勃發展,成為主要的增長引擎。

通膨方面,非洲在經歷2024年的高通膨後,預計2025年通膨壓力將逐步緩解,支持經濟復甦。隨著全球高通膨及利率壓力減弱,多數國家將放鬆貨幣政策,部分經濟體通膨率已回落至目標範圍。然而,埃及、奈及利亞等國在政策調整上仍面臨挑戰,需審慎應對以防通膨反彈。此外,2024年的貨幣貶值所引發的外匯壓力,預計將隨主要市場利率下調而緩解。整體來看,通膨趨緩及利率降低將改善市場信心,促進經濟增長。

政治風險方面,非洲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選舉變革、地緣政治風險及外部勢力角逐。2024年底迦納選舉預計將出現政權更替,反映出公共服務不足及生活水準下降帶來的社會壓力;喀麥隆則因長期執政的不確定性,可能引發政治不穩。蘇丹內戰使該國面臨分裂風險,並加劇周邊地區緊張局勢。美中等外部勢力對非洲資源的競爭加劇,進一步影響區域整合與穩定。肯亞、安哥拉等國的民粹主義抬頭與社會不滿,亦對政策走向構成風險。此外,部分地區武裝組織活動持續威脅國家安全。整體而言,這些政治動盪與地緣挑戰將深刻影響非洲的未來發展與穩定。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