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本期引用萬事達卡國際卡組織公布最新「全球最佳旅遊城市報告」,臺北市不但國際旅客到訪人數在全球132個旅遊城市中排名前進至第15名;國際旅客消費金額統計,臺北市也以108億美元居大中華區之冠,大幅領先香港和上海,成為亞太區旅遊消費新天堂。從長期成長表現來看,報告中顯示2010~2014年,臺北市的國際旅客人數年複合成長率高達近16%、國際旅客消費金額年複合成長率更創下高達18%的驚人成長率,高居全球前二十大旅遊城市龍頭,吸金能量極度旺盛。另一方面,遠見雜誌最新公布的「縣市總體競爭力大調查」,臺北市再次稱霸全國,不但在總體排名摘下冠軍,在九項評選指標中更拿下五項第一名,包含經濟與就業、地方財政、教育與文化、醫療衛生、環保與環境品質。
在全球經濟復甦動力不穩、成長能量脆弱的2014年,旅遊市場卻持續逆勢成長,隨著航空旅行價格愈來愈實惠,近年來旅遊已經變成新興市場中產階級「必須做」的生活項目之一。觀察旅遊市場的變化也突顯出幾個特點:自由行、主題旅遊、商務旅遊風氣興盛;在消費者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造就了廉價航空的迅速崛起、新航空公司加入、新航點擴增也帶來更多旅遊規劃的可能。從商業、社會和文化觀點來看,因為旅行所帶來的遊客對於目的地城市具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國際旅客在當地的消費支出成為城市的重要收益來源,範圍涵蓋了飯店、零售、運輸、運動、文化產業等,成為帶動就業收入的主要經濟引擎。因此,連結力愈強的城市愈能展現朝氣與活力,全球各國城市行銷早已在天際開戰。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MasterCard Worldwide連續第四年針對全球132個重要城市,進行國際旅客人次和消費金額調查分析,深入探究城市連結國際旅客帶動的商業收益潛力。根據2014年7月最新公布的「全球最佳旅遊城市報告」(2014 Global Destination Cities Index),倫敦以1,869萬旅客人數稱霸全球城市,由曼谷手中再次奪回最佳旅遊城市寶座,為五年來倫敦第三次奪冠;2013年好不容易登上冠軍的曼谷,則因為政治動亂因素重挫旅遊市場,旅客人數較前一年大幅滑落11個百分點,以1,642萬旅客人數屈居第2名,前5名接續為巴黎(1,557萬人)、新加坡(1,247萬人)、杜拜(1,195萬人)。報告指出,相較於前一年的旅客人數,巴黎旅客人數年成長率僅有1.8%、新加坡為3.1%,而杜拜的成長率高達7.5%,若成長幅度維持這樣的趨勢,杜拜在五年內就有機會超過這兩個城市一躍成為第3名。臺北市在這份報告中的表現非常吸引目光,不但較前一年進步3名到全球第15名,國際旅客人數也大幅增加近50萬人次,旅客消費金額更首度突破百億美元大關(表1、表3)。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MasterCard Worldwide連續第四年針對全球132個重要城市,進行國際旅客人次和消費金額調查分析,深入探究城市連結國際旅客帶動的商業收益潛力。根據2014年7月最新公布的「全球最佳旅遊城市報告」(2014 Global Destination Cities Index),倫敦以1,869萬旅客人數稱霸全球城市,由曼谷手中再次奪回最佳旅遊城市寶座,為五年來倫敦第三次奪冠;2013年好不容易登上冠軍的曼谷,則因為政治動亂因素重挫旅遊市場,旅客人數較前一年大幅滑落11個百分點,以1,642萬旅客人數屈居第2名,前5名接續為巴黎(1,557萬人)、新加坡(1,247萬人)、杜拜(1,195萬人)。報告指出,相較於前一年的旅客人數,巴黎旅客人數年成長率僅有1.8%、新加坡為3.1%,而杜拜的成長率高達7.5%,若成長幅度維持這樣的趨勢,杜拜在五年內就有機會超過這兩個城市一躍成為第3名。臺北市在這份報告中的表現非常吸引目光,不但較前一年進步3名到全球第15名,國際旅客人數也大幅增加近50萬人次,旅客消費金額更首度突破百億美元大關(表1、表3)。
在全球132個旅遊城市中,高達三成的旅遊城市(42個)位於亞太地區,其中15個城市位於大中華區;從國際旅客人數來看(表1),前20名當中就有8個城市位在亞太地區,顯示亞太及大中華地區的旅遊熱度持續發燒。跟前一年相比,國際旅客人數年成長率最高為伊斯坦堡的17.5%,接下來為吉隆坡(13.1%),臺北市年成長率高達8.4%,排行第3名成績亮眼;深度分析2010~2014年旅客人數年複合成長率(表2),臺北市成長能力更為驚人,近四年來國際旅客人數年複合成長率逼近16%,在全球前二十大旅遊城市中排名第4名,更超越2014年前3名最佳旅遊城市的倫敦(6.17%)、曼谷(11.99%)和巴黎(4.08%)。
若與亞太區前10名城市(表3)相較,臺北市2014年國際旅客人數629萬人、排名第6名,在大中華區則僅次於香港;比較年複合成長率(表2),臺北市一舉摘下亞太區之冠,遠勝首爾(9.24%)、新加坡(9.11%)與香港(2.12%),顯示近年來臺北市已成為國際旅客造訪亞太區的首選城市,不論是代表性的地標景點或是誘人的美食小吃,都在觀光客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國際觀光競爭實力堅強。
在國際旅客消費金額排名方面(表4),倫敦吸金能力依舊是全球之首,以192.7億美元拿下第1名,也是蟬連四年的吸金王,儘管2013年國際旅客人數被曼谷擠下寶座,在國際旅客消費金額還是大勝曼谷12億美元。接續前5名分別為紐約(185.7億美元)、巴黎(170.2億美元)、新加坡(143.4億美元)、曼谷(130.4億美元),其中曼谷雖然擠進前5名,但由於政治環境緊張讓國際旅客卻步,導致國際旅客消費金額大幅倒退17.7%,損失相當慘重。反觀臺北市2014年因為旅遊帶進的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國際旅客消費金額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8億美元,大幅領先香港(83億美元)、吉隆坡(81億美元)、東京(74億美元);最值得關注的是,進一步分析2010~2014年國際旅客消費金額年複合成長率(表5),臺北市創下高達18%的驚人成長率,高居全球前二十大旅遊城市龍頭,一舉打敗曼谷(13.26%)、新加坡(11.36%)、、杜拜(9.43%)倫敦(9.35%)、首爾(9.16%)、香港(8.00%)、紐約(7.36%)等人氣旅遊大城,顯示儘管全球經濟態勢低迷,臺北吸金能量極度旺盛,堪稱亞太區旅遊消費新天堂。
新加坡以143億美元領先成為亞太區的吸金冠軍,排名第2名的曼谷可以用「損失慘重」來形容,從前一年的158億美元狂跌到130億美元,跌幅高達17.7%,顯見國家政治穩定度與環境安全性是國際旅客出遊考量的關鍵因素之一。臺北市近年來商業觀光前景持續看好,根據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在亞洲地區展覽銷售面積調查,臺灣排名第6名,臺北市就囊括了其中九成的展覽舉辦,包含全球第二大的臺北國際電腦展、亞洲最大的臺北國際自行車展、臺北國際旅展等,為臺北市帶進大量國際商務與觀光人士,此外,臺北市自從2012年起國際觀光宣傳統一採用「臺北‧一遊未盡」系列主視覺,應用五個代言角色為臺北市五大旅遊主題創造出更鮮明的特色,也在國際旅客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反應在臺北市世界觀光排名持續穩定攀升。
除了國際觀光讓臺北市在全球揚眉吐氣之外,做為引領全國城市向上提升的首善之都,臺北市在遠見雜誌2014年7月最新公布的「縣市總體競爭力大調查」再次稱霸全國,不但在總體排名摘下冠軍,在9項評選指標中更拿下5項第1名,包含經濟與就業、教育與文化、環保與環境品質、醫療衛生、地方財政。
這項調查固定於每年7月公布,排除離島3個縣市,針對全臺共19個縣市進行調查排行,2014年的評比指標與前一年相同為九大項,唯細項指標調整刪減為97項。與前一年相比臺北市同樣拿下上述5項指標的分項冠軍,在「經濟與就業」方面,擁有豐富行政資源的臺北市不論在營利事業銷售額、營利事業營業家數、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以及平均每戶消費支出等均為全臺最高,在16項細項指標中就有7項囊括第1名;因此連帶在「地方財政」指標也拿下稅課收入、平均每人稅賦、自籌財源比例3項細項指標的第1名。在「教育與文化」的14個細項指標中則拿到6項首位,包含大專院校比例、圖書借閱率、15歲以上教育程度大專及其以上比例等;而醫療資源豐厚的臺北市在「醫療衛生」指標表現更是領先群倫。特別的是,一向與經濟指標表現相反的「環保與環境品質」,在臺北市長年致力於資源回收、垃圾及汙水處理、市民教育等方向的努力上,也延續去年拿下全國各縣市第1名的美名。
若從五都排名表現來看,九大指標中臺北市就囊括了8項第1名,取得絕對領先的優勢,僅「治安」指標排名第3名有待加強。五都總排名分別為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高雄市、臺南市。放眼未來,臺北市除了持續穩住優勢,還需加強社會福利、生活品質、治安、公共安全等面向,在城市定位與各項發展上追求精益求精,善用全球化思維落實於地方治理,引領臺灣城市同步邁向國際城市之林。